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欽二帝和明英宗都被擄去,為何最終只有明英宗放回來了?

平付小超


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和明英宗朱祁鎮同樣是被異族俘虜,為什麼最終只有明英宗被放了回來呢?這裡面有幾個原因,雖然都是被俘,但是時易則事易,二者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首先,宋高宗趙構雖然和明代宗一樣是未經禪讓而“繼承”皇位的。但是,二者是有巨大區別的。明代宗朱祁鈺是在嫡母孫太后的默許下,由於謙等大臣推上皇位的,雖然他的皇位來自哥哥明英宗,應當算作“兄終弟及”。但是這話也可以換個說法,因為哥哥明英宗被俘了、生死未卜,為了國家的安定,作為弟弟的明代宗以明宣宗朱瞻基庶出兒子的身份繼承了父親明宣宗的皇位,法理上也能說得過去。換言之,換一種說法,明代宗當皇帝“名正言順”,這也是他為什麼干預尊明英宗為“太上皇”的原因所在,我的皇位來自父親明宣宗,哥哥你可以是“太上皇”,卻不是父皇!我沒有義務必須要把皇位還給你!



宋高宗則不同,雖然自己的皇位來自哥哥宋欽宗,可是無論怎麼歪曲解釋,宋高宗都繞不開自己的親生父親宋徽宗!這就是最初吳乞買不願意放還宋徽宗、宋欽宗的原因所在。明代宗成為皇帝之後,明英宗已經不是理所當然的皇帝,扣在手裡對明代宗已經起不了太大的要挾作用。相反,放回去還說不定還能讓他們兄弟之間搞出點內鬥什麼的,瓦剌可以漁翁得利。宋徽宗則完全不同,他是宋高宗的親生父親,只要他回去,宋高宗的皇位就名不正言不順!手裡握著這麼一個嚴重威脅宋高宗正統地位的籌碼,那可是吳乞買與南宋談判的巨大籌碼!吳乞買怎麼著也是不會把宋徽宗放回去的。到後來,宋金議和,金人知道短期內無法吞併南宋,徽欽的作用已經不是很明顯了,南宋曾試探要接回要徽欽,可金人的鬆口嚇壞了宋高宗,他直接不要老爹和哥哥了。既然金人想和平共處,自然也就不便強制給倆貨送回去了。



其次,金宋之間的地位幾乎是平等的,而且金已經佔據了中原之地,金離開了宋照樣可以活下去,只不過有了宋,金的日子可以過得更好滋潤一些。金可以陪南宋耗下去,他不著急講和。但是,瓦剌不行,因為瓦剌沒有控制中原地區,轄區都是遊牧草原,很多生活必需品自己軍需用品都必須通過邊境貿易從明王朝獲得。換言之,沒了與明王朝的邊境貿易,瓦剌的日子將會非常難過,不說活不下去吧,起碼會活得很艱難!如果長期扣著明英宗,皇帝被扣著,明王朝即便不管其他原因,衝著帝國的顏面,也不可能恢復與瓦剌的邊境貿易,而瓦剌根本耗不起!持久僵持下去,吃虧的是瓦剌自身。這就是為什麼瓦剌在景泰元年便著急忙慌地把明英宗送回去的原因所在。



其三,吳乞買最初對南宋是有領土野心的,他的目的很明確,一舉拿下宋地、統一天下!而徽欽是要挾宋高宗就範的重要籌碼。同時,一旦拿下宋地、一統天下,還可以把徽欽拿來用一用,玩一玩當年魏文帝曹丕、晉武帝司馬炎玩過的那一套!手裡有現成的前朝皇帝,還省事兒了!瓦剌則不同,瓦剌對明王朝並沒有領土野心,憑瓦剌的實力根本吃不下明王朝。而且,明英宗之所以被俘,是自己主動出擊兵敗的結果,這一次還真不是瓦剌挑的事兒!明英宗對於瓦剌而言,沒有徽欽之於吳乞買的作用。相反,明英宗更像一個燙手的山芋!不僅燙手,還不能磕著碰著,得花錢養著,攥在手裡得不償失。



