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廣東,喝出來的茶文化

說起愛茶,廣東人必然佔有一席之地,而且還是其中不可獲取的重要一席。

不論是產茶大省,還是喝茶大省,廣東都算其中翹楚,每年生產的茶葉不少,喝掉的更不少。喝著喝著,都已經把喝茶變成了一種當地的文化。


廣東,喝出來的茶文化


就比如廣東著名的早茶。

喝早茶,差不多已經是廣東人生活的一種習慣方式。不過這個早茶不僅僅是茶,還有著不少精美的小吃,說是早茶,不如說早點更為貼切。

當然,這個過程中少不了一壺好茶。在廣東喝早茶更偏愛紅茶和花茶,相比綠茶這樣口感更適合搭配食物一起。普洱茶這幾年也開始流行,越來越多人喜歡早茶時候搭配普洱,因為普洱不僅口感醇和,喝下去對腸胃的保健效果也更好。


廣東,喝出來的茶文化


喝早茶的時候,廣東人習慣“一盅兩件”的搭配,即是一杯茶配上兩個點心做為一天的早點,這個習慣應該從清朝時候開始興起的,是廣東早茶的主要方式。

簡單一點的,點上奶黃包或者蝦餃之類,講究的也許要個三四件,或者換點魚翅之類的高檔貨,彰顯彰顯。等得菜上全了,才就著茶水開始動筷,吃飯之餘要麼看看新聞、要麼和身邊人嘮嗑嘮嗑,雖沒有品茶那樣的清雅,市井味十足,卻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

講究品茶的廣東人,琢磨出的又是另一種聞名遐邇的茶文化:功夫茶。

《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中有寫道:“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

《潮州茶經》中也記載:“功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閒情逸致之烹製法。”


廣東,喝出來的茶文化


功夫兩個字,在廣東潮汕的方言中,有著乃喻做事考究、細緻用心的意思。而取名功夫茶,是因為這套以潮州為中心發展出來的喝茶與泡茶流程,最為需要細緻用心。

潮汕功夫茶,就是一種對傳統飲茶習俗的傳承與改良。整個喝茶過程中,不僅講究禮儀、沏泡的技巧,更對環境、茶具等都有著要求和標準。


廣東,喝出來的茶文化


要說品茶的氛圍最好,大概就是功夫茶了。不論什麼樣的茶葉,通過泡器、納茶、侯湯、衝點、刮沫、淋罐、灑茶等一系列帶有表演性質的茶藝沏泡開來,還沒喝入口,就已經好感大增打了高分。

☆☆☆☆☆☆☆

功夫茶繼承了傳統飲茶的一些習俗與流程,而廣東的擂茶則繼承了華夏古老的喝茶習慣。

在大部分人喝茶都以沖泡為主的時候,廣東擂茶還留有明宋以前古人喝茶的方式,那就是煮茶。

而且不僅僅煮的是茶。


廣東,喝出來的茶文化


沖泡喝茶,是在宋代之後才開始逐漸流行。在宋代以前,人們喝茶更習慣在茶中加入各種香料等烹煮,然後又喝茶湯甚至會連茶葉一起吃掉。

這種在茶中加入各種東西一起煮的習慣,現在也基本消失了,只有東南、西南少數幾個地方還有保留,其中就有一個,便是廣東客家地區的:擂茶。

擂茶算是廣東客家人的特色飲料,是當地傳統的社交手段之一,每有婚嫁喬遷或親友喜事,都會以請喝擂茶為方式組織聚會。生活中擂茶也是常見的飲料,平日在家配上果乾糕點之類的食物,不僅果腹、還簡單方便。


廣東,喝出來的茶文化


與現有的煮茶不同,擂茶更相似於古代時煮茶的概念。

在茶葉中加入花生、芝麻、生薑以及一些草藥,然後混勻細細搗碎,又加入滾水衝燙攪拌,用濾籬過濾殘渣,留下糊一樣的湯羹。

這就是擂茶。

這樣的茶葉,與古時文獻記載的茶湯不論方式還是形狀與口感,都更為接近。


廣東,喝出來的茶文化


與現在沖泡喝茶相比,擂茶喝起來更像湯汁,配料的變化也更為多樣,不僅口味豐富,還能根據季節或者喝茶對象的不同來更改藥料,達到保健和治病的效果。例如艾葉、薄荷、橘皮、甘草之類都能做為擂茶的配料,提供口感的同時還提供藥用的價值。

☆☆☆☆☆☆☆

以廣州為主的喝早茶、以潮汕為中心的功夫茶、以客家地區為根源的擂茶。

都是廣東茶文化的獨特所在。

要不是廣東人對茶的偏愛,或許也不會如此衍生豐盛吧。


圖文部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一片茶葉的故事】為您解答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問題,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