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英宗為何追復他爹的廢后胡善祥?

猴格大人


《大明風華》一臺大戲,演盡了宣宗皇帝的愛恨情仇,有心機的胡善祥,天性善良的孫若薇是否真的像劇中所演的那樣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真實的歷史中,她們二人同時只在一個歷史事件中出現,那就是“宣宗廢后”,當然她們也肯定不是景清的女兒。


無過廢后

大明朝的皇帝似乎都是專情的主,比如朱元璋對馬皇后、朱棣對徐皇后、朱高熾對張皇后、憲宗對萬貴妃、孝宗對張皇后等等,似乎每個明朝帝王都有一個專情的后妃,這一點宣宗朱瞻基同樣繼承了老朱家的傳統,他的最愛就是青梅竹馬的孫氏。

孫氏是朱瞻基外祖母帶進來宮來的,入宮後就一直陪伴在朱瞻基身邊,可謂是青梅竹馬的一對。然而就在不久後朱瞻基選妃,朱棣看到她長的妖豔,有惑主之相,於是就冊立了濟寧胡氏為正妃,而孫氏則被冊封為嬪。

宣德元年,朱瞻基即位後胡氏冊封為皇后,孫氏則封為貴妃。孫氏雖為貴妃,但朱瞻基特賜金寶,待遇與皇后無異。宣德二年十一月,孫貴妃得子朱祁鎮,於是朱瞻基更加寵愛孫氏,並以胡皇后“多病無子”為由,逼皇后上表遜位。他叫來大臣們一起商議,並大誇特誇孫氏。

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於朕,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

他更是對大臣們倒苦水,我已經三十了,就這麼一個兒子,母親當以子為貴,更何況皇后體弱多病,我想立孫氏為皇后,讓胡氏上表辭後,希望你們要理解我。

幾位大臣一看,皇帝鐵了心要廢后,則只能同意,但就皇后待遇,大臣們認為要兩宮均等,死後更可以共葬,就這樣定下了廢后的基調。於是第二天就讓皇后上表辭後,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改立孫貴妃為皇后。這就是著名的宣宗廢后。

由於皇后胡善祥嫁給他多年,兢兢業業,沒有絲毫失德之處,更是以賢惠善良聞名於皇室,朱瞻基廢胡後的確有些說不過去,這也成了他皇帝生涯被人詬病之處。


為何英宗皇帝要追封廢后胡善祥呢?

且不說宣宗皇帝廢后之事做的對不對,事實上孫皇后的表現絕對算的上賢后。而明英宗追封廢后胡善祥卻是為何?這並不代表朱祁鎮英明,也並非是他善心大發,是有著深層次的政治意義的。

奪門之變”後,殘疾無子的錢皇后與有子的周貴妃的矛盾驟然升級,就連英明的孫太后都勸自己的兒子廢錢後立周妃。哪知明英宗夫妻情深,而且錢皇后之眼更是為朱祁鎮而瞎,兩人在南宮被囚禁七年,彼此相依為命,此生再難分你我,當時朱祁鎮就斷然拒絕了母親的建議。

此後不斷有朝臣、內侍來勸說廢后,朱祁鎮不厭其煩。天順六年,朱祁鎮母親孫太后離開人世,為了表達自己不願意廢后的立場,朱祁鎮不惜為前朝廢后胡氏翻案,目的就是敲打圍繞在周貴妃身邊的投機大臣們,以此來告訴他們,以無子為名廢后是絕對不可能的,這也正是朱祁鎮為廢后胡氏翻案的最重要原因。

當然,為廢后胡氏翻案也有錢皇后和輔臣李賢的功勞。錢皇后一心想做一個像前朝皇后胡氏一樣讓人稱頌的賢后,所以對前朝廢后多有推崇。而輔臣李賢主要站在了宣宗的立場上,他認為給廢后胡氏翻案會抹去宣宗的這個汙點。所以說各有各的立場,但總體來說,還是朱祁鎮起著主導作用。


結語:朱祁鎮這個皇帝當的,小錯不犯大錯不斷,小仁有大義無,但對髮妻錢皇后感情確實沒得說,起碼做到了一個男人該做的,這一點還算像個有擔當的皇帝,在虛與委蛇,爾虞我詐的宮廷之中,能有這樣乾淨的感情,也算相當不容易的了。


望風瑟瑟


張太后、胡皇后、孫貴妃,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朱瞻基的後宮情況,雖趕不上後宮大劇,但也足夠跌宕起伏,關於廢后一事,從太后到大臣,大多非常後悔,面對胡皇后也比較歉疚,除了兩個人,朱瞻基和孫貴妃。

被史學家稱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也有人稱之為永宣盛世的這段統治時期,是由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這對父子傾心打造出來的,廢后這件事就發生在宣宗繼位不久。

朱瞻基出生,令朱棣歡喜異常,老年人的這種心情,看到孫子的那種高興勁兒,即便到了現代社會,我們也能在普通人群中看到,這一點,古今相同。

為何朱棣認為這個孩子的出生恰逢其時呢?

根據史料可以總結為兩點:

①幾乎是在朱瞻基出生的同時,朱棣夢見了他的父親朱元璋,朱元璋親手賜給他一個大圭,雖然外表醜醜的,但寓意非凡,因為大圭這物件本就是權力的象徵,而且大圭上書八個大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這夢正對朱棣心思,他對皇位的覬覦已經不是一兩天了,但這麼多年來,老天好像並沒有給他什麼機會。起兵造反?朱棣不會這麼做,因為當時的開國元勳文臣武將,還沒有被徹底清算,能征善戰的將官很多。

第二就是於孝道一途,朱棣有自己的操守,不會起兵造老子的反,雖然也有即便造反也不會成功的原因吧。

這個夢預示著有可能,朱元璋會將皇位傳給他,也或是天意,無論是否真實這夢都太對心思,所以朱棣高興異常。

②就在他做這個吉夢之時,朱瞻基幾乎也是在同時出生,冥冥中好似在暗示著什麼?皇權的繼承是應在朱棣身上,同時也是應在朱瞻基的身上,至少朱棣當時有可能是這麼想的,朱瞻基出生的真是時候,比較應景。上繼皇權,後繼有人,一個夢的工夫,就算是全部完成了。

