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江南小城,冬夜裡陰冷的北風,在小巷裡來回穿行。臨窗而聆,已沒了往日,雨打青石板小徑的韻律。只有靠街的院門,在風聲中吱呀地,搖曳出許些響動。


那個時候,我還是個唱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斑人”的紅領巾。靜夜獨居,趴在被中,在一隻二十五支光的昏暗燈泡下,一知半解地翻著,白天和發小從學校圖書倉庫,偷偷拿來的“禁書”《水滸傳》。腦海裡沉在了快意恩仇的情節中,正讀到“智取生辰綱”的章回時,猛聽得房門被輕輕敲響。我於驚詫中問道:“誰呀”,“是我”。門外響起了久違而熟悉的聲音,我知道父親回來了。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父親去五七幹校已好多年,除年尾託人捎過口信,許久未聞他的音訊了。我快步翻身下床,打開房門。父親還是穿著袖領打補丁的灰中山裝,腳上還是那雙黃軍用球鞋,腋下夾著一把黃油傘。完全是以一種老農民的模樣,出現在房門前。他用手拍了拍我的腦袋。問了聲“一個人還好嗎?冷不冷?”,不等我回答,就旋即進屋。我一下子沒回過神來,點了點頭,又迅速搖了搖頭。父親,放下黃油傘,用異乎尋常的快樂語調,對我說:“走,我們去吃餛飩”。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這個小城,座落於蘇州與杭州之間。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小城恰在天堂中央。自古以來,有一種傳統美食小吃,叫“餛飩”。用麵皮子包上肉餡和其它佐料,狀如舊時元寶,其味鮮美。那個年代,物資憒乏,什麼東西都要憑票供應。要吃上一次餛飩,是非常難得的事情。聽到父親,要帶我去吃餛飩,自然興奮了,也不想街面上早已打烊了。父親稍帶著一絲神秘地朝我揮了揮手,於是我們走下了那條古舊木樓梯,出院門進古巷,一路向城中而去。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小城冬夜的馬路上,已沒了幾個行人。只有高懸於梧桐樹上的高音喇叭,還在亢奮地吟誦“最高指示”和快節奏的革命歌曲。我緊牽著父親的手,聽他述說著回城的原因。原來,他這次是被分配了一個隨船回城運糞的光榮任務。那時農村幹校沒有化肥,糞是個寶。一路前行,約莫二十來分鐘,來到了小城北端的烏巷弄。
烏巷弄臨河傍水,在我的印象中,其前街大多散佈著手工藝作坊。什麼“新生打鐵鋪””勤儉舊貨店”“長征鞋帽店”之類的。眼下烏巷弄已改名為紅衛弄,但小城的人們,依然習慣地叫它北門烏巷弄。在依稀的青石板上,那個冬夜,被我們父子倆的腳步聲,打破了一種寂靜,而縈迴了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於這種氛圍裡,父親敲開了一扇石門弄堂的一家牆門。迎聲而出的是一位略胖的中年人,父親呼我叫他孫叔叔。在他熱情的招呼下,我們進了屋去。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屋是個古宅,堂屋有幾根粗大的立柱,顯得幽深。雖然,柱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標語,牆上掛著領袖像,與周圍環境顯得格外不協調和異樣,但仍掩不住一種古意悠悠襲來。父親對我說,孫叔叔是本城餛飩店的灶頭師傅,手藝是家傳的,是百年老店的傳人,也是父親早年的學生。因為,知道了父親今日回城,說是要好好招待一下,在鄉下受苦的老師。所以早早準備好了皮子和肉餡,就等著父親回來包餛飩吃。當時是定糧供應,平時,人家裡是不經常吃得上餛飩的。而孫叔叔近水樓臺先得月,開個小小後門,在當時也不算是一件太出規的便利之舉。
孫叔叔手腳麻利地從灶間,拿出了餛飩皮子和拌好的肉餡。於是,在我的眼裡,一種非常有趣的活計開始了,包餛飩在一種快樂的過程中進行著。許是,我們的動靜,許是,早已等待的緣故。從旁邊屋子,走出了這家的女主人孫阿姨和與我一般大的兒子小剛。在這個冬夜,在江南小城的北端小巷中。只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場景,在有條不紊地展示著。拈餡合皮,一隻只米黃色的元寶,很快被麻利地被包好了。
那時我頑皮且好奇,頗有些多手多腳地和小剛,跟著孫叔叔在灶間跑進跑出。灶間的煤爐上,爐火旺旺的,在這個寒夜裡,格外顯得暖意濃濃。爐上架著一口鐵鍋,蒸騰的熱氣,在嫋嫋中洋溢著一種溫情。隨著一個個餛飩下鍋,瞬間在霧氣迷離中,鍋裡的餛飩似一個個小精靈,在沸水中浮浮沉沉。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好久沒開葷了,有此等美食,自然引得我直咽口水。少傾,餛飩煮好被盛在蘭花邊碗中,端上了四仙桌。至今,我還記得桌子四邊是雕琢的荷花蓮枝。我和小剛雀躍地奔向桌子,大人們自然讓著我們先吃。湯料聽孫叔叔說是祖傳的配方,說實話,一開始我根本沒有嚐出它的滋味,我多少有些猴急地幾口嚥下了一碗。等到碗見底時,碗裡又多了半碗父親劃拉於我的餛飩。這才讓我的舌尖上,慢慢泛起了一陣濃郁的鮮味。在餘下的時間裡,我於這種鮮美的回味中,而欲罷不能。


