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沒有哪位古人寫字比較醜,還流傳到現在?

清新小豹紋


古人寫的醜的字當然有,不過很多都被歷史的大浪淘沙給淘汰掉了,現在能見到的反而不多。列舉一些如下:

這個是唐朝時期一個敦煌殘紙,唐朝十分推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學《蘭亭序》的很多,這個殘紙估計就是某個人想臨摹蘭亭序,不好看。

上圖右邊的小字,是左邊圖畫的註釋。

這個像是在練字,看來方法與我們現在的方法一樣,重複,不斷重複。

僱人抄的佛經,大概也是唐朝時期的,這字水平也很一般。

“今天高興,寫個蘭亭序。”第一行還沒寫完,實在寫不下去了——醜的自己都看不進去了。

敦煌曲子詞,這也頂多是個抄字的水平。

也是唐朝的曲子詞,不好看。

這個不知道寫的什麼,章法也很奇怪。

這個也是臨摹《蘭亭序》的,雖然我寫的醜,但是我有一顆嚮往美的心。

篆書寫到這份上也沒誰了,無論是結構上還是筆法上,毛病都不少,放在今天也是個初級學習者水平。

說到這裡,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我很反感那些一提到古人就完全喪失自我的想法和做法,一味認為古人的就是好的。就書法而言,不可能不學古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古人的就是好的,古人有古人的侷限性,古人留下的東西里邊也有很多糟粕,不要用什麼天然、質樸之類的詞彙去文過飾非,差就是差,好就是好。

現在有不少書法大腕,提倡這種研究這種類似刑徒磚這種真正的醜字,可能是書法大餐吃膩味了,想換點口味,也可能是搞點差異化的東西找下存在感,就像當年康有為過分讚揚魏碑一樣,不吝溢美之詞,竊以為,研究可以,不要矯枉過正,更不能顛倒是非。


書法雅集


我小時候看報紙,有些報紙某幾頁,通篇都在介紹所謂的“醜書”。就是一群會長或者掛職的什麼局長寫的毛筆字書法,大概就是這種樣子的:

想要看能看懂的“醜書”,也有,比如說這種:

我那時候小,根本不太懂這算是什麼書法形式,只知道寫得實在是太醜了。這種又不是狂草還能讓人看不出寫的是啥的“書法”,那時也理解無能。這在民間也引起了很大反響,導致就連真正的書法家,看了以後也決定與之劃清界限。

然而醜書是有的,有相當一部分很有藝術性。眾所周知,看一個書法家寫“醜書”,到底是匠心,是藝術,還是真來獻醜的,就看這位的基本功。

比如說下面這樣的基本功就很厲害:

如果一個人,楷書的基本功如果連有都沒有,還熱衷於寫“醜書”,那確定就是騙子,抑或是醜人多作怪。在中國古代,也有寫字很醜但很自戀的,但通常都是小學生練字的字帖。書法中,被詬病的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顏體”。但顏體真的是一種體,而不是故意寫醜的。有學顏體寫成這樣:

好一些的顏體是這樣的:

我們說的是書法家,普通人就更不必說了。譬如前面同學舉的例子:

這是古人練字,練《蘭亭集序》,才寫了幾個字,就醜得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練字的和現在所謂的“醜書”“亂書”,不是一路。人家是真的認真寫了,而且處於練習階段。現在“醜書”中,有一多半是真的醜而不是假醜,是一群四五十歲的會長們醜人多作怪。魚龍混雜,以至於有理也說不清。

其實,古代除了書法,畫也有很醜的,只不過大家目前看到的都是審美留下來的。比方說,敦煌出土的一批畫作,作者用心勾勒了一個頭像:


豆子人民藝術家


大家好,我是白齊光一個熱愛歷史的學生。下面由我來回答

有網友問有沒有哪位古人寫字比較醜,還流傳到現在?

對於美醜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啊,同樣一幅書法作品有人覺得很醜,有人可能覺得很美,這個可能就和看人一樣,同樣一個女生可能有人覺得是美女,有人可能就覺得醜。

不過書法總有它的審美標準,這個審美標準不僅僅是字的形狀好看,還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取法、格調、用筆、氣韻等等,這個比較玄,如果沒有學習過書法是看不出來的,就像一個女生可能不是美女,但是很有氣質,或者是身材非常好,或者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或者是心地非常的善良,或者是很有才藝,或者很可愛,總之不能單看外表。

要是非要單從外表來看,確實有不少歷史上的書法大家或者經典的作品寫的不好看。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比如唐代顏真卿的行書很多人就覺得很醜,雖然他的行書還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如他的《爭座位帖》、《祭侄文稿》。

唐末五代有一位書法家叫楊凝式,他的書法是學習顏真卿的,有些作品寫的漂亮,如《韭花帖》,有一些就寫的很醜,如《盧鴻草堂十志圖拔》。

“宋四家”不能說醜,也不能說是漂亮,單從字體的長相上來看,肯定是不如元代的趙孟的書法。元代的楊維楨寫的“粗頭亂服”也不是很好看。

黃庭堅的大字書法

明代的徐渭自己曾經多次自殺,好像有精神問題,寫起字來也是隨性而為,結構並不漂亮。

楊維楨的書法

清代要說寫得最醜的就數鄭板橋的“亂石鋪街”體了,金農的“漆書”也不漂亮。

徐渭書法

除了這些,其實很多碑學的東西一般都不是很漂亮,比如《爨寶子碑》、《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等等。

而這些不漂亮,並不代表寫的不好,反而有一些作品寫的漂亮了,不被大部分書法家承認,比如“幹祿體”、“院體”、“臺閣體”、“館閣體”等等,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娘炮”吧。

對於這個事你怎麼看?


