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点亮申城“夜经济”,我们要做“三好学生”丨新·夜上海

今年的上海购物节上公布了首批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吴江路—张园—丰盛里地区便作为静安区夜间经济的代表之一名列其中。而在吴江路迎来改造、再度“升级”的过程中,“集聚区”的作用则发挥得更加明显——

这边厢,兴业太古汇在去年年底开出了“敢集”市集,活动期间吴江路东段采取了非机动车推行、绕行的举措,绚丽的“绮光小径”为魔都市中心的夜生活再添一抹惊艳的亮色。

点亮申城“夜经济”,我们要做“三好学生”丨新·夜上海

而另一端的丰盛里则更是在红墙褐瓦的石库门建筑群里,打造出了年轻人夜间休闲娱乐的重要“地标”之一。

“螺蛳壳”里如何“做道场”?

提到“丰盛里”,很多老上海人一定不会陌生。东至茂名北路,南至威海路、西至静安别墅、北至锦江向阳商厦,其拥有的石库门建筑群完美的融合了东西方建筑风格,可以算是上海旧式里弄的一张名片。由于12号线南京西路的筹建,2014年这一地块被正式拍卖,最终于2017年4月正式以中高档优质商业项目的全新形象正式登场。

然而,看似简单的一句“住宅变商业”,却不断考验着建设者、运营方的智慧。

最终,该项目地上复建1幢保留历史建筑,仿建了9幢2至3层的老式建筑。依旧是那红墙褐瓦,每幢房子之间还是3米宽的间隔,老上海的弄堂肌理、经过历史沉淀的建筑语言都得以保存。不过,仅仅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再加上建筑12米的限高,让拥有了全新身份的丰盛里不得不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点亮申城“夜经济”,我们要做“三好学生”丨新·夜上海

好在,这一片市中心里难能可贵的风貌保护区让不少品牌方甚至老外“怦然心动”。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的鹅岛精酿啤酒 (Goose Island) 把大陆首店开在了这里,称霸台湾26年的音乐酒吧EZ5首次进军大陆也来到了这里,知名品牌的“坐镇”带来了很好的延伸效果,中西美食、酒吧潮牌等等的涌入,让丰盛里的“调性”逐步定了下来。白天这里是南京西路商圈白领解决午餐、休闲逛街的好去处,到了晚上,又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好好享受一把浓浓的小资情怀。

点亮“夜经济”要“常换常新”

与南京西路现存的现代化零售物业项目相比,“小而美”的丰盛里更有特色的,是历史沉积下来的极富人文情怀的的文化形象,但作为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以及南京西路后街群的重要一员,“常换常新”依然是作为综合商业体的丰盛里一直以来所坚持的。

点亮申城“夜经济”,我们要做“三好学生”丨新·夜上海

因此,即使是天天以轨交12号线作为通勤路线的白领,隔三差五也总能在这里收获惊喜:配合不同的节日假期,点亮“丰盛里”的装饰布景各不相同;灯光的掩映下,与一线大牌合作的“艺术墙”更有味道;同时,还有意大利国宝级冰淇淋品牌“安缇亚朵”快闪店等快闪活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丰盛里的印象。

“再好的商业项目,没有新意的话,生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上海张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新告诉记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通过引入专业团队的辅助,帮助管理方、经营者在更好地融入人文氛围之余,提升产品、品牌的丰富度,与周边的商业项目实现更好的差异联动,助力申城的“夜色”更浓、更美。

“三好生”还要做好“好邻居”

经营一个“好”商圈、更“好”地服务社会,在陆新看来,一个成功的“夜市”要成为一个“三好生”,还有一个重点,便是做一个“好邻居”。在丰盛里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扰民问题始终是运营团队关注的焦点。

隔着茂名北路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内的居民已陆续撤离,整体保护利用方案正在制定之中,但丰盛里的另一边还有着静安别墅。夜间璀璨的灯光、酒吧的音乐,乃至餐饮业态必然会产生的油烟,自然多多少少会对仅仅几步之遥外的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

点亮申城“夜经济”,我们要做“三好学生”丨新·夜上海

“所以,充分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陆新告诉记者,运营团队会及时听取周边居民的反馈信息,尽最大可能做出调整,而在业态引入的初期,便将工作做在前面。

例如将因为音乐、灯光要求会对居民产生较大影响的酒吧、餐饮品牌尽可能地向茂名北路沿街倾斜,而在油烟问题上则可以采用更大、更专业的处理设备,将影响降到最低,“事实上,身边能有一个丰富的夜生活空间,对于周边居民来说也提高了其生活便捷度。提升一个夜市的整体品质,管理上一定要做好配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市民游客的生活更惬意的同时,也让整个’夜经济’变得越来越丰富且可控。”

王高:打造起来的不仅是一个“夜市”,而是一个“IP”

点亮申城“夜经济”,我们要做“三好学生”丨新·夜上海

评价一个城市的硬实力,自然要看其能否再经济和科技方面走在时代前端,但决定城市软实力的,则是一座城市的品味和格局。夜间经济是一种内源性的动力经济,是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其繁荣程度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

去年上半年,市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鼓励业态多元化发展,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推动本市夜间经济繁荣发展。去年的上海购物节上,也公布了首批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黄浦滨江外滩地区、浦东滨江富都—船厂地区、新天地—FOUND158地区、豫园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地区、吴江路—张园—丰盛里地区、静安寺地区、五角场—大学路地区、吴中路商圈地区等9个区域榜上有名。

如今我们提倡的“夜生活”,已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灯红酒绿”,而在于能不能提供更多样性的空间,能否将一座城市的“DNA”嵌入商业的生态系统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购物、娱乐已经不需要出门,“宅”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完成,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夜生活”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但另一方面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究竟是大家’不喜欢出去’,还是觉得’出去没有意思’?”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社交需求,而在快节奏乃至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中,吃过了晚饭、结束了加班,来一场吃喝玩乐是很好的休闲排遣方式,“夜市”便是最好的承载点和切入口。而能否吸引大家走上街头,还得看能否将线下资源真正“盘活”,做出主题、做出特色,做出呈现整个区域乃至整座城市的一张亮眼“名片”,“也许短期内夜间经济对于整体经济不一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贡献,单从长远来看、从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来看,这张有凝聚力的’名片’,带来的一定是显著的增量效果。”

王高认为,打造一座城市的夜间经济,不是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分蛋糕”,而是通过共同的努力,形成一个放大的集聚圈,从而“把蛋糕做大”。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一个独立的企业能做到的,我们还需要得到政策的许可、保障以及配合,包括治安、消防、交通、食品安全乃至文化、旅游等等领域,为夜间经济的打造’保驾护航’,同时也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夜生活”是综合性的,上海的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可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而在此优势基础上,王高指出,要把夜间经济这块“蛋糕”做好、做大,不能只追求“一锤子买卖”的“网红效应”,感性冲动消费的确来得快,掉得也快,要追求夜间业态可持续性的繁荣,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更应将其作为一个大“IP”,从稳固根基开始慢慢“发力”,“甚至到了后期,我们还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专属于申城’夜生活’的纪念品、周边产品。只有挖掘、呈现出其独一无二性,才能最大化地凸显出夜间经济的意义和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