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沒有祕密 01

問:人們整天追求幸福,幸福究竟是什麼?

答:那你覺得幸福是什麼呢?

問:我覺得幸福就是心裡想的事兒都能成,在生活中時不時能來點兒意外之喜。

答:嗯,這些的確是幸福的一部分。

問:可這些只是幸福的一部分啊,大家對幸福的定義似乎都不完整。

答: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無缺的定義,況且概念性的東西並不能用來作為現實生活的完全指導。

問: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對各種東西下定義呢?

答:定義是人們為了便於建立共識,縮減溝通和學習成本所發明的一種表達方式。比如幸福,它可以代表人們所追求的一種生活高度,也能為一些人劃定生活標準。

問:那幸福都有哪些標準呢?

答:對一個餓極了的人來說,將肚子填滿就是它的標準;對一個解決了基本生存需求的人來說,它的標準會變成慾望的滿足;而對一個真正懂得如何幸福的人來說,他知道如何躲開不幸,讓自己常處於幸福之中。

問:常處於幸福之中是什麼樣的一種標準。

答:你被人傷害過嗎?

問:當然。

答:被人傷害後你是怎麼做的?

問:我能不說嗎?

答:當然可以,這是你的權利。

問:這和幸福有關係嗎?

答:有關係,正確地應對被傷害是實現幸福很重要的一部分。

問:哦。

答:你是不是想起了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傷害?

問:嗯,從未忘記。

答:那你喜歡自己這種狀態嗎?

問:不是喜歡不喜歡,而是我沒有辦法忘記。

答:那你打算帶著這條傷痕走多久呢?

問:我不想帶著它走,我只是沒有辦法忘記,你不懂它的殘酷。

答:有多殘酷呢,你現在的生活狀態不好嗎?

問:它不影響我現在的生活,只是每每想起它時就會傷感,有些力不從心,也有些悔不當初。

答:如果有一種方法能讓你放下這份傷害,你願意試試嗎?

問:我當然願意,不過我不信。

答:信不信,只有試過才知道,不會比現在的狀態更糟糕了吧,長痛不如短痛,短痛不如止痛。

問:那是什麼辦法,我能做什麼?

答:你需要先把你受的傷害說出來。

問:可是我一提起就難受啊。

答:你不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受這種傷害嗎?

問:我當然希望,可是真得很不舒服。

答:太舒服的話恐怕你早忘了,最大的痛苦都是屬於最難忘的故事的。

問:好像是這樣,我嘗試過忘記,結果還是會想起。

答:你可以開始說你受的傷害了。

問: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和我在一起的玩伴偷了東西,被發現後栽贓到了我的身上,同學們不辨是非得指認我,老師沒有主持公義,最後責任被我一人擔下,被迫轉學。

答:那你恨他們嗎?

問:嗯。

答:恨那個背叛你們友誼的同學,還是和她站在一起汙衊你的同學,還是那個不講公正的老師,或是還有其他的。

問:其實都有,包括那些沉默的知情者們。

答:他們當時使了什麼手段嗎?

問:嗯,一定有,否則我不會那麼生氣。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不相信公正了,也不敢輕易交朋友。

答:你現在覺得委屈嗎?

問:委屈,感覺整個世界是灰色的。

答:哭過嗎?

問:哭過,現在也想哭,不過哭沒有用。

答:有沒有想過他們向你道歉的話,你會怎麼辦?

問:他們不會的,他們眼裡只有自己。

答:那這麼多年沒有想過原諒他們嗎?

問:他們配被我原諒嗎?

答:假設配的話,他們來向你道歉,你會最先原諒誰。

問:我真的不願意原諒。

答:那你犯過錯嗎?

問:當然,誰不犯錯。

答:那你犯錯之後怎麼辦?

問:犯錯之後當然改正啊,改正不了我也沒辦法。

答:所以你會原諒自己。

問:那是,自己還能和自己過不去?

答:那你試著原諒他們一下,你會首先原諒誰呢?

問:……

答:你可以嘗試換位思考,用你自己的邏輯去替他們想這件事。

問:那應該會先原諒無關緊要的人,畢竟人家也沒有義務要為我主持公道。

答:原諒他們後有什麼感覺?

問:沒什麼感覺,很多事情想想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是他們,也不可能因為一個不熟的人而讓自己承擔風險。

答:那你後來和這些同學們有聯繫嗎?

問:有的有,打過招呼。

答: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因為那件事而對你有偏見或者同情。

問:嗯,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哪有時間在我身上耽誤功夫。

答:那再給你一次原諒的機會,你會原諒誰?

問:還原諒的話,原諒那個同學的朋友吧,有些不講原則的朋友,想想也挺可笑的。

答:怎麼個可笑法?

問:你想啊,這些人能成什麼事呢,不講原則的人,永遠是被主宰的命運。

答:有一定道理,那你原諒了他們之後還願意繼續原諒嗎?

問:不願意了,就剩下兩大主謀了。

答:你把他們當劊子手嗎?

問:除了沒砍下我的頭,她們確實和劊子手沒有區別。

答:那你更恨哪一方?

問:當然是誣陷我的那個人。

答:那為什麼不試著原諒一下那個老師?

問:不不不,我說錯了,我發現自己現在更恨那個老師。

答:為什麼?她並不是始作俑者。

問:她沒有主持公道。

答:難道比誣陷你的人對你傷害更深嗎?

問:也許吧,用你說的換位思考的話,誣陷我的人是本能,我只是無辜受害者。而那個老師的不作為,傷害的不只有我,可能很多人都受了她的影響,而這種傷害似乎是永久性的。

答:她讓你們不再相信公正?