其四,徽欽被俘後的德性簡直可以用下作來形容。非但沒有自殺殉國的氣魄,連老婆、閨女被金人強暴,徽欽也絲毫不敢反抗。後來宋徽宗的女兒被金國皇帝為側室,宋徽宗居然還上表謝恩!在金人眼中,徽欽就是卑躬屈膝、搖尾乞憐的兩條狗而已,看看皇帝狗搖尾巴,心理上的滿足感還是無以言表的,不著急送回去。明英宗被俘之後,雖然沒有自殺殉國,但是基本上保持了一個帝王應有的骨氣和尊嚴,既不貪生怕死、也不搖尾乞憐,以至於瓦剌太師也先的親弟弟伯顏帖木兒都為明英宗的帝王之氣所折服,成為了明英宗的“好基友”。在護送明英宗返回北京途中,伯顏帖木兒甚至暗示明英宗可以用武力幫助明英宗復位。這樣一位皇帝,瓦剌想在他身上榨出點什麼,或者找點兒優越感,幾乎是不可能的,倒不如放回去算了!



因此,最終明英宗被瓦剌人護送回了北京,而宋徽宗、宋欽宗卻只能客死他鄉了!實際上,在金宋議和之後,徽欽是可能被接回的,金國方面已經鬆口。可宋高宗不幹了,他怕父兄回來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死活也不要這倆貨!連親兒子、親弟弟都不要了,徽欽想不客死他鄉也不可能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關於政治:一切的前提都基於利益與實力!

背景:

·宋徽宗與宋欽宗是為父子關係且處在北宋被金國吊打的局面,不管是戰略上還是戰術上

·明英宗處於明朝實力還未衰退的前期,失利原因是戰術失敗而不是軍事實力不濟


北宋—金國

實力:

徽欽二帝完全是被金國一路碾殺到都城然後帶著完整的戰利品勝利回師的,擊潰北宋上百萬軍隊、俘虜上百萬人口還包括政治經濟核心的都城要員、國庫典藏也被其掠奪一空;其標誌著北宋的覆滅,也證明其有滅國的實力,殘餘的勢力在南方立足就是後來所謂的南宋,其實力也是被金國吊打的狀況,所以在實力上是完全碾壓宋朝的;

利益:徽欽二帝掌握在金國還是放回南宋亂其朝綱都是有選擇的籌碼,放與不放金國都能利益最大化,但出於“放與不放”的掌握中就可獲得“放”和“不放”的最大化利益,有進退的空間


明朝—蒙古

實力:

實力狀況完全和北宋吊打是兩碼事,進攻方其實是明朝,在明中葉前期,明朝有一貫制度就是出征蒙古,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跑去吊打一番蒙古,長期保持進攻及打壓蒙古的狀態,為削弱蒙古及燒荒擴邊,明英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戰術上的失利及內部勢力團伙的運作,想削弱武人集團的結果,但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皇帝給削進去了!但整體國力根本並未受到太大動搖,所以基於總體實力的基礎對比上才有得談;

利益:利益的前提也是實力,在上文說到,明朝處於進攻一方,軍隊的階段戰敗地點為土木堡,是發生在天子國門以北,北方的3大防禦陣營足夠防禦蒙古進入中原腹地擴展更多戰果的可能,基於此要點的基礎上,雙方才有得談的餘地,若不放回明英宗,等待蒙古的必將是更為頻繁的擴邊行動及出征活動,舉全國之力的反擊與不死不休的局面是當時的蒙古人所不能承受的,與其握在手中要挾逼得明朝破罐子破摔還不如“賣個好價錢”把明英宗的利益最大化才更符合蒙古的目標


因此,關於實力與利益的結合所產生的結果則各不相同


荒野莽夫14


因為國力的強弱,決定了外交的政策。

宋徽宗和宋欽宗是金國的俘虜,是皇城被攻破被俘虜的,代表了一個朝代的滅亡,稱為亡國之君,金國有必要把兩個亡國之君送回來?而且金國此時的實力強於南宋,送回二帝不是代表自己示弱?那還這麼勒索南宋了?我比你強我還示弱,我傻呀?再說了趙構你親爹親哥在我手上,你的皇位是部下擁立的,來位名不正言不順呀,你不得老實點?



