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沒有哲學系的同學,能談談學習哲學的感受嗎?

蘇健朋


哲學是什麼?就是對終極追問的願望。

一個人一生下來,就要與外界相聯繫,這種聯繫的最高層次就是終極追問。也就是回答外界(人與自然)是什麼東西,我在他們中的地位如何,我應該如何去對態他們。

一個嬰兒首先面對的是父母,他在父母的態度中,就在感受著這個世界,從而確定自己的態度。這就是哲學最原素型的觀點。

在他接觸了更多事情後,就形成了某種綜合觀點。每個人都有思想,誇張地說每個人都是哲學家。因為每個人都先驗地具有感知能力,也貝有形成好惡的能力,具有形式邏輯的分辯能力。

嬰兒能夠分辯父母和別人的區別,能夠感知父母和別人行為的不同,會形成父母與別人好惡的區別。這都是人的先驗能力。

所以哲學首先是先驗的,沒有這種先驗性,人根本無法形成觀念也無法生活,也就不可能有所謂哲學。

當然哲學不是嬰兒的觀念,它更復雜,喜歡追問到世界的終極去。

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提出的“道”“以太”等觀念都是試圖回答人的這種終極追問。以便給人的生存找到原則和歸宿。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柏拉圖的理想國都是想完成人的終極追問。形而上學可不是教科書裡的什麼固定的不變的意思,而是想表達和確立外界是什麼樣,以便給人的生活指出方向和歸宿。

西方中世紀的基督教哲學就是摻雜了政治的形而上學。文藝復興後,有了新的政治階級,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要建立新的形而上學。正如中國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之於封建禮教樣。

西方自文藝復興後,哲學說倒底就是兩條線,一條是試圖建立新的形而上學,代表就是黑格爾,正如費爾巴哈評價黑格爾說的,黑格爾是宗教的最後避難所。另一條就是肯定理性及自然的無限性。這種肯定其實就是在給人自由和民主。因為既然理性和自然是無限的,那麼一切皆有可能,也就不存在形而上學規定的規則。

如果有興趣去讀讀叔本華、尼采等人的書,就會深刻地感到這點,他們都拋棄了那種教科書的敘述方式,把一切都敘述成模糊的。現代主義也是在對因果關係的多樣性進行肯定,換句話說就是在懷疑原來的形而上學規定的因果關係的可靠性。

如果要問學哲學有什麼感受,那麼佛教的無住倒是個最好的形容詞。當然我不信佛,因為佛教沒有嚴密的邏輯。

真的,如果明白了那些高深的哲學,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比如我,經常就在這種哲學的思緒中陷入悲觀和痛苦。

一個人還是象李白樣對酒當歌吧!


藍天白雲77597639


  • 我是哲學系的,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 看了以上的一些回答。都不是哲學系的同學,但是回答的都頭頭是道。哲學是如此的容易,以至於所有人都可以聊幾毛錢哲學。可見,哲學的入門是很容易的。

  • 其次,看了以上一些回答。都不正確。包括哲學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哲學其實沒這些功能。哲學也不能讓你過的更加好。所以,不要對哲學抱什麼希望。

  • 哲學的門類很多。各個門類的哲學門派。比如說一個佛教哲學。想想這裡面有多少門派啊。上座部,大眾部。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密宗。小乘佛教。中國的各個宗派,六家七宗,天台宗,淨土宗,禪宗,禪宗又分幾十個門派。而這才是一個佛教哲學,在哲學大家庭中如同一粒沙,河岸邊有多少河沙啊。

  • 所以,哲學的各個門派都是相互矛盾的理論。是十分複雜的。哲學是人類理論的晶華,是最高的人文知識。所以,學習整個人類最優秀的知識,能夠讓我們知其所以然。


諸子詮釋


我學哲學的第一感受是:思維日趨縝密,注重邏輯性。比如剛開始我寫的是:"我學完哲學的感受",然後我立馬感覺到多了個"完"字,因為哲學是學不完的,頂多是我自已的哲學學習暫告一段落。平常不論是講話還是寫文章都有邏輯強迫症,還很注重詞的概念的細微差別,所以經常會用些修飾性定語,以精確定位詞義。

第二感受是:習慣從本源上分析問題。比如我一看這題目,不是想怎麼答,而是分析題主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要這麼問,什麼樣的回答是他需要的?結論是題主不懂哲學,而又對學哲學的高冷生物有點好奇。然後就以對業餘愛好者講哲學的角度,避開專業術語,以講例子的方式去陳述。

