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今年据说是暖冬,干旱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家常蔬菜种植


今年据说是暖冬,干旱对农业有什么影响?今年厄尔尼诺现象非常严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显现十分明显。自8月份以来共计100余天时间,这些地区一共降雨量不超过10毫米,是罕见的气候性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地势过高的地方,发生严重的缺水,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昨天是小雪节,这些地方气温仍然在15~22℃之间,气温高,日照强烈,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农田土壤墒情更加恶化,加重了冬小麦、油菜和各种越冬蔬菜以及果树的干旱程度,并对林业和高山地方人畜饮水影响非常严重。若今年是暖冬,长江中下游干旱地区,雨水稀少,气温过高,日照强烈,水分蒸发量大,对农业、林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将会更加扩大干旱程度,必然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产生非常大的损失。



第一,对农作物影响非常大。若是今年暖冬,加上冬季降水稀少,将意味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将会更进一步地发展,干旱程度加重。在这些地区,由于干旱缺水,大部分土地墒情差,冬小麦、油菜、兰花豆和豌豆等等作物推迟了播种时间,很多地方,种子播种下去一个多月,因墒情差,种子无法发芽出苗,造成大面积越冬农作物缺苗,将严重地影响产量。暖冬干旱的发展,还会影响缺水地方的越冬蔬菜的种植,如大白菜、萝卜菜、菠菜等等蔬菜因干旱缺水,生长状况差,造成品质差,产量大减。


第二,对森林树木影响非常大。若是今年是暖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森林树木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山区,地势较高,缺水更多严重,森林树木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影响,目前,如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等山区,大遍森林处于干旱状态,濒临死亡,许多高山果园、茶园,受到干旱影响非常严重,造成死树死苗非常普遍。若是今年暖冬,这些地方的干旱程度将会更多严重,影响面积将会更加扩大,干旱造成的损失更加惨重。

第三,会加重旱区人畜饮水难度。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区,由于干旱持续时间过长,有许多地方出现人畜饮水困难。若是今年暖冬,干旱情况更加恶化,程度加重,这些地方的人畜饮水,更加困难,雪上加霜。目前,各地正在加紧时间,为干旱灾区,寻找水源,引水解决这些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受灾地区农民人畜饮水困难。民生问题是干旱灾区首要的大问题。目前,大部分地区人畜饮用水得到了解决。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当然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干旱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是不种地的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可能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四季雨水颇多,出门就是水,整天被水环绕,根本想象不出天气干旱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更想象不出天气干旱对农作物,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害。毕竟南方是水乡,跟北方的地理条件有着天壤之别。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安徽颍上,那里有条八里河。在我的印象里,河也就是一条从这岸走到那岸,不超过5分钟的村头小河,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水深也就刚好能淹没脚踝。可是那条八里河却让我大吃一惊,这哪里是河?分明是汪洋大海,一望无际的水平面,根本看不到边,望不到岸。当时我就惋惜的说,这些水如果能运到我们北方该多好,可以挽救无数的农作物和果树。而南方却是水利充沛,所以自古南方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而在我们北方,小河里的水早就干枯了,河里多少年都不见有河水了,就连池塘和水库里也都见底了。今天晚上回家看老爹,我老爹还在念叨,因为天气干旱,有很多的土地浇不上水,就算是能浇上水的土地,池塘都是干的,根本也没有水可浇。所以有很多人家今年就没有种上麦子,到现在地还都在那闲着。

地闲着没种,大不了明年春天种春玉米或者花生,虽然说地闲了好几个月,但是损失也没有多少。可如果果子都长到了半大,就因为天气干旱,却硬要从树上摘下来,那损失可就惨重了。这些都是春天和夏天,气候干旱对农业造成的人影响。










