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好福氣的家庭,都有這3種家風


家和萬事興!一個人最深的福氣,是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在這舉國歡慶的幸福時刻,讓我們閤家團聚,共度佳節!


《菜根譚》裡說:“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意思是說家庭生活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人與人之間要心平氣和,以愉快的態度和溫煦的言辭相待。


可現實很多情況是:我們對外人彬彬有禮,和顏悅色,卻常常對家人冷臉相待,甚至惡語相向。


正所謂家和萬事興,一個人最深的福氣,是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林語堂說過:“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


不對最親的人發脾氣,就是我們要有的德性。


1

好福氣的家庭,都有這3種家風


對孩子,別吼叫


在最新一季《爸爸去哪兒》中,楊爍因為「軍訓式」的教育方式被罵上熱搜。

好福氣的家庭,都有這3種家風


在抵達第一站目的地後,楊雨辰下車沒有和楊爍一起從車後走,楊爍立馬瞪大雙眼,對著楊雨辰大喊:


“楊雨辰,我從哪邊走的?走回去!”


剛下車的楊雨辰大氣還沒喘一口,就被楊爍命令從下車的地方,按照他走的路線重新走一遍。


以為走路這件事情可以勉強過了一關,但走著走著,楊爍突然矯正起楊雨辰的走路姿勢。


1分鐘不到,楊爍又開始發怒,對著楊雨辰大喊:“不會走是吧?”“跑回去”。


聽到爸爸的訓斥,楊雨辰乖乖地跑回去又走了一遍。


沒想到楊爍還是各種不滿意,看孩子哪哪都有問題:“包背好了嗎?衣服能拉好嗎?”


這一路,楊爍一直雙手插褲兜,暴躁地命令兒子,時不時蹦出一句暴怒的大吼。


好福氣的家庭,都有這3種家風


兒子眼裡全是害怕,沒有一句反抗,只有絕對服從。


看到這裡,很多網友說,楊爍喚起了自己關於父母的童年陰影。


很多父母在心情不好、很累、或者很著急的時候,就會對著孩子惡語相向、大吼出聲。


有時候,無心的一句話,卻會給孩子造成深深的傷害。


據哈佛醫學院調查:經常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人,腦結構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害,言語、智商、記憶等各種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別把你的耐心給了別人,卻把壞脾氣留給孩子,在他愛你的年紀,卻把他吼遠了。


孩子的成長,需要寬鬆、愉快的家庭氛圍。愛與鼓勵,才是指引孩子健康成長最好的方式。


2

好福氣的家庭,都有這3種家風

一些喜慶的龍年吉祥物


對伴侶,別責備


同事小林老公本來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有著穩定的收入。


但在前兩年,他突然辭職創業,說是不想再給人打工了,想幹自己的事業。


小林雖然不太贊成,但也沒有反對。


創業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完全是另一回事,她老公的生意一直不見起色,還欠了不少外債,後來她老公因此一蹶不振。


但是,小林卻沒有任何怨言,還安慰他說:


“你也是想實現自己內心的抱負,做生意總會有贏有虧的。不去做,你的人生肯定會有遺憾。


大不了我們把這套房子賣了還債,住回以前的小房子。只要你在身邊,這些都不是問題。”


在老公落魄無助時,小林沒有去責備他,成了他最堅強的後盾。他們夫妻關係因為這件事反而更親密了。

好福氣的家庭,都有這3種家風


而在我們的婚姻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責備對方:


丈夫隨意將衣服、襪子扔在沙發上,妻子就會大發雷霆,指責怎麼這麼邋遢;


孩子生病了,丈夫會指責妻子,怎麼這麼點兒小事都做不好。


夫妻感情就是在這樣一次次互相責備中消耗殆盡,變得相互嫌棄。


好福氣的家庭,都有這3種家風


家庭因學習而幸福,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選購。


書籍《錯不在我》裡寫到:


“絕大多數夫妻離婚,都是長期的累積所致,這樣的夫妻都以滾雪球的方式責備對方併為自己辯護。


夫妻雙方總是盯著對方的差錯,對自己的優點、態度和行為方式則極力辯護。這樣做恰恰會導致另一方固執己見,甚至寸步不讓。”


婚姻生活難免會一地雞毛,遇事不指責,多點包容和理解,不計較,不爭對錯,就能小事化了。


夫妻關係的試金石,就是看在面對矛盾時的反應。遇事不責備,就是經營美滿婚姻最大的智慧。


3

好福氣的家庭,都有這3種家風

農曆新年期間的華人廟宇。祈禱的地方


對父母,別嫌煩


我們走得再遠,也是讓父母牽掛的孩子,他們再老,也想一直做我們的依靠。


最近,我又對媽媽發脾氣了,其實就是嫌她囉嗦,嫌她煩。


自從懷孕後,我媽幾乎隔天來一個電話,無非就是問我吃了什麼,身體可舒服,一個人在家要照顧好自己和肚子裡的寶寶。


還會和我說一些老祖宗傳下的各種傳統習俗:


“天黑別出門,會嚇到肚子裡寶寶;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一定要忌口……”


總是在不停地囑咐我。


有一次,我被她說得很煩躁,就不自覺地發起了脾氣:


“不要再用你那老一套的規矩來要求我了,你們那都是不科學的,你能不能別總嘮叨個沒完沒了,讓我清靜幾天好嗎?”


吼完,電話那頭陷入了沉默……


現在回想起來,我也很後悔發脾氣,但是當時沒能控制住自己,陷在煩躁的情緒裡,只顧著發洩。


其實,媽媽也是為了我好,生怕我懷孕再出什麼問題。


父母對我們嘮叨,無非是在記掛著我們,希望我們能夠一切順利。對父母,別嫌煩,別用壞脾氣回應他們的關心。


父母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悄悄老去,誰也不知還剩下多少時間,珍惜現在的時光。


不要隨便對他們發脾氣,多一點耐心,多一些關懷。

寫在最後:

我們總是對親近之人抱有太多的期待和要求,要求對方能夠完全理解、符合我們的心意。


只要對方一旦滿足不了我們的期望,我們就會生氣、失落和痛苦,隨之而來的就是壞脾氣。


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容易彼此傷害。


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寫道: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當你絕望無助的時候,不離不棄的是身邊最親的人。


別讓壞脾氣傷了家人的心,毀了家的和諧溫馨。


家人,是愛與溫暖的源泉。


最親的人,才是你最後的依靠,你需要回饋同樣的愛與溫暖,才能讓愛源源不斷地流動。


我們的溫柔與和善,最該留給生命裡最親的人。


你的好脾氣,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福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