07.31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淘汰KPI,實現高績效,高激勵,高素質

導讀:

我曾與一家有300多人的企業老闆聊天,他們年產值幾個億,經營了十幾年。老闆很坦率地說,公司現在沒有利潤,因為成本費用越來越高。經瞭解,這家企業的員工一般都實行固定薪酬模式,採用傳統的打分與KPI考核模式,考核完全是流於形式。而且管理層人數眾多,人效低下。我認為,如果創造價值的人少,分享價值的人多,再高的利潤也會很快被吃掉。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淘汰KPI,實現高績效,高激勵,高素質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在談到“高績效”時指出:一個企業在管理上的成就,並不在於他有多少天才員工,而在於這個企業如何使普通員工取得更好的績效,能否完全發揮其員工的優勢,並利用每個人的優勢來幫助其他人取得績效。優秀的企業必須實現高績效,做到高績效應具備三大條件:

高績效,這是優秀的基礎;

高激勵,這是高績效的基礎;

高素質,這是前兩高的基礎。

沒有好的業績,企業談不上優秀;沒有好的激勵,員工不可能持續創造好的業績;沒有高素質人才(不是高學歷),再好的激勵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從一般意義上來看,績效考核具有特定的管理價值: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淘汰KPI,實現高績效,高激勵,高素質

我認為,簡單來說,績效考核其實就是一把尺子,用來量度員工的表現、貢獻、價值。這把尺子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

如何做到精準、客觀、公正;如何從隱性價值到顯性價值;

如何從過去的表現評估當下及未來的價值;如何合理切割價值的歸屬;

如何將主觀與客觀有效融合;如何對量化成本高的部分實現簡化衡量,等等。

客觀地說,績效考核本身並不具備很大的激勵意義,但作為激勵與利益分配的客觀標準、主要依據,其公平性、準確性的作用當然十分重大。

總結:

1.沒有績效管理,企業何以談管理?!因為經營企業就是為了達到更好的績效結果,一切管理改善都是為了優化績效。

2.從人性來看,員工不會做沒有“檢視與考核”的事情。

3.考核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正確的“方向、目標、標準”,這是導航明燈,也是為結果畫線。

4.績效考核是對一切管理過程、經營活動及其結果的檢視與論證。

案例一:

為什麼公司推行考核,員工流失更大了?有一家工廠,老闆感覺管理層用心不夠、工作馬虎、管理問題多多,比如品質不好帶來大量的退貨與客戶投訴,內部損耗、浪費嚴重,團隊協作不力,等等,所以專門聘請了一位有人力資源工作背景的副總,由他推行績效考核。這位副總曾經有過使用KPI的經驗,因此駕輕就熟地在公司宣導落地KPI考核: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淘汰KPI,實現高績效,高激勵,高素質

1.首先從管理層的工資中剝出一部分工資取名為“績效工資”,KPI考核與這部分工資掛鉤。

2.每個管理層崗位訂立了6~8項KPI指標,不過,大部分指標是“負指標”。什麼是“負指標”?例如:客戶投訴率為0、產品一次合格率為100%、內部損耗率要低於1%(而過去是5%)等,因為這些指標對結果的要求是完美的,要達到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3.為了湊齊指標數量,提取了很多操作性極差、數據提供極難的指標,例如:數據準確率100%、培訓計劃達成率95%、內部員工投訴個數、工作能力與態度等。

4.力度不足,罰多獎少。假設某管理者,原來該崗位的固定工資是10000元,現在變成8000(基本工資)+2000(績效工資),通過KPI績效考核,他每個月基本上要扣300~800元,全年可能有1~2個月有獎勵,但也不超過200~300元。在副總宣導之前,公司剛剛做了年度調薪,老闆在績效考核中提出了很多高要求,但是大多數管理者還是被動接受了。

剛開始運行KPI時,還是有一些效果的,大家開始關注各個指標和標準,做了不少改善和優化。但管理者慢慢地發現,一是自己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目標;二是過去不怎麼努力都能拿到約定的工資,現在很努力了還要被扣工資;三是由於指標訂得不好,存在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情況,引發被考核者諸多質疑。

