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代爵位正常是长子继承,如果长子也立功封爵了,父亲的爵位应该由谁继承?

黄花大小伙子ii


首先古代爵位正常不是由长子继承,而是嫡长子。什么是嫡长子呢?当然是大房老婆生的儿子,其他偏房生的,年级虽长也不能叫嫡长子。

如果嫡长子封爵,一般看封什么爵,低于老子爵位自然还是可以承袭。

如果没有嫡长子,或过早去世,一般就从庶子中选一个。如若没有儿子,从亲族中过继一个过来也是常态。但也有些朝代如东汉如果没有嫡长子,就会被收回爵位,严格遵行所谓的“无子国除”原则。

秦汉时期,王朝都比较重视“嫡子袭爵”的继承制,嫡子尤其是嫡长子是无一例外排在第一位的,到了东汉依旧严格执行,魏晋时期却变得不太一样了,嫡庶之别开始有些松动,优秀的庶子也可以被选拔承袭爵位。

即便列侯没有嫡长子也不再被剥夺封国,可以用庶子或庶孙嗣爵,这些后代都没有的,也可以立亲族成员为继承人。

并且在汉代女性也是可以被赐爵位的,封公主或君等。这些封爵有时候也可以传给后人,只不过和男性封爵相比吧,女性的爵位继承要求更加严格。

比如依照汉代制度,皇女的儿子可以承袭母亲封为列侯,藩王女儿的儿子就没有这项权利了。继承公主爵位的可以是她的长子,也可以是除长子外的其他儿子,甚至可以是她的孙子,可见袭爵的范围是比较广的。魏晋时期,这个制度依然还有效。

到了唐宋这些所谓的爵位大都已经变成了虚衔,虚衔是啥呢?就是给你个好听响亮的名字,其实没啥实权。尤其是宋朝更是如此,尽管有点俸禄吧,说实话聊胜于无,光从俸禄待遇看是不咋滴,主要是给封戸还算不错。

爵位也无非是“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其中“王”是只能封皇室、宗室的,而且宋朝还模仿汉代的异姓不在活着的时候封王爵的,注意是封王爵,不是其他爵位,遵循所谓的“非赵氏不王”,像岳飞也是在死后追封为“鄂王”。

宋朝封爵的对象,皇子、皇兄弟一般封亲王,亲王的嫡子封嗣王,将来继承爵位。如果是宗室的近亲承袭了爵位,那就降级嗣爵。

明清是有些不同的,尤其是清代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其中宗室有十四等爵(参考《历代职官表》),一般由嫡子或长子继承。

由于清朝对皇位继承制也没有什么关于嫡庶的区别,除了康熙帝为了防止子嗣互相残杀,立了一个嫡子做皇太子外,其他皇帝基本遵循“立贤不立长”原则。

这个原则也被带到了八旗,正房生的虽然尊贵,但并没有非得立嫡一说。而一些没有子嗣的家庭,也可以从别的八旗亲族里过继一个来传承爵位。

但是清朝的爵位分为有限和无限两种,有的爵位承袭个几代就到底了,不分了,而有些爵位像铁帽子王,就是世袭罔替。


莫山主说青史


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具体问题还是得具体分析,长子立功封爵,父亲的爵位由谁继承?我列举几个不同结果的例子吧!案例都来自清代的外藩蒙古。

01,父亲另立继承人的例子一

西套厄鲁特旗的第二任札萨克多罗贝勒阿宝,他本人尚郡主,授和硕额驸,承袭父亲的札萨克多罗贝勒职务,自己立功又晋封多罗郡王。

阿宝的长子衮布,自己也立下军功,被授职辅国公,后来继续立功晋封固山贝子,他自己也有爵位了,他的父亲阿宝就把札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传给次子罗卜藏多尔济,由罗卜藏多尔济一系把厄鲁特旗的札萨克多罗郡王传承下去。

衮布本人的固山贝子,肯定没有札萨克多罗郡王来的威风,衮布也没有儿子,爵位由三弟拉尔济旺舒克承袭。结果,拉尔济旺舒克也没儿子,由叔叔丹津索诺木的儿子索诺木多尔济承袭,不过,没有承袭固山贝子,被皇帝下令降袭镇国公。

02,父亲另立继承人的例子二

如果说衮布有点倒霉,还有比衮布更倒霉的,青海和硕特部前左翼头旗的札萨克多罗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他的长子阿剌布吉,也是比较能干,自己立了军功,被封为一等台吉。