對於長子朱高熾,朱棣一直不大看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類己”,也就是說從各個方面來看,這個孩子都不像自己。

你讓朱高熾縱馬馳騁,衝鋒陷陣,不但朱高熾受不了,連他坐下的戰馬也受不了,跑兩步腰碎了,朱高熾實在太胖,而且因為肥胖的原因本身也體弱多病,對於一個要接掌天下大權的人來說,這絕不是什麼好事,對王朝的穩定性,也有很大的負面作用。

朱高熾美其名曰監國,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其實朱棣對朱高熾的防備很深,甚至一直在百般刁難,朱高煦和他的一派嫡系勢力也是極盡抹黑之能事,造成朱高熾這太子當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最高級官員的任免方面不放權給朱高熾,這我覺得情有可原,哪個不是靖難的功臣,國家的棟樑,即便太子監國也不能隨意處置,因為影響深遠,但一般庶務本來做的很好,也要橫加指責這就說不過去了,你放權給他管,他管的又沒錯,何必如此,總之,對太子並沒有太過積極和正面的評價,反而當著朝臣,多次擠兌數落朱高熾。這當然是出於極權壟斷性,但同時也表現出,雖然朱高熾是他的兒子,但朱棣對這個兒子素來不喜。

朱棣原本看好的是朱高煦,靖難之役多次救自己於必死之局,但是通過慢慢觀察,他也發現了朱高煦的野心非同一般,為人暴虐,對哥哥尚且如此陷害······如若朱高煦繼統,朱高熾一家很難存活,這不是朱棣所樂見的,畢竟他還有個心愛的孫子朱瞻基,如果傳位朱高煦,再想傳回給朱瞻基那無異痴人說夢。

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朱棣最終並沒有改變朱高熾的太子身份,原因之一就是朱瞻基。朱棣表達了他不願朱高熾即位的意思,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解縉為此作答,先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但這個回答並不能讓朱棣滿意,所謂的仁孝,是在天下太平的時候,對普通百姓所宣揚的。

如果他朱棣也講仁孝,恐怕自己的滿門都被滅盡了,朱棣也注重仁孝,但他對愚忠愚孝是持不屑一顧的態度的。所以聽了解縉的話,朱棣默然不語,於是解縉察言觀色之下又說了三個字“好聖孫”,朱棣微頷,深以為然。

雖然朱高熾的身體不好,與朱棣也不對脾氣,但是他還有個好兒子朱瞻基,英武健壯,貌似並非短命之相,而且素為朱棣所喜。朱高熾位置坐穩,那麼朱瞻基的皇太孫→皇太子→皇帝的位子自然就穩固了,朱棣自覺朱瞻基是後續皇帝的不二人選。

朱棣賓天,然而就在洪熙元年六月,仁宗亦告駕崩,朱瞻基繼統,改元宣德。他在位期間,營造了仁宣之治,文治武功都有一定建樹,吏治清澄,國計民生方面也都有相應不錯的做為,內亂方面,通過親征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亂,徹底解決了親王禍國的隱患。

這樣一位仁君一位皇帝,在自己的後宮生活也就是他的私生活方面,卻幹了一件讓他幾年後頗為後悔的事,這就是相關胡善祥胡皇后的廢后事件。

朱棣欽點的孫媳婦

本文的主人公胡善祥,曾經是朱瞻基的嫡皇后,濟寧人。大姐就在宮中任職,因工作出色後擔任女官,並且頗受重用。難能可貴的是人脈寬廣人緣極佳,好到什麼程度呢?她只是一個女官身份,但他的父親竟然因此受封錦衣衛百戶。

永樂十五年,胡善祥因為家裡的這層關係,被選入宮,並最終拔得頭籌,當上了皇太孫妃,而且胡善祥是朱棣欽點,無他,就是看著順眼投緣,因為胡善祥,其父兄的職位進一步得到提升,尤其他的兄弟胡安,被任命為府軍前衛指揮僉事,專門伺候皇太孫朱瞻基,其實也就相當於兄妹日日相守,這對離家的胡善祥,也算是一種特殊的照顧。

胡善祥,最初一段時日十分幸福,大姐本身就在宮中,自己的兄弟日日陪在身邊,他的父親作為錦衣衛相互見面也不難,自己還嫁給了未來的皇帝,簡直就是人生巔峰,婦復何求,而她沒有想到的是,伴隨著巔峰的常常是後續的低谷。

朱瞻基受傳統儒家教育非常孝順,但因為廢后一事,不但忤逆了老人的意思,還一度讓張太后非常傷心、歉疚。

胡善祥是朱棣親自挑選的孫媳婦,初時還好,朱瞻基繼位後,胡氏當了皇后,另一位孫氏則做了貴妃,胡氏雖然文靜端莊母儀天下但體質羸弱,一直沒有生育,所以受到朱瞻基的冷落,而孫貴妃雖然也一無所出,但勝在相貌極其出眾,對她寵愛到什麼程度呢?

皇后冊立的時候有寶冊,也就是金璽加金冊,而貴妃則是有金冊沒有金璽,為了讓孫貴妃高興,朱瞻基特賜金寶,她也是明朝的所有貴妃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一份。

轉眼到了宣德二年,孫貴妃生下朱祁鎮,大臣們上表恭賀之餘,要求皇帝立朱祁鎮為皇太子,以安社稷、固國本。胡皇后並沒有因此表現出任何嫉妒行為,並主動表示應該聽從大臣們的意見,早日將朱祁鎮立為皇太子。

這樣就行了麼?朱瞻基並不滿意,因為偏寵的原因,他覺得孫氏和朱祁鎮的位子還是不穩,同時這也是讓胡後退位的好機會,好藉口。

朱瞻基的最終目的

雖然胡善祥現在一無所出,但畢竟年歲不大,今後未必就沒有孩子,按傳統禮教,立嫡立長,嫡長子自然是最正統的皇權沿襲方式,胡皇后同意立朱祁鎮為皇太子,相當於奉獻了自己今後若有所出的話,其嫡子的皇位繼承權。

孫貴妃當然也明白其中道理,一再推辭,說是萬一皇后以後有了嫡子,他才是最正統的的太子身份,自己的孩子可不敢先於皇后之子成為太子,孫貴妃客氣歸客氣,但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國之主呢?

