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亮剑》国军29军出身的张大彪,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塌地?

聚膳源


张大彪同志,确实对李云龙死心塌地!

但是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个男人对另外一个男人的最大的信任。


第一,这跟张大彪的出身没有关系。

张大彪是如何从二十九军来到新一团的,原因很多。

就象孙得胜原为石友三的部下一样。

他们同样对李云龙死心塌地。

和尚原来也是国军的,段鹏是卖粮的,王根生是个放羊娃。

他们出身各不相同,但是对李云龙的死心塌地如出一辙。

第二,死心塌地到底是什么

论打仗,李云龙是一把好手,但是比李云龙强的也有。

论单挑,李云龙还不是张大彪的对手呢。

李云龙本身的能力,只能说让人佩服甚至崇拜,但这跟死心塌地是两回事。

张大彪这所以对李云龙死心塌地,是因为李云龙从不丢下一个弟兄。

在与坂田联队一战中,张大彪被困,生死关头,李云龙带人冲进包围圈,亲自把张大彪背了出来。

这是战友情。但是对张大彪来说,这是救命之恩。

李云龙率部好不容易突出了重围,为了救张大彪,很可能再度被困,兵单势弱,情势极其危险。可谓舍命相救。

对于一个能够舍命相救自己的上级,哪个部下能够不死心塌地!


第三,整个独立团为什么都对李云龙死心塌地!

如果说张大彪一个人对李云龙死心塌地,不奇怪。

奇怪的是,整个独立团都对李云龙死心塌地。

孙得胜为拖住敌人骑兵,以羸弱之兵对抗鬼子一个骑兵联队,壮烈牺牲!

王喜奎为掩护李云龙撤退,生死搏杀,长眠于雪花飞舞中!

和尚背着李云龙逃跑,明知必死,仍不放弃,愿与团长同生共死。

所以,独立团包括张大彪在内的战士,能够对李云龙死心塌地,是因为李云龙能够对他们死心塌地!能够为他们舍却性命,能够为他们挡子弹!


这种感情,是同生共死、并肩战斗的战争年代所独有的!和平年代,永远不可能有。

战争年代,今生不知明日,身边的战友就是最可靠的兄弟,就是生死相交的兄弟,就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就是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兄弟!

兄弟同心,肝胆相照!能不死心塌地?


团长待我以兄弟,我待团长为兄弟。

团长托付我生死,此生必不负团长。


脂肪故事


首先在我看来李云龙这个人的个人魅力很强,非常讲义气,脑袋灵活,性格耿直比较随和并且阔达,与他接触非常轻松相处起来也没有那么拘束,不管是谁和这样的人相处都不吃亏。在生活方面他把自己的士兵当兄弟,虽然平时喜欢爆粗口,喜欢骂娘,但他从来不摆官架子,从来不觉得高人一等。记得有一次好像是一个士兵给他说,在哪里弄到一个鸡蛋,说要给他补补身子,但他说留给伤员吃,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还是非常体恤下属的,实际上从他这一点也反应出了当时八路军的干部和领导的朴素以及平易近人的品质。

张大彪,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一样耿直爽快,有什么事从来不掖着藏着。并且在打仗方面也很勇敢,像这种性格的人如果遇到一个整天一副官架子高高在上,什么事情都深思熟虑精打细算,并且说话夹枪带棒这样的人他们会相处的好嘛?所以说人与人相处还是要看性格,开朗大方的人总是相处起来很轻松。而张大彪碰到李云龙算是碰对人了,在这里张大彪得到了李云龙的重用让他的能耐得到发挥,自然而然张大彪对李云龙是心存感激了。如果张大彪在国民党队伍里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国民党的一些人芝麻大一点官就叫这个“座”那个“座”的,总是喜欢在下属面前耍耍威风。实际正儿八经的打仗能力又差,这种人是个人都不喜欢。张大彪这种性格在那里面也不会得到重用只会被排斥,没有好的前程。再说李云龙在战场上救过他的命,应该是鬼子大扫荡的时候吧,李云龙摔队突围了,却发现张大彪被鬼子围攻还没突围出来。马上又重新组织仅有的力量冒着危险去把张大彪解救了出来,所以说他们算是过命的交情了,通过这一切张大彪能不死心踏地的跟着李云龙吗?李云龙的这一举动要是在国军队伍里是想都不用想的。在这里面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国军队伍里面的人品都差,也还是有不少优秀的官员的。只是说张大彪在这里遇到李云龙算是对了。有脾气有性格,重情义趣味相投,所以说张大彪心感情愿的跟随李云龙了。


小程看历史


在电视剧《亮剑》里,张大彪算是李云龙的铁杆粉丝了,从苍云岭抗命到绑孔捷剿灭黑云寨,张大彪都不计后果的坚决执行老李的命令,李云龙的每次军事行动,几乎都会用到张大彪的一营,是什么让张大彪如此至死不渝地跟着李云龙呢?