龍帥林vlog


醜書作者,代不乏人。放在每個當時的歷史時期看,與眾不同、獨出心裁、不隨大流、不和諧的書法,很容易被時人看作醜書。王羲之的喪亂帖、得示帖、姨母帖,看不懂的覺得就是醜書,蘭亭序已經沒人說醜,單個字看,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尖鋒凌亂、牽絲不利索甚至筆尖開叉也會有人暗自不以為然;顏真卿的裴將軍詩是醜書,祭侄文稿塗抹潦草、聲嘶力竭,你怎麼跟小學生講,他們也不會覺得好看;張旭的狂草古詩四帖是醜書,醜得一塌糊塗;柳公權的蒙詔帖是醜書;楊凝式的名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是醜書;蘇軾的寒食帖石壓蛤蟆更是醜書;黃庭堅的長槍大戟、枯樹掛蛇不可能不是醜書;米芾除了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還比較認真、不那麼乖張凌亂勉強可以接受之外,其他作品基本都是醜書(但是米芾卻說柳體是醜書惡扎之祖)。再往後醜書作者就更多了,楊維楨、張瑞圖、王鐸、徐渭、傅山、八大、沈曾植、吳昌碩、齊白石、謝無量、晚年沙孟海...

以上所有這些比起田楷都差遠了,歐楷原碑都不能與之相比。田楷之外,極少不是醜書。田楷結構方正、線條統一、筆畫等距、字形等大,均勻標準,有如活字印刷的模塊,可以挑選單字安插組成不同的作品,這就大大省去了以往集古字時還要理順行氣的顧慮、費力。田楷多少次寫都一模一樣,誰寫都一模一樣,這是田楷最大的特點,具備了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優勢。[鼓掌👏]


何如習字練拳


古代雖然是書法藝術盛世,但是書法寫的差的也是很多人的。當然作為文人官員的這個群體中,還是不多的,或者可以說幾乎沒有。幾乎所有的文人官員都有一手好字。其水平也足以碾壓當今書壇眾書家了。有不服的嗎?



當然如果說到古人寫字不好的。肯定有,只是這些醜字怎麼可能流傳後世呢?唯一可以傳下來的,也許可以找找那些古代的碑文。不過目前為止,發現的碑文墓誌銘都是極具藝術感的精品書法。還尚未看到所謂的醜字。還有待發現。



我想這些能夠流傳的醜字也許在民間流傳下來的古代書信中也許可以找到。我一次偶然機會在北京潘家園市場上有見過一次大約明清時期的書信。字寫得確實不怎麼樣。可以歸為醜字。大約也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中小學普通字的水準。而且毫無筆法可言。直來直去。這也是我唯一見過的了。



其實我們也不必過多糾纏這個問題。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古代的文化社會,學文作書乃是文人根本。只要是文人,必備文章和好字。現代應該也是如此,我們深處發展中的文明大國,應該主動接納傳統文化與藝術精神,有了接納才會發揚嘛。


書法影響力


其實我們可以做個換位思考,古人做收藏和現代人做收藏也有一定的共性。這個共性就是既然要收藏,一定要是最好的,以便用來傳家。相信在古代誰也不會把一幅寫得不好的書法用來收藏傳家,這樣會被子孫後代,甚至是親朋好友恥笑的。就算僥倖逃過了第一代收藏者,那也不可能在以後的幾百年每次都能逃過被毀的厄運。


古代人人都用毛筆寫字,從小寫到老,有人就會說那樣的話人人都能成為書法家才對。其實不然,書法這東西並不是寫得多了就能成家。它還需要天賦、思想、情懷等多方面因素融入到一塊才能寫出有思想、有靈魂、有情節的書法作品。

歷代以來的書法愛好者也是從這幾個方面去收藏市場蒐羅書法作品。所以我們在做唐宋時期書畫作品鑑定的時候,只要能斷定紙張和墨跡屬於唐宋時期。我們就可以基本斷定為真跡或珍品,因為一千多年以來的歷代收藏家已經幫我們認定了這幅作品的珍稀程度。



明清書畫鑑賞


審美具有時代性,書法也是如此,魏晉尚韻,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唐人的書法,宋人看不上,宋人的書法穿越回唐代,唐人也一定是看不上的。所以書法的美醜,有時是相對的。

就如顏真卿,他的字產生之初,一定也是不受待見的,這也難怪米芾老先生稱他為惡札之祖。而他的《裴將軍詩帖》,即使現在看,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而清代的板橋先生,他的字真能接受的又有多少人?

