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夺门之变的背后不只是争皇位,本质是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内斗

夺门之变,是明朝中期一次重要的宫廷政变,当时,明代宗朱祁钰病重,徐有贞、石亨等一批阴谋家趁机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于是,明代宗朱祁钰被囚禁至死,一代名臣于谦也被冤杀!其实这场看似皇位之争的宫廷政变,潜伏着很多不为人所知的重要因素。

夺门之变的背后不只是争皇位,本质是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内斗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

首先,从策划夺门之变的主要成员来看,居然大部分都是武将,被后世认为是主谋的文臣徐有贞其实是石亨临时拉来凑数的!

石亨可以说是政变集团的第一发起人,由于他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宠臣,因此他第一时间得知了朱祁钰的病情,眼看皇帝行将不豫石亨起了心思。他决定搞一把政治投机,朱祁钰没有子嗣,而朝臣们正因为储君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一部分朝臣支持襄王之子入承大统,另一部分朝臣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石亨深知自己作为一员武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册立皇太子的重要会议,如果想得到拥立之功,那么就得剑出偏锋,他直接选择拥立“前任皇帝”朱祁镇复辟。

夺门之变的背后不只是争皇位,本质是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内斗

大将军石亨

石亨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众多武将的支持,比如名将张玉之子张軏张輗兄弟、宦官曹吉祥、老将王骥等等都十分支持石亨的计划。石亨此举一呼百应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武将集团蓄谋已久的计划——从文官们手里把军权夺回来!

明朝建国初期对于军权十分重视,明太祖朱元璋采用军制跟宋朝差不多,军权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两个机构共同管理,文官集团掌握的兵部有调兵之权却无统兵之权,武将集团掌握的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却无调兵之权,二者相互制约共同听命于皇帝。看似很合理,双方地位均等共同完成军事行动,可是现实实行起来并非如此!

夺门之变的背后不只是争皇位,本质是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内斗

明代宗朱祁钰

兵部的所谓调兵之权其实是跟皇帝共有的,这种情况下,就看皇帝的军事水平过不过关了!朱元璋朱棣的军事水准很强,他们不需要兵部直接就跟领兵打仗的五军都督府对接了,这样一来就导致武将集团势力迅速坐大,而文官掌握的兵部基本上沦为了一个记录战功数据、发委任状之类的闲衙冷曹!

明太祖初年,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大都是开国功臣,但是经过“胡蓝之案”和靖难之役后,开国将领们基本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靖难功臣集团填补了这些人留下的空缺,比如张玉家族、朱能家族等等大都是五军都督府的高层,这些人与皇室的关系是文官集团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看似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平级,可是真实的情况是,兵部在五军都督府面前根本没有任何威慑力可言!

夺门之变的背后不只是争皇位,本质是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内斗

靖难之役

例如正统年间,有一次,兵部尚书邝野向掌管五军都督府事务的吴克忠要一些军籍资料,可是吴将军一句话直接把邝尚书给怼了回去,吴克忠说必须有圣旨才行。邝野连连致歉,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越权了,军籍是五军都督府掌管的,兵部不可以染指。从这件事儿上就能看出,武将的地位其实是远远高于文臣的,五军都督府对军权的把控基本上让兵部难以望其项背!

五军都督府碾压兵部的这种情况到了仁宣年间稍微有了一点改善,到了明英宗年间,一个突发事件土木堡事变直接让这种局面出现了反转。兵部的权力瞬间飙升,五军都督府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在土木堡事变中,大批五军都督府高级将领战死,光是都督、都督同知级别的将领都死了十几个,武将首领英国公张辅死了,掌管五军都督府的成国公朱勇也死了,武将集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夺门之变的背后不只是争皇位,本质是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内斗

土木堡之变

​在稍后发生的北京保卫战中,五军都督府也因此无法承担起领导保卫战的重任,命运的天平倒向了文官集团掌握的兵部一方,兵部尚书于谦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于谦的领导下,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此期间,军权也完成了从五军都督府到兵部的交接过程,五军都督府的军队管理权、指挥作战权全都转移到了兵部的手上,加上兵部原本就有的军政大权,文官掌握的兵部从此彻底把军权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夺门之变的背后不只是争皇位,本质是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内斗

于谦

从此文官集团的地位迅速攀升,文官领兵的制度也逐渐成为主流,武将集团开始了没落,石亨和张氏兄弟,宦官曹吉祥都是这场军事大变革之下的失意者,因此他们利用了明代宗病重的关键时刻,企图用宫廷政变的方式再次把军权从文官们的手里夺回来!徐有贞虽说也是文官,但他不甘久居人下因此也加入到了石亨的阵营中,做起了武将攻击文臣的大军师。

夺门之变后,武将集团的计划得逞了,文官集团的代表于谦、王文也都被杀了。石亨被明英宗封为忠国公手握军权,徐有贞接任兵部尚书,张氏兄弟也都加官进爵,曹吉祥总督三大营,一时间武将集团似乎再次把军权夺了回来。

夺门之变的背后不只是争皇位,本质是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内斗

兵部尚书于谦

可惜,武将集团太不争气了!先是徐有贞被石亨、曹吉祥联合陷害,被贬出京城;稍后又是石亨骄横跋扈,被明英宗设计除掉;最后是曹吉祥,这个宦官竟然想做中国第一个太监皇帝,并且发动兵变最终也被剿灭,武将集团也因这一系列事件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最终,还是文官掌握了大明的军权,于谦虽然死了,但是他创立的制度却一直施行了下来。文官领兵确实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如果带兵的都是武将那么不久之后就会天下大乱,比如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都说于谦是给大明续命两百年的一代豪杰,其实他给大明续命并不是打赢了一场北京保卫战,而是给大明换了一套军事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