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关羽如果不大意失荆州,蜀国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吗?

gaodaf21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还是有点难度的。这里面题主忽略了一个关键点,蜀国北伐能不能成功,不在于荆州是否有失。说白了,荆州对于蜀国的北伐大业,算是一个重要的棋子,但是不代表它能够决定蜀国的北伐是否能够成功。

说实在话,即使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蜀国的北伐也很难取得重大成就。因为什么呢?很简单,国力。用一句通俗点的话讲,你魏国输的起,但我蜀国却输不起。


打仗吗?打到最后,还是拼国力,当然了,在冷兵器时代,还要加上人口。人口户数多了,才有大量的军队来源。三国时期,很明显,魏国的国力最强,天下三分,魏国独占其二。天下十三州,魏国就占了十州,论人口,论户数,吴蜀两国加起来,才勉勉强强追得上魏国的脚步。你说,蜀国北伐的成功率能有多高?

再则,别以为关羽即使没有大意失荆州,蜀国也很难北伐。第一,时间问题,第二,荆州问题。


时间问题,很明白,蜀国需要发展的时间,魏国同样如此,连年的征战,使得天下人口大量减少,三国之间很难再轻易发动一场大的战役。至于荆州问题,你们不明白,荆州并不全部掌握在蜀国手里,只有区区三郡,另外六郡由魏吴两国占据,这等于将荆州的实力一分为三。要想让荆州为蜀国北伐出得大力气,有点难度,首先第一点就要安抚好吴国,可惜关羽没我在意识到这一点,否则也不会大意失荆州了。

说实在话,以蜀国一州之力很难发动北伐,甚至很难成功,原因关键在于国力。


青史回声


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关羽就不会死,5万荆州军就不会投降东吴,蜀汉还将继续拥有荆州三郡的战略要地,以及荆州三郡近50万百姓、赋税来源地。

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张飞就不会死,刘备就不会北伐,就不会有所谓的夷陵之战,5万益州军就不会全军覆没,黄权的一万人也不会投降,刘备手下的军队也不会损失大量的骨干及中下层军官。



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刘封就不会被杀,孟达以及他的三千户部曲也不会投降,上庸三郡也不会被魏国轻易夺去。

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刘备的蜀汉集团将有很大的发展,横跨荆州三郡、整个益州及汉中郡、上庸三郡,总人口近150万人,总军队数量近15万,在三国上的总体实力稍逊于吴国,并不差多少。



如果关羽不失荆州,刘备拥有北伐的最强大实力和最好的机会,如果刘备还在世的话,北伐仍然是诸葛亮坐镇成都,足兵足粮,关羽镇守荆州,从荆州出发北伐,刘备自带一路从汉中出发攻打关中,彼此形成响应。

首先北伐的时机,刘备不能急着北伐,需要选一个好的时机,比如220年曹操病逝,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曹操病逝,曹魏处于政权交接之际,新即位的曹丕需要熟悉政权运作和人员安排,不会很快作出反应,那就是刘备北伐的最好时机。



其次是北伐需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比如东边的孙权,最好是联合一起北伐,还有西北的鲜卑人轲比能,还有辽东的公孙渊,全部派出使者联合起来,愿意一起进攻的欢迎,不愿意一起进攻曹魏的,就算制造些麻烦也可以。

最后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需要一个导火索,或者一个事件,就让关羽来制造吧,另外北伐也需要做好国土的防守工作。



因为益州有着天然的屏障,地势险要,所以即使刘备北伐,敌人想要攻进益州也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如果刘备全军北伐,唯一需要防备的就是东边的孙权,刘备可以派出赵云率军2万镇守荆州后方,防备东吴。

刘备北伐,首先派关羽率领5万荆州军,北进攻打襄阳,刘备本部先按兵不动,作好准备,一切视关羽北伐襄阳的进展而定,如果关羽能打出威震华夏的战绩,从而搅动整个曹魏中原核心区域的动荡不安,那么就是刘备最好的出兵机会了。



如果关羽势头很猛,围襄阳,攻樊城,打得曹魏节节败退,而只能采取守势的话,曹魏势必为了中原的安全,肯定会调动军队,一旦曹魏调动了军队,就会加重其他边境的防守压力。

关羽打得越好,对曹魏的军事威胁越大,就对刘备的蜀汉越有利,曹魏如果真感到了威胁,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迁都,因为襄樊前线离许都和洛阳都很近,快马不过三四天的行程,要是关羽组织一支敢死队,来个长途奔袭洛阳,那曹魏的根基就动摇了。



