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為什麼戴森總出“爆款”吹風機?

為什麼戴森總出“爆款”吹風機?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伊凡人們很難想象,被瘋狂“種草”的那款戴森“爆款”吹風機,背後是超過1600千米頭髮的測試、上百種汙染物測試、花費4-5年時間的研發。

相比如今不斷推出新品的蘋果,戴森的產品迭代速度並不快,甚至是一家“慢”公司。 其創新的速度和產品消費邏輯甚至與如今的“快速”、“多產”、“低價”的主流“背道而馳”。

“慢速”和高定位的背後,戴森在中國區的最新戰績是: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戴森在天貓平臺的生活電器、個人護理類目的銷售居於整個雙十一成交額的第一。

Veronica Alanis是戴森個人護理品類的一名高級設計工程師,負責設計吹風機和美髮造型器中的主板。

我們見到她的地方在戴森上海科技實驗室的模擬家居環境起居室,這是工程師們進行消費者的產品測試和調研的地方,整個環境打造與真實中國家庭家居風格一致,吸塵器、吹風機、美髮造型器、風扇等產品也按照真實使用場景擺放其中。

Veronica並不認為戴森是一個熱衷營銷的公司。她對我們說,戴森不會因為競爭對手做什麼決定做什麼樣的產品,而是更關注核心技術能夠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的確,表面看來,相比於研發產品,戴森甚至對於品牌的營銷和推廣興趣不大。但戴森公司卻另有一套邏輯,戴森的工程師們是公司最活躍的存在,他們也是品牌唯一官方的對外發言人,從科技角度解讀戴森的產品。

與其在家電行業的地位相比,戴森的產品種類也並不多,這樣的速度又如何能夠適應當下動盪和充滿變數的時代?而當眾多消費品都在不斷降低成本,以此形成競爭優勢時,戴森的價格為何依然“高冷”,卻不乏買單者?

研發邏輯:從0到1

速度,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成功。例如Jibo Robert公司的對話機器人,其由MIT最有創新力實驗室裡的幾個教授推出,但遲遲無法量產,最後亞馬遜Echo先於其走向市場,Jibo Robert失敗。

但這一點,在戴森似乎並不是一個優先考慮的因素。它們每回產品都要研發很長時間,產品出廠檢驗不採用抽檢,而是對每一件產品都進行校準測試。可這樣的“慢速”卻每次都能戳到消費者的痛點。

在戴森,產品研發這條路徑被切分成幾個部門——研究團隊、新產品創新部門、新品研發部門以及負責量產運營的部門。這裡的每一個部門,都由不同專業背景的工程師們組成。

Veronica說,戴森的研究團隊要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去了解正在發生和即將發生的技術。

第二件事是瞭解用戶的需要、對於現存的產品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以及瞭解還有哪些被人們所忽略的問題可以通過新的科技去解決。

“通過這些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到一些前沿的技術,然後通過將這些技術工程化來解決被他人所忽略的一些問題。”

這之後,研究團隊再把成果交給另一個部門——NPI新產品創新部門。這個部門會提出一些概念和想法。

舉個例子,在過去的 60 年間吹風機這個行業的產品設計都從未改變,傳統吹風技術主要依靠馬達轉動帶來的氣流與溫度結合,吹乾頭髮。

由於傳統馬達技術的限制,馬達體積笨重,因此只能放置在吹風機頭部。同時,馬達氣流的不足只能靠溫度來補充,因此傳統吹風機往往存在溫度過高,傷害頭髮的問題。

而NPI部門就提出了想要改變傳統吹風機的想法, “我們希望吹風機能夠做到快速吹乾、聲音小並且不會因為過熱導致頭髮損傷’。”

NPI 部門提出了概念和想法之後,再將這些想法提交給另一個部門——NPD 新產品研發部。這個部門則負責將這些想法變為現實。

Veronica 就在這個部門工作,僅是戴森個人護理品類的新產品研發部門,就有將近50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工程師,背景包含流體動力學、空氣動 力學、熱學、生物學、化學等方面。

他們會做許多次測試。在戴森的頭髮實驗室裡,工程師們就測試了超過 1600公里的真實人類頭髮。

最後,新品研發部再將設計出來的產品交給運營部門(operational),將產品量產。

除此以外,為了確保每一臺進入市場的Supersonic吹風機都能達到同樣高標準,每一臺產品出廠前都要經歷一個校準測試,調整性能使每臺機器的零部件在不同溫度不同風速的測試下都能達到戴森基準。

通過這樣做,以確保生產的每個產品,無論批次、時間、地點,都始終符合戴森的標準,校準測試確保消費者在世界各個角落買到的Supersonic吹風機都是一樣的品質。

而這樣的工作量其實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品牌產品出廠前選擇較多的是抽檢,但對於戴森來說,用戶的使用體驗是最重要的。

如果拆解戴森的產品研發邏輯,可以理解成將圍繞核心技術的點,與另一邊的用戶待解決的問題相結合,碰撞出產品。

用戶體驗:如何觸達隱性需求

“我們旨在解決大家忽略的問題。”Veronica說。

隱性需求如何觸達?

