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这两天,一直都被“21岁空姐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的新闻刷屏。

看着那些报道中的描述,一字一句都让人如刀割般难受,以至于我不愿再提笔记录下那些残忍的细节。

随着5月12日警方发布了嫌疑人溺亡的通报,我的心情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缓解。看着身旁熟睡的孩子,我突然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之中:

到底该如何保护我的女儿?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尊重女性,是不把过错推给女性

整个案件让我愤怒的,不仅仅是案犯的灭绝人性和残忍无底线,更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舆论:

“为什么女孩不打正规出租车,非要打滴滴?”

“为什么这个女孩不懂得保护自己,迅速下车?”

“为什么不报警?”

“以后出门都别打扮这么漂亮了,穿这么暴露了。”

“这女孩情商低才惹来杀身之祸。”

……

仿佛这从天而降的无妄之灾,过错都在于女孩本身。

当我看了一篇又一篇“女孩应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的文章之后,我开始自问:

要有多么充分的智慧、多么矫健的身姿、多么专业的防身技巧,才能足够强大到去抵御突如其来的人性之恶?

有人说,滴滴顺风车本来就不正规,谁让你大晚上偏偏要去坐?没错,的确有司机拿网约车平台当交友软件在用,打着开车的旗号“钓鱼”。

但正规出租车就安全了吗?新闻中,出租车司机性骚扰甚至杀害乘客的案例莫非我们没见过?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又有人说,作为女孩子,晚上尽量不要单独出行。可作为一个无法控制航班时间的空姐,如何才能避免“深夜外出”?

有的人甚至连新闻都没有看仔细,就拿出一副“你就是咎由自取”的嘴脸说:

“谁让她非得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还浓妆艳抹的?”

当我从身边人、地铁上、公园里、餐馆中、朋友圈等等现实与网络中,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论调时,我终于意识到:

这样一种对女性的恶意,已经浓烈到足够占据主流舆论。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尊重女性,是养育男孩不可缺的课

这次事件过后,各个妈妈群里以及我们身边不少妈妈们都纷纷说,要让自己的女儿从小就去学格斗、拳击、防身术,出门背上各种防身用的物品;还有人觉得比起健身房练翘臀马甲线,报个跆拳道和力量训练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那一刻,我真心觉得,作为女人,活着太难了。

当我们每一次悄悄地在猫眼看一眼,从屋中隔空喊话,让快递员把快递放在门口时;当我们在地铁上一面阻挡着拥挤的人群,一面担心四面八方可能会袭来的咸猪手时,那些身体高大强壮的男人又怎么能理解女性的举步维艰?

当大环境习惯用“男人都是潜在的强奸犯”、“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的语言来试图从心理和生理上为性侵开脱时,当所有的文章都在教导女性要成为自己的救世主时,我却很想知道,为什么鲜有人去谈一谈如何避免犯罪?

纵然,让女性增加忧患意识,让女性保有善良的同时认清人性的恶,让女性提高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各种自保手段,这些善意的提醒统统没毛病,也非常重要。我只是觉得,“如何教育男孩要尊重女性”这样的事情同等重要,不应该被遗忘,被忽视。

所以,我想说:

如果我有儿子,我一定要告诉他,女性并非从属于男性,不是被占有的物品;

如果我有儿子,我一定要告诉他,女性虽然体质柔弱力量不够,但这并不是你可以为所欲为的理由;

如果我有儿子,我一定要告诉他,何为lady first 和尊重女性,男人的力量是用来保护女性而不能仗势欺凌;

如果我有儿子,我一定要告诉他,性不是衡量权力的战争,不是无法压抑的动物属性,而是两情相悦的表达。

同时,我们不仅仅要用言语告诉男孩们尊重女性,更要用行动让男孩们看到“爸爸对妈妈”的尊重与爱。

就像《爸爸去哪了》中温柔的jasper,能说出“我想让你,每天一遍一遍地跟我做好朋友”来表达爱意,能在爸爸内疚时摸摸爸爸的头达信任与鼓励。

如此软萌可人的性格,当然与陈小春对应采儿的尊重、爱与包容不可分离。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尽管陈小春在节目中表示自己因为工作原因,和jasper相处不多,而且脾气也总是不太好。但是他与应采儿“你在台下闹,我在台上笑”这般的甜蜜感情,以及并不完美的陈小春努力改变自己爱护妻儿的样子,都是给jasper最好的榜样。