朱瞻基自然是有所偏向的,第二年初,玄宗便冊立不到四個月大的朱祁鎮為皇太子。但他還是不滿意,為讓孫貴妃撈取皇后的寶座,為了朱祁鎮以最名正言順的身份當上儲君,不被其他意外形勢而左右,朱瞻基最終的選擇還是廢后。

原因無非就是孫貴妃與他更投脾氣,更順他的心思,而皇后一旦見到朱瞻基沉溺於玩樂,或把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遊戲上,就會勸他注意身體,並且要操勞國事,切勿玩物喪志。

這種善意的規勸,初時還好,礙著一層面子,後來朱瞻基越來越煩,以至於到張太后處告狀,就是因為自己在玩樂的時候,多次受到胡皇后規勸和阻撓,覺得好煩。

為了這件事,朱瞻基找到自己的張太后,想讓張太后出面勸說胡善祥退位讓賢,而張太后覺得,胡善祥本身並無過錯,更拉不下臉來去找胡善祥,所以拒絕了朱瞻基的要求。

朱瞻基又找到了諸位大臣,沒想到諸位大臣也是如此的意思,聽了朱瞻基歷數胡皇后所謂的罪過,都覺得這些都是小事,而且並不算過錯,憑這些事並不能讓朱瞻基,達到廢后的目的。

朱瞻基幾次三番的找到諸位大臣,大臣們也不勝其煩,朱瞻基一再解釋,我年過三十,孫貴妃才剛給我生個兒子(暗指胡後未盡妻子的本分),自古母憑子貴,中宮不知如何處置?(意為處理掉胡後有什麼藉口?)

楊士奇說:臣對於皇后就像兒子侍奉父母一樣,胡後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是他的兒子,哪有兒子議論廢母的道理。

三楊嘛,楊榮比較不是東西,一番冥思苦想之後,在轉天朱瞻基再次召見幾位大臣商議廢后的時候,楊榮將胡皇后二十多條“罪過”,寫在紙上交給了朱瞻基,朱瞻基剛看幾行就勃然大怒,胡皇后何曾做過你說的這些事?雖然他要換皇后,但並非和胡善祥一點感情沒有,楊榮這樣作踐胡後,朱瞻基怎能不急?

最後無奈之下,眼見朱瞻基不達目的不罷休,廢后目的堅決,楊士奇給朱瞻基出了主意,就是通過規勸的方式,讓胡皇后自己退位,張太后不去換人去就好。這樣,孫貴妃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皇后,朱祁鎮的太子之位,也更加穩固,安全無虞。

沒想到,胡皇后還真的答應了退位的要求,朱瞻基還沒來得及高興,張皇后得到了消息,替胡皇后打抱不平,所以朱瞻基,一再對張太后表示,兩宮一視同仁,不分薄厚。胡皇后自己同意退位,張太后也沒有辦法,最後造成了胡皇后被廢,孫貴妃成為了孫皇后的結局。

說好的一視同仁,胡皇后卻成了仙師

其實胡皇后早已明白自己的處境,一是沒有盡到為皇帝繁衍後代的責任,這是家事,也是國事,而且她也看到了朱瞻基對孫貴妃的偏寵,以及朱祁鎮對於國本的重要性,所以她這麼做,雖有賢淑的一面,卻也是無奈的選擇。

朱瞻基如何向天下解釋此事呢?

皇后胡氏上表請求退位,朕因念及夫妻之情,堅決不肯同意,但她再三請求下,朕答應她退居別宮,他的稱號、服食一切照舊。

真的是這麼做的麼?

胡皇后退下來了,去處是哪兒呢?按照宋仁宗廢郭後的先例,她被廢為靜慈仙師,退居長安宮。而張太后同情胡善祥的遭遇,經常把她叫到自己的清寧宮裡閒聊,本來胡善祥就比較孝順,原先當皇后的時候也是主動陪聊,所以這方面一如既往,有時候在宮內設宴,還故意讓胡善祥坐在孫皇后上首,以顯示胡善祥的超然地位,可惜沒過多久張太后病逝,而胡善祥也因為極度悲傷,加上自己久病難愈,不到一年也跟著去世了。

對於胡善祥的“仙逝”,反應種種

其實這件事一直被宮裡宮外、朝廷上下所議論,無緣無故被廢,胡善祥真的非常冤枉,自入宮後舉止得體,賢良溫淑,母儀天下,而且還是朱棣在世的時候,親自挑選的孫媳婦,絕對原裝原配。

朱瞻基幾年過後回想起這段往事也非常後悔,曾說:“此朕少年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當初少不更事吧,也算是一種比較隱晦的懺悔。(存疑)

楊士奇這個勸退者,對此事也充滿了自責,請求將胡善祥按皇后禮制安葬,可惜其他朝臣並不同意,可憐歸可憐,規矩是規矩。所以最終只能按妃嬪位安葬,另一位絕對賢良淑德的皇后-錢皇后,朱祁鎮的嫡皇后,苦勸朱祁鎮,胡皇后賢惠,沒有做錯事卻被貶為仙師,最後鬱鬱而終,她退位以後,大家都很怕孫皇后,因為她倆之間的積怨,沒人敢按正常規制安葬胡皇后,咱們要把胡皇后的身份恢復回來。