一旦曹魏把关注点集中到襄樊地区之时,上庸三郡与刘备汉中本部同时出兵攻打,上庸三郡由刘封、孟达率领2万军队向北打,与关羽在宛城会合,再一起北上,而刘备从汉中兵分两路,一路出陈仓,一路出祁山,先夺了曹魏的陇西五郡。

曹魏一下子南边长达数千公里的防线上到处起火,如果东吴愿意一起攻打曹魏,那么曹魏就更加危险了,但是危险归危险,曹魏仍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只要打击到了曹魏的士气,刘备的北伐是很有希望的。



只要刘备能拿下陇右五郡,这北伐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拿下陇右五郡,就等于在关中站稳了脚跟,能在关中站稳脚跟,就能直接威胁到长安,长安一旦受到了威胁,就动摇了曹魏在关中的整个势力,如果关羽在荆州的部队与刘封会合后,能拿下宛城,分出一支军队,从武关攻进关中,那么曹魏在关中的势力将会全军覆没。

关中一丢,曹魏的首都洛阳也保不住,从长安向东一路出函谷关和潼关之后,没多远就是洛阳,而且南边的关羽也离洛阳不远,曹魏如果想稳定,就必须迁都,迁到当年曹操当魏王的都城邺城去,还是暂时安全的。



如果按照自然死亡,估计刘备的寿命应该与曹操差不多,当在65到66岁左右,如果刘备在这个当下病死或老死了,那么蜀汉就等于占据了益州+荆州三郡+关中+汉中+上庸三郡,地盘与实力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

如果真到那个时候,刘备可不是白帝城托孤了,而是长安托孤,之后诸葛亮再继承刘备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北伐统一中原,如果刘备能给诸葛亮留下这样一个局面,那么诸葛亮将有八成的把握能够击败曹魏统一天下,因为刘备目前已经将三国鼎立,真正的打成了三家平均分天下的实力。



接下来,就看诸葛亮的了,诸葛亮出函谷关攻打洛阳,另一种由关羽北上,攻取洛阳,接下来进一步追击曹魏势力,在诸葛亮有生之年,必定能将曹魏的势力赶到黄河以北,与东吴共分黄河以南。

接下来就是蜀汉对东吴下手了,趁其不备,蜀汉大军顺江而下,从荆州攻打东吴,东吴措手不及,节节败退,退到江夏这个地方,东吴军队不再退了,与关羽大军发生一场江夏之战,关羽大获全胜,斩杀吕蒙,东吴继续退到九江。



接下来,东吴在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全部丢了,被蜀汉夺回,蜀汉成为三国之中的最大势力,孙权迫开形势开始与曹魏联合对蜀作战,不过一个在南那么过,一个在北那么远,不是太好配合,处于守势。

不久,诸葛亮去世,天下仍然没有统一,经过蒋琬与费祎十多年的治理,同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开始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并有带兵经历,开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开始领导北伐,但是仍然没有统一三国。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年,蜀汉越来强大,魏与吴越来越实力弱小,再加上蜀汉占据中原之地,人才济济,终于在国力逐渐强势的背景下,统一了三国,不过这个时候距离刘备和诸葛亮去世都很多年,连诸葛瞻都六十多岁了,刘禅也去世了,是刘禅的太子刘璿即位为皇帝时期,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统一的啊。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隆中对”是诸葛亮的求职演说,让老板看到了在乱世中谋取一份基业的希望。但构想毕竟只是一个方向,真正要将宏图完全变为现实还需很多条件来促成。三分天下占一分相对容易实现,要想一统天下却很难。三个国家实力对比,曹强,孙富,刘穷。蜀国并且根基不稳,毕竟刘备夺取蜀地理由有些站不住脚,甚至在蜀地旧臣看来算是卑鄙,趁人之危。国小且穷还人心不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关羽不丢荆湘要地,仍然是难以战胜曹操的。再说,当年诸葛亮的宏伟蓝图中有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天下有变(实质上指的是北方出现内乱),强弱互换,这时才算有机可乘。然而曹操自赤壁兵败退回北方后,一直休养生息,各方向好,并未出现蜀国期待的内乱发生。还有就是东吴孙权,一直在谋划夺回荆湘之地。如果蜀国硬是东西夹击,出兵攻曹,难保东吴不会趁机发难,坐政渔翁之利。这对蜀国来说也是一个难以确定的因素。所以,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个弱国想一统天下,几乎不可能实现。凭着蜀国的险关隘口和天府之国的优势,好好休养生息求自保,让三国历史延后些年还是有可能的。遗憾,历史没有如果,假设不可能成立。