还有最近被当作婚姻、育儿教科书刷屏的霍思燕,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嗯哼来,她“背后的男人”杜江同样功不可没。

一段互相尊重包容的婚姻,便是能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记得《爸爸去哪儿》有一期,霍思燕要完成煤球任务,当其他爸爸们都在聊天休息时,只有杜江跑过去帮助妻子完成任务;之后,霍思燕带嗯哼一起去午睡,而门外,杜江一个人坐在板凳上认认真真地为霍思燕擦拭着鞋子上的泥巴。

所以你看,要想让孩子有多暖,爸妈就要有多甜。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尊重女性,是不用偏见禁锢女性

同样的,那些讲给儿子的话,也应该讲给自己的女儿听,让她明白身为女性的独立、不依附和自我的珍贵。

在韩剧《live》里,身为警察的吴杨寸暴打了强吻女儿的男友。女儿替男友辩解,说他是善良的好男孩,只因为自己脚踩两只船惹怒了男友。

可吴警官严厉地告诉女儿的那些话,真的值得分享给每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作为性侵者的辩驳,那是犯罪。

同样,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成为对性侵受害者“二次伤害”的借口。就像@端木异写过的那样:“并没有任何防身术,可以让女性免于遭遇强奸的恐惧。”

因为真正摧毁女性的并非性侵本身,而是性侵之后的第二次伤害。

看过那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人,都知道,女孩林奕含遭遇了什么。

她在婚礼上曾说:

“我失去了快乐这个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然后再也拿不回来一样。但与其说是快乐,说的更准确一点,是热情。我失去了吃东西的热情,我失去了与人交际的热情,以至于到最后我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因为

我肉体受到的创痛太大了,以至于我的灵魂要离开我的身体,我才能活下去。”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之前看前北大某教授事件时,人们在对被害人的评论中,充满了“失去了贞洁”、“被玷污、糟蹋”这样的字眼。被性侵,让她们变得不再纯洁,让她们不再是个完整的女性。

比起痛苦,她们更觉得羞耻与屈辱。

正如林奕含的责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所谓的纯洁从一种精神状态变成一种身体状态,变成一片处女膜?”

当很多人习惯性地把性侵归因于女性自身,“勾引”、“行为不检点”成为很多人面对受害者首先想到的词。

不论是舆论环境对女性的天然恶意、还是法律支援的薄弱和滞后,抑或是对被害者后期的心理创伤干预,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自责与内疚推给了受害者,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语境,让她们遭受着二次伤害的凌迟。

曾有朋友跟我讲述她在高三晚自习下课后,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性侵的经历。她说无数次,在天黑之后的路上,她都会回想起那个人的眼神、动作,她也曾无数次责备自己,为什么偏偏要抄近路走那条有些偏僻的小路,为什么在那天早上决定穿什么衣服的时候选择的不是裤子而是裙子,为什么自己不够勇敢、不够强大、不够机智到足以保护自己。

所以至今,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她也会穿起长裤长衫,再也没有穿起过裙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一个人,和我的朋友说:这根本不是你的错。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这起空姐被害事件,也让我们看清:

无关乎于女性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能逃过一劫,或者免于灾难的,都是万幸。

如果当男性乃至整个社会都缺失了那堂尊重女性之课时,人们嘴里所谈论的防范,其实都是绝望的,都是无用的,都是会令女性愤怒的。

想要避免女孩被侵害,除了强大的自我防护能力、完善的社会保护机制以外,至关重要的,还有养育男孩的家长们,请让原本单纯的男孩们从小就知道:

女孩的美丽,并不是你施虐的理由。

-END-

别光顾着让女孩学会自保,教育男孩尊重女孩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