他爹额尔德尼应该是比较偏爱老三,大儿子前面封爵,额尔德尼就想立老三为世子,因此,上书请求雍正帝把他三子索诺木丹津立为世子,阿剌布吉就这样被他爹排除到继承人之外。

当时雍正帝还挺同情阿剌布吉这个倒霉孩子的,在他爹为三弟请立世子后,雍正帝特意晋封阿剌布吉为辅国公。

晋封没多久,阿剌布吉就病死了,不知道是郁闷死的还是咋了,雍正帝特意让他儿子多尔济承袭辅国公的爵位,再承袭还不是个闲散辅国公?哪里有世袭罔替的札萨克多罗郡王好,多尔济死后,儿子袭位,乾隆帝就不念情分了,觉得多尔济他爹死的早,多尔济本人也没立功劳,辅国公的爵位不让承袭了,降袭一等台吉吧。

阿剌布吉的弟弟索诺木丹津一系承袭了他爹额尔德尼的札萨克多罗郡王,大概老天看不过眼,不想让他家袭爵,先是,索诺木的世子衮楚克扎布早卒,世孙衮楚克多布纳袭爵,衮楚克多布纳死后,他的儿子刚噶尔袭爵,刚噶尔死后又无子,由叔叔伊什达尔济袭爵,谁知道,伊什达尔济也没儿子,连续几代不是早死就是绝嗣。

爵位就转到索诺木丹津的四弟车凌多尔济一系,由车凌多尔济的孙子沙克都尔承袭札萨克多罗郡王,沙克都尔本身是和硕特部南左翼次旗的札萨克一等台吉,好歹也是一旗旗主,突然天上掉馅饼砸到头上,承袭了头旗的札萨克多罗郡王,他本来的次旗被裁撤,并入头旗。

倒霉的阿剌布吉一系就是个闲散一等台吉。

03,正常的父死子继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那样,喀尔喀赛音诺颜部的赛音诺颜汗德沁扎布,他自己承袭父亲的札萨克和硕亲王,还任职副盟长,当时他还没有赛音诺颜汗的称号。

德沁扎布的长子诺尔布扎布,自己立军功,先被赐公品级,又晋封固山贝子,他爹并没有改立世子,所以,在他爹死后,诺尔布扎布由固山贝子承袭父亲的札萨克和硕亲王,后来又被皇帝赏还先祖的汗号赛音诺颜汗,并世袭罔替。

还有同为赛音诺颜部大札萨克的策棱,本人是中左末旗的札萨克和硕亲王,他的长子成衮扎布也有军功,封固山贝子,策棱还是为他请封世子,后来承袭其父策棱的札萨克和硕亲王。

04,猴格说

可见,父亲有爵位,按例是该长子袭爵的,就算是长子立功另外封爵,最后还是要承袭其父的大宗,并不是那么轻易更改的。

除非那种比较混球的父亲,不喜欢长子,偏爱他子,才枉顾制度另立世子。碰上那样的爹,只能认倒霉。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我不知道,但是还知道一点儿。爵位继承。有的时候。一个功臣。比如卫青。他就是三个儿子封侯。但是后来因为跟皇帝的关系。没有等到卫青死。爵位都被夺走了。

第一就是双爵位:其实爵位在有的朝代会是双爵位。而且有人甚至还会让两个儿子一个人继承一个爵位。当然还有调整爵位的。比如卫青的儿子被夺走爵位。或者全家晋升爵位。

第二就是不降级:还有的是降级继承。父亲是国公,儿子就是郡公。儿子立功可以继承国公。其他儿子立功。册封为郡公。

其实都是皇帝给的。怎么继承看皇帝的心情。兴许他不高兴。什么爵位都没有。要是得宠。就全家册封爵位。什么父亲的爵位无所谓。长子册封的爵位无所谓。可以双爵位。也可以提前给孙子继承。主要看得不得宠。不得宠都白费。得宠就无所谓。每个儿子都有爵位。父亲的爵位也就不重要了。

而且女人也有爵位。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制度。比如公主的儿子是侯。还有的贵族的女儿跟夫人也会封爵。这也是看皇帝的态度。

补充回答,这是第三:还有结合爵位的。这也是很常见的。比如降级继承的。跟第二个差不多。就是不降级了。或者封地扩大。有的爵位是拿着封地的税收作为俸禄。总之会合并爵位。


