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今天我們來說說什麼是瑜伽的“中立位”,以及它的重要性,還有如何做到?

練瑜伽,我們經常會聽到瑜伽老師說:“保持脊柱的中立位,調整骨盆到中立位,在身體中立位的前提下……”於是乎,很多初學者伽人會問,什麼是人體的中立位?瑜伽中,如何找到和判斷身體的“中立位”?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中立位,通俗講就是人在自然合理狀態下的理想身體姿勢和體態,簡單的來說就是人體的標準姿勢。那麼,人體的標準姿勢,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簡單瞭解一下吧!

關於中立位,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說。

站立“中立位”,瑜伽中,山式Tadasana很好的體現了站立中的“中立位”: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輕鬆地直立,靠重力對齊,並在居中的平衡腳上承重。

“中立位”的第二種形式是“解剖位置”,這個術語是在1900年初被提起的,這種中立的姿勢在瑜伽中為攤屍式Savasana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水平躺著,在重力作用下休息,張開雙臂。

也有人認為,有第三種中立位,稱為“運動中的中立位”,當您保持警覺時會發生這種情況: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體重略微放在腳趾上,膝蓋和臀部彎曲,手臂在胸前準備就緒。

中立位的第四個定義,即“漂浮中的中立位”:

如果您完全在水下放鬆,則要採取的姿勢:如子宮中的胎兒或太空中的宇航員。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這四個“中立位”解釋了生活中的常見中立。現在,花點時間考慮一下其中之一是否可以幫助您維持健康並幫助您找到鎮定的感覺。您能在山式Tadasana或攤屍式Savasana中感到舒適的休息和放鬆嗎?

先來說說山式中“
中立位”的重要性

初學者通常認為這是最簡單的姿勢。然而,當您真正分解它時,它實際上是最具挑戰性的姿勢之一。

許多人認為山式Tadasana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原因之一是:以這種姿勢找到真正中立的人比您想像的要少。我們的自然中立經常受到各種干擾,導致前後不平衡,臀部向前伸出,身體向後傾斜。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像在山式Tadasana中一樣,直立站立,腳跟在地上,這是一種自然的身體的形式。放鬆的姿勢可以使人平靜,中立。並且會刺激副交感神經,這意味著它可以刺激植物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助你恢復,更新和修復。將此與運動中立位進行比較,後者會刺激您的交感神經系統。

然而,太多的人發現自己處於山式“中立位”與運動中的“中立位”之間,這意味著我們既沒有完全休息,也沒有充分準備好。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例如:如果您的膝蓋是筆直的,而骨盆是在您的前腳上,那麼您既不會鎮定也沒又做好準備好,保持中立或隨時準備中立的任何一種姿勢都是有益的。但是,我們經常在兩者之間,這樣會引起焦慮,緊張和腰痠。

很多瑜伽人都會注重習練時的“中立位”,而卻忘了生活中的中立位。你怎麼坐? 當您彎腰收拾孩子的玩具後,會回到輕鬆,直立的中立狀態?還是返回到如下所示的姿勢?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瞭解您的中立姿勢將幫助您在練習瑜伽時以及離開瑜伽墊後的生活中更加平靜,中立。

那麼如何找到“中立位

進入山式的“中立位”或運動的中的“中立位”(而不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個關鍵是:學習腳掌的進入位置。

在山式Tadasana中,讓您的腳趾輕輕地放在地板上,就像鋼琴演奏者的手指在演奏前放在琴鍵上一樣。當您直立時,腳趾可能會有些輕微的抓力,輕輕地抓地,但不要緊抓。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如果您的腳趾習慣性地在站立姿勢時抬離地板,則表明您的腳或小腿有問題,有些緊張拉動了腳趾。看看您是否可以展開腳趾,或者在小腿的肌肉上進行一些鍛鍊,這可以幫助勞累過度的腳趾放鬆。

但是請記住,當腳趾站立在地面上時,腳趾的關節不應該凸出。測試一下:您能抬起全部十個腳趾而不會感覺到體重向後移動嗎?如果不是這樣,您的骨盆可能會向前邁出真正的中立位置,因此應將其恢復原狀,直到腳趾放鬆並且腳後跟感到更大的重量。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您的體重應該在腳後跟,大腳趾球和小腳趾球之間分配。一旦找到腳上的平衡點,請進入下犬式,並注意腳的位置是如何接近準備就緒中的中立位的。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希望這種做法可以幫助您理解這一點:如果您站著,那就直立。呆在腳趾自由的地方,臀部放在腳踝上方。

如果您需要準備運動,請彎曲膝蓋和臀部,傾斜腳趾,併為運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是不要保持在它們之間,因為這意味著你在感到內在焦慮的同時又假裝保持鎮定。數月和數年後,這會拉傷您的肌肉和韌帶的張力,導致疼痛。簡單來講就是常說的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山式Tadasana如此深刻且值得練習的原因。如果您能以這種姿勢找到真正的“中立位”,並且可以將這些知識帶到墊子上,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中,那麼它將為您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益處。

最後再說說如何正確練習山式

讓我們以強調正位的艾揚格習練功法來進行練習:

山式(Samasthiti)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站立。

•雙腳併攏,腳趾、腳踝和腳跟貼合。

•將身體重量均勻分佈於雙腳。

•收緊膝蓋骨,雙膝往上提。

•脛骨和大腿骨分別對齊。

•大腿前側推向後。

•伸直脊柱,胸腔上提。

•手臂沿身體兩側伸直向下,與髖部對位在同一直線。

•轉肩向後,肩胛骨內收。

•保持頸部、頭部伸直。

•目視前方。

進一步加深你對體式的理解,幫助你找到覺知正位,建立身體根基和正確的結構,對你的身體和體態都會有極大的益處。

記得在瑜伽習練時常檢查自己是否在“中立位”,你站著,坐立時是否在“中立位”?

#健康真相官# #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