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關注我們,發現商業零售的另一面

我們從歷年財報和近一年的新聞中找到了答案。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一轉眼,雙11已過去兩週。

已連續5年蟬聯天貓雙十一服裝類銷售排行榜 Top 1 的優衣庫,這次毫無疑問的再次登頂。今年雙十一,其天貓官方旗艦店在16分鐘成交額便達5億,且創下了歷史上銷售額最快突破10億的記錄。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另一邊,“快時尚”代表的 Zara,關於其雙十一的相關新聞卻寥寥無幾。截然不同的表現背後,是實力的差距還是戰略的不同?我們分別對兩個品牌近一年的動態、財報做了整理,發現這兩者在業績與策略上的差異,已略見端倪。

優衣庫:

高歌猛進,持續擴大海外版圖

在實體零售寒冬的當下,誕生於1984年的優衣庫一路高調前行,不僅大步拓展海外版圖

19年4月在丹麥哥本哈根開店,9月入駐意大利米蘭,10月落地印度德里,12月還將在越南開出首店。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1 2019.04 丹麥哥本哈根店——丹麥首店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2 2019.09 意大利米蘭店——意大利首店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3 2019.10 印度新德里店——印度首店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4 2019.12(即將開業) 越南胡志明市——越南首店

同時,品牌宣傳層面也繼續深耕

6月和 KAWS 的聯名款 UT 銷售額達到近1億人民幣、9月推出首期《LifeWear 服適人生》品牌冊。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LifeWear 服適人生》

優衣庫在消費者前的活躍度一直很高,更難得的是,市場營銷做得好,經營數據也不賴。

10月10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公佈了2019財年年報。從16年9月到19年8月,其國際市場的收入與營業利潤始終保持增長趨勢,並在18年實現首次營業利潤超過日本店營收。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2017-2019財年優衣庫收入及營業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2017-2019年財報)

在所有的國際佈局中,大中華區的營收達5025億元佔比最大,相較18年同比增長14.3%,值得一提的是,其在線銷售額較上一年增長30%。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優衣庫日本營收和利潤波動較大的同時,優衣庫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

從2017年至2019年,優衣庫日本店鋪數量持續下降,而海外開店數量卻保持著1年100多家新店的步伐增長,營收和利潤也持續提升。這似乎正印證了創始人柳井正的佈局——“統治優勢現象”:在某一個區域集中開店,當門店數達到一定數量後,會刺激收入上漲。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2017-2019優衣庫海外開店情況 (數據來源:2017-2019年迅銷 fact book)

Inditex:

低調轉型,續推進可持續和數字化

1975年,西班牙集團 Inditex 創立 Zara 品牌,一路領跑其他“快時尚”企業,被認為是整個領域中的強勢品牌,也是在 Forever21 宣佈破產、New Look 大規模關店後仍堅持紮根中國市場的行業領頭羊。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ZARA 巴塞羅那店

讓眾人不看好的是,Zara 陸續傳來的關店訊息。去年9月,Zara 紐約首店關閉,一年後,北京來福士中心店和王府井新東安店也被爆出相繼關門。當我們盤點2014-2018年 Zara 門店的店鋪數量、淨銷量和 EBIT(息稅前利潤) 也能看出,從2015年以後,Zara 的利潤增速開始放緩,店鋪增速也相應下降,甚至在18年實現逆增長。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2014-2018年 ZARA淨銷量、EBIT及店鋪數量 (數據來自:2014-2018年 Inditex 年報)

但也有媒體指出,對於“快時尚”企業而言,電商的衝擊、實體零售租金上漲、消費者觀念從快轉向精緻、服裝質量的詬病等都是難題,Zara 是在通過關閉店鋪數量,降低運營成本從而維持利潤的增長。

其實,關店只是 Zara 一系列動作中的一步。佈局電商,加強數字化、推出家居 Zara Home 副線、TRF 系列提供牛仔定製服務、著力強調可持續發展都是 Zara 嘗試擺脫“快時尚”之前的固有標籤,尋求新突破的方式。

在電商佈局方面,可以從 Inditex 整體來推斷髮展。儘管入局時間較短,但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其便實現47個線上平臺到156家線上平臺的突破。從16年沒有任何線上收入,到18年在線銷售額增長27%,佔總收入的12%,在線市場佔總店鋪數的14%。線上的佈局速度,可見一斑。

同時,為更好實現數字化轉型,由首席運營官 Carlos Crespo 接任CEO,負責科技、IT安全、物流裕元、建築與工程、法務、採購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且大力鋪設線上網絡,並在線下門店採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等技術提升數字化體驗。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2014-2018年 Inditex 線上線下店鋪情況 (來源:2018年財報)


在可持續方面,Inditex 集團在7月份曾宣佈,到2025年之前,包括 Zara、Pull & Bear、Massimo Dutti 在內集團所有品牌100%的產品將用可持續布料製成,力圖打破之前產品不環保等負面評價。

在進行了如此多的嘗試後,Zara 在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表現中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儘管目前市面上對 Inditex 集團整體表現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從數據來看,也算是正在向轉型慢慢努力。至於究竟是否有成效,可能需要等到12月份19年的財報發佈才能見分曉。

時代變遷:

快時尚同樣需要需要調整定位,但要根據自身特點

都是從快時尚轉型,優衣庫選擇以品牌升級為導向,將slogan 從“Made for all 造服於人”,更改至“Life Wear 服適於人”,力圖打造出幾乎適合所有人生活方式的優質服裝及穿著體驗。通過提升品牌產品質量、推出聯名款、積極線上線下聯動、開拓海外市場等方式,交上一份漂亮的轉型答卷。

而 Zara 顯然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減少實體店鋪、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線下門店體驗,力圖打破消費者對於“快時尚”服飾不環保、質量差、體驗不好等原有印象,而這條轉型道路顯然低調且漫長。

快時尚是不是真不行了?實體零售寒冬下 Zara 和優衣庫如何應對?

2012-2018年典型快時尚品牌中國門店情況 | 圖據網絡

且不說這兩條道路誰更能適應當今的消費者市場,單看兩者選擇的不同轉型模式其實和品牌曾經的特點都息息相關。

Zara 品牌的優勢在於其供應鏈模式,其採用的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能夠讓它比其他品牌出貨速度快至少5天。Zara 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在廣告上有所投入,市場營銷佔成本比重只有0.3%-0.4%,而優衣庫營銷佔比有7%左右。所以它採用了更慢、更低調的路徑提升產品質量和消費者體驗。

而優衣庫本身的競爭力就在於其整體的經營策略和眼光、優秀的供應鏈系統,其從品牌開始,通過 UT、雜誌等多種方式向消費者呈現一個不僅僅是服裝供應商的優衣庫。

雖說看起來 Zara 在關店、優衣庫在大量開店,從整體數量來看,優衣庫的全球門店數還比 Zara的要少1000家左右,也就是說優衣庫的門店天花板還早。

從大量快時尚服飾門店關門開始,快時尚的黃金時期就已然過去,如何根據消費者現狀進行轉型,是每一家快時尚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大可不必為了黑“快時尚”而黑,這只是市場變遷過程中優勝劣汰的必然過程,只是出路不同。

在這場“破局之戰”中,無論如何轉型,優衣庫和 Zara 仍舊堅守了原有品牌的調性,也許這才是 Zara、優衣庫,甚至H&M仍舊能夠堅持下去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