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什么是卫星考古?卫星考古会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伊藤英明


题主可能想说的是应用现代卫星技术进行的考古工作。之前的答主回答已经很全面了,我补充一点延伸的。卫星技术可以进一步用来建立GIS,应用它来进行考古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GIS,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其定义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实际上,就是根据已知数据,将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信息集中于一个数据库,再应用多种技术,将它具体清晰的表现出来,有助于人们对某地地形地貌的了解。

地理信息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发展。在其出现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国外的许多大学与科研机构将其引入考古研究中,20世纪九十年代时,已在欧洲北美等地获得了许多关注。国内早期由于考古工作与研究方法的不成熟,对GIS应用没有注意,所以引进时间也比较晚。在引进之后,GIS应用在国内考古研究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河南颍河上游考古调查、浙江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山东沭河上游人地关系研究、上海考古信息系统研究等。这说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已经对考古GIS应用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可,并正在逐步将GIS应用列为考古研究的又一重要手段。

GIS应用对于考古研究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GIS应用可以把一个地区的地理面貌浓缩在一个系统里,便于考古研究的获取资料。通常,对一个地区地理情况进行数据获取通常使用航拍的形式,在这些数据被绘制成地形地貌图或3D地图后,结合考古调查勘探乃至发掘的测量数据,考古发现的遗存点便可以在上面进行标注。这些点的密集程度,规模大小在GIS系统里表示出来后,考古工作者便可以对这一地区文化区域的规模,发展程度,有无中心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其次,考古GIS应用可以对考古遗址本身有一个很好的记录。一些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城址,通过应用GIS技术,可以很好的将这些遗存发掘时的状态保存起来,如果进行回填,那么保存在GIS系统里的数据便是珍贵的资料。现在许多文化遗产所在区域也多应用考古GIS系统进行记录。

此外,许多遗存,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遗址,其中的古代人群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一种趋向性。这一点在考古发掘中往往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如靠近水源的地方多见村落等。通过GIS应用,可以将遗址同地形结合起来,从而找寻考古发掘研究中一些特殊现象的出现原因。而这些受地形地貌制约的考古现象,在未引进地理信息系统前,仅靠航拍等方法往往解答起来较为困难。

参考文献:

1、鲁鹏、杨瑞霞、田燕:《GIS考古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

2、陈德超、刘树人:《GIS 支持下的上海考古信息系统的研发》

3、齐乌云、周成虎、王榕勋:《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

4、高立兵:《时空解释新手段——欧美考古GIS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5、杨林、盛业华、闾国年、裴安平:《田野考古GIS 数据模型研究》

6、尹 宁、王长林:《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太常吸猫


考古相关,对于卫星考古这个概念听的不多,不过大概指的是遥感考古的一个方面。

遥感考古是现代考古学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考古方法,其技术载体就是神通广大的遥感卫星。

遥感考古,是利用地面植被的生长和分布规律,如土壤类型、微地貌特征等物理属性及由此产生的电磁波波谱特征差异,运用摄影机、摄像机、扫描仪、雷达等设备,从航天飞机、卫星等不同的遥感平台上获取有关古遗址的电磁波数据或图像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光学或计算机图像处理,使摄像的反差适合,特征明显,色彩丰富,再对影像的色调、图案、纹理及其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识别和解释,从而提供了古代遗存的位置、形状、分布构成类型等情况,为考古发现提供科学的资料和数据。

遥感考古在现代考古领域有什么应用呢?下面作个简单介绍

1、古代遗址的勘查

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言,寻找古代遗迹工作如果采用以往的方式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有可能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在地理位置的确定方面也不是非常好,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用航片或者是卫片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分析,就可以收获很好的效果。

比如这幅1956年的秦始皇陵封土堆东侧DEM图,影像特征较为显著,与后期考古探测的五岭大堤、兵马俑坑、封土堆东侧的马厩坑等一致。

2、地下遗迹的无损探测

在遥感考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对埋在地下的古代遗迹和古墓等进行无损探测,当前在无损探测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磁力探测的方法、电阻率探测的方法和地震探测的方法等。

3、 水下考古

水下遥感考古通常就是使用航空遥感的方式对湖泊和河流等水环境下的古代遗址或者是古代的港口等进行探测,这样就可以对当时的沉积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但是在水下遥感考古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水体自身的质量,此外还要保证探测的过程中处在无风的状态当中。所以,这种方式一般使用在湖泊的水下考古工作当中,但是如果是在含沙量相对比较大的河流当中,这种方法很难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4、环境考古

古代环境恢复工作对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众多方面的状况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古代社会当中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于古代环境和政治经济的研究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用遥感技术来对历史环境的演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它在遥感图像上的痕迹来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对象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成为了对其进行判断的一个方式我们在遥感图像上可以借助色调、阴影和形态及大小等特征对其进行识别,一个地区的环境变化最主要的就是水系上的变化。使用遥感图像上的地物光谱特征对土壤自身的湿度和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可以将水系变化的具体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

5、考古专题制图和文物考古信息系统

遥感考古研究的主要工具是遥感图像,图像本身具有可以长期保存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从早期保存的遥感图像上发现已被破坏的古迹,从现在的图像发现现有的古迹,制成考古信息专题图,在图像上保存这些古迹的位置、范围以及古迹的真实外貌特征,以供将来的分析之用。经过纠正的遥感图像具有很高的精度,因此可以从图像上对遗址的范围及形状进行直接测量,并可将结果直接转绘到地图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前,在国际上,利用遥感进行考古制图是遥感考古的主要内容,发展十分迅速。利用遥感和GIS 技术进行大规模的遗址调查,并精确定位,以供未来进行环境监测、遗址定位之用。

中国现在遥感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可以说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遥感与考古的学科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我们能够看到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魏强:《遥感技术在现代考古领域的应用探讨》。


鬲斝甗簋


很显然,从太空看这个世界能看到大陆和海洋高山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山就像地球的皱纹。人处在自然环境之间是感觉不到地球大面积缓缓的移动的,根据现在的变化,就能推断以前地球地貌的形态。要是能在宇宙之外的一个地方观察宇宙,就能看见宇宙是不是在朝一个方向移动。卫星考古能在一个高度,根据陆地的变化,分析人类繁衍的足迹,并能在如今变得人迹罕至,甚至是已经不能进入的地方,观察到古代人类以及动物的遗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