博学多才文盲


这一点完全不用考虑,因为没机会!古代的爵位继承制度并不是原爵继承的,而是降级继承,父亲立功受爵是父亲一代的事,要下传给儿子的话就得降爵一级,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所以呢,如果长子没有立功的话那么他只能继承一个降级的爵位,只有在长子有立功的情况下才可以保级爵位或者在原爵位上再增加上去。

正常来说,长子立功会对于有爵位者更加有利!从原则上看爵位升级是很困难的,往往要立下很大的功劳才能加官进爵。但是如果是长子立功的话,只要他们稍微立下点功劳,那么就可以保留爵级,这个也算是一种皇恩浩荡了。

不过呢,对于爵位非常高的那种,皇帝并不想让功臣的长子来继承,因为这种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威,不利于皇帝统治,尤其是在汉代更是发生了七国之乱。所以汉武帝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功臣的封爵给分掉,让功臣的孩子每个人都可以继承,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推恩令。

所以呢,基本上可以总结出来,如果功臣的爵位高,然后长子又立功了,那么功臣就会自己要求把的爵位让给其他儿子,这是防止被皇帝猜忌;如果功臣本身爵位不高,长子立功也不大,那么就叠加起来保留或者换个更高一级的爵位。


优己


古代的爵位是由嫡长子继承,如果长子不是嫡子那也是由年小的嫡子继承。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由庶子中的长子继承。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从西周就开始,对历朝历代影响深远。比如汉朝张良的留侯爵位就由长子张不疑继承。子不疑代侯

父亲的爵位本来是由嫡长子继承,一旦长子立有大功或者其他原因能封爵。这样的情况是有的。一般来说长子在袭爵之前,也就是父亲去世之前立功封爵。那父亲的爵位就由弟弟袭爵。下面举两个三国时的例子。

东吴诸葛瑾封宛陵侯,其长子诸葛恪也封都乡侯。诸葛瓘去世后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承袭父亲的爵位。三国志:恪已自封侯,故弟融袭爵

东吴张昭封娄侯,长子张承封都乡候。所以由张休承袭父亲张昭的爵位。三国志: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如果长子已经袭爵,后又立有大功。一般是增封邑和封其子弟为侯。增封邑可以理解为加工资。古代对不断的立功的人都是采取增邑和封子弟为侯。下面列举一下曹魏的例子。

曹魏陈群封颍阴侯,其爵位由陈泰袭爵。子泰嗣。后来陈泰立有大功,魏国增封陈泰食邑二千六百户,并赐陈泰的儿子和弟弟三人,一人为亭侯,两人为关内侯。三国志:泰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人亭侯,二人关内侯。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亲的爵位很高,嫡长子即使有爵位也应承袭父亲爵位。例如司马懿的爵下是舞阳侯,食邑舞阳、昆阳、食郾、临颍、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八县。司马师是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司马懿死后爵位由司马师承袭,司马师死后由儿子司马攸承袭。晋书:景帝无子,命攸为嗣。及景帝崩,攸年十岁,哀动左右,大见称叹。袭封舞阳侯。


小鸿哥


爵位一般有宗室和功臣两种,宗室封爵比较特殊,除了清代宗室可以因功封爵,其他朝代宗室爵位大多是固定的。而功臣才可能因军功封爵。

一般而言,是由嫡长子承袭爵位。但通常存在一种情况,即在有爵者去世之后,嫡长子才袭爵,但在传统社会,人寿命并不如现在这样长寿,故有爵者去世时,嫡长子的年龄并不大,甚至有未成年者,所以嫡长子在袭爵之前可能因为年龄问题还没有机会建功立业。

当然,也不排除有爵者享寿较长、去世时嫡长子年龄已经很大,但立功的机会仍不多。如唐代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代国公,后晋封汾阳郡王,去世时已经八十一岁,其嫡长子郭曜年轻时也曾随郭子仪平定叛乱有功,但此后即居家管理家务,因郭子仪之功数次加封,郭子仪去世后,袭代国公爵位。相反,郭子仪三子郭晞、七子郭曙,则一直随郭子仪东征西战,立下战功,分别因功封赵国公、祁国公。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嫡长子袭爵是一定的,在袭爵之时年龄并不大,并不需要去博去功名,同时,作为爵位继承者,也隐藏另外一层意思,即留在京师作为人质。


