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沒有人

天生就喜歡

閱讀。

然而,

每個孩子

都能成為

打造出一顆

“閱讀腦”。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你喜歡閱讀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就說明你還沒有把大腦教化成一個適合閱讀的大腦。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已經找到了一條成功塑造“閱讀腦”的通道。

我們之所以這麼崇尚閱讀,是因為會閱讀對任何人來說都意味著找到了唯一一條正確打開自我的捷徑。

也正是這個原因,無論我們自己是不是喜歡閱讀,我們都恨不得孩子能愛上閱讀,擁有一顆“閱讀腦”,並從中獲得自我終生學習的能力。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然而,當我們認識到“閱讀”的價值之後,發現孩子卻並不“喜歡”閱讀,卻逼迫孩子看這看那,以為只要閱了讀了就會有收穫,那簡直就是摧殘孩子的大腦。

得出這一結論,完全得益於現代腦成像技術對認知神經科學的貢獻——

科學家藉助多種腦成像技術,可以清楚地觀測到人在閱讀時腦波、含氧血紅蛋白等生物指標變化,以及不同腦區的激活狀態、關聯狀態和神經網路的建構運行等。

舉個例子,當兒童在閱讀時,視覺採集到的字形被輸入到大腦,接著大腦內的視覺詞形加工區開始工作,並且通過神經網絡將這些信號發送到大腦內負責情感、注意、記憶、理解、思考、解析等功能的不同認知腦區,多個腦區相互協同,形成一張龐大的被激活的網絡,以調整大腦開啟、適應和實現“閱讀”模式。

如果經常這樣訓練大腦用這樣的方式工作,未來大腦就會習慣與此,並且在閱讀時自動化的程度就會不斷提高。

假設,視覺採集到的信號僅僅被傳遞給了負責記憶的腦區,卻無法“調動”不同腦區協同工作,這就造成了“閱讀障礙”。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閱讀障礙的發生除了與大腦生理缺陷或病變等有關,還與不當用腦早期大腦開發有關。

舉例來說,經常強迫孩子死記硬背,長此以往下去,視覺信號就會被習慣性地傳遞給“記憶腦區”,而忽視激活其它腦區,在“用進廢退”原則的指導之下,大腦就會自動剪除沒有使用和使用較少的神經網路連接,後果你自己想去。

無論何種原因,“閱讀腦”沒有被建構起來是大多數成年人“不讀書”和“讀死書”的根源和“生理基礎”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事實上,人類大腦的進化史告訴我們,大腦並不是為了“閱讀”而設計,“閱讀”其實就是對大腦的“馴化”和“教化”,是大腦分化異化的一個結果,是大腦為了適應某種環境需要進行的自我進化和改良。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說,“閱讀”僅僅是大腦在各腦區的競爭的過程中,適應和習慣了某種學習的方式和工作機制而已。

對大腦來說,什麼方式和機制被反覆和練習的次數越多,其腦內神經路網的連接和相互關聯就越緊密,自動化程度就越高——這就是目前我們已知的大腦神經路網的建構規律。

逼孩子閱讀,就是在摧殘孩子的大腦

孩子出生後,每秒鐘可以產生700至1000條神經連接,孩子學習的過程就是馴化和改良大腦內部神經路網結構和功能的過程,我們對孩子的任何教育本質上就是“腦幹預”的過程

“閱讀”就是典型的“環境塑腦”過程。

例如,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通過圖畫、語言、文字、情感等,有意識地引導更多的腦區參與進來,才能將孩子引向“閱讀”的聖殿。

也就是說,孩子能否喜歡“閱讀”,就是對父母教育引導能力的考驗。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唯有順應大腦發展的規律,結合孩子的興趣,找到適合的方法,給予適當的引導,才能幫助孩子塑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