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讓冀派內畫更好走向世界

——衡水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徐常蘭的非遺傳播求索路

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習三先生在衡水創建的冀派內畫,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06年,因其廣泛的影響力,被列入首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冀派內畫已經發展成為河北省的龍頭文化產業,榮膺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在冀派內畫在面向世界進行文化交流、傳播的過程中,活躍著衡水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副教授徐常蘭的身影,她借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勢,整合翻譯資源,努力講好冀派內畫故事,讓中國內畫鼻菸壺文化以新的姿態講好中國故事,與世界進行對話。

近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構築了良好的平臺,提供了更多機遇。然而,在一個時期以來,伴隨就業渠道的日益拓寬,冀派內畫因人工成本過高而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面臨著後繼無人的隱憂。這深深觸動著徐常蘭,冀派內畫曽經在發展中走出國門綻放世界,如今,王習三先生的內畫鼻菸壺作品還在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等國際知名拍賣行的專拍上不斷取得佳績,在國際上還活躍著一批冀派內畫藝術的收藏家……

在冀派內畫藝術傑出傳承人,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河北習三內畫博物館館長王自勇大力支持下,徐常蘭堅定了中國內畫鼻菸壺的對外傳播的事業之路:把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作為教學實訓基地,組織衡水學院學子前來觀摩、研習中國內畫鼻菸壺,鼓勵青年學子積極整合媒介資源,藉助新媒體在社交平臺進行話題交流、加強互動,加深公眾對冀派內畫的認知和了解,藉助社交力量不斷拓寬冀派內畫非遺傳播半徑!她經常對學生說:"冀派內畫成功成為國家非遺來之不易,是中國鼻菸壺文化積澱出的精髓。我們人人要爭做中國非遺傳承人,在對外交流互鑑中尋求提升,讓作為傳統文化精髓的冀派內畫昂首走向世界,呈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彰顯中華文化的優勢和獨特魅力,講好中國內畫鼻菸壺故事、向世界傳遞冀派內畫聲音。"

"傳播和傳承一起,成為推動非遺工作的兩個輪子。"徐常蘭非常認可專家的這個論斷。為此,她藉助冀派內畫與國際中國鼻菸壺學會交流頻繁的優勢,把國外內畫藝術評論、典籍的收集、整理和漢譯,作為傳播工作的突破點。在參與中,她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藉助維索爾倫提出的語言順應論,來搞好冀派內畫的對外交流傳播。

在衡水學院院領導大力支持下,從2013年起,徐常蘭得以到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進行掛職鍛鍊。藉助這樣的便利,她在衡水學院主持的區域經濟文化專項課題《習三內畫文化產業的創新研究》,還先後主持了衡水市社會科學聯合會課題《冀派內畫在對外宣傳中的翻譯問題研究》《從順應論看冀派內畫漢英翻譯中的文化補償》等,引起廣泛反響。在加強冀派內畫的對外交流傳播中,徐常蘭科學藉助順應論,努力讓冀派內畫順應國外英語語言的社會、文化語境,贏得了海外收藏家和光大中國鼻菸壺文化愛好者的充分認可,讓冀派內畫文化在海外的交流更為順達。

中國非遺文化翻譯宣傳,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落實週期長、組織環節多、實施難度係數高等特點。為此,徐常蘭在探索冀派內畫的翻譯宣傳中,特別注重精心策劃,認真實施,牢牢樹立"細節決定成敗"得意識,她把有藝術影響力的單件或系列內畫藝術作品的創作及人物場景的文化翻譯工作,作為重點,較好讓豐富的中國鼻菸壺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對外宣傳的現實優勢。對此,國際中國鼻菸壺學會會長貝絲.福特女士在與王自勇進行的專題文化交流中一再稱讚了這樣的可行性!

只有捧出有溫度、有質感的非遺傳播,才能使非遺與人們心靈發生情感共振,奏響滌盪心靈的華美樂章。作為青年學人,徐常蘭正在這條求索路上努力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