在小说里张大彪原本是西北军29军的,喜峰口一战,身为班长的张大彪用一把砍刀杀了四名日军,于是被提升为排长,当29军南撤时,张大彪从部队开溜回家看望母亲,没想到全村的人都被日军给杀光了,母亲也没了,所以他一跺脚就参加了八路,从此一看见日本人就眼红,值得提及的是,当时八路军吸收了大量张大彪这类人,他们比较纯粹,没有政治头脑,一心只想着杀鬼子,只想着保卫国家。李云龙的军事素养是很高的,在与日军多次作战中都可以捞到便宜,光从这一点看张大彪是很佩服李云龙的,所以跟着老李即能杀了鬼子,又能为母亲报了仇,这对于张大彪来说是非常痛快的。

李云龙虽性格直爽、脾气火爆,但他很重情义,在苍云岭之战中,老李明明已经率部冲出包围,谁料张大彪还被围困其中,老李二话不说端着机枪回去解救,所以自那以后张大彪一直对老李心存感激之情,李云龙调到独立团后,还特意将张大彪弄了过来,这也可以看出老李对张大彪的器重。而且张大彪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作战勇猛,头脑灵活,总是能为李云龙分忧解难。

当时八路军中团一级的建制已经超出了国府标准,从侧面上来说,团级建制具有很高的独立性,而作为营长的张大彪,只有跟着老李混才有出路,再加上他们俩都是粗人,性格极为相同,一些意见上几乎能保持一致,所以张大彪跟着李云龙算是跟对了人。


兵说


李幼斌版电视剧《亮剑》没有讲张大彪是怎样跟李云龙干的,新版《亮剑》和原著中都有介绍。张大彪是原国军29军的一名排长。长城抗战时29军的大刀队威名远扬。张大彪曾开小差回家想安置好老娘,但老娘被日军炸死,又鉴于29军后来抗日热情不高,就脱离了队伍自己“单干”抗日打鬼子。论年龄军龄不比李云龙小,论单兵战斗素质,他比李云龙好。由原来的不屑到死心塌地,经历了血与火淬炼。

一.家国情,李云龙部真抗日打鬼子

张大彪是愿赌服输跟上了李云龙的,职务由排长而连长。李云龙灵活机动的战术水平和对战场指挥艺术,让张大彪佩服的五体投地。最主要的是李云龙部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国军的被动、等靠要形成鲜明对比。李云龙是个从不吃亏的主,狼性风格,枪炮一响除了日本娘们什么都要,和张大彪很对脾气。跟这样的上级长官打鬼子,为国为家痛哉快哉!

二.生死情,李云龙战场上不丢下一个弟兄。

新一团苍云岭突围时张大彪是一营营长,他曾提醒李云龙从正面突围是抗命,他还是坚决服从命令。突围时,张大彪率一营断后没有突出来,李云龙知道后率部杀回,背出受伤张大彪,张大彪感动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张大彪知道,在那种情况下再杀回去有可能全军覆没。就凭这一点张大彪就会死心塌地跟着李云龙。没按命令突围,新一团虽然干掉坂田、从正面成功突围,连国军楚云飞都称之为奇迹,但李云龙还是被撸去团长职务任被服厂厂长。

当李云龙被任命为独立团当团长,向旅长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团长、政委一肩挑,二是把张大彪给我调过来,这个同志我使着顺手。旅长答应了后者。在独立团,张大彪把训练搞得风生水起,让李云龙有精力去琢磨怎么消灭小鬼子、多搂点东西来壮大自己。

三.战友情,张大彪在李云龙手下职务不断上升

张大彪由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升迁还是比较快的,每一次提升都离不开李云龙的提携。张大彪是最能领会李云龙的作战意图的人,是军事主官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和好帮手。苍云岭突围坚决执行李云龙的命令从成功正面突围;李家坡采用土工作业推进的办法而干掉山崎大队,张大彪是突击队队长;打日军观摩团,李云龙留下的张大彪的一营;打平安县城前,张大彪升任独立团参谋长,当接到团部通知有重要作战任务时,张大彪心领神会,立即放掉俘虏、扔掉缴获立即归建。

李云龙被贬为营长,张大彪不离不弃,一口一个团长地叫,并说“在独立团只有姓李的团长没有姓李的营长”,死心塌地。淮海战场上李云龙负重伤,邢志国和张大彪率军南下,电视剧里从此没了下文,当李云龙伤愈归队任C军代理军长时,参谋长已经不是张大彪了。小说里,张大彪牺牲于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如果李云龙不负伤,也许张大彪不会牺牲。