第三:會養成高冷性格。我是學完黑格爾後感覺自己的哲學大廈已建成,真實地感覺自己已擁有了上帝的視角,對任何學說都不再是虔誠地學習,而是批判,習慣性地找漏洞與駁斥。但在此之前我是對從古到今的每一位大哲的學說都很崇拜的,現在我不崇拜任何人,只在批判中學習。


無妨齋主


謝謝邀請。

黑格爾說:“哲學的任務在於理解存在的東西,因為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就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是他那時代的產兒。哲學也是一樣,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哲學是屬於時代的。我們這個時代又需要什麼樣的哲學思想呢?在我看來,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問題是墮落的問題,墮落是多方面的,道德的墮落,文化的墮落,等等,這些墮落與我們的經濟發展構成了矛盾,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時代必須解決的問題。另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墮落帶給個人的是空虛、孤獨、痛苦和焦慮,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必須從哲學的方式入手。我們這個時代的哲學不再是終極關懷,而成為文化的治療器。

不管哲學發展到什麼階段,哲學的任務就是要關注人的個體生命,所有思想家都應該站在生命的立場上去看待生命的一切,生命才是人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根本。我們只是要不停地發現生命與自然的關係,生命與自我的關係,生命與文化的關係。只有當我們徹底弄清楚了這些關係,我們才能完全瞭解人的存在狀態,但是很難,我們現在的科技手段和物質世界是不可能徹底弄清這些關係的。那麼我們又該怎麼辦,我們必須尋找新的手段。弗洛伊德發現了人的潛意識,從而他發現了人的另一片天空,讓人有了更多的挖掘的空間。




琴悅畫音


一直覺得哲學是最為高深的學問,以前對哲學望而生畏,連所謂的一知半解也談不上,但是學習哲學的興趣一直非常濃厚。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經說過:“哲學!人生的導師,至善的良友,罪惡的勁敵,假使沒有你,人生又值得什麼!”學習哲學肯定不能為你提供生活中所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及其他的生活必需品。當然生活並不僅僅意味著就是這些東西,它有著更為豐富的內容。你如果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更為豐富、更為幸福、更為美好,那麼哲學是少不了的。  

對哲學的感覺也是從小隨著知識的積累才開始慢慢有了一點,最早接觸“哲學”這個字眼,可能從中學歷史課上才領教的那些名字特長的古希臘思想家時,他們天馬行空般的思想只能讓我死記硬背,無從體會其中深層次的意義。後來,讀到了有關哲學的定義是“愛智慧的科學”,我又認為凡是聰明的想法都可歸屬於哲學的範疇,只要學好哲學,就會讓人變得更加聰明,事實亦如此。

我想哲學相比其它學科,起點更高;不像數學一樣可以從一加一學起,直到更高級的微積分學。學習哲學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首先需要對你周圍存在的事物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印象,而後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對周圍所有事物都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形成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有時候,哲學家發明出一系列的術語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外行人看來好像天外之物一樣深奧,比如黑格爾在他的《法哲學》中,為了“公民社會”這個概念作了詳盡的論述。他採用burgerliche Gesellschaft這一術語,黑格爾認為公民社會是歷史過程的產物,是現代世界的產物,它的出現標誌著現代世界的來臨。好像只好這樣才能正確全面的描述哲學家心中的思想,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明白哲學的一般原理,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哲學是凌駕於其它學科的科學,對其它學科有著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哲學可以為自然科學技術的開拓創新提供新思想、新原則、新方法,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前進開闢新的道路。但另一方面哲學又來源於其它學科,只有把握了其它學科的規律性,經過不斷提練才謂為壯觀的。近代的哲學家甚至可稱得上是博物學家,他們對各種學科的洞知,讓人驚訝,比如康德,曾先後講授過物理學,數學,自然地理學,人類學,邏輯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教育學,自然神學等課程,甚至開設過煙火製造術和要塞建築術,康德在哲學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總之,任何人都在一定的哲學思想指導之下,不受哲學思想支配的人是不存在的。一個人無論對一切理論思維多麼輕視,可是沒有理論思維,就會連兩件自然的事實也聯繫不起來,或者連兩者之間所存在的聯繫都無法理解,那根本無從在科學的道路的走得很遠。    

最後,我認為哲學做為科學規範,讓人們認識到科學的本質精神和基本方法,科學與哲學是分不開的。而且,要想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你就得學習哲學。哲學是美好生活的嚮導,是精神生活的守護者,是心靈的“源頭活水”。因為生活的幸福指的是精神生活的幸福,是必須內求於心才能得到的。不僅我們的身體需要食糧,我們的精神、思想和心靈也同樣需要食糧。而且後一種食糧對於人的幸福生活而言更為重要。