禮制這東西到了文人的嘴裡,那是怎麼解釋怎麼有理,朝臣沒意見,所以朱祁鎮恢復了胡皇后的後位,並修建陵寢,這事算是了了,其實對胡善祥來說這些虛名還有何用呢。

孫皇后並非一無是處

說孫皇后這個人能壞到什麼程度?倒也還不至於。朱祁鎮,想給孫皇后孃家子侄們封官,遭到她的拒絕,並且表示,我們家人對國家沒有功勞,你不要亂給他們官職,凡事盛極必衰,他們身處高位,會受到諸多誘惑,一旦犯了罪,我也不能庇護他們了。

後來郭子監祭酒,李時勉得罪王振,被鎖在國學門前示眾,也是孫太后所救,建文帝被幽禁的兩個兒子,朱文奎和朱文圭,當初釋放他們的時候,關於放與不放的問題,兩方大臣勢均力敵,最後還是在孫太后的支持下,朱祁鎮才最終釋放了朱允文的兩個兒子,並妥善安置。

孫後政治上的作為

把控兩變:

當初土木之變,英宗被俘,孫太后支持了于謙的北京保衛戰行動,摒棄了南逃的建議,這是利國利民的壯舉,否則朝廷一退,在也先的魔爪下,必定生靈塗炭。

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奪門之變,也是在孫太后首肯之後才進行的,而且孫太后還要他的哥哥孫繼忠在政變中出力。

歷史上提到孫後時,貶斥多於褒揚,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奪門之變,還有其他因素應該就是出於對胡後的同情而對孫後詬病了。

孫後自私?她何嘗不冤

為什麼孫氏會受寵呢?

第一、在相貌上,要比胡後出眾很多。

孫氏自小就是美人坯子,這在她的家鄉盡人皆知,非常出名,傳來傳去的就傳到了她的同鄉,也是朱高熾的丈母孃耳中,彭城伯夫人很好奇,漂亮成啥樣能傳的那麼轟動呢,後宮美女有的是,倒要瞧瞧,一看之下也被孫氏的美貌吸引,十分喜愛,這位業餘伯樂自然就對孫氏有了相應的推薦。

第二、同是朱棣欽點,一度養在宮中。

皇帝也要給親家面子,聽了彭城伯夫人的傾情推介,朱棣也好奇這女子能美稱啥樣呢?見過以後深以為然,得,別走了,進宮學習禮儀,就這樣,孫氏留在了宮中,她沒有胡後的某種好運,父母兄弟都不在身邊,朱棣雖然欣賞她的容貌,但很顯然,在朱棣心中,她的地位是遠不如另外一位孫媳婦胡氏的。

第三、青梅竹馬的快樂時光。

孫氏入宮剛過10歲而已,自小與朱瞻基相識,可說是青梅竹馬的一對兒璧人。本來也是挺好一段姻緣,不知為何朱棣偏偏點了胡善祥當皇后,雖然有人反對,但朱棣的脾氣比他爹也好不了多少,反對無效,沒死算賺的。

可也說朱棣對兩個孫媳婦都挺中意,他也疼愛他的孫子朱瞻基,但是他所攛掇在一起的三個人,註定不能相安無事的,悲劇就此上演。

第四、聰明伶俐,人也乖巧,她可不會象胡後一樣沒事“鞭策”老公發憤圖強,你玩我也玩······政務繁忙,平日裡已經快被累傻了,否則也不會重用宦官分擔工作量,他可沒有老朱和朱棣的好身板,回宮就要好好休息,可能這就是孫氏的想法吧。

朱瞻基是否後悔

清修明史,某些漢人為了討好主子不惜玩命抹黑明朝,這些人樂此不疲,素材取用方面掐頭去尾一通胡編,關於《明史》對這段歷史的敘述,取材於私人筆記,打得什麼牌呢?明人取信,通過提及一個名人一份奏疏來力證自己資料的真實性,但他沒想到的是,這份奏摺後人是看得到的······原文並無此“此朕少年事”的內容。

所以·所謂的“此朕少年事”,不過是筆記作者在抒發自己的情懷罷了,至於宣宗是否領他這情就不好說了,估計不會,宣宗當年十分決絕,他和胡後的矛盾絕不簡單,不足為外人道罷了,所以才幾次三番的找幾位重臣商議,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自己心愛的女人被扶正後位,自己和心愛女人的孩子被扶正太子,自己最討厭的人被貶為“仙師”,他又怎麼會後悔呢?雖然·如果他能後悔的話,在我們看來可能他才更像一個人,但沒辦法,正史沒有記錄,《明史》取材錯誤。

附:

比如:“後宮有妊,皆遭潛害”,連乾隆都看不下去了

傳奇毒婦萬貴妃也是倒大黴了,不知道得罪誰了兩百多年後還有人照死抹黑,資料採編人是誰呢?毛奇齡。

這件事于慎行寫的很清楚,他是聽一個老太監說的,《國榷》作者雖然採用了這些素材,但把于慎行的敘述也附於註釋,就是因為此事存疑,出自老太監的話,毫無旁證,朝野更無相關傳言,《萬曆野獲編》的作者就更不信了,太監的話你也信。

眼瞎的毛奇齡可不管這套,註釋抹去,來源抹去,掐頭去尾直接寫入《明史》。

乾隆帝不信

乾隆也看明朝史料,看了《明史》對萬貴妃的描述表示無法讓人相信,提出如下疑問:

①“後宮有妊,皆遭潛害”。孝宗出生前,比他大兩歲的朱祐極已經出生了,張敏說“皇帝沒兒子,我怎能幹這事。”的時候,朱祐極當時還活得好好的,張敏一個內宮太監會不知道?怎麼可能說“皇帝沒兒子,我怎能幹這事。”,朱祐極是撿的?

②僥倖逃脫萬貴妃魔爪的獨苗苗朱祐樘在受封太子的時候,和他一起受封的······還有十個王子,他們同時受封各自相應爵位,這十個孩子也被藏起來了?


