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讓癌細胞滾蛋!防治復發轉移這麼吃就對了

讓癌細胞滾蛋!防治復發轉移這麼吃就對了

癌症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很容易復發。從病因、病理、遺傳、發育、細胞屬性、對治療的反應等各個方面綜合觀察,癌症現象不同於目前存在的任何一種人類疾病,如果我們還是用對待其它人類疾病的理念和策略認識和處置癌症,難以想象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多年來的研究和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乳腺癌的復發跟患者的個人體質及癌症分期各有不同,總體來說,30%-40%的乳腺癌患者會出現復發。這其中,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能達到90%,二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能達到75%,三期的話接受有效治療五年生存率大概能達到50%-60%。”

五年生存率是用來表示癌症療效的,據介紹,癌症的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佔10%。各種腫瘤根治術後如果五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引起乳腺癌復發的因素是什麼?

相關因素一:

乳腺癌本身的病理、生物學特點決定的。乳腺癌是一類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無論在組織形態、免疫表型、生物學行為還是治療反應上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一些類別的乳腺癌預後不佳、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率均較高。

相關因素二:

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器官功能以及心理因素。身體狀況不佳、器官功能不佳都會增加乳癌復發的可能,而心理狀態與免疫力相關,壓力過大會造成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

相關因素三:

治療不規範、不徹底也是導致癌症復發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就診的乳腺癌患者都有亞臨床轉移現象,一些脫離原發灶循環到遠處的癌細胞無法通過手術切除到,如果術後沒有進行全面有效地全身治療,那麼這些癌細胞就會隱藏下來,成為日後癌症轉移復發的罪魁禍首。

如何從飲食上預防乳腺癌復發

在防治癌症復發方面,尤其是乳腺癌的復發,飲食該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凌軼群醫師是這麼說的。

飲食結構要平衡

飲食防癌,平衡是關鍵。每日膳食平衡的關鍵在於食物數量的平衡和種類的多樣化,即每日攝入五大類食物,每類食物的攝入達到一定的數量,同類的食物要經常變換花樣。

谷薯類、蔬菜水果及菌藻類、魚禽肉蛋類和奶類、大豆及堅果類、油脂和糖類。

每人每日需要的食物量(淨重)約為:

谷薯類及雜豆250-400克(包括50-100克的粗雜糧);

蔬菜類300-500克;

水果200-400克;

肉禽類50-75克;

魚蝦類50-100克;

蛋類25-50克;

奶類及奶製品300克;

大豆及堅果類30-50克;

油25-30克(約30-45毫升);

鹽6克。

當然,以上食物的每日推薦攝入量應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及活動水平做適量調整。

“名醫講門道:預防乳腺癌要少吃點什麼?”中就提到,不能單一地集中於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結構,而是要多樣化。

拒絕不健康食品

所謂“不健康食品”不僅僅是指熱量高的食物,比如西餐中的披薩、漢堡、油炸薯條等,還包括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一些飲食習慣,比如醃臘製品、加工肉類、黴變腐敗的食物。

此外,還有些不新鮮的食物、肥膩油甘的食物、被農藥汙染的農作物。當然,煙、酒等,也是被列入食品黑名單的常客。

因此,凌軼群醫師強調,拒絕上述食品,是防癌關鍵。

此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西醫結合乳腺科主任秦悅農在“專家講堂”中就當前女性乳腺癌高發的原因提到,需要避免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及外源性激素如胎盤、燕窩、蜂王漿等含雌激素保健品,雞、甲魚等養殖類動物食品,羊胎素等含雌激素化妝品。

這些食物能促進傷口癒合

對於乳腺癌患者而言,術後怎麼吃,很大程度上關係到術後康復期的質量。

凌軼群醫師指出,乳腺癌患者術後合理的營養能促進傷口癒合和各項功能的修復。

除了遵循上述原則,還要多食用富含熱量、多樣化、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類、瘦肉類、豆製品、牛奶等,多食富含維生素的多種新鮮蔬菜、水果等,均可促使創面癒合。

採用低脂飲食,減少油炸類食品,減少牛肉、豬肉、羊肉等紅肉的攝入次數和數量,均有助於防止乳腺癌的復發。

富含營養的湯,該怎麼喝?

無論是乳腺癌,還是其他疾病,術後,家人總喜歡通過湯湯水水的方式來補充術後身體的元氣。

於是,病床邊就會出現各種湯,比如老母雞湯、豬蹄湯、排骨湯、鴿子湯等。

不可否認,這些湯所富含的營養成分,的確能在術後給患者起到“補一補”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認為湯有營養,就出現了患者喝湯而家屬吃“渣”的奇特現象。

凌軼群醫師指出,其實湯裡所含的營養微乎其微,多為鹽、脂肪等成分。術後想要多補充營養,恢復體力,還需湯與“渣”一起吃。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中國以煲湯聞名的廣東地區,往往一鍋湯要燉上個7、8小時,甚至更久,才能把食材充分溶解在湯裡。

而廣東人的喝湯習慣,往往是把食材放在一邊,以喝湯為主。

因此,當我們無法達到煲湯7、8小時,甚至更久的習慣時,不如直接把湯裡的食材一起結合食用,使得其中的營養能被充分吸收。

復發轉移焦慮怎麼辦?

