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葉聖陶《稻草人》:面對他人的痛苦即使無能為力,也要心懷善意

前言

一直以來,我都對兒童文學和兒童文學作家表現極為忽略輕視的態度。在我過往的印象中,兒童文學作為啟蒙讀物,或是用於早期教育的幼兒讀本,文字簡單,內容淺薄,大多淪落為家長哄孩子入睡的睡前故事的存在。

這種極為不屑的心理投射到現實世界,則體現在日常的基本工作中。我是一名公共圖書館的館員,負責館內圖書的季度採編工作,在採購的圖書書單目錄裡,我一般會優先選取適合中青年讀者閱讀的近現代文學、時下熱銷的心理學、歷史人物傳記類圖書,其次才會購買一些兒童文學、少兒科普類圖書。

但是前些天閱讀的一本書籍,準確的說是一篇文章,卻徹底改變了我此前“以偏概全”的看法。我從未想過一篇看似簡單的兒童文學作品外表下竟蘊藏著如此深遠的寓意,以至於在閱讀的過程中給心靈造成強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

它就是被選入統編語文教材書必讀書目的《稻草人》。

葉聖陶《稻草人》:面對他人的痛苦即使無能為力,也要心懷善意

1.作為兒童文學的《稻草人》歷經百年,為何能夠仍不過時,成為經典名作

魯迅先生說:“《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稻草人》是教育家葉聖陶於1922年發表的一篇中國現代童話,距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用現在的眼光回看魯迅對《稻草人》的評價,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何一部百年前創作的童話故事可以流傳至今,仍不過時,並被教育部面向學生加以推崇?我想,最主要的還是由以下兩點原因構成。

葉聖陶《稻草人》:面對他人的痛苦即使無能為力,也要心懷善意

第一,作品本身的文字性。

《稻草人》這篇童話故事雖然發表於1922年,但是葉聖陶在出版領域卻提倡使用白話文,以此來方便讀者的閱讀。作為白話文的《稻草人》在文字表達上卻又迂迴曲折,優美細膩,這和葉聖陶自身的文學經歷是分不開的,有著其筆下賦予的美感和淡淡的哀愁。

第二,作品有著所處年代的特性和精神層次方面追求的共性。

矛盾文學獎作為中國最具榮譽的文學獎項,歷屆獲獎作品都有著對作者所處年代社會現實的濃厚縮影。這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建立在特定年代大背景下的個性。而上升到精神層次追求的共性方面,則體現在創作者所想要表達的主題,比如說對勞動的歌頌,對時代的讚美,對人性的反思等等,而讀者通過閱讀又是否能夠從中獲取新的感悟?這才是衡量一部文學作品能否成為經典名作的重要標準。

而《稻草人》恰恰以兒童文學的形式,通過一個富有同情心而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的所見所思,真實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農村風雨飄搖的人間百態,展現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苦難。如果說這是葉聖陶在創作《稻草人》這篇童話故事時所想要表達的主題。那麼《稻草人》對於所面向的廣大兒童讀者來說,又延伸出其他更多的意義,比如說對周圍事物的關心和發現。

而本文我想通過“稻草人”的形象和稻草人在夜間遇見的幾件事,談談《稻草人》這篇兒童文學對我們現在生活的意義。

葉聖陶《稻草人》:面對他人的痛苦即使無能為力,也要心懷善意

2.《稻草人》對勞動的尊重

路遙先生曾經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的進程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

正是因為心懷普通勞動者的感覺,路遙埋頭潛心創作六年之久,終於寫成《平凡的世界》這部被譽為“矛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桂珠”的經典名作。

而葉聖陶在寫作《稻草人》之際,整個中國正處在一個動盪的狀態:內則諸侯割據,外則列強環伺。戰火連天,農村百姓更是置身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稻草人》這部童話作品在作者的認知賦予之下,充分展現了當時農村農民經歷的苦難,歌頌了勞動的不易和偉大。

田地裡的莊稼在生長的過程中,除了有可能會經歷“人禍”外,遭遇更多的還是天災。稻草人的職責便是看守田地,抵禦天災,守護稻穗的成長。通過稻草人的所見所思,我們看到了它的主人是一位可憐的老太太,先後失去了丈夫和兒子,自己也落下了眼紅和心痛的毛病。前兩年接連鬧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爛了就是發了芽,而今年的稻穗又大又飽滿,雨水又不多,本能豐收但卻遭遇了蟲害。