古今通史


最近看大明風華,大家估計就熟悉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因為朱瞻基喜歡另外一個女人孫氏,但是胡善祥卻是他的爺爺明成祖朱棣指的婚,所以朱瞻基不敢違抗,只是讓孫氏當側妃。但是朱瞻基當上了皇帝之後,可以決定自己一切了,他就把胡善祥廢掉,而立了孫氏當皇后。

因為胡善祥作為皇后一直賢良淑德,母儀天下,而且沒有任何過錯,她最後被廢掉,得到了包括太后還有大臣在內的很多人的同情。據歷史上記載,胡善祥被廢后之後仿照前朝皇后的例子,出家為靜慈仙師,但是還是養在宮中。而且一直喜愛她的太后也經常召她前去聊天,兩個人的關係一直非常不錯。

正是因為朱瞻基這一次廢后事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而最後朱瞻基是一個莫須有的理由,強行廢掉了胡善祥。所以朱祁鎮上臺之後,為了替他的父親善後,所以最終追復胡善祥為皇后。雖然在歷史上朱祁鎮因為土木堡之變事件和寵幸大太監王振遭受很多的非議,但是在這件事上還是做得不錯。而且他在位期間,還釋放了一直被關押的建文帝朱允炆的兩個兒子。

當然胡善祥被廢之後,新立的孫皇后本身也是相當不錯,所以也得到了眾多朝臣的一致讚賞。而且朱祁鎮作為孫皇后的兒子,本身也要考慮孫皇后的感受。所以追復胡善祥為皇后,也是在孫皇后死後才進行的。當然在歷史上有傳說,朱祁鎮並不是孫皇后的兒子,而是另外一個偏妃所生,只不過被孫皇后據為己有而已,而朱瞻基正好以此為由廢掉胡善祥。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中,共有五位皇后被廢掉:

1明宣宗皇后胡善祥

2明代宗皇后汪氏

3明代宗皇后杭氏(追廢)

4明憲宗皇后吳氏

5明世宗皇后張氏

這幾位或是生前觸怒皇帝被廢,或是死後被追廢,而只有宣宗皇后胡善祥是被廢為道姑,最後又被明英宗追尊為皇后。

上圖為明仁宗與皇后張氏

胡善祥在永樂年間就嫁給了深受朱棣寵愛的皇太孫朱瞻基為皇太孫妃,洪熙年間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後,胡善祥被封為皇后,然而,宣宗並不寵愛他,胡善祥只給宣宗剩下了兩個公主,在明朝,沒有嫡子是中宮皇后的致命傷,此時宣宗最寵愛的是貴妃孫氏,宣宗想立孫氏為皇后,於是就讓胡善祥辭去皇后之位,胡善祥被廢為道姑,孫氏被立為皇后。宣宗的生母皇太后張氏非常憐憫被廢的胡皇后,百官也因皇后無辜被廢而不勝唏噓。


上圖為明宣宗與皇后孫氏

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張氏去世,胡善祥痛哭不已,第二年也去世了。對於胡皇后被廢,宣宗晚年也非常後悔,說那是自己年輕時不懂事一時衝動犯下的錯誤。在明英宗生母孫太后去世後,英宗皇后錢氏勸說英宗給胡皇后恢復位號,英宗也覺得自己的父親宣宗皇帝晚年對廢后之事耿耿於懷,非常後悔,但是畢竟君無戲言,潑出去得水收不回來,所以在有生之年沒有給胡皇后復位,於是英宗聽從了錢皇后的話。朝野上下皆稱頌英宗英明孝順。

上圖為明英宗與皇后錢氏


歷史課課代表


明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濟寧人。明宣宗即位後,善祥由太妃立為皇后。當時孫貴妃受寵,胡皇后未誕下兒子,且身體羸弱多病。宣宗勒令善祥自己上表辭去皇后職位,宣帝又令她遷住到長安宮出家,賜號“靜慈仙師”,而冊孫貴妃為皇后。當時諸大臣如張輔、楊士奇、楊榮等知道善祥賢惠,但因她沒有子嗣也沒盡全力勸諫。

善祥無過錯被被朱瞻基廢黜,百姓都同情、憐憫她。明宣宗事過境遷也有悔意,畢竟從自己做太子時,二人就是夫妻,當時二尚十分。他曾經為自己開脫說:“此朕少年事。”。意思是說,我廢她時,年齡不大,又無社會閱歷,避免不了出錯。顯然,他覺得自己做得太過分了。


朱瞻基繼位,立善祥為後的同時,又立孫氏做了貴妃。胡氏文靜端莊、溫良恭儉讓,自有母儀天下的風範。但體質羸弱、沒有生育是硬傷。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朱瞻基冷落了她!當時孫貴妃也一無所出,不過她姿容出眾受親睞,按規矩:冊封貴妃時不應該有金冊與金璽,宣宗卻特賜金寶以投她反好。


宣德二年,孫貴妃生下朱祁鎮,在大臣們的鼓搗下,要求皇帝立朱祁鎮為皇太子。胡皇后並無任何嫉妒行為,還附和大臣們的意見,支持早日將朱祁鎮立為皇太子。

但,朱瞻基還不滿意,他認為縱使立朱禮鎮為太子,孫氏和朱祁鎮的位子還是不穩固。 向認為:儘管胡善祥現在肚子不爭氣,畢竟歲數還小,以後未必就沒有孩子。而在接班人問題上立嫡立長是傳統,嫡長子是正統的皇權接班人。儘管胡皇后現在同意立朱祁鎮為皇太子,但如果胡皇后一不小心誕生了嫡長子,這嫡長子仍擁有皇位繼承權。

所以, 朱瞻基在冊立不到四個月大的朱祁鎮為皇太子後,又得隴望蜀,開啟了宜將乘勇追窮寇的模式,為孫貴妃撈取皇后的寶座而選擇廢黜胡皇后。

胡皇后陪伴作為皇帝的朱瞻基身邊時,總勸他勵精圖治,不要沉溺於玩樂,還勸他注意身體,切勿玩物喪志。 儘管是善意的規勸,但屢次三番後,朱瞻基不勝其煩!後來,他就到張太后處告狀,想讓張太后出面勸說胡善祥退位讓賢,而張太后心裡明鏡似的,覺得,胡善祥做得對!硬是拉不下臉來,便拒絕了朱瞻基的要求。
朱瞻基又去蠱惑諸位大臣,而諸位大臣也類似張太后的態度,根本不聽朱瞻基歷數胡皇后的所謂罪過!