四.兄弟情,张大彪最服李云龙的做事风格

李云龙虽然资格老但没架子,打仗时总是冲前面,爱惜手下弟兄生命,有血性、敢担当,恩怨分明,从不藏着掖着。李云龙常说“我是军事主官,上级追查下来枪毙我好了”。为救老婆打平安县城,为和尚报仇带兵灭了黑云寨,为段鹏前程敢撤销上级处分,敢做敢为,不推上不诿下,军人的血性和男人的担当。作为李云龙的下级,张大彪最服的还是李云龙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和敏锐的战场判断,几乎没出过亏。士为知已者死,他们是经历过生死超越生死的兄弟,张大彪死心塌地跟着李云龙不会奇怪了。

李云龙是独立团的灵魂,张大彪是李云龙意志的忠实执行者,是个称职的参谋长,在处理与国军358团关系上,张大彪建议李云龙和楚云飞早谈早了,免得鬼子进攻根据地是产生麻烦。他配合李云龙“唱双簧”,“糊弄”楚云飞。对张大彪的建议,只要是不来愣的,李云龙还是很尊重他的。

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张大彪认准了他,生死相随,无怨无悔。


罐头辰


张大彪身份特殊,并非是和李云龙从长征一起走过来的老战友。原著上交待了张大彪是因为安置母亲开小差离开部队。但是最终老母以及乡邻被日军烧死,于是怀着对日寇深刻的参加八路军。

张大彪之所以“认可”李云龙,是因为李云龙对抗日绝对不含糊,敢于面对面和日寇硬碰硬。

另外,在李幼斌版的《亮剑》中,有一个镜头,都让人真切感受到为什么张大彪会对李云龙死心塌地。

当李云龙从正面突破了坂田联队的防线,冲出了包围圈。其实当时的牺牲已经非常大了。大家本应该迅速撤离。

但是当李云龙听到张大彪负伤陷入敌人的包围圈的时候,李云龙竟然带着队伍又重新冲进了包围圈。

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铸就他们勇于“亮剑”的精神,本质就在于他们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于每一个兄弟都同等重要,都不可或缺。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李云龙也不会放弃。

这句话是张大彪曾经即便是在29军那样的部队里也没有体验过的。张大彪顿时感觉自己给部队添累赘了,但是,李云龙不由分说,背起张大彪就走。

这样的团长,张大彪有什么理由不死心塌地跟随?又有什么理由不誓死追随?这样的部队,又有什么理由不打胜仗?





偶艾笑


战争年代,军人之间的交情,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可绕,做为部下的张大彪,在突围当中,掩护大部队把自己陷在包围圈里,已冲出包围圈的团长李云龙一听消息,二话不说,立即掉头,亲自带头向原路冲锋,把被围的张大彪救出来!这种实打实的人性考验,天天吃夜排挡,天天喝小酒,互相商业互吹给对方贴胸毛是没法比的。

李云龙要断尾求生,谁也说不出什么,也没什么可说,但他就是掉头回来救大彪了!那以后一个命令下给大彪,大彪还需要考虑团长会不会坑他?卖他?这条命早就是团长李云龙的了!一营长张大彪非常好用,李云龙也爱用的很,可是老李可从来不把大彪顶在前面掩护自己,从来都是冲锋抢在前,以至赵政委给和尚下令:一看见李云龙想朝一线冲,就给他按翻揿住不许冲,全团都知道团长这脾气。



事后有黑锅,李云龙也从来都是自己背,从没有喊部下背的习惯。老李那一肚子花花肠子,从来都是用在敌人身上,用在给自己部队弄装备上,对部下直的很,该夸就夸,该骂就骂,对内实诚的很,对外护短的很,大彪这样一心留下来杀鬼子给老母乡亲报仇的人,遇上这样的上官,除了心往一道使,还能怎样?!自己只要听团长的,准没错!论打仗,团长指挥水平比自己高,眼毒计多,灵性的很。论政治,团长老资历老革命,名将陈旅长的心腹爱将。遇事肯担肩膀不甩锅。连自己一条命都是团长救下的,那么除了听团长话,一门心思打鬼子,还有什么好多想的呢?!


李三万的三万里


张大彪原本是宋哲元大刀队的一个排长,后来因为要去安置母亲而暂时离开部队。但是当张大彪回到村里的时候,却发现全村的人包括她母亲都被日本人放火烧村给烧死了。由此,张大彪对日本人极其痛恨,后来加入了打日本人的李云龙队伍。

至于张大彪原本出生于国军29军,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踏地?