實際上,乳腺癌可以說是預後最好的腫瘤之一,再往好的方向想,你可以當它是一個慢性病,它不會完全消失,變化也不會太過詭譎到:前一秒還風平浪靜,下一秒就突發海嘯將你連人捲走。

在你的一生中,它可能不會再繼續惡化,與你和平相處;也有可能會往壞的方向走那麼一丟丟。

所以,定期的複查隨訪很重要,這意味著醫生可以及時發現,制定治療措施,向好的方向把它往回拉。

帶著焦慮情緒,作為腫瘤病因之一的心理問題同時又成為了疾病的結果,這樣的負性循環是十分不利的,很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疾病預後。

焦慮:如何緩解?

我們都是普通人,患癌後產生一定程度的焦慮情緒是正常現象。但如何正確地緩解,讓自己的生活迴歸正軌,是我們需要重視、解決的問題。

正視疾病,不要逃避

一旦確診,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現實,配合醫生治療,但在平時諮詢工作中我也常常碰到有些姐妹外表勇敢、內心膽怯。

相信醫學,相信醫生

我們的恐懼往往來自於不瞭解、不明白、不清楚,做到以下兩點可能有助於幫助緩解您的情緒:

● 瞭解你的疾病信息

你可以與醫生坦誠溝通,瞭解自己病情的客觀全面信息,包括分型、分期、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毒副反應等。

● 尋求正規、專業的治療途徑,切忌盲目偏信偏聽

患病後,好像有些姐妹的“耳根子”變軟了,對於一些被有心人士吹噓出來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神藥”等,好像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樂此不疲地購買。

當然,我並不是絕對反對攝入保健品,只是它並沒有這麼神奇的功效,甚至那些來源不明、不正規廠家產出的還有可能對身體有害。建議大家在服用保健品前,可以先諮詢主診醫生,更為穩妥。

小貼士:

大家都知道,醫生的工作非常繁忙,所以姐妹們事先儘可能把你們想要諮詢的事項逐一寫在紙上。如此一來,既可避免我們遺漏問題、又可有效利用醫生的時間。

尋找、調整、改變可能的致病因素

腫瘤的病因各種各樣,其中有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就如空氣、水等環境因素或遺傳及某些生物因素;但有些我們能夠加以調整。

很多姐妹與我分享時都意識到自己的疾病是被累出來、氣出來的,這其中包括:

● 長期的負性觀念

● 長期負面情緒困擾

● 不恰當的處事方式生活模式

● 工作壓力

● 不良的飲食習慣

● 作息習慣

●不運動

尋找病因、改變可能的致病因素入手來降低疾病的復發轉移風險,是最有效、最根本,靠我們自己就能預防、控制方法。

從懷疑否認到直面正視,從被動接受到勇敢面對,我們已經開始慢慢挖掘調動了自身的潛力和能量,相信現在的你,有足夠的勇氣和能量面對並且做出改變。

重新規劃病後生活,過好當下

事實發現,那些預後良好,存活10年以上的姐妹,在她們身上你完全看不出病魔的痕跡。

她們積極勇敢、熱心溫暖,有的甚至在治療初期就開始規劃自己新的事業和生活,主動去改變調整以更好適應身體新的狀態,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她們承認自己是患者,但絕不頹廢。

開始她們只是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想被疾病控制自己的思想與情緒,也不想整天擔心著復發轉移;可當有了目標並慢慢去靠近去實現時,她發現了她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看到這裡,很多姐妹或許已經有了想要改變的念頭,但卻無從下手。對此,我有幾點小建議:

讓癌細胞滾蛋!防治復發轉移這麼吃就對了

● 寫日記

● 閱讀

● 聆聽音樂

● 運動

● 工作

● 做義工、做志願者

很多姐妹都曾由衷地告訴我,感謝老天爺讓她們得了這個病,她們活出了比患病前更精彩、更快樂的人生。

我相信,你也可以。

最堅硬也最柔軟的後盾:家人

對於姐妹們而言,最重要的當屬家人。

無論你遭遇了多大的挫折與困難,家人永遠是你可以獲取溫暖的港灣,面對外敵,這個後盾很“堅硬”。

讓癌細胞滾蛋!防治復發轉移這麼吃就對了

而在家庭內部,他們其實也很"柔軟"。我曾多次感受到有些患者有著這樣的想法:

我是病人,我擔心害怕、情緒不好是正常的,家屬又沒生病,他們應該包容我......

其實這部分姐妹有沒有想過,你的壞情緒尚有處可發洩,家屬的壓力何人理解?他們正常工作生活中也會有不快,回家不僅無人可訴(因為不想給你添麻煩),還要小心翼翼的與你溝通,怕觸碰到你的痛點,同時自己還在默默消化你的壞情緒。

久而久之,家人也有可能產生心理問題。

家屬是後盾、更是我們相依為命的戰友。因為藥物、生理狀態的影響,我們可能會有一些小情緒,這很難避免,我相信家屬也可以理解。

反過來,姐妹們也要去理解家人,適當的時候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心直」可以,但「口」儘量不要「快」,這對人對己都是有益而無害的。

面對考驗,重新發現和體會親情、愛情的珍貴,我想這是人生中非常寶貴的一課。

總結

1、 正視疾病,相信醫學相信醫生,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保證療效達到最佳;

2、 尋找我們能夠調整和改變的病因,降低復發轉移的風險;

3、及時規劃、重新安排自己的人生目標,量力而行,活出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4、理解、信任家屬,同舟共濟一起去戰勝治療過程中的痛苦與磨難。

最後,正如尼采所言:沒能打垮我的,必定使我更堅強。相信每個人都有其堅強、勇敢的潛力。給自己信心、給他人信心!

姐妹們:祝福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