雖然管理者向老闆和副總提出了很多疑問,但老闆總覺得這不是KPI的問題,是管理者自己不適應及心態上出現了問題,時間長了就會接受的,所以老闆以堅持的態度不予理會。在實施KPI大半年之後,開始陸續有管理者提出了離職,還有一些管理者打算拿完年終獎就走人。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淘汰KPI,實現高績效,高激勵,高素質

這時,老闆才意識到KPI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1.雖然推行KPI之後,一些老問題有改善的跡象,品質、損耗、協作有了一定的優化,但管理者很快開始鑽空子、找理由調整指標、相互推卸責任,最後達成了某種所謂的妥協。

2.為推行KPI,公司增加了HR人員,有的部門也增設了助理崗位來統計數據,做了大量的表單和流程,可是效果並不是太理想,而增加人員帶來的人力費用並不低。

3.最重要的是,KPI沒有得到管理層的認可,不僅想辦法搞過場走形式,更導致人才流失、認同度下降。

最終,老闆自己也扛不住了,辭退了副總,廢除了KPI,迴歸原先的管理方式,績效工資基本上都變成了固定的。

中小企業為什麼要放棄KPI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淘汰KPI,實現高績效,高激勵,高素質

1.KPI並非利益分配模式。KPI只是考核衡量工具,其本身不具備激勵功能,雖然可以勉強與激勵掛鉤,但由於設計所限,關聯幅度小、力度明顯不足,因此產生的功效並不理想。

2.KPI的運行需要完整的數據、完善的流程、完備的文化作為支撐,對規劃設計的技術性要求也很高,中小企業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因此運行的難度巨大。

3.KPI著眼於中長期的平衡發展,對企業績效持續優化具有一定的價值。但中小企業更關注短期成效。

4.KPI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必須充分掌握才能正常運轉。除了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掌握到位,其他中高層管理者也要學習把握,但這樣的要求,在中小企業很難做到。

5.KPI模式存在以下天然的侷限和缺陷:·

關注結果遠多於過程,但是沒有好的過程如何產生好的結果。

·其本質為目標管控,缺乏系統性、激勵性的績效改進。

·採用權重分值模式,表明KPI模式更適合作為評價方式,很難運用於利益分配。

對內部流程的系統性有很高要求,否則無法發揮正常價值。

總結:

當下盛行的KPI績效考核模式,其實更適合作為評價性工具,因此將KPI與局部薪酬掛鉤的傳統做法,通過一些浮動、激勵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意義並不大,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數流於形式或容易半途而廢。

KSF為什麼比KPI更適合中小企業

從動力系統來看,KSF比KPI更有價值:

·KPI強調公司的需要,KSF強調員工的需求。

·KPI是要求員工為公司而做,KSF是啟發與調動員工為自己而做。

·KPI沒有直接給員工足夠動力,KSF強調的就是必須強化源動力。

KSF薪酬模式——用於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為了避免高層佔著位子不幹活又拿高薪,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KSF薪酬模式。

KSF模式的激勵性體現在:

員工有6-8個加薪渠道,薪資彈性大

只要員工自己乾的好,就能自己為自己加薪

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員工獲得高薪的同時,企業獲得高利潤

員工成為企業的經營者,不會輕易離開公司,和老闆一起共同經營公司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淘汰KPI,實現高績效,高激勵,高素質

KSF的主要設計原理是: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KSF是一套給員工提供加薪機會,又不增加企業成本,以此激發員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

設計案例: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淘汰KPI,實現高績效,高激勵,高素質

這種情況下,我們採用KSF模式,將他的薪酬分為8個部分。並且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作為生產經理也有能力去改進的。

1、產量每增加x元,獎勵y元,每減少x元,少發y元;

2、輔料成本率每降u,獎勵v元,每升u,少發v元;

3、產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獎勵n,每下降m%,少發n元;

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a%,獎勵b元,每少a%,少發b元;

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200元,每流失1人,少發100;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全國最實用、快效、前沿獨創“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PPV量化薪酬模式”如何系統操作設計?

★《績效核能》行動版——最適合本土化績效管理的兩大創新模式大揭秘,

點擊下方(鏈接),獲取★《績效核能》(附各行業的設計方案案例)

讓員工加薪,不加企業運營成本的管理的方案,讓員工自動自發的拼命工作的書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