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寧吉喆:我國日均新登記企業達兩萬

寧吉喆:我國日均新登記企業達兩萬

新京報訊(記者 張思源)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第24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介紹,目前,我國宏觀調控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微觀主體活力繼續增強,我國日均新登記企業達兩萬,市場主體超過一億戶,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生產主體國家。

寧吉喆表示,目前我國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連續兩年大幅度提升,達到31位,從所有制看,兩個毫不動搖得到堅持,國有企業改革持續深化,國有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2019年1至11月份,全國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3%,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目前已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基礎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企業佔了法人單位的比例,還有個體工商戶90%以上。

從市場經濟體制看,寧吉喆指出,現代市場體系加快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開始實施,幾年來,清理有違產權保護規則的規章規範性文件5847件,商品和服務價格目前市場化定價比例超過97%,利率匯率等要素價格的市場化也在深入推進。

“從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科技技術貢獻率不斷提高,我國創新指數在全球的排名上升到第14位,從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看,全方位開放格局已經形成,三次產業全面開放,服務業特別是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寧吉喆說。

此外,寧吉喆稱,從2019年前十個月以及個別12月份的數據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積極變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面。除上述改革紮實推進外,寧吉喆還將其歸納為六個方面: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一萬美元;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兩大任務取得新成績;三大攻堅戰進展顯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弱項加快補齊,從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看,結構性去槓桿有序推進;宏觀經濟四大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五大結構調整優化,從產業結構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長持續快於全部工業;社會民生領域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社會事業建設持續加強,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力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

新京報記者 張思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