餛飩吃的很快,等孫阿姨收了碗後,自然是大人們的聊天時間。他們熱切地談論著父親幹校裡的情形,以及我們似懂非懂的小道消息。而我和小剛在旁邊,靜靜地翻看著他收集的小人書。其實,我此時對於小人書並不感冒。我頗有些心不再焉,眼光時不時喵向灶間,在那鐵鍋漫騰的熱氣中,而陷入一種想入菲菲之中。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夜可能很深了,因為我已聽不見馬路上,那高音喇叭的亢奮喊叫。父親說著感謝話起身道別了,臨走回身那一瞬間,我眼晴的餘光,看見了他悄然地把幾張糧票和錢,塞在了四仙桌上的茶盤底下。


小城的夜,真的很靜。北風打著轉,旋起了馬路上的梧桐落葉,又飛飛揚揚地灑在我們的身上。然而,我並不感到有一絲冷意。也許是那些熱餛飩的緣故,也許是我被擁在父親寬厚的懷裡的原因。一老一少在靜寂的冬夜,略帶著幾分心滿意得怡然,穿過了馬路進得小巷,推開那扇舊樸的院門,輕手輕腳地上了樓,在我養的小花貓的親暱中回到了家。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那一夜我真的做了個夢,夢中好似走進了一個熱氣騰騰的灶間,在我面前是一大鍋餛純在熱水中,快樂地舞蹈著。而夢境的破碎,是被臨窗前學校操場上高音喇叭中,那“東方紅,太陽昇”的激昂旋律喚醒的。睜眼環顧,父親已不在屋裡。起身看見寫字桌的茶杯下,壓著他寫的一張字條。我揉了揉迷離的雙眼,才清楚地看到上面寫道:“吾兒,父於今晨歸於幹校了。見你睡得香,故不忍喚醒。父不在身邊,自己要照顧好。沒事別跟小朋友去外面瘋玩,多看些書總是有用的。留下糧票錢若干,交給仲老師。走的急來不及與他告別,請兒代為告知並致謝。”(在父親上幹校的時光,我被託付於隔壁仲老師家代為照顧)在這個冬天的早晨,拿著父親留下的字條。在思慮著紙角邊濁黃色的,不知是淚滴還是茶水的印跡中,許久,都有些茫茫然而不知所措。直到隔壁高大的體育仲老師,吃早飯的叫聲中,才回過神來。


以後的許多日子裡,我常常沉浸在那蘭花邊碗中,熱氣騰騰餛飩的幻想裡,而魂不守舍。小時候喜歡畫畫,同學們在美術課上,大多都要畫些個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而我在那段時間裡,盡塗鴉了一碗碗餛飩。使得教美術的吳老先生,大為光火。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歲月荏苒,光陰如梭。重新與餛飩有了親密的接觸,是在那個難以忘懷的金秋十月。父親,落實政策回城有一段時間了,“臭老九”的雅號,也變得高貴了起來。那天,為祝賀我進入高中,同時可能,心情格外地舒暢。我們的中飯,就不再食堂將就了。他帶著我來到了街上,那家百年餛飩老店。孫叔叔自然還在灶頭上忙活,見我們來了,滿臉喜色地開心對著櫃檯喊著:“加大碗,加大碗。”這個中午,餛飩吃的很快樂。我狠狠地吃了兩大碗,彷彿想要把好多年,失去的感覺全部吃回來。父親,只是在旁用手輕摸我的頭。略顯蒼桑的臉上,在這個午間,如花朵一般盛開著濃濃的笑意,幸福且心滿意足。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許多年過去了,我再一次踏入那家百年老店的店堂時,是在九十年代一個春陽燦爛的午間。我被借調到商業系統,參與編撰商業志,而來到餛飩店蒐集資料。如今,今菲昔比了。中華名小吃百年老店的招牌,金光燦燦地懸於門楣上。店堂重新裝飾過了,恢復了古樸佈局,顯得古意悠然。孫叔叔自然退休了,在灶間忙活的是他那一班徒弟徒孫。為招待我們這幫貌似的秀才文人,在雅間請我們品嚐了精製特色餛飩,湯料是蛋皮開洋花制就。在店經理滔滔不絕的介紹,店史沿革的過程中。一邊吃著餛飩,一邊聽著他的敘述。而我卻全然感覺不到,曾經那種暖人入心的鮮味和溫情。


恍忽間我的記憶,又回到了許多年前的那個冬夜。也許,我舌尖上的感觸,還停留於那個夜晚,沉在那蘭花邊碗中的鮮味與溫暖中。
  
  

(散文)溫暖記憶的那碗熱餛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