並且在經歷多次迭代後,基本上一款戴森的產品從研發再到推向市場,大概要經過五年的時間,要如何保證最終的產品能夠適應急劇變化的市場?

“難的是隱性剛需,這需要對人性、技術和行業有很好的瞭解。”李澤湘就曾這麼說過。歷史上不乏對於市場發展速度和真實需求不瞭解而失敗的產品。

埃裡克·萊斯(Eric Rise)在他的《精益創業》(the Lean Startup)中提到了一個辦法——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簡原型,再反覆迭代,調整方向。

不過,戴森採用的方法,與埃裡克所說的恰恰相反。戴森甚至不惜花高成本來做用戶測試。

比如工程師Veronica此次到中國已經將近四個月,這一期間,她到了北京、上海、成都和廣東,通過拜訪很多沙龍瞭解中國消費者頭髮的類型,希望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髮型效果,然後將這些觀點反饋給團隊,在世界各地很多國家都會有工程師進行這樣的調研。

而戴森在研發過程中,工程師們會進行多次“用戶測試”(user trial),邀請目標人群做體驗測試。當然,這些人群需要簽訂一個保密協議。之後,根據用戶的反饋對產品進行調整。

拿戴森美髮造型器來說,工程師們就在中國、日本、英國、美國等地進行了多次用戶測試,瞭解當地不同人群對造型器不同功能的需求,確保不與用戶脫節。

再拿Supersonic吹風機來說,戴森為專業造型師設計了一款專門針對美髮沙龍環境下的吹風機專業版,工程師們會到各個美髮店去,與髮型師訪談,瞭解他們的需求。

在美髮沙龍里工作,造型師需要在多個工位之間切換,傳統家庭版的1.7米電線,對髮型師來說長度不夠,因此專業版吹風機的線被延長至3米。

今年6月份推出的新一代Supersonic吹風機出了一款全新研發柔和風嘴,則是因為工程師們發現亞洲人的頭髮比較細,頭皮嬌嫩,使用柔和風嘴後可以使出風口溫度會低12度左右,獨特的風嘴設計可將吸入的空氣放大四倍吹出,這樣一來保證吹乾的速度不受影響的同時還能保護敏感頭皮。

並且亞洲人喜歡染頭髮,染過的頭髮在高溫下容易掉色,這款全新的風嘴可以幫助防止高溫引起的染髮掉色。

極限測試:測試了103種汙染可能

失敗,對於一家公司來說,意味著白白投入的資金和人力。

“失敗在戴森公司某種意義上是好事。”Veronica說,“這意味著你在嘗試。”畢竟,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在做第一臺吸塵器時,就經歷了五千多次原型製作。

當然,如今因為技術的發展,工程師們研發產品時不用做那麼多原型了。工程師們會先製作3D模型,然後進行多次模擬測試,之後再手製原型機,因為這樣更快捷方便。

“就拿我負責設計的PCB部分來說。”Veronica一面拆開面前的Airwrap美髮造型器,指著一塊拇指甲蓋大小的主板一面說,“我就經歷了很多次失敗。”

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任何一個微小的改變都將影響整個團隊。在最開始進行測試之前,Veronica就迭代了大概有三十多個版本。

“我把PCB的某一個組件做高或做長,這都會影響被捲入氣流的速度,這樣的話就會導致產品無法達到預期的捲髮效果,做出來的髮捲也不會理想。“在第一次進行測試時,Veronica就失敗了。

究竟什麼樣的產品在戴森看來是滿意的?

以吹風機為例,工程師們會對需要突破的每一個問題量化成系統科學的標準,例如消費者希望聲音能夠小,例如消費者說我希望能夠快速吹乾頭髮,或者不想傷害發質等等,這些需求就會被量化為工程師語言,例如空氣流動速度、馬達的轉速、吹風的溫度。

“我們提出,什麼樣的溫度會開始損傷頭髮,如何能夠確保在頭髮不受傷害的前提下快速吹乾?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做到智能控制的主板(PCB)。”這也是Veronica負責的部分。

PCB是除了馬達之外的另一個關鍵部件。吹風機頭部的PCB能夠控制馬達中的PCB,檢測轉子的位置,保證出風的穩定。

由於小的電子元件靠近會發熱,為了避免PCB的損壞對馬達功能的影響,戴森在PCB上使用了人造衛星級別的塗層材料,同時依靠氣道里的氣流來降溫,保證PCB不被空氣中的汙染物影響。