现在北方的冬天,无论如何也不能像二三十年前的冬天一样,河里的水都结着厚厚的冰,小孩子可以在河冰上玩耍嬉闹。那个时候夏天有雨,冬天有雪,北方四季分明。而现在暖冬已经不足为奇,经常一个冬天不见雪花,这在北方来说,冬天不下雪就是不正常,不下雪就意味着天气干旱,麦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自然生长就不利,甚至因为长期干旱,会导致麦苗干枯而死。那么明年夏天麦收的期望就泡汤了。都说瑞雪兆丰年,暖冬不下雪就是干旱,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小麦,但愿今年多几场大雪,那么小麦丰收就有望了。


灵子


大家好,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已经有所发觉了,以前的农村到了冬天真的是寒冷,门都不敢迈出一步,冻的手都伸不出来,到了冬天那感觉就像是冬眠一样。可是呢,最近几年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今天已经是11月25日了,小雪节气已经过去,伴应该是气温骤降的时候,可是呢现在的人们并不感觉到寒冷了,难道是人们的穿衣厚了吗?并不是这样的,以前到了这个时候水管的水都会冻住,外边的小河也是应该结冰的时候,可是呢这几年这样的想象越来越少了,是空气气候变暖了,人们不再感觉到那么寒冷了。很多人都在猜测今年可能是冷冬,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有气象专家指出,今年的冬天并不是冷冬,而是暖冬,并且今年冬季的降水要比往年少很多,那么问题就来了,天气变的这么干旱必然是农业有所影响的,那么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下边我来给大家分析几点。

一、干旱缺水

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缺水,干旱的话必定是缺水的。暖冬对土壤墒情的影响很大,暖冬时往往造成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这样土壤中水分蒸发就比较严重,会造成农业生产干旱缺水,农田土壤墒情差,使得生产灌溉用水紧张,这对越冬作物的生长和春耕、春播不利,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给农民带来损失。

二、越冬小麦

在北方呢冬天主要的农作物便是小麦,每年的十月份正是冬小麦的种植的时间,冬小麦有很强的耐寒性,即便是到了数九寒冬,依然不会影响到小麦生长。可是如果是遇到暖冬这样的干旱天气呢就会发生很大的坏处,不但是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让小麦得不到水分的营养,还影响到了小麦第二年返春的生长。第二年的春天小麦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返青,就得不倒想根部输送的营养。这样生长的小麦很容易出现植株细弱、分蘖能力差、易倒伏等情况。

三、生病虫害

众所周知很多威胁农作物生长的害虫和病菌到了冬天便会潜伏在土壤中越冬,如果当年的冬季特别暖和,降雪还特别少,那么这些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便会安然无恙的过完整个冬天,并且会在第二年春季天气变暖后开始啃食农作物,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相反如果当年的冬季很冷,降雪次数也很多,那么潜伏在地下的害虫便会被冻死,农作物没有了害虫和病菌的影响,收成肯定也会有所增高。

四、倒春寒

在暖冬过后的春天3月末4月初时,正是农作物出苗期,暖冬使农作物旺长,可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产生很大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以上就是出现暖冬的干旱天气影响农作物的几点,在今年这样的暖冬天气里,一定要及时的做好防护措施,一方面要保证土壤的水分充足,同时做好预防病虫害的准备,为了预防地里的害虫,最好提前拌一些药物洒在庄稼地里,另外后期还要及时的追加肥料,才能尽可能减少损失,让庄稼在来年有个好收成。


小雨农村记录


今天已经是11月25日,小雪节气过后,我国很多地区受到冷空气的来袭,气温下降了很多。我们这里的白天的气温从前几天的零上十一二度下降到五六度,晚上温度也降到了0度以下。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人都在猜测今年可能是冷冬,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有气象专家指出,今年的冬天并不是冷冬,而是暖冬,并且今年冬季的降水要比往年少很多,那么干旱的暖冬对农业有哪些影响呢?

