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梦之桥(6)“智”者布局,勇攀高地

梦之桥(6)“智”者布局,勇攀高地

梦之桥(6)“智”者布局,勇攀高地


三十年,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是刚刚度过青年时光。俗话说三十而立,人到中年正是大有作为的年华。

然而,对于一个开发区来讲三十有“老”的含义。三十年前开发,大力招商引资。在蓬勃兴起的中国改革大潮里,曾经被计划经济年代“压抑”了多年的产业大量地尽情地释放着。当一个新兴的产业区亮相后,蜂拥而来的企业瞬间布满了各个角落。三十年后,时代发生了巨变。曾今辉煌一时的产业有的萎缩,有的维持,有的歇业,有的负债累累。在市场经济无情的轮换中,那些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旧的在淘汰之中,新的正在迎接阳光。交替之间,有不解、彷徨、焦虑、等待,但更多的是迎难而上!

从1990年到今天,金桥的经济规模从1.1亿发展到7000亿,成为上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内产业园区的标杆,具备了强劲的先发优势和极具潜力的服务型制造业生态链。

梦之桥(6)“智”者布局,勇攀高地

今天的金桥园区再次出发,腾笼换鸟,转型创业!他们把目光焦距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业上。

人工智能产业,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唯有果敢地抓住,才能摆脱将近三十年的“老”开发区的不解、彷徨、焦虑、等待,从发展的粗放型向大数据、智能化转移,重新站在制高点上扬帆远航。

大踏步的转型,金桥股份有自己的优势。她是担当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的主力军;她是一家国有上市公司具备融资优势和品牌优势;她累积了近三十年工业园区开发和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经验,在产城融合上独树一帜。

一面抓紧“腾笼换鸟”并妥善处置老企业、老产房,一面加大主动引入新型产业力度,主动介入AI产业发展,积极引入智能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集聚,营造优质产业生态环境,努力构筑人工智能发展高地,驱动转型发展新引擎,赋能金桥高质量发展。

梦之桥(6)“智”者布局,勇攀高地

“智”者布局——从创建初期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家电等四大支柱产业,逐步转型升级后形成当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和视讯三大先进制造业+金融科技”的新兴“3+1”产业格局。智能制造已占据金桥产业格局的半壁江山,形成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核心产业集群。

在新的起点上,金桥股份在聚力打造一种“磁场”。通过“磁场”的粘合效应,积聚起金桥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ARVR等核心行业,实现产业发展的“磁效应”“场效应”——

搭建起聚力的平台,为企业大展宏图提供舞台。如建设AI产业联盟,协同金桥管委会、区域内重点企业持续举办全球虚拟现实大会、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峰会等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大会,提升并增强行业话语权;

搭建起新型产业的展示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舞台。如构建行业应用场景,推动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在金桥率先试商用;

搭建起可持续性发展的平台,为企业凝心聚力提供舞台。如逐步探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组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

搭建起引领示范的平台,为吸引更多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夯实舞台。如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创新园区服务手段,吸引更多优质AI 企业集聚金桥。

统计的数据清晰表明“智”者布局的成果:2017年金桥智能制造产业产值220亿左右,约占上海市1/4。

统计的数据再次证明勇攀高峰的成效:2018年上半年,金桥智能装备产业持续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15.3%,增速高于金桥工业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

有过2008年金融风波来袭下“一个厂房的故事”,金桥股份人埋头苦干,奋力在困境中寻找再次起飞的路径。

当新时代到来之际,他们肩上的任务更重。在上海2035新一轮总体规划中,金桥被提升为九大城市副中心之一。

如何打造,未来他们将交出怎样的答卷?立足金桥开发区产业转型、城市更新需求,培育“创业孵化—加速承接—产业集聚—龙头引领—功能辐射”产业链,在产业、制度和质量三方面发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产业高地集聚、辐射、引领三大功能。

这就是他们正在走的路!

祝福金桥,祝愿金桥股份人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