明英宗就不一樣了,出征之前就讓明景帝監國,太子也是有了的,皇位有繼承人的。明景帝也是在太后的支持下登基的,名正言順,此時瓦剌手中的明英宗就貶值了。明英宗只是戰敗被俘,大明並未亡國,大明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瓦剌硬碰硬未免元氣大傷,不如送回明英宗賣大明一個人情,在看看大明怎麼處理這位皇帝,最好是大明內亂,這樣可謂是一舉兩得。




宋徽宗和宋欽宗背後是偏安一隅的南宋,而明英宗背後是大一統的明朝,可見雙方實力的差距。


百花爭豔只為你


其實就兩個原因第一相比北宋而言明朝在土木之變的時候在北方的軍事力量尚還算強大首先是京城三大營力量還是完整的,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還能互相信任,彼此一心,而北宋則完全相反,腐敗透頂,民心盡失——之前徽宗利用蔡京的西城所掠奪民間百姓土地數萬傾,手段下作卑鄙(甚至指使無賴地痞誣告百姓而謀取土地)殘忍狠毒——曾經一次杖斃百姓千餘人!第二就是史書被抹殺的明代宗以巨資贖回親哥哥的史實,在明史裡朱祁玉形象頗為糟糕比如什麼賄賂大臣以廢英宗太子進而謀立自己的兒子,不擇手段不讓英宗回京,虐待英宗夫婦等等!可是實際上以蒙古人的一貫作風而言他們絕不會在毫無利益而僅憑几句鬼話的情況下釋放英宗如此巨大的籌碼的,而且如果沒有代宗的首肯英宗絕無可能被送回京城(完全可以安置在京城以外的其他地方以避免生禍)甚至可能被押解鳳陽高牆,因此英宗就是被代宗用鉅額金銀絲綢鐵器賄賂也先贖買回來的


萬歲1148858845


在“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中,北宋皇帝宋徽宗宋欽宗和明英宗都被被敵人生俘而去,都在隨後被遙尊為太上皇,但最終只有明英宗被迎回故土。看似不太好理解,其實細究當時南宋與金朝、明朝與也先之間的利害糾葛,以及南宋和明朝君臣之間的博弈,就可以明白為何明英宗可以歸來而宋徽宗宋欽宗卻只能老死於北國苦寒之地。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假如把宋徽宗宋欽宗和明英宗比作人質,那麼,人質是否可以放回,取決於三方面因素,即扣押人質一方是否願意放人;人質老家一方是否願意接受人質歸來;雙方對釋放人質條件是否達成一致。下面,就圍繞這三個因素來解釋說明。

金朝和蒙古太師也先是否願意放回手裡的皇帝人質?

從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靖康二年四月(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金軍繼而南下追擊新即位的宋高宗趙構,直至宋金兩國停戰和談。金朝方面始終把俘獲的北宋君臣嬪妃等人作為人質使用,期間為了示好宋高宗,還曾把宋高宗生母韋太后送還給南宋,但至始至終不願意交還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當然,活的皇帝不能交還,死的皇帝還是可以的,金人先是交還了宋徽宗的骸骨,後來又主動表示願意交還宋欽宗的骸骨,但遭到宋高宗的拒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挾持明英宗南下至北京城下,在北京城下大敗而回後,蒙古太師也先看到明朝已另立明代宗為皇帝,自己在軍事上也佔不到什麼便宜,還得好生養著明英宗,留著也沒什麼用,還徒增明朝的反感,主動願意把明英宗放回。

宋高宗和明代宗是否願意接受皇帝人質?

