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巴西是二戰南美唯一參戰國,他們消滅2萬德軍,回擊希特勒的嘲諷

在人們的印象中,二戰時在歐洲西線作戰的盟軍主要是英美軍隊,還包括一些英聯邦部隊,然而在意大利戰役中,卻有一支“眼鏡蛇”部隊表現搶眼,他們協同美軍攻破“哥特防線”,隨後又血戰一個冬天,拿下德軍在意大利北部的堅固支撐點卡斯泰洛山,這支部隊就盟軍中的巴西遠征軍。

二戰前,德國在南美的影響力很大,納粹思想被廣泛接受,法西斯主義在那兒擁躉眾多,這也是二戰後許多納粹戰犯隱匿在南美的原因。至今,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等國的軍裝與二戰德軍的軍裝非常相似,可見當年德國在南美滲透之深。

上世紀30年代,巴西也曾是納粹思想接受度很高國家之一,當時巴西擁有4萬納粹黨徒,是歐洲之外最人數多最的納粹黨員群體。當時的巴西總統是瓦加斯,他和阿根廷獨裁者貝隆一樣,都是納粹的崇拜者和同情者,在意識形態上接近德國。1937年11月10日,他發動政變廢止原憲法、禁止一切政黨活動,使自己成了所謂的“新國家”的獨裁者,而在同一年頒佈的新憲法就是以法西斯德國憲法為藍本的。

巴西是二戰南美唯一參戰國,他們消滅2萬德軍,回擊希特勒的嘲諷

瓦加斯總統

不僅巴西對納粹德國有著思想和精神上的欣賞,德國也非常重視巴西豐富的自然資源。1933—1938年間,德國是巴西棉花,咖啡和可可豆的最大購買商之一,而且兩國貿易往來還擴展到軍事領域,1938年3月,巴西與德國克虜伯公司簽訂了價值高達5500萬美元的軍事訂貨合同,加速了巴西軍事的現代化進程。所以兩國關係是以廣泛的軍事和經濟關係為紐帶的。在今天的巴西,仍然有許多當年納粹活動的遺蹟,比如納粹探險隊的墓地、被廢棄的納粹農場等等。

巴西是二戰南美唯一參戰國,他們消滅2萬德軍,回擊希特勒的嘲諷

巴西與德國的密切關係令美國十分焦慮,一旦巴西公開與德國結盟,那麼美國後院將出現一個強敵,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

歐戰爆發後,英國戰事不利,在非洲也連連受挫,可當時美國運輸機還沒有飛越大西洋的能力,無法給迅速給英國提供援助,而巴西東北部城市納塔爾距離非洲只有2200公里,是美洲離非洲最近的地點,如果美國能在納塔爾建立基地,就能直接給英國非洲軍團提供物資援助。

為了拉攏巴西,美國積極展開了外交活動,派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前去遊說,並在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向巴西提供了數額巨大的軍事、技術和財政援助。

瓦加斯總統雖然在意識形態上欣賞納粹,卻又是個務實老練的政治家,他更看重國家利益,見美德兩強都有求於他,便採取騎牆政策,兩頭拿好處。當1940年德軍在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時,巴西與德國克虜伯公司的大型現代化鋼鐵廠合作項目一直沒有中斷,而當1940年下半年,德國在大不列顛戰役失利後,他逐漸偏向美國。當美國1941開始援助巴西在里約熱內盧附近建造大型鍊鋼廠時,瓦加斯於這年2月向美國保證,如果美國受到別國攻擊,巴西將全力支持美國。此後,美軍援助英國非洲軍團的的物資從邁阿密裝運起飛,經停納塔爾加油後再飛往非洲。此外,巴西還積極擁護《大西洋憲章》,宣佈與美國進行聯合海上巡邏護航。

