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聯創股份董事長減持被查:套現近8億 去年公司虧19億

11月19日,從事互聯網營銷的聯創股份接連發布三份公告,公司及高管因部分事項披露不準確、不完整,財務處理不規範等問題收到證監局警示函,實控人、控股股東李洪國還因涉嫌違規減持受到證監會立案調查。

  新浪財經翻閱公告發現,被立案調查的董事長李洪國近年來減持套現頻繁,僅2019年3月,就通過集合競價的方式減持約583萬股,套現5174萬元,而2016年,李洪國曾減持約2583萬股,套現6.5億元。

  公司的董監高近期也減持動作頻繁,甚至有減持過程中誤操作短線交易的烏龍事件出現,大股東高管集體撤退或與公司不健康的財務狀況密不可分。

  董監高減持頻繁 “花樣百出”

  董事長李洪國此次被立案調查,或因不久前的一筆大宗交易減持。據深交所信息披露,李洪國在11月15日以2.74元的成交均價減持了712.8萬股,套現約1953萬元。而作為公司董事、第一大股東,李洪國並未按規定提前15個交易日通過上市公司公告披露自己的減持計劃,故此次大手筆減持屬違規減持。

  據統計,李洪國及兄弟姐妹自2015年起累計減持超過4441.73萬股,套現約7.9億元。

聯創股份董事長減持被查:套現近8億 去年公司虧19億

  除李洪國外,聯創股份的其他董事、高管也紛紛減持套現。數據統計顯示,自2019年起,公司高管、董事合計減持29筆,其中僅10月就有5筆減持。而這樣頻繁的減持中,也出現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件。

  其一是董事、副總裁王璟在今年2月初公告的一筆減持計劃。王璟稱將以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不超過總股本0.18%的股份,減持原因是繳納個人所得稅

  年報顯示,王璟2018年年薪35.8萬元,在聯創股份高管董事中年薪排名第二的王璟卻需要減持套現繳納個稅。粗略計算可知,王璟此次減持共套現933萬元。

聯創股份董事長減持被查:套現近8億 去年公司虧19億

  另一個蹊蹺的減持來自聯創股份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邵秀英。

  2018年12月3日,邵秀英在中信建投質押的部分股票被強制平倉,被動減持股份不超過576萬股,今年3月24日,邵秀英減持計劃期間已屆滿,但其在執行減持計劃的期間,操作失誤錯誤實施了一筆買入交易而構成了短線交易,從而違背了《證券法》的規定。

  此次短線交易成交了900股,收益1134元,聯創公告稱邵秀英已全部上繳公司。

  應收賬款22億元 流動性不樂觀

  高管撤退與公司堪憂的財務狀況不無關係。

  聯創股份此前從事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後通過一系列大手筆的收購進軍互聯網營銷行業。2018年公司85.14%的營收來自數字營銷,新材料產品和自媒體IP營銷所帶來的的營業收入分別佔12.05%和2.81%。

  三季報顯示,聯創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7.71億元,同比微增8.92%,歸母淨利潤1.28億元,同比下降19.98%。目前,公司賬面貨幣資金2.36億元,短期借款2.43億元,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分別為9.6億元和8.04億元,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上升至48.81%。與此同時,聯創股份還揹負著鉅額的應收賬款。據財報,Q3聯創股份應收賬款約22億元,佔總資產的43.9%,比中報增加約2億元。

  對於積攢的大額應收賬款,公司解釋稱因廣告行業普遍存在的墊資現象所致,且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汽車行業銷量有所下滑、部分項目回款週期拉長。

  但即使和同行業其他廣告公司相比,聯創股份的應收賬款佔比仍然處於高位,用行業墊資現象來解釋似乎並不能完全成立。公開資料顯示,聯創股份的競爭對手藍色光標、利歐股份、、思美傳媒等公司應收賬款佔比分別為40.2%、31%和19.1%,均不及聯創股份;而wind廣告行業市值前十的公司中,除電聲股份應收賬款佔比處於顯著高位外,其餘均低於聯創股份。

聯創股份董事長減持被查:套現近8億 去年公司虧19億

  2018年聯創股份的應收賬款問題同樣格外突出,年報顯示,2018年聯創股份應收賬款高達20.9億,佔總資產的51.2%,當年壞賬損失4024萬元。

  20.7億商譽減值導致2018年鉅虧19.5億元

  和壞賬損失一起拖累聯創股份業績的,還有2018年約20億的商譽減值。

  2015年3月,聯創股份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上海新合,交易作價12.2億元,溢價率高達1507%。此筆收購為聯創股份帶來11.5億元商譽。上海新合承諾,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度歸母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1.3億元和1.5億元。

  從上海新合開始,聯創股份買買買的腳步一直不曾停歇。隨後,公司又分別以10.1億元和7.2億元的價格收購上海激創和上海麟動100%股權,溢價率分別為1355%和3493%,並且在2017年和2018年分兩步收購上海鰲投100%的股權。上海激創、上海麟動和上海鰲投分別承諾累計歸母淨利潤不低於2.67億元、2.25億元和5.45億元。

  收購完成後,聯創股份累計共積攢了32.7億元的商譽。

  數十億的買買買使聯創股份前幾年業績表現不俗。2015年,聯創股份營收僅9.65億元,次年飆升至23.31億元,同比增速141.65%,隨後兩年增速分別為18.73%(2017年)和30.06%(2018年)。雖然業績亮眼,但激進併購帶來的問題也漸漸暴露出來。

  雖然上海新合、上海激創和上海麟動都與聯創股份簽署了高額的業績承諾,但2017年完成對賭後,標的公司失去約束業績立刻變臉。聯創股份因此在2018年計提了20.7億的商譽減值準備,對2018年全年業績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淨利潤受到大額商譽減值的拖累,虧損19.5億元,同比暴跌525.89%。

聯創股份董事長減持被查:套現近8億 去年公司虧19億

  不僅如此,證監局下發的監管函中還提及,2018年聯創股份的商譽減值測試並不規範,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預計缺乏合理、重複依據,影響2018年商譽減值損失等相關金額的準確性。例如,證監局提到上海鰲投在2017年商譽減值測試中預測2018年自媒體業務營收增長率為20%,但實際增長率僅10%。

  目前,聯創股份賬面商譽仍超過12億,未來或將繼續面臨商譽減值風險。(文/vic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