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婚后,鲁迅主动与朱安交流,分享一种日本美食,朱安回答:我吃过

对于鲁迅的才气与正气,世人从不吝啬夸赞,但对于他的婚姻生活,世人也颇多指责。


同是包办婚姻娶了农村女子,胡适能与江冬秀举案齐眉,鲁迅却不屑看朱安一眼,生生耗了她一生光阴。

外人只知道,在鲁迅与朱安的婚姻中,朱安是凄惨的,殊不知,鲁迅才是最无辜的那个。

婚后,鲁迅主动与朱安交流,分享一种日本美食,朱安回答:我吃过

一、“大脚鞋”配“三寸金莲”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由一场骗局开始。

1906年,母亲以重病为由,将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骗回了家。等待他的,不是重病的母亲,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包办婚姻。

事态发展迅速,完全由不得鲁迅反抗。

几天之后,鲁迅与朱安完婚,对此,他感慨:“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骤然结婚,鲁迅无法接受,将一腔的怒火与无奈尽数发到了朱安身上,也是人之常情。新婚当晚,鲁迅一看到朱安的“大脚”,冷笑一声,进了书房。

早在结婚之前,鲁迅便知道这场婚事,在反对无效之后,他也想要好好过日子,便提出几点要求,其一是放脚。

鲁迅不喜欢传统的小脚女子,至少,在他看来,这是糟粕。

这一点,父母知道,朱安也知道。

婚后,鲁迅主动与朱安交流,分享一种日本美食,朱安回答:我吃过

面对未来丈夫的要求,朱安不仅没有配合,反而选择了欺骗。

在婚礼上,朱安穿了一双“大脚鞋”,掩盖自己未曾放脚的事实。

然而,“大脚鞋”配上“三寸金莲”,十分滑稽。看到这个场面,鲁迅哭笑不得,只能无奈地离开。

或许,朱安从骨子里便不想“放脚”。她没有改变的意图,因此到了结婚时依然是小脚。或许,朱安放脚太晚,三寸金莲已经形成,无法挽回。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朱安都不该小脚套大鞋。如此自欺欺人,表面“装”大脚的行为,只会让鲁迅更为反感。

婚后,鲁迅主动与朱安交流,分享一种日本美食,朱安回答:我吃过

二、一句“吃过”,丑态毕露

然而,鲁迅虽然反感朱安,但心中也清楚,在这场包办婚姻中,她也是受害者。

如果朱安嫁的是一个普通农夫,她的一生应当可以安稳度日。如果幸运的话,她也有机会与丈夫发展出爱情。但偏偏朱安的丈夫,是一个有着激进新思想的青年。

冷静几天之后,鲁迅怒火消了大半。

既然都是受害者,婚姻已定,不如做个初步尝试。

这一天,鲁迅主动与正在干活的朱安交流。聊及食物,鲁迅告诉朱安,日本有一种小吃,味道十分不错。没等他说完,朱安便抢着来了一句:“是的,是的,我也吃过。”

此话一出,鲁迅看了朱安几眼,直接走开了。

婚后,鲁迅主动与朱安交流,分享一种日本美食,朱安回答:我吃过

他所说的事物,整个中国都没有,从未出过绍兴的朱安,又怎么可能吃过?

朱安“不识字”“不放脚”,鲁迅或许可以将这理解为她的无可奈何。但是当朱安在他面前一次又一次“装”之时,鲁迅便对她滋生了彻骨的绝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朱安想要迎合鲁迅,与他多些交流的话题。但在鲁迅看来,这种自欺欺人的小聪明,令他窒息。

鲁迅从医学转到文学,便源于对国人麻木的深深绝望。而此时,身边的妻子便是如此,鲁迅如何能接受?

婚后,鲁迅主动与朱安交流,分享一种日本美食,朱安回答:我吃过

三、当众下跪,屋顶已塌

不久,鲁迅离开家乡,继续求学。在接下来的许多年中,鲁迅鲜少回家,即便是回家,也不再与朱安有任何交流。

他心中知道,不管如何交流,都只是徒劳。他能看到的,不过是又一次自欺欺人的丑态。

在情感上,鲁迅虽不曾给予朱安温暖,但是在物质上,他却一直养着这个妻子,保证她的经济生活。

鲁迅心知自己如此,是耽误了朱安。于是,在恰当的时机,鲁迅对朱安提出了离婚,也祝愿她能够另寻归宿,并承诺,她将以周家的女儿出嫁。朱安对此强烈反对。

有一次,周家宾客满座,朱安突然下跪,发出一番感慨:

“我来周家已许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我是配不上大先生,大先生要娶妻纳妾,全凭他自己;但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老太太活着一天,我服侍她一天,老太太百年以后,我吃斋念佛,决不离开周家……”

周家本就是大户人家,朱安这一跪,既损了周家脸面,也稳固了自己在周家的地位。如今这情形,朱安恐怕是生死都得在周家了。

对于“周家名誉”这等虚名,鲁迅向来是不太在意的,但朱安的行为着实令他深深绝望。

这个叫做“朱安”的女子,此生都不可能拥有幸福了。

婚后,鲁迅主动与朱安交流,分享一种日本美食,朱安回答:我吃过

多年之后,朱安感慨自己如蜗牛一般,一直努力,却总爬不到屋顶。

殊不知,早在她当众下跪的那一刻,房子就塌了,又哪里还有屋顶可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