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宋教仁的寂寞身後事

本文2463字,讀完大約需要5分鐘

1

宋教仁10歲喪父,宋教仁的獨生子宋振呂12歲喪父。1913年3月22日,即將入京擔任民國內閣總理一職的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臨行前在上海火車站遭遇槍擊,終於不治身亡,年僅31歲。

這位中華民國第一位倡導責任內閣制的政治家、竭力主張以和平而非暴力推動中國統一進步的先行者,就這樣倒在了政敵暴力的槍口下。百年之後,元兇究竟是誰仍然難有定論。

1882年,宋教仁出生在湖南省桃源縣上坊村,陶淵明《桃花源記》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之地。但1894年甲午海戰中國戰敗的消息傳來,十二歲的宋教仁即因悲慟而大哭,也許命中註定他要為國而離鄉。

宋教仁的寂寞身后事

宋教仁天資聰穎,十九歲考中秀才,但之後便與黃興一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1903年與黃興等成立華興會,1904年底赴日留學,1905年支持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憑藉其卓越的才幹成為孫中山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之一。

然而革命生涯也註定了宋教仁與家人聚少離多。十六歲時,宋教仁奉家命與比他大4歲的方快姐成婚,1900年生下唯一的兒子宋振呂。這之後宋教仁便基本在外漂泊,或求學或革命或赴日,宋振呂形同孤兒,從小缺乏父親照看的他,只是在舅舅家裡上過幾年學。

1912年10月18日,在武昌起義一年之後,時任中華民國首屆內閣農林部長的宋教仁,終於回到了闊別九年的桃源家鄉。白髮蒼蒼的老母眼見遊子歸來,發自內心地挽留他:“汝幸得生回,毋去矣。”

宋教仁的兄長宋教信,因他投身革命的緣故而被清廷殺害。離家時宋振呂才4歲,如今已是12歲的半大少年,卻因為陌生感連父親都叫不出來。妻子方快姐獨立支撐一家老小,也已是面帶愁容憔悴不已。

宋教仁暫時放下自己的抱負和豪情,終日陪伴家人左右,“日飲酒道故舊為笑樂,欲事親終老以盡天倫,京中屢電促駕,亦未能出山。”

但桃源終於不是宋教仁的久留之地。在家呆了不到三個月,宋教仁還是因為國民黨總部的不斷催促,離家去了上海——這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來。宋振呂再知道父親的消息時,已經是噩耗。

2

宋教仁臨終前,將家事託付給黃興等革命同志。之後,方快姐和獨生子宋振呂被宋教仁的同志從湖南接到上海。但僅僅過了一年,方快姐也病逝,宋振呂一年之內雙親盡失。

宋振呂長大後,在父輩友人、同鄉覃振的資助下,去日本學經濟。1934年隨行考察歐洲司法,歸國後在南京國民政府審計部門任職。但兩年後即因突發心臟病過世,年僅36歲,只比其父多活了5年。宋家對其死也有過懷疑,其遺孀葉惠英回憶,宋振呂死前走訪同僚時喝了一杯水,回來便發病而亡,“事情有些蹊蹺,但沒有證據,只是推測罷了。”

宋振呂一生中最有名的事蹟,是他親手扭住了殺父仇人洪述祖,並使其最終明正典刑。

宋教仁被刺後,兇手應桂馨、武士英供稱幕後指使者是袁世凱和趙秉鈞,而直接指揮人便是洪述祖。洪述祖是清代著名學者洪亮吉的五世孫,但從小便吃喝嫖賭樣樣俱全,有“洪殺坯”的惡少之名。事發後,洪述祖逃往青島的德租界,買了洋房過起了寓公生活。

宋教仁的寂寞身后事

如果他一輩子躲起來,本來也對其無計可施。但1917年春他惡習難改,化名張皎安跑到上海,為日本人推銷鴉片而牟取暴利。但因為租賃美租界房屋的債款糾紛,被人告上法庭,又被媒體記者探知,然後上海幾乎所有報紙都刊載了洪述祖在滬陷入訴訟的消息。