無奈之下,楊士奇給朱瞻基出了主意,要他以規勸的方式,讓胡皇后自己退位。既成事實後,只要張太后免開金口,孫貴妃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皇后了。朱瞻基還真做的出,而胡皇后卻深明大義,一口答應了退位的要求。張太后聞悉要替胡皇后打抱不平!而朱瞻基承諾,自己將對兩宮一視同仁,張太后又沒了火性!

胡皇后當然明白自己的尷尬主要是沒盡到為皇帝繁衍後代的責任造成的,這是家國事,所以,出於賢淑,也是出於無奈,皇后胡氏上表請求退位。朱瞻基開始表演了,說自己因念及夫妻之情,不同意她退位!但經不住胡皇后的再三請求,才答應她退居別宮。她的稱號、待遇一切照舊。 太他媽虛偽了!他爺爺朱棣當年裝瘋的演技也不過如此!

胡皇后成為靜慈仙師後,張太后同情其遭遇,經常邀她來清寧宮聊天,胡皇后心情也得以放鬆!可惜沒過多久張太后就病逝了,胡善祥因此極度悲傷,加上原來的痼疾,不到一年也駕鶴西去了!

胡善祥的“仙逝”,引起了宮裡宮外、朝廷上下的議論,人們都認為她無緣無故地被廢,非常冤枉!又她是成祖朱棣親自挑選的孫媳婦,所以,在認為胡善祥可憐的同時,有鞭撻 朱瞻基的意思。

天順六年,孫太后薨逝,錢皇后對英宗說:“後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沒也,人畏太后,殮葬皆不如禮。” 英宗垂詢大學士李賢后,李賢陳述胡皇后美德,於是,明英宗朱祁鎮追諡胡皇后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又為她專門修陵寢,並不祔廟。

希望星晨58298869


胡皇后真的挺冤的,歷史上遭文人抹黑,在《大明風華》裡又人為的被抹黑了一把,將其塑造成了一個心機女。劇中,胡善祥與孫若微是姐妹倆。胡氏通過搞好太子妃的關係,成功選為太孫妃,而孫氏被封為太孫嬪。

兩姐妹都嫁給了朱瞻基。劇情這麼設計,並不是為了讓她們惺惺相惜,而是通過女人的嫉妒心,讓她們滋生更多的矛盾。

事實上也是這樣。胡氏雖然成了太孫妃,可她沒法高興。因為朱瞻基寵的是姐姐孫氏,就算她名分比姐姐高,但那有什麼用?

後來朱瞻基成了太子,一年後,朱高熾駕崩,他又成了皇帝。胡氏的地位也一路跟著上升,終成為皇后。

兩姐妹一同懷孕。胡氏孩子的名字由別人取,而姐姐孫氏的孩子名由朱瞻基親自取,胡氏明顯感覺到地位受到威脅。


也是造化弄人。胡氏生了一個女兒,孫氏卻生了個大胖小子。本身就不得寵,這下徹底的火上澆油了。既然你朱瞻基不愛我,那我還是早下手為強。

漢王朱高煦本身是個沒智商的野心家。經他給胡氏一點拔,兩人竟然連起手來想謀反了。

謀反失敗,胡氏的後位被廢。這劇情看起來合情合理。胡氏作死,孫氏上位是眾望所歸。

但這與事實是背道而馳的。歷史上的胡皇后可不是通過什麼手腕兒上位的,她是一位賢后,朱棣欽點的。

永樂15年,皇帝下詔為皇太孫朱瞻基選妃。那會兒胡氏只是宮中的女官,其父胡榮是錦衣衛百戶,此人宅心仁厚,做事謹慎,有長者之風。胡氏受父影響,舉止端莊,以賢聞名。

朱棣也就是看上她這一點,欽點為太孫妃。朱瞻基繼位後,封胡氏為皇后。也許這不是他的本意,因為他不看好胡氏,他已經有了意中人,但不敢違朱棣的意願。

孫氏10歲就被舉薦進宮,從小就是個美人坯子,而且十分聰穎。一直在宮中耳濡目染,接受禮儀培訓,氣質方方面面都勝過胡氏,本身就是為朱瞻基特定培養的,朱瞻基自然喜歡。選妃的時候,她也是最被看好的。但沒想到讓朱棣來了個臨門一腳,把胡氏給空降來了。

據《明史》記載朱瞻基是個十分孝順的人。對母后是早請示晚彙報,四時進奉,母后出行,他也是攙扶左右。對母后的唯一一次違逆也就是想廢掉胡皇后。

胡皇后為人直爽,也不獻媚。還時常規勸朱瞻基切莫玩物喪志,以國事為重。這倒讓大臣和太后對她十分欣賞。煩一個人也不需要太多理由,朱瞻基對胡皇后的規勸是越來越反感。大有不廢除誓不罷休的意思。

胡皇后唯一的缺陷就是沒能給朱瞻基生下兒子。恰好宣德二年,孫氏為其生下兒子朱祁鎮。這下就有說辭了。

“朕年過三十了還未有兒子,現在孫貴妃有子,母從子貴,古亦有之”。朱祁鎮出生四個月就立為太子,但他還不放心,如果不把孫氏扶正了,他總怕會出紕漏。於是召集群臣商議。

畢竟胡皇后並無過錯,如果直接拿下,肯定不能服眾。

三楊之一的楊士奇給出了個損招。讓朱瞻基對胡皇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恩威並施,讓其自動請辭。

胡皇后一看事已至此,就算自己不主動讓位,又能有什麼好結果?所以胡皇后給自己列舉了無皇子等幾宗罪,當著眾臣的面主動請辭。

這樣一來,廢后就成了必然結果。眾臣也不好當著皇帝面在反駁什麼。雖然朱瞻基嘴上說兩宮待遇一樣,但只要胡皇后一退位,拿腳後跟想待遇都會天差地別。

宣德三年,朱瞻基如願換後。胡皇后被迫出家,賜號靜慈仙師。只是還住在宮中,太后心裡過意不去,時常請她到清寧宮小住。但也別無他法。

正統七年,太后去世。連唯一體貼胡皇后的人也走了,她傷心不已,在正統八年也隨太后去了。只用嬪妃的禮制葬了,說好的待遇一樣呢?