琉璃滄海8023


筆者作為一個哲學愛好者,雖然本科和研究生專業都不是這個領域,但是文科不分家。尤其是筆者的研究生專業傳播學,邊緣性學科,這也導致筆者閱讀了大量的哲學書籍,從此成為一名哲學愛好者。

所以筆者從哲學愛好者的視角來談談學習哲學的感受。首先,我們記憶中的哲學是什麼?你是否想起高中學的政治或者馬克思主義?你是否還是隻知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這些僅僅是哲學的一小部分,除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還有一種二元論,你可知?

學習哲學,不管是西方哲學還是東方哲學,都能從根本上打開你的視野,這種視野是你不侷限於自己的狹小空間,而從一種更高的立意上去思考問題。遇到任何問題,你會辯證的、批判的去看待。很顯然,這門愛智慧的學科最終使得偉大的蘇格拉頂喝毒藥死亡。

如果你是一名有宗教信仰的人,學習了哲學以後,你會對你本身的信仰也會發生轉變。這種轉變的方向筆者並不知道,但是很顯然它會讓你更理性的看待你的信仰。而且筆者記得當時閱讀了柏拉圖的理想國洞穴喻,從可見世界到可知世界這一章節之後,筆者彷彿思維彷彿有一種突破感。


哲學九講


我剛接觸哲學,是聽陳果老師的哲學課開始的。哲學它走進了我的內心世界,幫我打開了苦難的心門。

讓我理解了它的深奧,精神靈魂上的自由,卻有著愛自由平等的精神世界。別以為哲學從來就只有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從人的自證,人的覺醒,人與人的存在關係,然後才在世界範圍內發展成個人主義。

哲學的個人主義不介入利己利他的問題,是自尊自強的修煉,戰勝心魔。你也就可以從中解脫苦難,提升自己的思維辯解能力,抒發情感觀照自然。

生活中練習把周圍日常生活的事實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那自由主義的精神是在怎樣地發展。

所以為人之道,第一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生活是什麼?生活是死前的一段過程,憑這樣一念,就產生了宗教,哲學、文化、藝術。一個人到世界上來,來做什麼?愛最可愛的、最好聽的、最好看的。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anhui皖秦


哲學是人生的領航員,也是一隻看不到的上帝之手;更是人類思想的精華,也是走向神聖的最後一公里!他就像是那至關重要的最後一米的陽光,滋養我們的靈魂!

1學習哲學可以讓你明心見性!也許有人學習了文學,學習了物理,學習了歷史等……諸多學科,但是究竟應該如何去看待各種學科的作用,究竟應該如何使各門學科美好我們的人生呢?通過哲學,你可以把不相干的學科徹底關聯兼容,也可以告訴你如何去使用和駕馭這些深厚的知識。例如,物理的基本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掌握後究竟該發明什麼,向哪個領域和方向去擴展才是人類的幸福?結合人類歷史,我們發現經典物理學只能在地球村內使用,而且要進入太空探索人類的起源需要的是量子物理學的深入。而這一複雜思考的過程無不需要在哲學辯證統一的宗旨下進行。人類選擇思考自身生命的起源,自然就是選定了發展的方向!

2哲學讓我們的人生富有藝術色彩!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力歷程中都是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的。有人說為什麼不能都是甜的呢?因為過猶不及!多了同樣是損害!身在福中不知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太追求極致容易盈滿易虧!!所以如同做菜吃飯,真正美味的菜通常是需要蔥薑蒜,黃酒,食鹽,醋,生抽,等各種味道的佐料聯合烹製而成分!這就如同我們的人生,如果沒有機會成富豪,但是能有安身立命的能力,培養個人喜好,同樣會幸福感爆棚!而且省去了諸多大的煩惱!因為風險個收益成正比,發財必然要冒險,失敗必然會痛苦!所以順其自然開發自己才能有藝術一般靈性快樂的人生!

總之,哲學是無字天書,因為他是一種思想一種思維,一種帶著歷史帶著對人性的思考!不管是馬克思,黑爾兒,還是尼采,柏拉圖,不管是唯物還是唯心主義,他都是是生命的奇蹟,都是對生命的不同緯度的質的考量!


