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不過300萬,為何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

導讀

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不過300萬,為何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西夏王朝是党項人建立的政權,長期與北宋、遼、金甚至蒙古和南宋並立,西夏亡國時,北宋、遼、都已經滅亡,金在其後幾年內也滅亡,但西夏在當時並不是大國,其國土面積是諸國中最少的,全盛時期也不過佔據河西走廊、河套地區,即今天的甘肅和寧夏大部,內蒙、青海和陝西的一部分,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也不過300萬,西夏能在大國的夾縫中存活近兩百年,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但更不可思議的是,西夏全國人口只有300萬,卻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甚至比日本當年侵略中國還不可思議,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不過300萬,為何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

李元昊

西夏地處荒涼的大西北,連本國內基本的糧食供應都無法滿足,這也是制約西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儘管自然環境惡劣,動不動還要被北宋經濟制裁,但西夏與北宋的戰爭中,北宋很少贏過,一般情況下,都是西夏主動侵略北宋,然後大勝而歸,西夏並不會擴大戰果,而是乘勝進行財富和糧食的掠奪,順道以戰爭賠款再對北宋進行勒索。歷史的遊牧民族,也大都如此,但西夏和他們不同的是,西夏很少打敗仗,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思考,筆者通過研讀相關史料和文獻,歸納總結了一些原因,希望通過本文能讓讀者朋友們對西夏有一些新的認識。

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不過300萬,為何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

西夏文物

其一,西夏是全民皆兵的國家,可投入戰鬥的兵力與北宋旗鼓相當。西夏有300萬人,這也就意味著西夏有接近200萬的軍隊,寓軍於民,和時遊牧耕地,戰時當兵打仗,和中原國家不同的是,西夏的女性在戰場上也非常常見,男女老少都是能征善戰的將士,這和日本的軍國主義比較類似。

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不過300萬,為何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

西夏鐵騎

北宋雖然人口過億,但其多實行募兵制,當兵是一種職業,而非國民的義務,因此北宋的常備兵力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另外北宋的國境線漫長,西北只是其中一個邊防重地,他的北方還有虎視眈眈的遼國,因此北宋能投放到西北邊境的軍隊也是非常有限的,在與西夏的戰爭中,北宋在人數上並不能佔到多少便宜。

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不過300萬,為何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

西夏武士

其二,西夏與北宋的軍隊在武器和軍備上有顯著的差異。党項是遊牧民族,在冷兵器時代,起兵的殺傷性明顯大於步兵,西夏雖然地處荒涼種不出多少糧食,但西夏國內有不少天然牧場,培育出大量優秀的戰馬,因此西夏的部隊多騎兵,這一點是先天性優勢,北宋佔不到便宜。另外,西夏國內生產的弓箭、刀劍殺傷力明顯要比北宋的武器強,西夏精良的兵器,讓北宋吃了不少虧。

其三,西夏軍隊在戰術上也有較大優勢。西夏的軍隊往往機動靈活,出其不意,一般都是速戰速決,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和他的父輩都是典型的游擊戰專家,基於此,在同等兵力下,北宋往往很難取勝,即使有勝利,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勝利。

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不過300萬,為何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

西夏女將

其四,西夏党項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是西夏能夠打敗宋朝的一個重要原因。党項人很多在馬背上長大,他們非常崇尚勇武之人,不論男人女人,都有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即使被俘,也寧死不屈。成吉思汗先後六次攻打西夏,最終死在西夏,無數西夏子民因為拒不投降而被蒙古人屠殺,這是一個非常有血性的民族。反觀北宋,戰敗投降乃是家常便飯,西夏軍隊中有不少將領就是北宋的降將,這是民族性格使然,在北宋人的眼裡,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在我看來,這也是西夏全國300萬人能吊打有上億人口的重要原因。

西夏全盛時期人口不過300萬,為何能吊打人口過億的北宋?

西夏文物

結語

西夏的強盛和存續之久,雖然西夏強大的軍事實力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這並非是唯一的原因,西夏以區區一小國,靈活的遊走於大國之間,其靈活多變的外交政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與西夏並立的宋遼金等大國,都有利用西夏互相制衡的企圖,西夏就這樣在大國夾縫中存活了兩百餘年。我們往往只關注宋遼金這些大國的歷史得失,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小國,甚至二十四史中都沒有西夏史,熟悉和鑽研党項西夏的歷史,對於今天的中國甚至世界,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讀史知興替,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很多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一遍遍重演,人們總說以史為鑑,但真正做到以史為鑑的又有幾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