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记日照莒县果庄镇苇园村“战疫”上的“传帮带”

面对汹涌的疫情,无论是“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勇气,还是“这仗我不打,面对不了自己”的担当,还是“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责任,无不彰显了党员干部在不同区域、不同岗位上践行的初心和使命,为这“寒冬”增添了丝丝暖流。感动同在,在莒县果庄镇西部的一个山村里,也在悄悄的上演一场别样的小故事。

徐元民,是果庄镇苇园村的一名预备党员。1980年出生的他在去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喜欢看军旅片的他说“疫情发生后,我们村的邴书记是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仅需要全面掌握村里的防疫情况,讨论怎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村医的他更是主动请缨每日返乡人员家中测量体温,这些日子没白天没晚上的。看到他的付出,作为预备党员的我心里就憋了一股劲,也想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在受到支部书记邴元涛的的鼓舞后,徐元民和本村的另外6名入党积极分子自愿加入了苇园村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记日照莒县果庄镇苇园村“战疫”上的“传帮带”

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战斗在哪里。加入突击队后,徐元民和6名积极分子被分在村前值班点。“作为‘新手’的我们,刚开始对全村疫情防控的情况、出入登记的要求、外来返乡人员体温测量的注意事项等等都不熟悉,幸好老刘耐心的为我们一一解答。特别是有一次,一名从临近县到我村走亲的大娘,在经过我简单劝阻后,还要执意入村,情绪越来越激动,幸好老刘及时赶回来,耐心的跟她分析现在的疫情形势和当前村里的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娘最后也欣然的离开了。事后老刘告诉我们笔轻责任重,每记录放行一辆车,都要对得起这份村里老少爷们的重托。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因为我们似乎更加理解担当的意思”徐元民如是说。

老刘名叫刘传京,今年58岁了,入党也已经有17年了,可以说得上是村里的老党员了。村里人评价老刘,说的最多的就是奉献。“我们村是24小时值班,每到下半夜,老刘就叫年轻的党员回去,说是你们家里孩子还小需要照顾,我老汉子没啥事,我来就行”,徐元民说道。除了老刘之外,苇园村还有一位73岁退休老校长、老党员徐学珍,虽然身体情况不便于参与到疫情第一线,但看到夜晚帐篷保温效果差,就主动将自己空闲的房子无偿提供给村里值班使用。

村里老党员的身体力行,更是在年轻的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奉献的种子。现在徐元民和其他积极分子在做好每日的值班工作之余,自发的到返乡人员家中进行消毒,主动的负责村里防疫的宣传工作,积极的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记日照莒县果庄镇苇园村“战疫”上的“传帮带”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记日照莒县果庄镇苇园村“战疫”上的“传帮带”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记日照莒县果庄镇苇园村“战疫”上的“传帮带”

苇园村党支部书记邴元涛说“像老刘这样带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情况,我们村每年都会有,正是通过这种老带新的结对方式,让年轻的党员和优秀青年学习老前辈的担当、奉献精神,我们也在解决事情困难、在为民办实事上锻炼预备党员、培养积极分子,发掘后备干部。”

苇园村的故事,是果庄镇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闪亮”的代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是果庄镇党委、政府对全镇党员干部发出的集结号角,突出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重视在疫情面前考察党员干部、培养党员干部,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展现了新时代果庄镇党员干部鲜明的政治自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