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敬神祭祖,走親訪友,拜年賀歲。國人心中最重要的節日,毫無懸念的非春節莫屬。

如今,我們習慣性地把春節和新年畫上等號,古代時候也確實把春節稱為歲首,但這是西漢武帝之後才定下來的。

從漢武帝頒行太初曆始,中國傳統曆法系統才正式確定下來。之後的兩千年來,始終以正月初一為新年伊始。

但在漢代以前,歲首可並不一定都設定在正月喲!根據史料的記載,殷商時的歲首定在十二月,到了周朝時提前到了十一月,再到秦朝又提前到了十月。

直到漢武帝於是下令重新修歷,在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頒佈太初曆延續夏曆,才算正式規定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則成為元旦。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春節的來歷

對於國人如此重要的春節,曾經也經歷過一段灰暗的歲月,險些被廢除,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近代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採用公元陽曆作為曆法的制度,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如此,便出現了兩個“元旦”。在百廢待興的民國伊始,作為傳統新年正月初一的元旦,自然而然地要給新曆法讓路,從此改名為“春節”。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雖如此,民間似乎對此並不感冒。當時民間便有:“陽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為然,惟官廳慶賀,民間睨而視之,且謂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的說法。民間不忘舊俗,顯然不符合官方期望。於是,在1928年,民國政府決心“廢除舊曆,普用國曆”。從而明令規定舊曆春節不準放假,並將舊曆春節中的祭祀、禮儀、民俗、娛樂等方方面面的活動,全部移至新曆元旦舉行。然而,老百姓才不管政令怎樣,政府號召也好,禁止也罷,春節是哪天政府你心裡沒點兒B數嗎?!我心中的春節是哪天?我心中有數!

說到春節到底是哪天?根據國家公共節假日體系的規定,有它法定的期限。可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裡,春節其實從過了公曆元旦之後就已經進入了“過年"狀態,一個狀態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將近一個月。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春節的習俗

那麼春節期間最重要的活動是什麼?想必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不一樣。可以是親情至上的闔家團圓,也可以是犒勞自己的大吃大喝,還可以是維繫社交的走親訪友。可是在過去,這些還不能算是最重要的事情。

實際上,以敬天法祖為核心的祭祀禮俗,才是春節最重要的節日傳統。早在《禮記》中就有關於歲終大祭的記載,民間更是十分注重新年的祭祀。以清時 《燕京歲時記》記載為例:清代京城百姓,每年除夕夜都會在院中設“天地桌”,以各色果蔬糕點供奉諸天神聖全圖。到初一凌晨放炮焚香,接神下界享用,以祈求神靈保佑新一年的閤家平安、五穀豐登。在民間傳統信仰觀念裡,新舊時間交替之際,必須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方式來驅除邪祟,迎新納吉。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春節的禮俗

敬天法祖,慎終追遠之後,才開始正式啟動拜年程序。本著“講好和禮,以篤恩紀"的原則,古人開始對以家庭成員、宗親故友、左鄰右舍為主的社交關係發起拜年活動。清人顧祿在《清嘉錄》中對拜年做出的解釋是:“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渴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而拜年又是一個長期過程。《清嘉錄》中還記載,如果拜年時已近黃昏,便叫“拜夜節”;要是初十之後才去拜年,則叫"拜燈節”;甚至“有心拜年,寒食未遲”。您看,這一下都支到四月份去了,古人也是著實忙得很呢!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既然假期有限,精力有限,而親朋好友無限,怎麼辦?群發祝福吧!古人除了親自登門拜年,創造性地發明了投遞名帖的方式送上祝福,就是把祝福語寫在自己的名帖上,讓僕人代為投送。這個感覺有點像過去新年時發賀年卡,認識不認識的,全都發到。

在重視禮尚往來的傳統人情社會,單靠“賀年卡”社交,肯定是不行的。互贈禮物也相當重要,人們往往會根據血緣的親疏和關係的遠近,來確定禮物的內容和分量。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 東北-四合禮兒

東北許多地區舊時拜年走親戚要帶“四合禮兒”,強調禮物要有的樣,比如煙、酒、糖、茶四類,不拘多少,隨機應變。如拜訪比較尊貴的親友,禮物也要相應貴重。新女婿給老丈人拜年,“四合禮兒”還要X2。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 山西-送餑餑

山西臨汾舊時拜年俗稱“送饃饃",如果對方家中有小孩,人們會提前蒸製出龍頭鳳尾的娃饃,祝福孩童生龍活虎,早成大器;晚輩看望長輩,則要送混沌饃以表尊敬和祝願;有的地方新出嫁女兒要等孃家送來棗山花饃,才能約定時間回門,棗山花饃表達著對新婚夫婦生活甜美、早生貴子的期盼。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 廣東-大橘

在廣東潮汕地區,因“橘”與“吉”同音,人們便以大橘寓意“大吉”,去親友家賀年必帶幾對大橘。主人也會在客廳擺上大橘和檳榔,表示“賓臨大吉”。客人臨走時,主人還會從其禮物中留下一對大橘,然後取自家的交換,寓意互贈吉祥。

春節送禮,禮物的選擇必須兼顧實用功能和吉祥含義。不同關係的人,應該贈送多少,回贈都有當地人約定俗成的規矩。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表現和體驗。

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春節,險些被廢除?春節,您該知道的還很多

春節做什麼

春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節日期間的氣氛也是始終濃郁。那麼,春節假日期間,古人每天都要做些什麼呢?

【初一】飲屠蘇放爆竹

初一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而又被稱為“三朝”“歲首”“元旦”“元日”。當天要舉行各種活動,最重要的莫過於祭祖拜神,除此之外還有拜年、貼桃符、飲椒柏酒、吃餃子等等。

屠蘇酒是一種特殊藥酒,傳說飲後可以不懼瘟疫。從漢代開始,人們在正月初一凌晨用火燒烤竹節,發出巨大聲響,以驅鬼辟邪。這便是爆竹的由來,後來火藥被髮明,這一習俗衍生出燃放鞭炮、煙火。

【初二】回孃家耍新婿

很多地區都選擇在正月初二這天前去拜望母舅家族。河南某些地方,外甥到舅舅家拜年,要先到外祖父外祖母的墓前拜祭;周口、許昌等地流行著戲耍新婿的習俗。這些習俗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夫妻雙方更快融入對方家族的關係網絡,也反映出姻親關係在傳統中國人倫秩序中的重要位置。

【初三】小年朝不出門

正月初三在很多地方被稱為“小年朝"。顧祿《清嘉錄》記載,當天“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有些地方則認為初三是“赤狗日”,出外遇“春狗",可能發生凶事,因此當天不出門拜年。

【初四】備果品迎灶神

正月初四,傳說管理家宅的灶神重回人間,為了答謝這位神仙“上天言好事”,所以要準備果品香燭,迎接灶神下界。

【初五】五日迎財神

初五也稱為“破五",是和正月初一同樣重要的日子。“破”代表破除,破除春節前幾日的種種禁忌,迎接全新一年。以《燕京歲時記》記載為例:“‘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而在《清嘉錄》中載,一些地區則在初五迎財神:“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即財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調之接路頭。”商戶也喜歡選擇初五開市,破舊迎新,招財進寶。

【初六】送窮日別窮神

以北京為例,初六日為“送窮"日。南宋陳元靚編纂的《歲時廣記)記載,初六當天應當“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置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初七】人日節戴人勝

即“人日節",魏晉隋唐時最為流行。要戴“人勝”頭飾、食“七寶羹”、登高賦詩。

【初八】假期結束,老實上班去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