影响一,越冬作物会继续生长。我们这里主要最主要的农作物便是冬小麦,每年的十月份正是冬小麦的种植的时间,冬小麦有很强的耐寒性,即便是到了数九寒冬,依然不会影响到小麦生长。小麦在进入冬天后,植株内的养分为向根部输送,根部养分充分积累,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小麦才有足够的养分返青、旺盛生长。小麦植株内的养分要想向根部输送,只有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如果到了冬季气温依然很高,那么小麦并不会进入休眠期,而是继续旺盛生长,这样生长的小麦很容易出现植株细弱、分蘖能力差、易倒伏等情况。暖冬除了会使冬小麦继续生长以外,还会使越冬的油菜提早抽薹开花。

影响二,容易发生病虫害。众所周知,很多威胁农作物生长的害虫和病菌到了冬天便会潜伏在土壤中越冬,如果当年的冬季特别暖和,降雪还特别少,那么这些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便会安然无恙的过完整个冬天,并且会在第二年春季天气变暖后开始啃食农作物,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相反如果当年的冬季很冷,降雪次数也很多,那么潜伏在地下的害虫便会被冻死,农作物没有了害虫和病菌的影响,收成肯定也会有所增高。

影响三,农作物易发生旱灾。冬季的降水虽然比其他三个季节少很多,但是冬季天气寒冷,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也比其他三个季节小了很多,再加上很多农作物在休眠期依然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所以如果冬季天气暖和,降水还特别的少,那么便会影响到农作物在休眠期对水分的需求,到了第二年春季农作物开始返青时,还会因为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少影响农作物旺盛生长。

影响四,容易引起倒春寒。经过农民的仔细观察,往往在暖冬时,出现倒春寒的几率要比正常年份多了很多。倒春寒多发生在气温回暖的4-5月份,此时农作物发芽开花,但是受到暖冬的影响,农作物在发芽开花后的长势并不是很旺盛,如果此时在突然出现倒春寒,很有可能会发生农作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以上就是干旱的暖冬对农作物的影响,因为今年据气象专家推测,今年会是暖冬,所以农民朋友一定要做好对抗暖冬的准备。你们还知道暖冬对农作物还有哪些影响,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小马话三农


现在已经是11月23号了,我们豫东地区白天的气温依然在13-15°之间,即便在夜里气温也没有降到零度以下。昨天又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小雪节气到了就代表着寒冷的冬季就要来临了,但是在持续关注了未来半个月的天气预报以后发现气温的变化不是太明显。作为一个这几年一直在农村老家承包土地搞种植的农民来说,我就谈谈自己关于这几年“暖冬”对于我们豫东地区的农作物的影响吧?


暖冬的出现代表冬季出现干旱的概率比较大,干旱对于我们这里的农作物的影响。

首先来说我们河南省这里是全国种植小麦面积最大的,干旱对于小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自从在10月15号左右我们这里开始种植小麦,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一次降雨过程,导致了现在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不得不提前浇越冬水。说实话我们这里的老百姓还真的没有给小麦浇越冬水的习惯。

虽然说是“暖冬”但是冬季的风还是比较大的,再加上气温比较高,就会造成小麦,大蒜,油菜等农作物出现干旱。在这个时候浇水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真的是一种考验。


暖冬的出现会导致“倒春寒”发生的概率大增

对于在2018年的那场“倒春寒”直到现在我还是记忆犹新,因为那一年我种植的小麦和大蒜的蒜苔都减产比较严重。所以在今年出现暖冬的情况下对于明年“倒春寒”的防治一定要注意。

总的来说干旱复古农业种植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最近这几年出现连续的干旱导致了我们这里的机井的水位持续的下降,这样的话对于干旱将是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豫东小农


今年暖冬不暖冬现在不能确定。干旱确实对农作物有影响,特别是冬小麦遭遇冬季干旱的话,对小麦越冬不好,特别是没有浇冻水的麦田,更是影响很大,干旱造成小麦次生根生长,对春化也有影响,来年小穗分化不好。对于其他白地来说,暖冬干旱会造成病虫害漫延,病害加重,虫卵增多等等。对果树更是影响,会加大病虫害的侵染。因此,要加强冬季田间管理,抗旱保墒,防病治虫,为来年各类作物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Yang284134171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暖冬的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气象统计,从1970年到2000年之间的30年统计的温度数据作为一个界定,也就是把这30年的冬天的平均的温度作为是否这个冬天是冷不冷的主要的参考数值,也就是说高于这个平均的数值的话就属于暖冬的现象,如果低于这个数值的话就属于冷冻,和这个平均值基本上相符的冬天,那就属于正常的冬季。



