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楊德龍:三路資金流入A股 2020年市場“不差錢”


週三滬深兩市出現了低開,隨後震盪回落的走勢。從盤面來看,前期漲幅較大的一些板塊出現了較大幅度回調,特別是近期持續上攻的新能源汽車板塊出現了一定的調整,這說明獲利回吐的壓力導致了週三市場的調整。

從這段時間市場的運行來看,A股市場已經形成了春季攻勢,並且愈演愈烈,指數在上漲過程中出現一定的回調,也是在情理之中,並不是行情結束的表示。在春節之前,這一波上漲可以說是典型的發紅包行情,包括券商、新能源汽車以及科技等板塊,均出現了比較好的表現。整體來看,當前市場的估值並不高,未來3-6個月A股市場會延續這輪快速上衝的走勢。

2020年A股市場會延續2019年初開啟的這輪慢牛長牛行情,市場的賺錢效應也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場,比如說像居民儲蓄近期就出現了往股市搬遷的現象,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新基金的發行量,今年一開年即出現多隻爆款基金,甚至有的基金一天賣了500億,雖然受到基金首發規模有限制的影響,可能500億不能全部入市,但是這表示投資者入場的意願非常積極,這無疑是A股市場走強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力。

2020年A股市場不差錢,主要就是有三路資金流入到A股市場,這是我反覆給大家強調的。第一路資金就是隨著樓市房住不炒的調控政策逐步產生,效果逐步發酵,將會有更多投資樓市的資金轉而投向股市。特別是在當前二手房的成交量出現比較大的下降,炒房的現象會大大的減少,房子將回歸居住的本源。當然一些核心區域的住房,仍然值得長期持有,是核心的資產,但是一些投機客比較多的住房,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從而帶來風險,所以建議投資者在做樓市投資的時候,也要堅持價值投資,要買核心地段的樓盤,從樓市流出的資金將會成為股市的援軍。

第二路資金是從居民儲蓄流向股市的資金,我國居民儲蓄率較高,但是儲蓄所帶來的投資回報太低,不僅跑不贏M2,也跑不贏CPI。在股市的賺錢效應逐步形成之後,儲蓄資金會通過購買基金或者是直接入市的方式,轉移到資本市場,這無疑會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1月4日銀保監會發通知,要求銀行、保險公司多渠道引導居民儲蓄有效進入資本市場,做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這就是從政策上給大家指明瞭投資方向,也會對居民儲蓄的走向起到比較大的指引作用,這一點的影響不可忽視。

第三路資金就是在經濟出現下行壓力、經濟轉型的時候,一些傳統行業可能就不像以前那樣有那麼多訂單,甚至有一些生意可能要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從傳統生意上退出來的資金,也要找新的機會。對餘這些資金來說,進入到股市,做好公司的股東,是實現轉型的一個捷徑,也是實現轉型成功率較高的一種方式。因為從實業來看,隔行如隔山,在不同行業之間轉型,風險是非常大的,失敗率很高,又加上大部分行業都已經產能過剩,並且都已經勝負已分,行業寡頭地位非常牢固。通過投資實業轉型其實風險是比較大的,通過資本市場,買入這些行業龍頭股的股票,做他們的股東,相對來說是實現轉型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也是實現投資者資產保值、增值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在去年四季度,我建議大家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板塊,特別是工信部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要佔到總銷量的25%,這相當於為大家指明瞭政策方向,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是大勢所趨。新能汽車最受益的當然是中游的鋰電池板塊,包括充電樁、電極材料等,其次是上游的鈷鋰資源股,最後受益的是整車。這段時間,確實新能源汽車板塊走勢強勁,獲得了很多資金的關注,當然在短期快速上衝之後,出現一些獲利回吐也是非常正常,這是市場正常的調整。

從中期來看,新能源汽車板塊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賺錢效應也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去關注,而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在總的銷量來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據了全球過半的份額,這也是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一個有力的方面。

從消費來看,我認為消費行業是未來業績增長最穩定的行業,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的數量就達到3億人,相當於美國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三倍,中產階級消費升級以及人口的擴張,帶來的消費總量的擴張,都會給國內的消費市場帶來機會。特別是新零售上的一些消費品,往往能成為爆款,極大的帶動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無論是茅臺等奢侈品的消費,還是普通的消費品,實際上都具有穩定增長的潛力,也都有業績爆發的潛力,建議投資者可以積極關注。

2019年消費行業是表現最好的行業之一,多次帶領指數回到3000點,龍頭股股價也不斷的創出歷史新高。2020年我認為這個趨勢還會延續,消費還會成為重要的一個投資領域。科技板塊在去年7月份科創板開板之後,走出了強勁的走勢,特別是像消費電子、5G、芯片等板塊走勢強勁,科技是經濟轉型的方向,也是我國實現趕超發達國家的一個重要的抓手,通過國產替代來保證供應的安全,也可以打破發達國家對於核心零部件的壟斷,從而為我國科技的進步、產業的升級帶來保障,所以將來對於科技的投入,勢必會大量的增加,提高研發投入,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讓我國經濟真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到中等發達國家行業。

2019年我國GDP實現了平穩增長,總規模接近了1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這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超過1萬美元之後,我們經濟再發展,就要逐步擺脫過去那種依靠勞動力投入、資本投入的粗放式增長,而是要轉向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增加經濟附加值的增長方式,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經濟跨越一個新的臺階。經濟附加值的提升,也會帶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從而讓更多的人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成果,實現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楊德龍:三路資金流入A股 2020年市場“不差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