文人的嘴是扁的,舌頭是軟的,咋說咋有理。清修明史說朱瞻基晚年也後悔了,以“此朕少年事”為由開脫。我認為就是瞎扯,資料中也並沒找到此話。

對朱瞻基而言,廢掉胡皇后,就是他想做的。他對胡皇后並沒有多少感情,當初要不是不敢違抗朱棣的意思,他壓根兒不會封胡氏為皇后。

特別是孫氏生下朱祁鎮後,他快速立為太子。母憑子貴,讓孫氏上位就是他的真實意思。再選一遍還是如此,那他又有何後悔的呢?

倒是他兒子朱祁鎮對錢皇后可謂真男人。錢皇后為朱祁鎮也未生下一男半女,土木之變朱祁鎮被瓦剌俘走。朝廷棄他於不顧,而另立新君。只有錢皇后為他虔誠祈禱,跪瘸了腿,哭瞎了眼。

朱祁鎮二度稱帝。為他生下兒子朱見深的周氏以為機會來了。可朱祁鎮依然讓錢皇后陪在他身邊,母儀天下。併為其父犯的錯悔過。給胡皇后復位就是錢皇后的意思。

錢皇后為英宗言:“後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沒也,人畏太后,殮葬皆不如禮。”因勸復其位號。

英宗問大學士李賢。賢對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實臨之。然臣以陵寢、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七年閏七月,上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不祔廟。


說史聽濤


作為大明王朝歷史上第一位被廢的皇后,胡善祥是真的很無辜。

最近歷史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朱亞文飾演的皇太孫朱瞻基和湯唯飾演的孫若微以及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他們三人間的愛恨糾葛可謂是精彩!


劇中的孫若微和胡善祥是親姐妹,因為靖難之役分別多年。後來皇太孫朱瞻基愛上了姐姐孫若微,但妹妹胡善祥也要競選太孫妃。

最終在爺爺朱棣權利的壓迫下,朱瞻基選擇了不是很喜歡的胡善祥,這也為後來的廢后埋下了伏筆!

不過呢這都是電視劇改編的,劇中的胡善祥為達目的算是不擇手段了。

可歷史上的胡善祥又是個怎樣的人呢?她又是因何被廢,最終又被朱瞻基的兒子正名呢?



歷史上的胡善祥並非世家大族的小姐,和競爭對手孫若微也不是親姐妹。

不過她和靖難之役有些關係,話說當年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口號打進南京。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搶了自己侄子皇位的朱棣,又是殺建文舊臣又是讓不少文武官員下崗。

胡善祥的老爹錦衣衛胡榮便是其中一員,不過好在胡榮生了個好女兒。


又趕上明朝的皇家娶妻的好政策,為杜絕外戚干政明朝皇家有規定,找媳婦得從出身清白的普通人家尋找。

於是乎憑藉著“天性貞一,舉止莊重”的天生優勢,胡善祥從萬千佳麗中脫穎而出,成了皇太孫朱瞻基的妃子,後來大明王朝的皇后。

公元1425年朱瞻基機位,胡善祥被冊封為皇后。

歷史上的胡善祥很有頗有母儀天下的氣質,她舉止端莊舉止端莊、無媚順態,日常生活起居也很樸素。



但正是這種太過無趣的性格,讓朱瞻基對自己的原配胡善祥有了厭惡。

更重要是自己青梅竹馬的孫貴妃,給朱瞻基生了個兒子朱祁鎮,未來的明英宗。

於是任性的朱瞻基以胡善祥沒孩子,並且體弱多病為理由,命令自己的皇后主動辭職,為自己的愛妃疼騰位置。


消息一出百官紛紛上表反對,張太皇太后也不同意。可朱瞻基就是要對著幹。

同年胡皇后被廢,和朱瞻基青梅竹馬的孫貴妃被冊封為皇后。

胡善祥這個出身寒門的皇后,不論是在自己婆婆張太后,又或者是文武百官,以及百姓心中都是很受認可的。

後來還是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為胡皇后復了位,這也是順應民意還胡善祥一個公正吧,又或者是英宗對自己被趕下皇位的一種報復!


闕魚肥


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大明風華》讓我們熟悉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胡善祥,別看名字是男性化,但她的確是個女人,她就是朱瞻基有正牌皇后,後來因不受老公喜歡,再加上生不出兒子被廢,所有的人包括張太后,都為她感到惋惜。

胡善祥是錦衣衛百戶胡榮的第三女,老家山東濟寧人, 胡氏以賢聞名,選為皇太孫妃。明宣宗即位,立為皇后。宣德三年春,被廢為道姑。天順七年閏七月,英宗為其恢復皇后位份,上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祔帝諡,修陵寢,不祔廟。




胡善祥和明宣宗朱瞻基完全是沒有感情的政治婚姻,也可以說是包辦婚姻,因為胡是在朱瞻基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嫁給他的,朱棣把她指定為皇太孫妃的時候,她16歲,朱瞻基年僅十五歲,兩個小屁孩不懂愛,就被大人撮合在一起了。

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駕崩,他的嫡長子朱瞻基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大統,不久後,胡氏被立為皇后,立皇后那天異常的熱鬧,但是皇帝朱瞻基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舉動,他居然藉著這個機會賞賜了他喜愛的妃子,孫貴妃許多珠寶,這是立皇后的儀式,賞賜貴妃珠寶是什麼個意思?這不就是明擺著打胡皇后的臉嗎?他也間接的告訴人們,他愛的女人是孫貴妃,不是胡皇后。