巴西是二戰南美唯一參戰國,他們消滅2萬德軍,回擊希特勒的嘲諷

瓦加斯與羅斯福會談

巴西倒向美國令希特勒氣急敗壞,他指責巴西是無恥的背叛,“元首的憤怒”導致了殘酷報復,1942年2月至8月,德國擊沉了近20艘巴西商船,遇難人數超過一千人。

襲船事件發生後,巴西東北沿海的沙灘上經常出現大量遇難者的遺體和船隻的殘骸。這種慘狀激起了巴西人民對納粹的仇視,“元首的憤怒”終於引起了巴西人民的憤怒,以巴西學生聯盟為首的抗議民眾走上街頭,強烈要求政府對德國宣戰,同時,社會出現騷亂,憤怒的人群襲擊了德國領事館以及德國人開的商店和報社。

巴西政府此時對戰局有了清醒的認識,預料德國必敗,他們對德國的態度變得更加堅定清晰,同時也為了平息國內局勢,瓦加斯政府最終於1942年8月31日對德意宣戰。

巴西是二戰南美唯一參戰國,他們消滅2萬德軍,回擊希特勒的嘲諷

當時巴西已經經歷了長久和平,自1864年的巴拉圭戰爭後,再也沒有過戰爭,而整個南美也是在世界大戰中沒有硝煙的一片樂土,南美人並不想捲入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烏拉圭對軸心國宣戰,但當時就有烏拉圭政治家宣稱:“這場戰爭應該由金黃頭髮的人和黃種人自己解決,反正這是獅子與獅子為爭奪獵物的鬥爭。”這種觀點其實代表了那時南美人的心聲。巴西人雖然因納粹暴行一時激憤,但並不是真要去打仗。然而

巴西政府卻把這場戰爭看做機遇,認為參戰有利於提高巴西在戰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因此下定決心參戰,他們準備派出2萬人的部隊,包括海陸空軍,佔巴西全國兵力的三分之一。

但憑巴西的經濟、軍事、海運能力是無法獨立組建一支遠征軍跨洋作戰的,因此就與美國協商,敦請美國幫助他們實現這一壯舉。然而美國對此並不熱情,美國只需要巴西站隊自己一方就可以了,並不希望他們派兵參戰,因為巴西那點軍力對戰局無足輕重,弄不好還會成為盟軍的負擔。美國之前已經因為同樣的原因婉言拒絕了墨西哥的參戰請求,理由是海運能力不足,也無法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可是巴西卻不放棄,堅決要求參戰,考慮到兩國關係大局,美國最後同意了。

願望得到滿足的巴西非常興奮,立即緊鑼密鼓地籌劃組建遠征軍,他們徵調兵員、訓練部隊、研究歐洲的戰場環境,做足了各種準備。

巴西是二戰南美唯一參戰國,他們消滅2萬德軍,回擊希特勒的嘲諷

希特勒聽說巴西也要派兵參戰時,不禁嗤之以鼻,他輕蔑地說:“巴西軍隊若能渡海遠征,除非巴西的蛇開始抽菸鬥!”巴西人得知元首的嘲諷後,就把遠征軍臂章圖案設計成一條叼著菸斗的眼鏡蛇,那條眼鏡蛇看起來十分兇猛,而且大煙鬥裡冒著濃煙。由於希特勒最討厭抽菸,所以這個圖案既是對希特勒言論的回擊,也是對他的反諷。

巴西是二戰南美唯一參戰國,他們消滅2萬德軍,回擊希特勒的嘲諷

1943年7月2日下午6時30分,巴西遠征軍第一梯隊5000名士兵,登上美國“曼將軍”號運輸船,奔赴歐洲戰場。經過兩週航行,“曼將軍”號抵達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港。

盟軍自1943年7月在西西里登陸以來,戰事並不順利,進展一直十分緩慢。由於意大利中北部地區有許多山地,德軍依託地形頑強抵抗,雙方在此僵持不下。巴西遠征軍到達時,盟軍正在準備新一輪攻勢,於是,他們馬上就展開了與盟軍了的戰前協同訓練。

8月,巴西遠征軍被正式編入美軍第15集團軍,不久又改隨美軍第4軍開赴前線,攻打德軍的“哥特防線”。戰鬥開始後,巴西遠征軍士氣高昂,作風勇猛,與美軍密切協同,一路斬關奪隘,高歌猛進,“眼鏡蛇”部隊的威名隨之傳揚開來,英美盟友也對他們刮目相看。