問:是,她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壞人,很壞很壞的人,沒有良心,只想著他們自己。

答:那你的意思是你願意先原諒那個同學?

問:如果必須選擇的話是這樣,但我不想原諒她,憑什麼是我?

答:那你覺得現在對你造成傷害的是什麼東西?

問:不就是那件事嗎?那些做錯事的人。

答:那些做錯事的人還在你身邊嗎?

問:早不知道去哪了。

答:那件事呢?

問:那件事發生了啊。

答:那件事什麼時候發生的?

問:很多年了吧,我也不記得哪一天了,不是一天的事。

答:嗯,為了一件塵封的往事,一些不那麼重要的人,你傷害著自己這麼多年。

問:唉唉唉,你搞清楚,怎麼是我在傷害自己?

答:不是你嗎?

問:分明是他們。

答:你不是說他們都不在你身邊了嗎?

問:但傷害還在啊!

答:傷害不是已經過去了嗎?

問:傷害沒有過去,還在我心裡刻著呢。

答:哦,他們傷害了你,你要一直給自己留個紀念?

問:我不是要吸取教訓嘛!

答:那你用傷害本身作教訓?

問:不是,我是時刻警醒我自己,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答:那和傷害有關嗎?

問:當然有關,他們是傷害為我帶來的財富。

答:為了感謝傷害,你一直對它念念不忘?

問:不是,我想忘了它。

答:然後你忘不掉?

問:對。

答:你不斷提醒自己要忘記這件事?

問:對啊,我一直努力忘記它。

答:你每天都會想起它嗎?

問:當然不是,回想過去的時候會想起。

答:那就是說更多時間這件事對你沒什麼影響。

問:有影響,它教會我遠離那些人,避免發生這種事。

答:傷害和影響是一回事嗎?

問:是啊,影響是傷害造成的。

答:那不是兩件事嗎?

問:好像是兩件事。

答:這兩件事你喜歡哪一個。

問:當然更喜歡影響。

答:影響就是你的財富?

問:對啊。

答:那傷害是什麼?

問:傷害就是那個坑。

答:像曾經絆倒過你的石頭?

問:對。

答:那你被石頭絆倒後,還得把石頭收藏起來是嗎?

問:我收藏它做什麼?早一腳踢開了。

答:能絆倒你的石頭你都踢開過嗎?

問:有的踢不動。

答:踢不動怎麼辦?

問:踢不動我繞開啊,惹不起我還躲不起。

答:就是說要離他們遠點,無論主動還是被動。

問:對,誰也不喜歡被傷害不是。

答:那現在這塊石頭一直在離你而去,你為什麼還想時常回去看看呢?

問:我是想記住經驗。

答:經驗你還沒記住嗎?

問:記住了。

答:那你為什麼不試著原諒你自己。

問:我又沒犯什麼錯,原諒我自己做什麼。

答:你為了一顆離你而去的破石頭不斷地犧牲幸福,還好意思說自己沒犯錯?

問:就算是我的錯吧。

答:這就是你的錯。

問:那我改還不行,你也太較真。

答:那你現在知道什麼是幸福了嗎?

問:剛說的這些和幸福沒什麼關係啊?

答:那你最開始問我的問題是什麼啊?

問:什麼是幸福啊?

答:我怎麼告訴你的?

問:你說幸福沒有完整定義,幸福有一些標準,我問幸福有什麼標準,你說了三種,然後我問你最後一種關於什麼是常處於幸福之中的標準。

答:最好要記得你為什麼來。

問:我知道了,那答案是什麼呢?

答:答案不是告訴你了嗎?要遠離不幸。

問:遠離不幸就能幸福?

答:不幸的反面是什麼?

問:幸福?我有點懵。

答:遠離不幸,就意味著走進幸福,只是幸福的人常常忘記自己身處其中。

問:幸福就這麼簡單?

答:那你想想你覺得幸福的事。

問:我想不起來具體的事了,反正開心的時候還是挺多的。

答:那你現在是否願意原諒自己。

問:原諒自己什麼?

答:原諒自己和一塊石頭較了那麼久的勁。

問:我原諒自己了。

答:挺容易的不是嗎?

問:以前沒意識到。

答:那既然放下石頭了,你願意原諒那些人嗎?她們可是帶著內疚在生活。

問:和我也沒什麼關係啊。

答:如果你是唯一能拯救她們的人呢?

問:不至於吧?她們也像我一樣放不下?

答:她們比你更難。

問:為什麼啊,她們傷害人的時候怎麼不想想。

答:你願意原諒他們嗎?

問:剛開始不願意,但現在無所謂了。

答:為什麼不伸一把手,也許會有意外之喜。

問:我不明白為什麼她們比我更難?

答:你知道填平一個無底洞需要多長時間嗎?

問:無底洞好像填不平。

答:你還是有點智慧的。

問:這和原諒她們有什麼關係呢?

答:你就是她們的無底洞啊。

問:我怎麼不知道?

答:所以說你還是有點智慧的。

問:那怎麼辦呢,無底洞又填不平。

答:你可以自己閉合,她們就不用再填了。

問:我怎麼閉合呢?

答:原諒他們。

問:好像是一筆很值當的買賣。

答:你的心已經強大了。

問:嗯,應該是這樣。

答:那你知道什麼是幸福了嗎?

問:我能體會那種感覺,但我不會言說,不過我知道如何去做了。

答:道可道,非常道,身體力行方得之。

問:真是這樣,謝謝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