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没有人

天生就喜欢

阅读。

然而,

每个孩子

都能成为

打造出一颗

“阅读脑”。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你喜欢阅读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就说明你还没有把大脑教化成一个适合阅读的大脑。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已经找到了一条成功塑造“阅读脑”的通道。

我们之所以这么崇尚阅读,是因为会阅读对任何人来说都意味着找到了唯一一条正确打开自我的捷径。

也正是这个原因,无论我们自己是不是喜欢阅读,我们都恨不得孩子能爱上阅读,拥有一颗“阅读脑”,并从中获得自我终生学习的能力。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然而,当我们认识到“阅读”的价值之后,发现孩子却并不“喜欢”阅读,却逼迫孩子看这看那,以为只要阅了读了就会有收获,那简直就是摧残孩子的大脑。

得出这一结论,完全得益于现代脑成像技术对认知神经科学的贡献——

科学家借助多种脑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地观测到人在阅读时脑波、含氧血红蛋白等生物指标变化,以及不同脑区的激活状态、关联状态和神经网路的建构运行等。

举个例子,当儿童在阅读时,视觉采集到的字形被输入到大脑,接着大脑内的视觉词形加工区开始工作,并且通过神经网络将这些信号发送到大脑内负责情感、注意、记忆、理解、思考、解析等功能的不同认知脑区,多个脑区相互协同,形成一张庞大的被激活的网络,以调整大脑开启、适应和实现“阅读”模式。

如果经常这样训练大脑用这样的方式工作,未来大脑就会习惯与此,并且在阅读时自动化的程度就会不断提高。

假设,视觉采集到的信号仅仅被传递给了负责记忆的脑区,却无法“调动”不同脑区协同工作,这就造成了“阅读障碍”。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阅读障碍的发生除了与大脑生理缺陷或病变等有关,还与不当用脑早期大脑开发有关。

举例来说,经常强迫孩子死记硬背,长此以往下去,视觉信号就会被习惯性地传递给“记忆脑区”,而忽视激活其它脑区,在“用进废退”原则的指导之下,大脑就会自动剪除没有使用和使用较少的神经网路连接,后果你自己想去。

无论何种原因,“阅读脑”没有被建构起来是大多数成年人“不读书”和“读死书”的根源和“生理基础”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事实上,人类大脑的进化史告诉我们,大脑并不是为了“阅读”而设计,“阅读”其实就是对大脑的“驯化”和“教化”,是大脑分化异化的一个结果,是大脑为了适应某种环境需要进行的自我进化和改良。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阅读”仅仅是大脑在各脑区的竞争的过程中,适应和习惯了某种学习的方式和工作机制而已。

对大脑来说,什么方式和机制被反复和练习的次数越多,其脑内神经路网的连接和相互关联就越紧密,自动化程度就越高——这就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大脑神经路网的建构规律。

逼孩子阅读,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大脑

孩子出生后,每秒钟可以产生700至1000条神经连接,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驯化和改良大脑内部神经路网结构和功能的过程,我们对孩子的任何教育本质上就是“脑干预”的过程

“阅读”就是典型的“环境塑脑”过程。

例如,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通过图画、语言、文字、情感等,有意识地引导更多的脑区参与进来,才能将孩子引向“阅读”的圣殿。

也就是说,孩子能否喜欢“阅读”,就是对父母教育引导能力的考验。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唯有顺应大脑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兴趣,找到适合的方法,给予适当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塑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