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尋花問柳之“花痴”蘇東坡

(探尋詩詞背後的故事之“花痴”蘇軾 東方無疾原創)

尋花問柳之“花痴”蘇東坡

木蘭花

在“減字木蘭花”一詞中,蘇軾寫了這麼兩句: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

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蘇軾認為,花開正盛而不看,不但很可惜,而且還容顏易老。可見他是多麼的喜歡賞花,愛花,簡直是“花痴”,在他諸多的詩詞當中,描寫花的也不在少數。

其中最神情兼備,輕靈生動的當屬“水龍吟之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尋花問柳之“花痴”蘇東坡

楊花

一直以來蘇軾詩詞以豪放風格著稱,而這首楊花詞卻是婉約詞中的經典之作。楊花即柳絮,每至三四月,柳絮漫天飛舞,零落於院落道旁,毫無半分顏色甚至令人生厭。蘇軾卻能將它描寫得如此悽美,哀怨,以至於把它引申為“離人淚”,確實讓人對楊花頓生憐愛之情,不得不感嘆蘇軾之神來之筆。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尋花問柳之“花痴”蘇東坡

榴花

這是“阮郎歸之初夏”中的詞句,蘇軾描寫初夏園池景色,小荷初長成,一陣細雨過後,輕風把它吹翻,石榴花本色鮮紅,經過細雨洗涮,更加鮮紅欲滴,猶如紅彤彤的火焰一般。榴花本是靜物,一個“燃”字卻烘托出了它的勃勃生機,彷彿“動”了起來,令人讀來彷彿身臨其境。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

尋花問柳之“花痴”蘇東坡

石榴

同樣是描寫石榴花,在“賀新郎之夏景”這首詞中,蘇軾卻把它描寫得如此孤高自憐。不與“浮花、浪蕊”為伍,來“伴君幽獨”,寫出了榴花不與桃李爭豔,獨立於群芳之外的高潔品格;“芳心千重似束”既寫出了榴花的外形,也寫出了它似乎有情,愁心難展的情態。在蘇軾的筆下,這繁茂似火的榴花,儼然猶如一位高潔絕塵,又十分孤獨寂寞的美人。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尋花問柳之“花痴”蘇東坡

傲雪梅花

這首“西江月梅花”是蘇軾借花寄情,表達了對愛妾王朝雲的悼念之情。王朝雲酷愛梅花,蘇軾也常以梅花比擬。相傳他謫居黃州時所建的“雪堂”,便是因此命名的。此詞寫出了梅花傲潔脫俗的風姿神韻,暗喻王朝雲風華絕代,聖潔高尚,道出了她在蘇軾心中的地位。“高情已逐曉雲空”,曉雲即朝雲,王朝雲的去世,對蘇軾來說是極其沉痛的,他以詩盟誓,愛花之心已隨朝雲逝世而不復存在,也不會對別的女子產生情愫了。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尋花問柳之“花痴”蘇東坡

海棠花

蘇軾的“海棠”寫於貶謫時的黃州。海棠花的鮮豔欲滴和沁人芳香連明月都產生了妒忌之意,而選擇了避而不見。“只恐夜深花睡去”,這兩句詩反映了賞花人對海棠花痴絕傾心的態度。當月亮對花兒都產生了妒忌之情,蘇軾頓生滿心的憐愛與同情,他怎麼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幽暗之內?如此美麗的花兒竟然無人欣賞,豈不是讓她獨自傷心失望?蘇軾理解海棠話的心情,“故燒高燭照紅妝”,哪怕沒有其他任何一人懂你,也有我蘇軾知你懂你憐你,我會陪著你度過這寂寞冷清的長夜。正所謂同病相憐,此時的蘇軾不也正是在孤獨寂寞之中麼,仕途上的懷才不遇和坎坷,內心的愁苦只有他自己默默承受,此時此刻唯一的知己就是這海棠花了。

敬請關注下期:探尋詩詞背後的故事

往期:

更多文章請關注東方無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