從宋高宗的角度看,雖然高喊“迎回二聖”的政治口號,他肯定是不願意自己的皇帝老爹和哥哥回來,俗話說天無二日,兩位太上皇回來的話,自己皇位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就要大打折扣,到時候讓不讓皇位都很尷尬,因此活的二聖就別想再回來了。死的老爹因為自己宣稱皇帝繼承自宋徽宗,還是願意迎回安葬,至於自己的哥哥宋欽宗,死後迎回來都不知道以什麼名義安葬合適,因此儘管金人願意歸還宋欽宗的骸骨,自己也堅決不願意搭理這事。從明朝君臣方面來講,君臣之間對迎回明英宗問題有分歧。群臣大都表示要迎回英宗,而明代宗朱祁鈺則猶豫不決,畢竟自己已經當了皇帝,哥哥回來,這皇帝寶座坐的很爽,還是不願意讓出來,最終還是于謙成功地打消了他的顧慮,于謙說天命已定,皇帝的名分已經不可再更改。明代宗朱祁鈺這才勉強同意迎回哥哥明英宗。

<strong>雙方對釋放人質條件是否達成一致?

上面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對宋徽宗宋欽宗的歸來問題,金朝方面是活人不還死人願意還,宋高宗則是表示活人肯定不要,死人只要老爹宋徽宗,因此,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倆歸來沒有指望。對明英宗釋放問題,答案也是很明瞭,也先方面願意放人,明朝明代宗方面經過做思想工作,也願意接受明英宗回來,明英宗最終得以安全回到北京。

如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滄海拾遺錄


這個題目提的好,徽欽二帝是北宋的亡國之君,按當時的情況,因為自從趙匡胤立國之日起,重用文人,輕武將。大家想想看,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作戰彪悍,宋人的孱弱軍事力量豈能受得了北方遊牧民族的輪番轟炸,當時北方民族的軍事實力如日中天。欽徽二帝代表了大宋的臉面,他們父子兩個人的結局是兩國實力博弈的結果,沒辦法技不如人。其實,當時兩人的遭遇也反應了當時金國內部力量的博弈,這兩父子沒辦法,變成金國權利鬥爭的犧牲品。

明英宗的時候,大明處於前期,國力沒有宋那麼弱,當然瓦剌不敢輕易得罪,如果王振不作死,英宗也不可能被俘。其實瓦剌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一為滅明,只是于謙的作用,沒能得逞。其二,亦為獲取最大化的經濟利益。


這才是歷史


首先,靖康之恥時,北宋國力衰敗,被金人滅國,國土淪喪,所以微欽二宗基本上沒有放回的可能性。

明英宗“土木堡之變”時,明朝經過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國力強盛,明英宗雖然被俘,但損失未到亡國的地步,未到亡國的地步,所以明英宗最終被放回。

其次,微欽二宗被俘,是亡國,金人國力強大,放不放回不需要考慮太多;明英宗被俘,明朝猶在,實力猶存,瓦剌需考慮自身利益。

最重要的是,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有于謙和明代宗,力挽狂瀾,主持大局,積極備戰,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瓦剌無機可乘,最後只能放回明英宗來獲取利益。


花開花落緩行客


國力不一樣,代宗時期國家強盛,蒙古部落根本不是對手放回英宗還能攪亂明朝政局。靖康恥時,北宋已經被滅了,這倆皇帝是羞恥南宋的籌碼。


休閒宇宙


土木堡之變也先戰勝是一個意外,並不是明朝已經衰落到快要滅亡的地步,而北宋的滅亡就是由於政治腐敗,軍事力量薄弱造成的,金朝不懼怕宋軍,而是害怕北宋人民的反抗,才擄去徽宗欽宗二帝。而明朝與瓦剌的戰爭起源於貿易,也先只想佔些利益而已,無利益的情況下,為了和好,自然歸還英宗了。


聚泉鋪


土木堡事變類似鴉片戰爭,對方只是想開放貿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