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從《菜根譚》中學到的人生處世態度,寵辱不驚

閒來無事,想起自己之前買的一本書《菜根譚》,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這本書,反正我覺得如果有機會,可以看看,因為它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從《菜根譚》中學到的人生處世態度,寵辱不驚


《菜根譚》名字的由來:

其實自己讀的時候心裡有個疑問,它為什麼叫“菜根譚”這麼俗氣的名字?於是,我查了一下,大體上有這三種解釋:第一種說取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語:“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第二種根據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謂“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定者莫知”;第三種說法則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我覺得這三種解釋都在情理之中,因為作者洪應明取“菜根譚”為名,就是告訴我們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的存在,表示能經受艱難困苦,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菜根譚》的具體內容:

它分上、下兩卷,有修身、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共計三百六十條。它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

從《菜根譚》中學到的人生處世態度,寵辱不驚


《菜根譚》中的經典名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其實在這本書裡出現了很多經典名句,但是我覺得自己還是最喜歡這一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不過說著容易,做著難,我們法家都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肯定會令大家怦然心動;而名利豆是你我所想要的,又怎麼可以做到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儘管如此,還是有人可以做到的,值得我們學習。

從《菜根譚》中學到的人生處世態度,寵辱不驚


督糧官面對考核寵辱不驚

唐太宗在位時期,盧承慶曾擔任“考功員外郎”的官職,專門掌管官吏考績評功。據說,盧承慶對待考功工作非常公正負責。有一次,一個負責運送糧食的督糧官,由於發生沉船事故而受到了處罰。盧承慶在給他考績評功時,就把他評定為“中下”等級,並且通知了他本人。官員得知此事後,既沒有表示出不滿,也沒有任何沮喪的表情。盧承慶轉念一想:“糧船沉沒並非他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他憑藉個人的力量就能挽救的,把他評為“中下”恐怕不太合適於是決定改評為“中中”等級。可那位官員得知情況後仍然沒有發表任何意見,既沒有說虛偽客套的感謝話,也沒有任何激動的神色。盧承慶看他如此鎮定,非常讚賞,於是脫口而出:“寵辱不驚,實在難得!”最終把他的考評改為“中上”等級。

從《菜根譚》中學到的人生處世態度,寵辱不驚


尚書楊玢鄰居侵房寵辱不驚

唐末時期的尚書楊玢,馬上就要告老還鄉了。一天,他老家的房屋地產,有一些被隔壁鄰居侵佔了。老家的家人們知道後就要去官府告狀打官司,不過害怕起訴書寫的不好,就先把擬好的起訴書送給他看。楊玢看了看,沒有說話,只是在起訴書的後面批了一首詩,具體內容就是“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秋草正離離。”這首詩什麼意思呢?它意思是說鄰居侵佔咱們家的房產那就讓他們去侵佔好了,因為我們要想想當初自己沒有蓋房子的時候。如果你們還想不通,不妨到含元殿的殿基上看看,當年是何等繁華富麗,而今卻是秋風蕭瑟,荒草離離。言淺意深,頗有警世作用。後來,家人們看到了他的批註後就不去告狀了。

對自己的啟示:人生處世態度,寵辱不驚

人生在世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勳烈,心中無私天地寬。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慾,又怎會患得患失呢?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過,只要自己曾經奮鬥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從《菜根譚》中學到的人生處世態度,寵辱不驚


人生就像是一盤棋,總是有輸有贏,生活就像是一場戲,有哭亦有笑!生命就像是一段距離,有長亦有短!我只想下好自己棋,演好自己的戲,走好自己的路!平淡的過著屬於自己的一生!淺淺落落,悠悠然然!有的時候,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而那樂此不疲的忙著,就是一種無邊的充實!那所有的一切,無疑也是一種富有,一種怡然自得!

結語:人活一世,或滿布荊棘,或風雨飄搖!不求石事事無功,只願事事無過!所有的一切只願風平浪靜!把心放下,學會淡然處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