根据一些气象专家对今年的冬天的预测,今年属于暖冬的天气,对于其他的现象应该几率为0,其实主要是从目前的天气温度以及厄尔尼诺现象来分析今年的天气的。但相对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已经连续下了大暴雪,大学已经覆盖了整个大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黑龙江地区已经进入了隆冬的天气,温度是非常的寒冷,这就不能够说是一个暖冬的现象了,至少比去年大雪多了好多。所以暖冬不暖冬,这需要看一个地区的温度是多少,当然从全球上来定位是否今年是暖冬,这样是可以理解的。特别现在已经进入了小学的节气,而且温度现在总体上来说比往年要高很多,中午的温度有时能达到20度左右。



干旱天气对于农业的生产是有极大的破坏性的,如果说没有足够的水源进行浇灌的话,对农业的减产量那更是无法估量的,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绝产的现象。“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就说明了,在冬季如果出现大雪,能够使得小麦或者是其他的过冬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水分的吸收,并且还能够对农作物进行保温,这样来年就会获得一个更大的丰收。俗话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都可以证明了冬季下雪可以说是一个湿冬,对于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之,对于今年是一个暖冬,目前从一些数据上来看已经成为了定局,暖冬的到来将会出现冬季干旱的现象,来年将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的几率增加,当然也增加了一些病虫害的现象,这些都对农业生产是极其不利的。特别近些年来全球的温度冬天不断的上升,干旱现象特别的严重,这使得农业生产增加了种植成本,如果说是没有水源的话,将会出现减产甚至绝产的现象,所以干旱的自然灾害现象对于农业生产影响是非常大的。毕竟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的话,其他的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更何况农业的生产了。


三农一姐


关于今年冬天冷不冷,各地的气候变化并不相同。而在一些地区的农谚说法中和现代农业气象预测上也会略有差异,由于我们这边地处北方鲁西北地区,在民间会有一些农谚说法可以预测冬天冷不冷,虽然不那么精准,却也可以作为一种经验常识而参考借鉴。下面结合所了解情况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大家或许听过农谚老话“冬在头,天冷在年关;冬在中,单衣能过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节气在农历十一月上旬时,今年寒冷时间将出现在年底前后;若是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中旬出现,则说明今年为暖冬,可以穿衣薄点;而如果冬至节气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下旬时,则说明今年寒冷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很容易在春天出现倒春寒影响,而今年冬至节气时间为农历十一月二十七,也就是“冬在尾,提防倒春寒”,或许预示着明年春天也可能会比较冷一些!

不过,从现代气象预报和监测数据来看,目前北方多地受冷空气影响比较频繁,例如近期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在华北、东北、黄淮、南方部分地区已经出现降温和大风天气,其中东北等地降温和降雪影响最大,在黑龙江等地出现了大到暴雪,使得今年冬雨感觉来得比较早、特别寒冷,或许预示着这些地方今年或受冷冬影响较大一些吧!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影响,使得去年便为暖冬,并持续到今年7月份左右,随着美国海洋气象部门宣布厄尔尼诺结束后,目前在大气中仍有一些滞后影响,使得今年冬天虽然较去年有点冷,但也可能继续出现极端异常气象,使得冬天冷不冷带有极大不确定性!

而至于题主说到暖冬导致的干旱,虽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影响力非常有限,例如去年冬天就比较暖和,平均气温较往年也高一点,使得我们这边气候干燥少雨,直到春节后才迎来几场降雪过程,并在春夏遭遇了高温干旱,但尽管如此并不一定造成农作物减产,例如今年夏收小麦产量和质量相比去年提升不少,在高温下脱水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麦大丰收,因此,暖冬干旱对农业影响有利有弊,可能有时也是一种丰收促进因素!