系統思維贏人生


雖然我是一個理工科的學生,但是我酷愛哲學。我覺得我們這樣一個群體回答這個問題的重要意義在於,我們能切實體會和感受到哲學的魅力。這是沒有考試壓力的奇怪效果。

哲學就是智慧。他能幫助一個人打開格局。前面說過,我是理工科學生,我發現人的思維方式會受自己的職責和工作影響。理科,會在乎很根本的東西,譬如,各種物理定律。工科,會強調很實用的東西,譬如,繼續某個物理定律做出一個具有特殊功能產品。這兩個學科搞久了,人就會很務實,而且,很容易在乎細節,戀戰。容易沉入具體的東西不能自拔,而嚴重缺乏全局,通盤和前後協調的這種思維。這就導致一個人在做事,只關心腳下的路,從不抬頭看路,就是一路吭哧吭哧往前走。後來,走到死衚衕裡了,才發現弄錯了。這種思維方式的短缺,我就是在哲學中的獲得的,當然,當時主要是接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那個時候還沒有體會到中國哲學的高明。學了哲學,對我個人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做事的時候,學會了抬頭看路。學會了,通盤考慮,建立起了全局的概念。譬如,我們工作,當我把個具體的工作做好的本身,我還會考慮,與這個工作有關的人的利害關係,這個工作對於我個人,對於團隊,對於老闆,對於部門,對於整個單位的利害關係,當我理清楚了所有的關係後,我會很好的把我工作中的分寸,我覺得這是哲學帶給我最大的好處。

另一個,哲學是一劑良藥,能減少痛苦。可以這麼講,沒有哲學,人類會生活的很痛苦。譬如,你做事做的很出色,被人妒忌陷害。或者是在社會上遇到一個很醜惡的事情,譬如,女同事不好好工作,靠亂搞關係爬升很快。有人行賄,辦事一路綠燈等等吧。學過哲學的人,就會很辯證的去老代這個問題,也就是任何事情都是有陰有陽,不停變換的。沒有永遠的好,沒有永遠的不好,你會很快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堅守自己的底線,思考自己的出路,這些潛意識裡不由自主的方法,都是哲學對我們的影響。坦白的說,如有哲學,人們面對苦難的時候會釋然很多,否則,人就容易陷入思想的死衚衕,情緒的深淵不能自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哲學的價值就太大了。

我自己在大學的時候,受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後來迷上了中國的哲學,也就是儒釋道的精髓,有一種發現寶藏的感覺,秒不可言。我有機會可以慢慢和大家分享。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啟發,記得點贊關注哦。


懸崖勒猴


學習兩用哲學後的感悟 在聽這堂哲學課之前,我對哲學的瞭解還很膚淺,只是接觸過一些哲學常識和故事,像這樣全面系統的學習哲學還是第一次。通過學習我瞭解到,哲學能夠提升人們的觀點,從而使人對事物產生更深的理解,它提高的是人的思想和主觀意識,這種根深蒂固的變化,使人的思想變的成熟,所以說,以哲學的視角看待世界,應該是站在一個超越世界的立足點之上的,這種俯瞰一切的高度是哲學獨有的,它不同於其它人類的思維,它是精神的自由與主動所賦予的反思人類自身、以至於反思整個世界的能力。作為一名普通職工,要學會用哲學的眼光對待同事、親人、朋友,應當理性處理好自然、社會和人三者的關係,做到“仁”、“恕”、“忠”、“信”。對待工作要做到“忠”,為人處事要忠厚,在本職工作面前不受任物質誘惑,要樹立自己的行為準則,當遇到困難時不要急躁,和領導、同事及時溝通,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中難免會出現意見的分歧,當意見不統一時,首先應當檢討自己,先從對方的角度考慮,用辯證的思想了解情況、分析矛盾、解決問題,妥善的處理好領導和同事的關係,只有抱著謙虛的態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業績。對待親人要做到“仁”和“恕”,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孝敬父母、善待家人,才能使家庭更加和睦。我認為,一個人在自己的親人面前,往往是最真實的,當與家人發生了爭吵時,我們應當寬容體諒對方,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或埋怨,因為爭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何不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問題的所在呢?不要認為自己的讓步會在親人面前失掉面子,恰恰相反,必要的讓步也會換來親人對你的理解和尊重。對待朋友要做到“信”。與朋友相處時,要講誠信,相互信任,你尊重別人才能換來對方的尊重,誠信體現了一個人良好的品格,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所以在結交新朋友時,首先要了解對方的為人,結交益友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相反與品格低劣的人在一起是百害而無一益的。通過這次學習,我對哲學又有了更高的認識,它使我在分析、處理事物的時候思路更加清晰,眼光更加寬廣,在今後,有機會我還會多接觸哲學的書籍,相信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哲學,才能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對人生有更多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