有话我要说153519311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关羽没有失掉荆州,那么张飞也不会死,刘备也不会去讨伐东吴。

刘备不讨伐东吴,便不会被火烧连营,则蜀国有好几万将士不会死在夷陵。

这么一算,只要关羽不失掉荆州,则刘关张三人都在,蜀国精锐数万也在,局势完全不同。

从后期可以看到,刘备入蜀之后,原本的三国实力便发生了变化,西蜀实力飙升,一下就超过了东吴,其实东吴后来一直都没什么发展,基本成了偏安一隅的小诸侯。不敢说实力超过曹操,但和曹操的实力相差不会太大。

刘备在,北伐就不需要诸葛亮主持了。路线也不再单一,荆州也是一个北上的桥头堡。蜀国可以从汉中和荆州两路同时进发,张飞马超作一路,关羽赵云又作一路,浩浩荡荡杀向许昌。

想想是挺好的,但这不现实。

因为东吴不可以忽略。

后期东吴实力最弱,所以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才会安安静静的呆在自己地盘,坐山观虎斗。

但如果关羽未失掉荆州,刘备与曹操大战,东吴一定会联合曹操,在背后夹击刘备,因为刘备的赢面很大,所以东吴一定要联合曹操削弱刘备,结果就是这仗打不起来。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羽是否失掉荆州,其影响不是能否北伐成功这么简单,直接影响到是否还有北伐。


無月文化馆


如果蜀国不丢失荆州,那么诸葛亮的北伐就有两种可能:一是北伐可以成功;一是北伐不能成功。

先来分析第一种可能性:

(1)如果荊州(地区)不丢失的话,一则蜀汉就有了“防吴伐魏”的大本营。二则,诸葛亮就可以放开手脚,兵分两路进行伐魏。一路兵出祁山,占领街亭;另一路兵则从荆州开拔,进攻樊城。

(2)如果荆州不丢失的话,关羽、张飞和黄忠等将领就不会死,吴蜀之间就不会爆发夷陵之战,刘备也不致于殒恨白帝城,蜀国的综合国力也不会有重大的损失,就不会动摇蜀国的根本,诸葛亮北伐就有了强大的后盾。

接下来来看看第二种可能性:

(1)因为荊州(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时时刻刻对于吴魏两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威胁。俗话说:“卧塌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孙吴集团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吴蜀两国战时(赤壁之战)盟约必定会由此破裂,孙吴肯定会在蜀国背后捅刀子,来阻止诸葛亮北伐的。关羽丢失荊州,败走麦城等事例,迟早会上演的。

(2)如果荊州(地区)不丢失的话,蜀国又占据了汉中、益州等地区,蜀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日益强大,蜀国大举伐魏抗吴,就会威胁到吴魏两国的安全。魏蜀吴三足鼎力的局面就会被打破,三国相互制衡的原则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是魏吴两国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吴魏两国就会结成盟友,而若吴魏两国结盟对付蜀国,别说诸葛亮北伐不会成功了,蜀国还会被提前出局!

因此,荆州不丢失的话,诸葛亮的北伐,或许会成功,也或许会失败!


骑蜗牛走高速


这个问题非常有讨论深度,一千多年以来大家讨论的乐此不彼。那么我们理性的分析一下就算荆州不失,北伐是否可能成功?答案是否定的,绝无可能。

1论地盘,可能大家以为荆州是刘备一个人的,不然,第二次划分荆州之后,荆州七郡,曹操占南阳郡,刘备占南郡,武陵,零陵三个,孙权占长沙,桂阳,江陵三个。实际上刘备只有荆州西北部的三个,也就是七分之三,那么他可以贡献的兵员钱粮也是很有限的,关羽占据荆州八年,就算全盛时期也不过兵马五六万就是证明。那么这三个郡的主要意义也就是为刘备集团进攻中原提供前进基地。

这样算来,刘备的全部地盘是益州,加汉中,加荆州三郡,而且益州南部四郡还不稳定。曹操拥有的是青,徐,凉,并,冀,兖,幽,扬州一半,荆州一郡,而且论富裕程度选高于刘备辖区。国土面积是刘备的三倍。论地盘刘备完败。