與此同時,為了將產品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工程師們甚至想出了極端的測試方法,例如:他們讓100公斤的大漢站在吹風機的手柄上,看手柄是否會碎裂;測試103種有可能被吹風機吸入的汙染物,避免汙染物影響吹風機功能;將吹風機噴射出的高速氣流和颶風進行對比,颶風的持續風速是每小時160-240公里,Supersonic吹風機的風速為每小時216公里;工程師們甚至到西藏以及一些符合測試範圍的高海拔地區測試吹風機是否能夠正常使用。

“在每個階段都是一些細微的要求,但只有當我們最終解決了每一個細節時,我們才會感到高興。”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說,“是到了發佈產品的時候了。”而這個週期,幾乎要4-5年。

領導力:“詹姆斯·戴森審評”

“還能做得更好嗎?”“我們是否還能夠為更多人解決問題?”這是戴森創始人在每次 “詹姆斯·戴森審評”(James Dyson Review)上,不斷向他的工程師們提出的問題。

在Veronica的記憶中,七十四歲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總是很忙,日常時間,他不是待在自己的辦公室,就是和工程師們待在一起,一個接一個項目檢查進展情況。

“他總能問到最正確的問題,一些前瞻性的問題,很多問題或許你自己不會想到。”

2018年戴森美髮造型器的上市其實也一波三折,由於詹姆斯·戴森對產品設計的精益求精,上市時間一拖再拖,整個工程師團隊也不遺餘力,針對細節的設計不斷精進突破。

“他總是不斷挑戰我們,在過程中他也與我們緊密合作,不斷激發我們突破創新,尋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Veronica說。

作為一家36歲的科技企業,許多工程師在戴森已經工作了二十多年,但這絲毫不影響戴森對年輕人的重視,戴森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左右, Veronica還記得,她剛進戴森時參加的第一個“詹姆斯·戴森審評”,當時Veronica正在進行美髮造型器的主板測試。

會議上有很多更資深,職位更高的工程師,但Veronica沒想到,詹姆斯·戴森的第一個問題是問她的,“你做了這些主板測試,你有什麼想法?”

她說,“我看到了一些測試結果,我認為我們需要做一些改變。”“那就這麼做吧。”詹姆斯·戴森說。

工程師文化

與創始人詹姆斯·戴森的工程師背景一樣,戴森這家公司無處不滲透著工程師文化的氣息。

戴森公司目前有兩位首席工程師,一位是創始人詹姆斯·戴森,依然工作在研發最前線。另一位是傑克·戴森,戴森燈的發明者,同時也是詹姆斯·戴森的長子。

在戴森的英國總部,擺放著一臺鷂式噴氣式戰鬥機、一輛拼裝的Mini cooper汽車。一張照片裡,詹姆斯·戴森坐在Mini汽車的橫切面裡笑得燦爛。

即使是相隔6000多公里的中國區總部,天花板上也懸掛著一輛Moulton自行車,這些都是詹姆斯·戴森認為“改變了世界的發明”,而他亦希望這些發明能夠啟發他的工程師們。

“Good design is about how something works, not how it looks. It’s what’s inside that counts.”(“好的設計在於它如何運作,而不是外觀如何,價值取決於內在。”)

詹姆斯·戴森的這句話被印在其上海辦公室的牆上。每位加入戴森的新員工,在入職第一天,都必須拆分一臺戴森機器,學習其背後運行原理。

與許多人對企業中工程師的印象大多是“少言寡語”或是“深居幕後”不同,戴森的工程師們是公司最活躍的存在,他們也是品牌唯一官方的對外發言人。

一直以來,戴森的產品創新邏輯被眾多硬件創業者奉為標杆,戴森斥資1億英鎊建立了頭髮科學實驗室,研發戴森吹風機和美髮造型器,截至目前已經測量了1600千米的真實人類頭髮。

大疆董事長,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不止一次表達過對戴森公司“一項產品研發的原型機能夠迭代五千多次”極致創新的欣賞,在松山湖的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展廳裡,他每每在談到產品創新時,都會搬出戴森的創新案例,並用這一標準來要求他的那些進行硬件創業的學生們。

“詹姆斯·戴森認為工程師是一個很棒的工作,他希望更多人能夠成為一名工程師。”Veronica說。

2015年,戴森工程技術學院成立,詹姆斯·戴森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這個學院將融合實際技術知識和創造性,培養出新一代的工程師。課程則是以項目制進行,讓學生能夠將想法制作成產品原型,並對它們進行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