清代是中國書法史上隸書的兩個高峰之一,善隸書者眾多,而其中大多個性鮮明,看慣了漢隸的人,恐怕對清代隸書也不會太感冒吧。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應該沒有!但凡能夠流傳下來的,它一定是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而成為書法學習和研究的經典之作。所謂的“醜書”,看似“醜”其實懂得欣賞的人卻認為根本“不醜”,反倒比所謂“字正腔圓”式的書法更具味道,更有神韻,以下的作品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所謂“醜書”,“醜”的“妙不可言”,滿紙“古色古香”通篇“大氣森然”,真是“經典永存”。








我們有些人總是喜歡戴著有色眼鏡來評論古今書家的書法作品,但凢他們不喜歡的,統統被打入“醜書”行到,就連我們作古幾千年的王羲之、張旭、顏真卿、蘇黃和王鐸等人的作品都難逃“醜書”的厄運。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當代所謂的“醜書”代表人物沃興華、曾翔、王鏞等的作品吧,書法是不是“很醜”相信真正的“有識之士”看罷,一定會自有公論。













以上都是所謂“醜書”,但關注度卻是非常的高,爭議也最大,也是被罵的最多的一些書家。所謂寫“醜書”,他是需要有很深的書法基礎和功底,能夠打進傳統中去,又能夠突出傳統的束縛,能夠在創新上找到新的藝術語言,引領時代,他們是少數人,他們的風格讓一些人難以接受,所以只有開罵方解心中的憤怒,充分顯示出這些人存在嚴重的文化營養不良和審美觀唸的失衡,任由自己偏頗和狹隘“指書為醜”。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只要他們不喜歡的,都被無情地戴上“醜書”的帽子。我們再來看看當代名家的楷書作品,大家可以從中窺見書家早期、中期和最終形成的風格和特點,一路書行,軌跡清晰,可以看到很多不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

上面我選擇了他們部分人的一些書法作品,這些人都是當代的“書法大咖”






















各位朋友自己欣賞吧!以下幾幅作品是我近期創作的作品,不幸的是自己同樣被一些人戴上“醜書”的帽子,遭到一些書友的謾罵和評論,褒貶不一。縱觀我的作品,被一些人冠以“醜書”實在是高抬老夫了,真慚愧,我怎麼努力都達不到“醜書”的層級。









縱上所書,夲人認為,凣是能夠流傳下來的書法都是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今天的人們要向經典致敬。


西漂族


在書法藝術方面,每個人的欣賞水準和情趣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喜歡柳體,有的人喜歡顏體,有的人喜歡歐體,有的人喜歡趙體,有的人喜歡魏碑,有的人喜歡漢隸,有的人喜歡行草,有的人喜歡筆畫細一些的,有的人喜歡粗些的。你認為是醜的,別人就不那麼認為。比如說,有一位很著名的書法家的“射書”表現出很強的藝術性,從一個特別的角度進行創作。當然別人不可以模仿,他用了二十多年時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的書法不被別人任可,甚至有些書協成員。宋徽宗的瘦金體看著很醜,也沒成書法界的主流還是流傳下來了。


超然智者


對於美醜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啊,同樣一幅書法作品有人覺得很醜,有人可能覺得很美,這個可能就和看人一樣,同樣一個女生可能有人覺得是美女,有人可能就覺得醜。

不過書法總有它的審美標準,這個審美標準不僅僅是字的形狀好看,還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取法、格調、用筆、氣韻等等,這個比較玄,如果沒有學習過書法是看不出來的,就像一個女生可能不是美女,但是很有氣質,或者是身材非常好,或者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或者是心地非常的善良,或者是很有才藝,或者很可愛,總之不能單看外表。

要是非要單從外表來看,確實有不少歷史上的書法大家或者經典的作品寫的不好看。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比如唐代顏真卿的行書很多人就覺得很醜,雖然他的行書還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如他的《爭座位帖》、《祭侄文稿》。

唐末五代有一位書法家叫楊凝式,他的書法是學習顏真卿的,有些作品寫的漂亮,如《韭花帖》,有一些就寫的很醜,如《盧鴻草堂十志圖拔》。


盧鴻草堂十志圖拔

“宋四家”不能說醜,也不能說是漂亮,單從字體的長相上來看,肯定是不如元代的趙孟頫的書法。元代的楊維楨寫的“粗頭亂服”也不是很好看。


黃庭堅的大字書法

明代的徐渭自己曾經多次自殺,好像有精神問題,寫起字來也是隨性而為,結構並不漂亮。

楊維楨的書法

清代要說寫的最醜的就數鄭板橋的“亂石鋪街”體了,金農的“漆書”也不漂亮。

徐渭書法

除了這些,其實很多碑學的東西一般都不是很漂亮,比如《爨寶子碑》、《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等等。

《爨寶子碑》

而這些不漂亮,並不代表寫的不好,反而有一些作品寫的漂亮了,不被大部分書法家承認,比如“幹祿體”、“院體”、“臺閣體”、“館閣體”等等,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娘炮”吧。


館閣體

對於這個事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