2.论人才,刘备集团人才匮乏,除了第一代五虎将,后续人才匮乏,如果二线出击,统兵大将不够。首先,黄忠那个时候已经七十,历史上刘备伐吴之前黄忠就死了,排除。赵云最多可以当个先锋,或者警备队长,只能算半个。马超,因为新近投靠,而且历史有污点,刘备不会信任,很难重用,而且马超死时才47岁,排除。张飞,这样的脾气性格根本无法独立承担一场战役。

剩下的关羽和魏延是统帅型人才,而且忠诚度,信任度也够。请注意关羽的年纪,即使那年他不北伐也是58岁,那么刘备60,关羽58,张飞56。赵云最起码也是55.在古代那个年纪,已经算老年了,他还能撑多久未可知。

就算他能撑住,那么刘备的阵容就是关羽(统帅型),魏延(统帅型),张飞(先锋型),赵云(先锋型)。

曹操阵容张辽,夏侯渊,夏侯惇,徐晃,曹仁,曹洪,李典,乐进,于禁,许褚,曹彰,曹真,曹休,司马懿,郭淮等等至少五六十位名将,光看名字就够呛。关羽张飞他们能打几个?

还有谋略型人才,庞统,法正死了,蜀国基本就诸葛亮一个,而诸葛亮的缺点我们也心知肚明。曹操方面呢,司马懿,贾诩,杨修等等哪个不是聪明绝顶?就算曹操自己也是个谋略型人才。论人才完败。

3.论兵马,刘备鼎盛时期全部兵力是荆州五到六万,益州十万,汉中三万,总计是二十万不到,实际上用于作战至少打八折,那么就是16万,别分在荆州,益州,汉中三条线,自保都嫌少,拿什么进攻?曹魏方面,荆州方向十万,扬州方面十万,汉中方面十万,加上机动兵力最少也在二十万。那就是16万去进攻50万。论兵力,完败。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论战略,一旦战争爆发,无论孙刘联盟有多亲密,孙权那混球一定会偷袭,或打刘备,或打曹操,要知道,孙权也是很有进取天下的野心的。一旦开战,刘备如果战胜曹魏(可能性极小),那么自身最起码也是伤亡惨重,剩不了什么力量了,根本无法与生力军的东吴抗衡。那个时候肯定会败于孙权。

仔细想来,还是失败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刘备一旦战败,孙权一定会趁机进攻荆州益州,占地盘,那么蜀国一定亡国。无论战局如何变化,孙权肯定会是最大障碍,或许偷袭蜀国,或许偷袭魏国。诸葛亮说安抚孙权,然后北伐,是自欺欺人,孙权迟早动手,只是时间问题。

5.输不起,曹操可能输十次还有机会翻本,而刘备输一次就全线崩溃,这是国土面积和人才素质决定的,无可奈何。

综上所述,天意助曹,不助刘,如之奈何。谢谢!






青梅煮酒论江湖


关羽如果不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吗?

有极大可能成功,如若荆州不失去,这场战争就可以改名字了,也许就不是北伐了,或许可以说成各国逐渐对外扩张了。

荆州的重要对于蜀国来说是致命的,关羽荆州之败是断绝蜀国所有的希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关羽之死让蜀国走向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想要知道成功与否,要先明白荆州到底有多重要,无论是对西蜀,东吴,还是曹魏。

首先,荆州是三个国家政权交接之地,对于他们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 刘备若得到极有可能实现诸葛亮隆中对,待时机一到率领荆襄兵杀向宛洛.东面顺江可取江东.同时荆州又是可以保护西线道战略屏障,是抵挡孙权的门面。

  • 曹操若得到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益州给他的压力,同时给了东吴又扼制了孙权的咽喉,搞不好吓得孙权觉都睡不好。
  • 孙权若占领荆州,同样可以北提荆襄兵向宛洛.西面可以逆流攻取蜀,是打开东吴攻取中原的重要战略屏障.于此同时还可以减轻缓解东线曹操给他的压力。
  • 在经济方面.东汉末年三国群雄争霸,但是驻守荆州的刘表却并没有对外扩张,所以荆州的经济并没有遭遇过多的战火破坏,无论谁夺得荆州,都是利益至上,而且当时荆州的实力是远远超过其他的州郡县。