首先,这个"死心踏地"跟这个"国军出身"根本不搭嘎。张大彪是何许人?是一个理的清黑白,分的清对错的真男人,只要能打日本鬼子,只要能为母亲报仇,在他心里,跟哪个队伍都是一样的。

其次,就是李云龙的个人魅力了 。李云龙和其他的长官不太一样,喜欢骂脏话,做一些混蛋的事。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珍惜每一个士兵的生命,同时又对敌人凶狠。



他对弟兄们肝胆相照,真心实意。喜欢护短,但是面对错误他会敢于承认。在他的身上有一股强烈的正义感,为了兄弟,甚至可以杀掉已经投降的土匪。虽然李云龙平时看起来就是一个大老粗的样子,但是让他真正去指挥一场战争的时候,他便可以心细如针,运筹帷幄,真的是有一种大智慧,大将风范。



因此,我认为张大彪肯定是因为太敬重,太佩服李云龙了。在他心中,跟了李云龙这么一个长官,此生无悔。


簿君


我认为《亮剑》是真实表现抗战的电视剧,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剧中李云龙身为团长,有资历有才干。没官架子,与官兵称兄道弟,火热地打成一片,嫉恶如仇,恩怨分明,为战友兄弟情两胁插刀。从第一集第一场战斗情节就可以看出来。

面对日军扫荡重重包围,装备装陋又无后勤保障的情况下,李云龙审势度势,自作主张,前出指挥,运用神炝手虎子,悬赏地瓜烧,端了日军前沿指挥所。

趁乱冲出重围。发现张大彪不在安全人员之列,又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冒死返回不顾伤亡,从死人堆中亲自扛出负伤的张大彪。

战友情,兄弟情。试问有几位上级领导能这么做,能做到吗?

士为知已者死。遇上这样的领导上级,如同父亲、兄弟,更胜过兄弟,超越生死经历过生死的兄弟。张大彪死心塌地跟着李云龙还奇怪吗?我认为任何有血性的男人遇到李云龙式的上级领导人都会死心塌地的跟随,不会有二话。

谢谢

再见!

4月6日作


时间9215


新《亮剑》重点叙述了张大彪被李云龙收服的一段故事,八路军副团长李云龙奉旅长陈赓之命组建新部队扩大队伍,不过呢,要兵没有,要枪没有,全部自己解决,李云龙气得鼻子都歪了,但是又不敢跟陈旅长发飙。

于是李云龙盯上了一支有400多人枪的伪军队伍,准备用小分队“黑虎掏心”的战术缴来这批武器,行动时撞见了单干户张大彪。出身原驻平津第二十九军连长的张大彪,因为不满所在队伍一味南逃而离队准备投奔真正抗日的队伍,对于李云龙几个人准备拿下几百人伪军的想法,张大彪嗤之以鼻,李云龙于是激将,此事成功就跟着他干,张大彪认赌。



李云龙拿下敌营长成功缴械,参与行动的张大彪佩服的不行,出任李云龙新团的一营长。

这里就有三个线索,第一是张大彪要求参加真正抗日的队伍,而李云龙所在的八路军用行动告诉了他;第二是李云龙以寡破众的高超战术水平折服了张大彪;第三是李云龙不拘一格用人才,出手就给个营长,让张大彪这样的铁汉有好马遇见伯乐的知音感,如此惺惺相惜,怎不死心踏地?



老《亮剑》里苍云岭突围战斗,负责全团断后的张大彪负伤被困,刚刚杀出重围的李云龙高喊:“新一团不会扔下一个兄弟”,调头重新杀开一条血路营救张大彪,这里面不仅有战友的情谊,更有一份浓浓的战场兄弟情份,是绝对可以让“士为知己者死”的。

恐怕只有上过战场的军人,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生死之交,李云龙和张大彪就是。



除了上述这些,李云龙敢做敢当的精神也是张大彪尊重甚至崇拜的地方,为救老婆可以调动部队攻击平安格勒,为给警卫员“和尚”报仇可以违反俘虏纪律。而无论撤职枪毙,所有可能的后果一人承担,不光张大彪,全团干部战士也通通服气,所以独立团才有灵魂,所以独立图才有极强的战斗力,因为军事主官的气质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这支部队的骨子里。

所以张大彪认准了他,生死相随。


度度狼gg


张大彪原来是西北军29军大刀队的排长,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新一团团长李云龙。路过的李云龙帮张大彪解围,他们相约去拿下前面伪军一个营的装备。李云龙带人到伪军营部先将营长拿下,营长命令放下武器。张大彪比较佩服李云龙,就加入了新一团。

张大彪打仗勇猛,就是有点废帽子,每次冲锋的时候总会扔掉帽子。张大彪这员虎将,受到了李云龙的重用,很快就干到了新一团一营营长。除此之外,李云龙将张大彪作为战友和兄弟来看待的。苍云岭突围的时候,张大彪被日军包围,身为团长的李云龙二话不说,抱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就冲向敌人的包围圈,将受困的张大彪解救了出来,并亲自背受伤的张大彪。张大彪受伤归队之后,李云龙还让其坐一起喝酒,这根本就不是上下级关系。



一个团长对自己如此够意思,要是我的话也会对团长死心塌地和忠心耿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