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就在七十年前,新中國成立前夕,所有中國人都在緊張又激動地等待著開國大典的來臨。然而與如今強盛富饒的中國不同,彼時我們還是一窮二白的狀態,就連開國大典的籌備,也陷入了許多困境。這時,是一群小人物站了出來,用他們的努力,讓五星紅旗能夠在開國大典的上空飄揚。

十萬火急中趕製出的國旗

建國伊始百廢待興,籌備開國大典遇到諸多難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國旗。由於時間的倉促,如何為開國大典準備一面合格的五星紅旗,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1949年9月27日,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定為了紅底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然後,又將其改名為“五星紅旗”。

此時,距離開國大典還有四天時間。

美術女工趙文瑞用了整整四十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睡,終於趕製出了第一面五星紅旗,並在9月30日懸掛在了政治協商會議的閉幕式上。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趙文瑞趕製的國旗懸掛在政治協商會議的閉幕式上)

然而,還有一場更艱鉅的硬戰在等著所有工作人員——要用在開國大典上的那面國旗,旗長4米6,寬3米38,尺寸比一般國旗大出了好幾倍。

在物質匱乏的當時,即使是北京,要及時製作出這面國旗也是不小的挑戰。

1949年9月29號上午,在北平國營永茂公司業務科工作的宋樹信,接到了北京市委傳達的製作國旗任務。

此時,離開國大典只剩兩天時間。

為了尋找合用的黃緞子,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北京市的各個布店。但是在過去,黃緞子只有皇宮裡才用得上,平常人家裡都沒有,布店也不會進貨,最後在北京最大的布店瑞蚨祥,宋樹信請一個老師傅翻庫底子,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黃緞面料找出來。

材料有了,事情卻沒能順利。工人們正在連夜趕製國旗,在縫製最大那顆五角星時,突然出現了一個大問題。

黃緞子的門幅比較窄,才一尺寬,而五角星最寬的那處比一尺略多一些,如果要用第二塊布料拼接,五星紅旗上就會產生拼接縫。

在國旗上出現拼接縫會不會不嚴肅?這要由組織決定。經過一系列的請示,宋樹信終於收到了同意拼接的答覆:

在大五角星的一個角上接一個尖兒。

當首都人民期待著開國大典能快點開始時,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人們同樣希望在這一天能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

在開國大典的前夜,南京的3503服裝廠為整個南京城趕製了18000面五星紅旗,做國旗的紅、黃、白布運來了整整三大卡車。

與此同時,同樣是在那個前夜,哈爾濱302廠也用9個小時趕製出了6500面國旗。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哈爾濱302廠工人正在為開國大典趕製國旗)

這樣的畫面在全國各個城市的服裝廠同時發生,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為了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日子而熱火朝天地工作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當天,在新中國的每一個城市裡,都有無數市民自發地組成遊行隊伍,在大街小巷上舉起手中的紅旗,將城市染成紅色的海洋。

新中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在開國大典進行的同時,還有一群人提心吊膽地等待國旗的升起,他們肩負著保障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順利升起的重任。

在開國大典上,首次使用了電動升旗這種新技術。在當時,只有幾名工程師在畫報上見過外國使用電動升旗,所以,如何建設電動升旗的裝置,又如何保障升旗過程中不出意外,成為了一個艱鉅的任務。

為什麼要用電動升旗?因為當時毛主席不可能從天安門上走下來,用手去拉繩子升旗。

但是,如果由廣場的工作人員代升,那麼,播音員丁一嵐又怎麼好向全國人民宣佈,第一面五星紅旗正在由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呢?

所以經周總理批准,採用了讓毛主席控制電鈕,使用電動裝置來升旗的方案。

在即將於9月30日上映的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前夜”這個故事,便講述了開國大典前後圍繞“電動升旗”的曲曲折折。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這項工作,交到了負責設計旗杆的林治遠手上,也就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黃渤飾演角色的原型。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林治遠老人)

在影片中,黃渤飾演的林治遠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保障電動升旗順利進行。

在開國大典上舉行的升旗儀式,不但被全國四萬萬同胞密切關注,更是象徵著立國尊嚴的一件大事,林治遠的責任非常重大。

因為這是新中國首次使用電動升旗裝置,饒是如此林治遠也“不敢保證萬無一失”。最大的問題出現在開國大典的前夜,一個驚心動魄、無人入眠的難忘夜晚。

當晚,林治遠一次次調試。在最後一次測試時,忽然又出現了一個技術問題,保障紅旗在國歌奏完最後一個音符時穩穩停住的阻斷球意外破碎,以至於紅旗會被絞進滑輪裡。

此刻時間以秒為單位滴答滴答飛速流逝著,立國大事迫在眉睫,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舉國內外都將矚目這一時刻,事關重大無需多言。