荆州若在西蜀,或许会有机会成功。有人说荆州之前在川蜀诸葛亮一样不敢扩张,其实并不是不敢,而是三个国家都在虎视眈眈,储蓄力量,静待时机。而且荆州在蜀国之时,刘备军团的人并非是什么都未做。

飘云少年


如果荆州不失,北伐即使不能成功,蜀汉也能强盛很多。北伐成功有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就是《隆中对》说的,待天下有变,便可两路北伐。其中一路是从荆州出发,攻打宛洛。但是,此时的荆州北部襄樊,南阳,南乡,江夏北部都在曹操手里,江夏郡南部,长沙郡,桂阳郡在孙权手里。因此,北伐第二个要素就是,保护好荆州,才不被孙权掣肘了,导致兵败。所以,荆州地盘是关羽北伐的支撑点,十分重要。因此,荆州如果不失,只有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的差异会影响到北伐深入程度和战果,而且都和孙权阵营有关。




第一种情况,孙权依然和蜀汉保持联盟关系,没有偷袭荆州。这种情况符合诸葛亮修正《隆中对》,要求关羽结好孙权,北拒曹魏的方针。关羽北伐,只要拿下襄樊的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曹魏可能就真迁都了。即使曹魏不迁都,日后刘备和关羽从关中,襄樊两路北伐,上庸刘封可做第三路或者策应两路,孙权如果也趁机北上,曹魏黄河以南的地盘根基将被严重冲击,最终还是要退到黄河以北。而且,关羽北伐时,南阳宛城,南乡都发生叛乱,许昌附近也有盗贼响应。所以,完成这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北伐就成功了一半以上,甚至为再以后的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但是,诸葛亮走后,关羽身边缺乏一个有效的辅助者,而且最好是荆州人士,熟悉荆州状况,与东吴开展外交,巩固关系。要命的是,东吴的“亲蜀派”鲁肃又去世了,诸葛瑾影响力有限。孙权,吕蒙谋求淮南,又遭遇重大的挫折,孙权差点被抓。再加上图谋平原地带徐州之地,吕蒙自己也没有自信守住,只好把目光投向荆州,建立一个整体的长江天堑的防务。所以,孙权才不断的催讨荆州。因此,第一种最理想的情况,不大可能发生的。那么,还有第二种情况,可以看作是第一种情况的修正版。



第二种情况就是,孙权依然会偷袭荆州,问题在于关羽中了吕蒙的计,抽走荆州的后备力量到了北伐前线。糜芳和傅士人也所用非人,特别是糜芳早就和孙权暗合《三国志.吕蒙传》。所以,公安和江陵才会被顺利拿下。否则,以江陵的城防,当年周瑜,甘宁,凌统等东吴名将加上刘备,关羽,张飞的帮助下,围攻了曹仁一年,周瑜受伤才拿下江陵。可见,如果江陵有赵云或者魏延,甚至刘封,其中一人为大将镇守,吕蒙和陆逊短时间内也未必拿下江陵。只要江陵没有丢失,关羽可以从容撤军,甚至保有襄阳的战果。因为,水淹七军时,荆州刺史胡修投降,襄阳太守吕常不久病逝,襄阳成了空城,才一度被后来的孙权占领。而且,此时的曹魏惊魂未定,事实上也没有追击关羽。



只要关羽能顺利撤军江陵,辅佐兵士也不失,就有了对抗孙权的资本和外交的余地。所以,这一种情况,虽然影响了北伐的深入,但是却保留了荆州之地和北伐的火种。即使曹魏的南阳,中原一带统治日益稳定,却还有曹操和曹丕交接权力的北伐时机,还有其他曹魏和西晋发生大事的时机等等。所以,蜀汉北伐成功的希望,依然存在。