楚邾


确切的说是:古代爵位正常是由长子继承,注意是嫡长子,不单单是长子,嫡长子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举例说,一家可能有六个儿子,比如正室夫人生的孩子排行2,5,6;侧室生的孩子排行1、3、4;那么广义的长子是侧室生的排行第一的儿子,但是嫡长子确实正室夫人生的排行第二的儿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我国从西周就开始的继承宗法制。如果嫡长子也立功封爵了,爵位传给嫡次子,如果再没有嫡子了,才可以传给庶子,在庶子中按长幼顺序继承。

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嫡长子继承爵位,即使功劳大也是如此,比如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之子常茂有功仍然承袭爵位封郑国公,常茂死后没有儿子,才把爵位传给其弟弟常升。


莱驹为右


诚邀回答,先纠正一个错误,古代的爵位是第一顺位嫡长子,如果嫡长子死了,则是嫡孙继承爵位,如果没有嫡孙则由长子继承。


【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所谓嫡长子,必须是正妻所生,才能称为【嫡长子】,并不是按照子嗣的年纪来继承爵位的。所以父亲的爵位必须为正妻所生的儿子,即嫡长子继承,如果嫡长子不幸死去,则由嫡孙继承,没有嫡孙,则由庶出的长子继承。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继承制的好处】

我国古代,从周代开始,就一直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目的是为了明确继承的关系,防止因为封国没有明确立继承人,儿子之间为了争夺王位,而引发夺位之争,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其次,明确指出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立长幼尊卑,是为了团结宗亲,继承宗法制度族长的身份。

例子:清朝雍正的【八王夺嫡】,雍正和八王爷关于褚位的争夺,当时康熙皇帝废了太子【胤禔】,而没有再立储,导致储位空虚,八个儿子在夺嫡过程中互相攻击,直到四阿哥【胤禛】在夺嫡中胜出,才告终。



【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坏处】

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也有弊端,例如明朝朱元璋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嫡孙朱允炆,但是他没有帝王之才,导致国家混乱,强行削藩,几乎动摇国本,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口称“清君侧”入京大肆屠杀建文帝的大臣,导致精英阶层几乎杀尽,史学家认为,这也是大明中后期衰落的原因之一。


子非魚


问题问得不够严谨。按照“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周礼继承制度,古代家族爵位是由嫡长子来继承的,如果没有嫡子则由长子来继承。从《红楼梦》的描述可以看出,荣国公贾代儒去世后,贾母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荣国公的爵位是由长子(嫡长子)贾赦承袭,贾政是科举出身,贾代儒去世前,蒙皇帝给了一个主事的头衔。

如果长子立功封爵了,假如长子不是嫡长子,那么,不管长子所受封的爵位是高是低,都不影响其父亲留下来的爵位,因为那是嫡长子的合法权利。如果长子是嫡长子且立功封爵了,那么父亲的爵位交给谁就要看情况而定。假如嫡长子受封的爵位低于父亲的爵位,父亲留下来的爵位最终还是要归嫡长子。假如嫡长子所受封的爵位高于父亲的爵位,那么,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嫡长子依然以自己获得的爵位为主,父亲的爵位就归于其它的儿子,原则上以嫡子优先于庶子,年长的儿子优先于幼子。


沧海拾遗录


爵位继承不是长子,而是嫡长子。

如题所示,估计所问应是嫡长子同样封爵,父亲爵位誰继承?

如此,父亲爵位依旧是嫡长子继承。毕竟国法与礼法均不允许其他儿子继承,而且父亲的爵位代表的是家族宗祧地位。这两个爵位会被皇帝合并,通常是以父亲爵位为主进行整合。极少情况下才会另外安排。

比如,父亲是二等(世袭递降爵)县公,嫡长子是三等侯(不世,终身爵),则该公爵大体不降乡公或侯爵,维持在二等县公。

如果父亲是一等(与国同休)县公,则该爵属世袭罔替,不会降低。至于是否晋升爵位,也是极少的,也需皇帝去考虑。

特别情况下,如果嫡长子爵位高于父亲,最终结果也大多是整合爵位。假定父亲是二等蓝田乡侯,嫡长子是二等三原县公,则调高父亲爵位等级,新爵为二等蓝田县公,嫡长子原爵应折算的奖励转为实封户或年金增加。

当然,在这里也不是说万事绝对。但抛开有爵嫡长子选其他儿子继承父爵,或者嫡长子爵位比父亲高,都是比较少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