但是當部隊推進到卡斯秦洛山下時,攻勢卻受阻了。卡斯泰洛山位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城正北偏西約50公里處,高987米,地形險要,易守難攻。10月,盟軍在突破了“哥特防線”之後,繼續揮師北上,原計劃在聖誕節前攻佔波倫亞城,把那裡作為過冬基地,為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先拿下卡斯秦洛山,對波倫亞形成由西向東的迂迴包抄態勢。

然而山上和附近山頭駐守著一個師的德軍,他們憑險據守,在卡斯泰洛山一帶構築了一道火力綿密的堅固防禦體系。

11月24日,盟軍向卡斯泰洛山發起了第一次攻擊,但在德軍交叉火力的猛烈打擊下敗退下來,德軍趁機反攻。美軍撤退時沒有事先通知巴西遠征軍,致使他們側翼暴露,遭受重大傷亡。

次日上午8時,盟軍重振旗鼓後再次進攻,雙方激戰一天,仍然被德軍擊退。兩次進攻失利,又被盟友所坑,這讓巴西人很惱火。巴西遠征軍司令馬斯卡雷尼亞斯在11月26日的一次軍事會議上要求不再受美第4軍的節制,讓他的部隊獨立攻打卡斯泰洛山。

兩戰皆北的美軍面此時無計可施,既然巴西人願意去啃這塊硬骨頭,他們也就順水推舟,表示同意。獨立作戰的巴西遠征軍於11月29日和12月12日兩次發起強攻,卻都鎩羽而歸,巴西士兵和指揮官缺乏戰鬥經驗的缺陷暴露無遺,但他們的勇猛頑強卻贏得了盟軍的尊敬。

由於德軍顧強抵抗,盟軍接連受挫,直到年底,波倫亞仍在德軍手中,又時值寒冬,盟軍被迫轉攻為守,讓部隊休整,等待來年天氣轉暖後再重拾攻勢。

1944年2月,盟軍兵分左右兩路開始對位於倫巴第平原東南部、亞平寧山北麓的德軍主力展開鉗形攻勢,並計劃在總攻之前,先切斷敵人的退路。美第五集團軍是其中的左路軍。他們預定從卡斯泰落山一線出擊,向北推進到波倫亞西側。然而卡斯泰洛山這個攔路虎擋住了他們的進軍線路,為了實現戰役目的,必須拔掉這個釘子。

2月21日,巴西遠征軍受命再度向卡斯泰洛山發起進攻。由於此戰事關巴西國家和軍隊的聲譽,所以,巴西全體將士用命,指揮官精心策劃,準備發出全力一擊。

遠征軍吸取了以往的教訓,不再一味強攻,改成正面進攻和兩翼滲透的戰法。21上午,他們派出會講意大利語的士兵組成小分隊,偽裝成意大利人接近德軍陣地,在德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拿下了德軍據守的關鍵火力點,然後,在下午4時20分發起總攻,經過了一個半小時的激戰,終於把勝利的旗幟插上了卡斯泰洛山頂。

此後巴西遠征軍一路向北,勢不可擋,接連攻克卡斯泰爾諾沃、蒙特塞、佐卡、科來基奧和福爾諾沃等地,

到1945年5年5月為止,共俘獲德意戰俘2萬多人,自身傷亡官兵900餘人,其中犧牲469人,巴西飛行員也執行了2550次飛行任務,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功勳。

巴西是二戰南美唯一參戰國,他們消滅2萬德軍,回擊希特勒的嘲諷

里約二戰紀念碑

鑑於巴西在二中堅定站在盟國一方,並出兵打擊法西斯的貢獻,美國在成立聯合國時提名巴西擔任常任理事國,雖然後來因蘇聯和英國的反對作罷,可是巴西的國際地位得到了切實提高;也因為二戰中與美國結下的友誼,巴西得到了西方的大力援助,工業化建設得到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個產業基礎雄厚,擁有先進航空工業的大國,是南美的領頭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