大飞熊骑士


既然是假设,咱们就按照假设的路子往下编。

假设关羽不失荆州,那么关羽就肯定活着,如果关羽活着,就根本不会出现诸葛亮北伐这个事,刘备死了,关羽就是蜀汉当之无愧的摄政王,以关羽对诸葛亮的讨厌程度,诸葛亮能够在蜀汉朝廷当好一个文官就不错了,即使关羽几年以后死了,也不可能出现诸葛亮专权的局面,因为荆州不失,关羽没死的话,刘封就不会死,蜀汉政权中除了关羽张飞之外,就只有刘封能够制衡诸葛亮了,因为刘封的特殊身份,在刘禅登基后肯定要封侯,而且刘封的军事能力一直都是被认可的,魏延没有能力跟诸葛亮叫板,但是刘封可以,至少可以制约诸葛亮,不让他染指兵权。而且,荆州不失就没有夷陵之战,马良,黄权,吴班,冯习等一大批将领就不会损失,如此,即使是没有关羽,那么蜀汉依然有诸葛亮,李严,马良,黄权,孟达,魏延,冯习,吴懿,吴班等一大批谋臣良将,就不会出现诸葛亮专权的局面,如此,那么廖立,李邈等人也就不会被诸葛亮打压,即使是诸葛亮能够秉政,也不能一手遮天,蜀汉依然是人才济济,荆州帮和益州士族能够和睦相处,不会出现荆州帮一家独大,益州士族离心离德的局面,更不会出现诸葛亮带兵北伐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拿着什么关羽破坏孙刘联盟拉,刘备夷陵之战损失国力了,丢了荆州让“诸葛亮的两路北伐落空”啦,,,这些屁话来给诸葛亮脸上贴金了,如果蜀汉没有这么大的损失,如果不是这么多的谋臣良将都损失殆尽了,怎么也论不到诸葛亮一手遮天,带兵北伐的。


狼的影子319


成功的机会会大一些,但是关键点在于东和孙权。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的军事规划非常详细,其中涉及到北伐,诸葛亮说的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意思说的很透彻,一旦北方发生变化,就让关羽领兵进攻河南、洛阳一代,而刘备趁机出兵关中 ,占据关中之后刘备的霸业自然能成功。那么很多人就会说诸葛亮所谓的“天下有变”,是指什么,大魏朝统一北方并没有出现天下有变动情况,是不是说诸葛亮的方略就不能成功呢?

当然不是,诸葛亮所谓的天下有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变动,政治上的变动也是“天下有变”,对刘备而言这个“天下有变”就是指“曹操篡汉”,但是实际上曹操没有取代汉朝,而是曹丕赶走了汉献帝,建立魏朝。由于古代的通讯不发达,刘备完全可以借助曹丕篡汉的是由北伐中原,那时他也会取得一些民心的支持,北伐成功的机会非常大。

关羽不失去荆州的前提是东和孙权,只要关羽在荆州给魏国正面压力,那么魏国必须从其他的地方抽点兵力正面防守关羽。而关羽进攻的襄阳和樊城给曹操非常大的压力,曹操派遣大将于禁率领七军援救襄樊,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又将樊城和襄阳围困,后来派遣徐晃解救襄樊,但是徐晃率领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力量解樊城之围,襄樊就这样一直耗着。

襄阳和樊城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关羽攻占襄阳,那么关羽可以直接出兵进入南阳盆地,威胁曹操的大后方,这也是为什么找水淹七军之后曹操要迁都的原因。若是关羽不死,那么这种威胁一直存在,对曹操而言就像悬在头上的宝剑,随时可能落下来,所以曹操必须安排重兵在前面防守。

若是天下有变,曹操去世,那么曹丕篡汉,人心有变,关羽此时猛攻襄阳,曹丕必然要安排大军防守,此时刘备出兵关中,所受到的阻力会小很多,而由于没有夷陵之战发生,蜀汉兵强马壮,实力强悍,刘备出川一定会比诸葛亮北伐所遇到的阻力小。

我们可以假设刘备此次北伐,用马超收编西凉,用张飞兵出斜谷做为牵制兵力,自己亲率大军北伐。由于此时的曹魏因为主力被拖延在荆州地区,抽调不出大军进入关中,那么刘备就可以很顺利的进入关中,之后在潼关与曹魏对峙。

到这种局面下刘备已经取得了不少的优势,若是能控制潼关,则刘备兴复汉室指日可待。但是此事最关键的还是东吴的态度,若东吴和刘备一起北伐,东吴也可以受益很多,但是若东吴和曹魏联合,关羽还是会受到两面夹击的命运,最后还是逃不过失败的结局。

即使刘备此时已经占据了关中,与曹魏对峙潼关,但是荆州还是会被孙权抢夺,此时将会演义潼关决战,刘备胜利,则东出占领魏国土地;若刘备失败,则退回益州,从此偏居一方。

总体来说,若是关羽荆州不被偷袭,刘备北伐的机会会增加很多,但是关键点还是东吴,只要孙刘联盟一破裂,那么关羽依旧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