胡皇后端莊大方對待自己的婆婆,孫太后也是彬彬有禮,她的為人得到了上級下級的一致好評,就這樣她平靜的和朱瞻基過了幾年,在她看來還算安穩的日子,但是不愛的人始終是不愛,胡皇后婚後沒有生兒子,只生育了兩個女兒,這讓皇帝朱瞻基抓住了把柄,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作為皇后,你不能生育兒子,你就得讓賢。在皇帝朱瞻基的軟磨硬泡之下,皇后胡善祥終於讓位,但是她也沒臉見人,沒地兒可去啊,於是索性出家當了尼姑,法號“靜慈仙姑”。



胡皇后成為靜慈仙姑後,張太后同情其遭遇,經常邀她來清寧宮聊天,胡皇后心情也得以放鬆!可惜沒過多久張太后就病逝了,胡善祥因此極度悲傷,加上原來的痼疾,不到一年也駕鶴西去了! 胡善祥的“仙逝”,引起了宮裡宮外、朝廷上下的議論,人們都認為她無緣無故地被廢,非常冤枉!又她是成祖朱棣親自挑選的孫媳婦,所以,在認為胡善祥可憐的同時,有鞭撻朱瞻基的意思。



再說明英宗朱祁鎮,他是明宣宗和寵妃孫貴妃所生的嫡長子,明宣宗去世以後,他也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皇位,但是這孩子還算不錯,他知道自己老爸廢后是一件“實屬不該的事情”於是乎他想糾正這個錯誤,天順六年,孫太后也薨逝,錢皇后對英宗說:“後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沒也,人畏太后,殮葬皆不如禮。” 英宗垂詢大學士李賢后,李賢陳述胡皇后美德,於是,明英宗朱祁鎮追諡胡皇后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又為她專門修陵寢,並不祔廟。


佳寧姐姐說歷史


明英宗追復胡皇后(恭讓章皇后)的皇后身份發生於天順七年。此前一年,也就是天順六年,當年與胡氏爭皇后之位的主角、明英宗生母孫太后(孝恭章皇后)去世,這是一個重要節點。

當年明宣宗廢胡氏之時,實際上胡氏並沒有什麼嚴重的過失。明宣宗之所以廢后,主要還是因為與自己“青梅竹馬”的孫氏。孫氏原本是明宣宗生母張皇后(誠孝昭皇后)內定的兒媳,十歲左右便養在身邊,多少有那麼點兒“童養媳”的味道,而明宣宗也默許了這樁婚事,和孫氏相處得非常不錯。只可惜,祖父明成祖亂點鴛鴦譜,最終給明宣宗找了胡氏這麼一個老婆。彼時僅僅是皇孫的明宣宗,只能認了祖父挑的這個老婆。但是,其與孫氏的感情要遠好於胡氏。明宣宗即位之後,在冊立胡氏為皇后的同時,冊封孫氏為貴妃,並且違反明制給予了孫氏皇后才有資格擁有的冊寶。從這一行為也能看得出,明宣宗心中一直是想改立孫氏為皇后。最終,在孫氏生下明英宗(有說抱養宮人之子,本人持保留態度)之後,明宣宗以胡氏無子為由,正式廢胡氏而改立孫氏為皇后。胡氏無過被廢,反倒是引起了婆婆張氏的憐憫,一直對她頗為照顧。由於婆婆的照顧,胡氏雖然被廢,卻安安穩穩活到了正統八年。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張氏去世。之後不久,傷心欲絕的胡氏也隨之而去,死後以嬪御禮下葬。

說白了,胡氏並沒有什麼過錯,她之所以被廢,完全是因為丈夫的私心,無子也僅僅是個理由。並且有史料記載,明宣宗後來也曾表示過悔意,真假姑且不論。明英宗恢復胡氏的皇后身份,實際上是在為父親買單善後,了結這樁公案。之所以選擇天順八年,主要是為了照顧生母孫氏的個人感情,畢竟孫氏是親歷者,而且是胡氏被廢的得益者。

其次,在經歷過被俘、被囚之後,利用“奪門之變”重新上位的明英宗性情大變,普施仁政,連被明成祖囚禁數十載的明惠帝之子、建庶人朱文圭都予以釋放了,無過被廢的胡皇后自然也在平反之列。於是,在生母孫氏去世之後,明英宗正式恢復了胡氏的皇后之位,這實際上也是明英宗所謂仁政的一個方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胡氏無子,恢復她的皇后身份既可以給明英宗邀來美名,又不會危及明英宗的正統地位,何樂而不為?


農民工歪說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追復他父親明宣宗的廢后胡善祥,是因為胡善祥本身就是無過而被去皇后之位,不僅當時的百姓知道胡善祥沒有什麼過失,就連明宣宗本人晚年也後悔過廢胡善祥。同時明英宗的錢皇后也勸他恢復胡善祥的皇后位,這樣也可顯示出明英宗之明。

所以明英宗會追復胡善祥的皇后之位,並且又尊諡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

胡善祥是胡榮之女,在明成祖時期,因為胡善祥很有賢明,所以嫁於明成祖之孫朱瞻基,為皇太孫妃。明成祖朱棣駕崩後,明仁宗繼位後,朱瞻基為太子,胡善祥則為太子妃。

到朱瞻基登基為帝后,是為明宣宗,胡善祥被立為皇后。不過貴為皇后的胡善祥雖然為人善良、端莊賢惠,然而她卻沒有和朱瞻基生下皇子,只生下兩個女兒,同時朱瞻基另一個貴妃孫氏則生下了皇子,因此當時胡皇后並不得寵。

後來因為明宣宗朱瞻基寵愛孫貴妃,所以胡善祥胡皇后就被廢去後位,而立孫氏為皇后,並且胡善祥又被賜號為靜慈仙師為道姑。

當時天下百姓很多人都知道胡善祥是無大過而被廢的,因此都很同情她,並且作為明宣宗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后也同情她卻所以就經常把他叫到自己身邊,並且在一些宴會上,張太后也會讓胡善祥位列孫皇后之上。

後來胡善祥在明宣宗母親張氏去世後,她也離開了人世,諡號為靜慈仙師,後明英宗又恢復她的皇后位,並對她進行尊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