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理解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雙重邏輯

對於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以及各種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分析,我們應當堅持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雙重視角解讀。從理論邏輯的視角,我們要闡釋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具體理論觀點,特別是其理論邏輯同馬克思思想傳統的內在關係。進而從現實邏輯的視角掲示他們的這些理論觀點同特定時代的人類實踐的邏輯關係。可以說,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既不是對馬克思思想的機械固守,也不是某一領域的工具性理論,而是一種時刻關心人類社會發展與命運的反思性理論。其理論的生命力不僅體現在解讀馬克思的語境之中,更體現在它與人類歷史進程的每一次重新對話之中。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在更多的維度上切中和穿透當今人類社會的歷史現實,這種強烈的現實關懷成為其理論的主色調。

理解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雙重邏輯

人的本質理論的邏輯演繹

之所以把幾十位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來加以研究,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些理論家在學科背景、研究主題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但這些差異也無法掩蓋他們共同的理論追求和價值定位。具體來看,大多數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都是在爭取民族獨立和反法西斯主義的雙重慘烈而卓絕的戰鬥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的。但隨著東歐各國斯大林化進程的加劇,斯大林主義所闡釋的馬克思主義和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給東歐的思想創新和社會發展均帶來了極大的束縛。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看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應當是這個樣子,這種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解不但偏離了歐洲的文化傳統,而且也背離了馬克思關於人的理解和對人類理想社會的價值追求。因此,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回到馬克思”和“復興馬克思”就成為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共同的理論旨歸。所謂的“回到馬克思”就是要回到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實踐哲學等理論所闡發的關於人的理解;“復興馬克思”就是要復興馬克思思想中關於人的本質與社會主義的性質,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恢復被蘇聯教科書體系所遮蔽的馬克思思想中的人道主義的精神本質。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在這方面推出了一批比較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力作。例如,彼得洛維奇對於“回到馬克思”和“復興馬克思”做了十分清晰的闡釋,他指出,這是一條從漫畫向原型迴歸的道路。他認為,斯大林主義從本質上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所理解的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同,它歪曲了馬克思主義的許多觀點,只有回到真正的馬克思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復興馬克思”,而“回到馬克思”並不是一種對馬克思的原教旨主義式的解讀,而是要恢復馬克思主義中關於人的本質的思想。沙夫指出,馬克思關於人的理解和人道主義精神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實踐中被遺忘了,因此在他看來,今天是一個需要重新發現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斯托揚諾維奇同樣表達了批判斯大林主義和恢復馬克思主義中關於人的本質的思想。他指出,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思想仍然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是它能夠與當代人的訴求和渴望產生共鳴。可以說,其理論邏輯一直貫穿於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始終,雖然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在不同時期的理論興趣點不同,但其深層次的理論邏輯並沒有變化。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歷史條件和人類處境,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始終都是如何消除和揚棄各種壓迫人、統治人的物化、異化現象,進而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這不但是他們一以貫之的理論邏輯,也是他們從馬克思那裡繼承的最重要的思想遺產。

  多維度的現實批判邏輯

一方面,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首先展開為對東歐各國社會主義命運和社會主義改革的現實關切。可以說,所有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都從不同的維度關注了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維度。但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於這一主題的理論觀照都表現為一種外在的反思,而他們所設想的生態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新社會的範型,也僅僅是限於未來社會某一階段的理論構想。而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大多是反斯大林化歷程的親歷者和社會主義自治實踐的直接參與者,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他們是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的設計者。弗蘭尼茨基從一般到個別深刻地批判了國家社會主義模式,他認為,社會主義也存在異化問題,並指出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新型民主的發展和加深。斯托揚諾維奇將“社會主義”作為一個動詞來釋讀,他是在實踐哲學的框架內對社會主義的內涵進行了重構,這樣社會主義的能指與所指就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實現統一。在他的理論中,社會主義是指向未來共產主義的當下運動性的存在,而“人”則是這一進程中的主體,只有通過推動人的自由和發展,才能建立以生產者自治為特徵的社會主義。沙夫對未來的社會主義做了大膽的預測,在反思波蘭革命的異化後,提出了以分權、自治、民主為核心的新社會主義模式。此外,像費赫爾、斯維塔克、馬爾庫什等多位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注了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另一方面,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展開為對現代性危機的現實關切。現代性無疑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焦點話題,在梳理20世紀對於現代性理論反思的譜系時,來自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資源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都處於被忽視的地位。可以說,東歐各國既是西方理性文明的傳承者也是犧牲者,這種特殊的歷史體驗使東歐各國的理論傢俱備了對現代性進行反思的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像科西克、科拉科夫斯基、赫勒、費赫爾、鮑曼等理論家對於現代性危機的現實體驗都更為豐富,他們對物化和技術理性對現代人的全面操控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悟。科西克指出,現代社會是一個偽具體的世界,偽具體性是現代性危機的全部體現。他從多個維度深入分析了現代性危機的主要特徵,以具體總體的辯證法對偽具體的實質進行了批判,並指出現代性危機的根源在於社會總體的經濟結構,他反對一切外在力量對主體的強制。科拉科夫斯基把克服現代性危機的希望寄託於傳統文化精神的復興上,制定了以復興傳統信仰為核心的現代性脫困方案。赫勒建構了自己的現代性理論,她的理論具有比較濃厚的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既包含對各種關於現代性的理論反思維度,也包含她個人對於現代性的獨特體驗,其理論的深刻性不是所有理論家都能達到。

以上對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分析,雖然不能涵蓋其理論觀點的全部豐富內涵,但是可以為我們深入研究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堅持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相結合的原則,從幾個主要的方面把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觀點同東歐文化、歷史體驗以及20世紀理性文明的危機和人類社會的困境結合起來加以多維度的把握。只有在此研究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彰顯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之中所包含的對於診治歐洲文明、豐富人類文化精神有積極意義的精神資源。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媒體時代輿論非理性表達的引導機制創新研究”(16CKS04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