莊稼在播種到收穫的過程中,會經歷太多的意外。在任何一個年代,勞動都是格外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勞動帶來的成果,不能隨意糟蹋糧食。這也是《稻草人》想要傳達給孩子的教育。

葉聖陶《稻草人》:面對他人的痛苦即使無能為力,也要心懷善意

3.稻草人對待工作的態度

骨架子是竹園裡的細竹葉,肌肉和皮膚是隔年的黃稻草,破竹籃子和殘荷葉都可以做它的帽子,手裡拿著一個破扇子,被農人插在田地間的泥土裡,整天整夜站在那裡。這便是稻草人的形象。

稻草人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農民親手造的它,它便為農民看守田地,保護莊稼的生長,抵禦蟲鳥的入侵。雖然衣著寒酸,配置低端,但是稻草人在工作崗位上卻任勞任怨,且一絲不苟,極度負責。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懈怠多了,有時躺在地上,抬起頭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頑皮多了,有時到處亂跑,累得主人四處去找尋。他從來不嫌煩,像牛那樣躺著看天;也從來不貪玩,像狗那樣到處亂跑……他不吃飯,也不睡覺,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總是直挺挺地站在那裡。

在現代漢語的延伸意義裡,“牛”和“狗”都是“勤勞”的代名詞。但是在稻草人的對比之下,“牛”和“狗”卻顯得懈怠和頑皮。尤其是在面對一份枯燥的工作的時候,稻草人表現出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敬業精神,這種敬業精神的核心則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意識。

葉聖陶《稻草人》:面對他人的痛苦即使無能為力,也要心懷善意

4.稻草人對善良的定義

《稻草人》主要講述稻草人在夜間遇到的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小蛾在稻葉上產下了子,禍事將要來臨,但是稻草人發出的警告卻無法讓主人察覺;第二件事情是在寒冷的深夜遇到了一個漁婦,為了明天的生計而不得不硬著心腸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第三件事情則是和桶裡被捕的小鯽魚展開了一場對話,但是稻草人卻無法救鯽魚脫困;第四件事情則是目睹了一個將要被好賭的丈夫賣給別人的女人,投河自殺的全過程。

每一件事情,稻草人都是見證者。他想要去阻止這些災難的發生,但是在災難面前又無能為力。

當小蛾在稻葉上產下的子變成肉蟲,將原本濃綠的稻吃成光桿的時候,稻草人想起可憐的主人今年的全部辛苦將要換成眼淚和嘆息後,他禁不住哭了,原本瘦弱的身體更顯憔悴,斜著肩,彎著腰,好像害了病。這一刻,他為主人的悲慘命運而感到悲傷。

看到生病的孩子又渴又冷時,他更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給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做被褥,給孩子一些溫暖。而當聽見桶裡被捕的鯽魚苦苦哀求他救自己出去的時候,面對鯽魚的誤解,稻草人只能痛恨自己的柔弱無能。

慘痛的事還在悲哀的夜裡繼續發生!一個穿著肥大的短襖,頭髮很亂的女人,因為將要被好賭的丈夫賣身,被逼投河自盡。這一刻,“見死不救”的稻草人只能默默地祈禱,而當女人沉默的身影向河裡竄去的時候,稻草人心碎了。

張愛玲在小說《詩與胡說》裡說道:“善良的人永遠是受苦的,那憂苦的重擔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只有忍耐。”

當他人種種的不幸和痛苦呈現在善良的稻草人的面前,但稻草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卻無法阻止災難的發生,隨著這種痛苦的情緒的加深,導致了稻草人最後的加速死亡,永遠的倒在了田地中間。

葉聖陶《稻草人》:面對他人的痛苦即使無能為力,也要心懷善意

結語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稻草人》不僅僅是一篇單純的童話故事,也是一部極具現實主義色彩的悲劇。從這部兒童文學作品中,不僅映射出社會底層人民普遍的辛酸困苦,更有對“善良”的解讀:在面對他人的痛苦時,即使我們像稻草人一樣無能為力,也要心懷善意。這也是我們對待世界、對待生活所應該呈現的最基本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