為了保障紅旗順利升起,林治遠和工作人員爭分奪秒尋求解決方案。在那個連製作紅旗的布料都難以尋覓的年代,卻愣是被他們在大半夜攻克這一難題。在影片中,黃渤飾演的林治遠,鼓足勇氣爬上22米高的廣場旗杆,在高空中冒著巨大的危險解決了技術難題,保證了五星紅旗可以在幾個小時後順利的升起。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在開國大典上,林治遠有一個特殊的位置:

為了保障萬無一失,在毛主席按動電動按鈕時,他就站在其身後,確保國旗可以順利升起。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當這面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冉冉升起,林治遠也在毛主席的背後抬頭望著高空飄揚的紅旗。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在影片裡,電影畫面與歷史畫面重合了起來,一股跨越了七十年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忽然席捲而來,引燃了我們心中的自豪。

在這面國旗升起前,參加開國大典的群眾,都把自己手中的國旗包了起來,等到主席把第一面五星紅旗升上去時,大家都拔出旗子,嘩地展開,整個天安門廣場一下就變成了國旗的紅色海洋。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這一刻,所有中國人都意識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毛主席所說的: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歷史洪流中的小人物

過去的很多主旋律影片,常常忽視了對小人物的描寫,除了濃墨重彩的偉人,其他角色的刻畫往往非常模糊。

而與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不同,《我和我的祖國》沒有隻把鏡頭交給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偉人,而是將視角轉向了這些祖國高光時刻背後的小人物。

電影以林治遠這些為了升旗而日夜操勞的籌備人員為敘事主角。這些在過去的主旋律影片中只能作為背景板的角色,在電影中告訴了所有觀眾,即使是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小人物也有自己波瀾壯闊的故事。

從《前夜》裡的林治遠,到《相遇》裡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背後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再到北京奧運期間,熱心的北京司機與一心要來鳥巢看奧運的汶川地震孤兒……電影的名字之所以叫《我和我的祖國》,便是因為影片裡的7個故事,雖然都是每一個小小的“我”的記憶,但也是屬於全民共同的記憶。這7大歷史瞬間,便是新中國一路走來,風雨兼程70年的縮影。

我們的父輩祖輩曾為新中國的成立而心潮澎湃,也曾為第一顆屬於我們自己的原子彈的爆炸而歡欣鼓舞;我見證過香港迴歸,也親歷了北京奧運,這些故事離我們並不遙遠,而是屬於我們普通人的共同記憶。

這部電影能夠把故事的主線交給小人物,既讓這部主旋律電影接了地氣,又把全民的記憶與祖國的歷史勾連了起來,顯得溫暖而壯闊。

《我和我的祖國》屬於每個普通人

就在上週日的路演,《我和我的祖國》走進了北大校園,放映了聚焦08年奧運的《北京你好》這個故事的正片。毛主席曾在北大擔任過圖書館管理員,與北大有著不淺的淵源,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巧合。

在《北京你好》的故事裡,葛優飾演那個善良又幽默的“的哥”和汶川地震孤兒的奇遇故事打動了現場的眾多北大學子。


他讓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上飄揚,如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北大的姚老師在現場說,這個故事真的讓她非常感動,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至今仍然保留著當年的制服;她又是一個在北大學習、工作的四川人,對《北京你好》這個故事更是感觸極深。

不光是北大學子與老師,在微博上,網友們也紛紛表示這些故事也是他們的記憶。從開國大典一路走來,七十年間我們的祖國發生了太多滄海桑田的變化,也成為了留駐在我們這些普通人心中的共同回憶。祖國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正因為我們是與祖國緊密連結在一起的,所以我們才會為其他人的愛國情緒所感染、共鳴,因為我們知道,假如設身處地,我們也會做出相同的抉擇。看到影片中,在開國大典的前夜,那些守護著五星紅旗升起的人,我們之所以感動,是因為我們能夠理解他們心中的自豪與驕傲——這也是屬於我們的自豪與驕傲!

即將在9月30日上映的這部電影,是祖國的故事,也是每一個“我”的故事。走進電影院,既是為祖國慶生,也是在追尋那份我們血脈中相連的寄託:

我們都是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