总得来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象影响,使得农业生产不应再像过去一样靠天吃饭,应该从种子、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积极预防,以便保产增收,提高亩产种植效益。另外,农产品价格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往往对于农作物产量多少的影响不亚于气候变化,毕竟种植效益高,农户积极性也高,反之,农业生产就会消极怠工,进而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今年的确是暖冬,出现冷冬的概率非常小,据气象专家叶殿秀说“预计2019至2020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总体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偏弱,东亚槽偏弱、偏东”,这段话意味着冷空气弱,但进入冬季,气温总体是下降的。现已进入小雪节气,黄河中下游地区可能是初雪降临时,又农谚“北风其喈,雨雪其霏”,而南方还是“十月小阳春”,赣南脐橙正是采摘时!



今年气候较为异常,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干旱天气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地方连续一百多天没有有效降雨。在气候变暖下,农业是气候变暖的敏感行业,也是干旱灾害风险的主要承灾对象。

干旱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据水利部统计,截止11月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698万亩,受旱严重的地区水稻、玉米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柑橘、蔬菜等经济作物也有不同程度减产,像安徽一些地区,冬季小麦、油菜因旱播种面积减少,播后也要注意抗旱!



农业种植怎么办?借助于近期有所降雨,墒情有所改善,则可以安排播种蔬菜、绿肥、小麦等秋冬种作物,注意选用抗旱、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对于已经收灾的蔬菜,若旱情较为严重,可采取人工浇灌,有条件的也可滴灌,保证蔬菜正常生长。



若播种的油菜、小麦在出苗后,可进行浇水保苗,黄苗、弱苗可适当追施少量肥料,促进健壮生长;受旱的柑橘园、猕猴桃园、油茶林等,要因地制宜引水灌溉,打井灌溉,采摘已经成熟的柑橘。


根据今年的旱情看,农业发展需重视水利工程,重视抗旱的品种选育,不能靠天收!水是生命之源,大家都需要重视水利工程,重视节约用水!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今年是暖冬,难怪现在还没有感觉到冬日的寒冷,今天我们当地温度还高达26℃,真没有想到现在马上就要到小雪节气了。


今年因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导致本地区长时间的高温,下雨的天气也少,什么池塘、野塘、沟渠都已经干裂发干了。现在还能看到被晒的干枯的小鱼小虾。

我们本地同样遭受罕见的干旱,虽然水稻干旱影响会小些,但是还是给水稻的灌浆带来了影响,导致灌浆不足,出现了很多空壳的稻谷。这也没办法,靠天吃饭就是这样,风调雨顺有好丰收,出现干旱洪涝灾害收成减少。

今年的花生、玉米、还有红薯都受影响很大,花生干旱后,结颗粒小,里面空壳多,结花生的果实也少,到后期还不好挖花生。玉米更是影响大,缺少导致玉米不长高,一米高就开始结玉米,玉米个头小,里面还不结玉米粒,出现畸形玉米,还出现玉米霉灰病等。我家今年玉米是晚熟玉米,受干旱影响更大,最后都是小个头玉米,里面还出现一半有粒,一半没有粒的情况。

红薯也受到干旱影响,红薯膨胀期推迟,没有水分补充,红薯个头不大,红薯的肉质粗纤维多,质地坚硬,煮熟都困难,更别说好吃。

最近还是晴朗好天气,温度还处在20℃以上,太阳出来蒸发快,加剧了干旱程度。 时下正是油菜苗期生长的关键期,如果没有水分补充,那么油菜地干旱,油菜秧会出现叶子发黄,慢慢干枯掉,当然这还是好些的。


现在还有很多干旱没有水源灌溉,油菜都没有种下去的农民大有人在,油菜没有种下去意味着明年颗粒无收,只有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这持续的干旱,温度很高,今年据专家说出现暖冬的机会很大,这更是加剧干旱天气。因为暖冬导致少雨雪,还要防备春节的干旱。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