1917年4月30日,洪述祖出法庭時,被時年15歲的宋振呂和宋教仁的秘書劉白死死扭住,直接扭送到上海的巡捕房,後來北洋政府高等法院將其引渡到北京審理。本來高等法院判處其無期徒刑,但宋振呂認為量刑過輕,遂向高等檢察廳提出控告。時任總統黎元洪為儘快平息輿論,授意改判死刑。

1919年4月15日,洪述祖在西交民巷京師分監被執行絞刑,也是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的首例絞刑。行刑前用狗作試驗,狗斷氣而外表皮膚無異樣。但洪述祖許是過於肥胖,脖頸支撐不住身體重量,最終身首異處。

洪深是洪述祖之子,後來成了赫赫有名的戲劇家和電影人,是首先提出使用“話劇”一詞作為新式戲劇名稱的第一人。洪深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洪濟,後來到香港之後添了一名男孫,便是後來成龍的師兄、赫赫有名的動作演員洪金寶。

3

宋振呂身故後,葉惠英帶著獨生女宋奇璋從南京回到湖南。關於宋奇璋的身世,宋家旁系曾有一種說法:宋振呂身體不好,因此與葉惠英商量,抱養了葉惠英哥哥的女兒,作為宋振呂的後代。

據說這在宋家其實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宋奇璋的後代至今一直予以否認,堅持宋奇璋就是宋振呂的親生女。

宋振呂死時,宋奇璋九歲。抗戰爆發後,有報紙報道說:“宋先生遺屬寡媳一人在桃源轉徙流離,孤苦伶仃。”1949年之後,因為宋教仁的關係,政府在長沙給母女倆租了間房子,每月發30元撫卹金。宋奇璋從桃源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在當地的白馬渡小學教書,並結識了後來的丈夫吳建坤。吳是地主出身,葉惠英不贊成兩人結合,但宋奇璋執意堅持,母女因此後來聯繫很少。

宋教仁的寂寞身后事

宋奇璋的五個子女,除了長子長女姓吳之外,都姓宋。但雖然承續了宋教仁的遺脈,幾個子女都因為時代變動,只有初中學歷。就連宋奇璋自己,也是因為周總理的特別照顧,才沒有在十年運動中受大苦。

宋奇璋的長子吳林1969年被下放,後來在鄉供銷社當營業員,再後來下崗,靠種地為生。宋奇璋的次子宋克家1966年小學畢業後輟學,下鄉務農12年,再後來當了幾年工人後下崗拉黃包車。宋奇璋的三個女兒一個接父親的班,在桃源縣水電局。另外兩個,後來也下崗了。

宋克家拉黃包車每天起早貪黑,也就掙幾十元,摩的出現後他轉開摩的。2009年他實在幹不動了,跟妻子在桃源縣陬市鎮開了間雜貨鋪,賣床單、棉被、衣帽、鞋襪。鎮上人少,生意冷清,僅可餬口。

宋克家的大女兒宋丕興現居長沙,2008年建立了宋教仁紀念網;小女兒宋娟大專學歷,任宋教仁常德研究會副秘書長。兩個女兒知道先祖的光輝,但對先祖的抱負卻基本付之闕如。

畢竟,宋教仁在構想一個文明、富強、進步的現代中國時,絕不會想到自己的後代會以拉黃包車艱難為生。2011年宋丕興參加辛亥後裔聯誼活動,黃興的孫子黃偉民介紹她是宋教仁的玄孫女,全場驚呼。在座的後裔都是第三代至多到第四代,不會到第五代。而當時某些湘版的歷史教材中,甚至已經沒有了宋教仁的名字。

宋教仁的寂寞身后事

宋教仁的筆名是“漁父”。18歲那年,他在家鄉躲避清軍追捕時,逃到沅江支流的一個渡口。追兵問漁翁是否見到宋教仁,漁翁說:沒見宋教仁,船上只有漁父。

為感念漁翁救命之恩,宋教仁後來在《民立報》任主筆時,取筆名為“漁父”。諳熟中國傳統典籍的他,一定知道在《莊子》的雜篇裡也有一篇《漁父》,世外高人漁父評價“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的孔子:

“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

其實臨行前已有消息說有人要行刺他,但宋教仁堅持赴京、未予理睬。不知道宋教仁取筆名那一刻有沒有想過,這一段或許竟是他的讖語:捨身成仁的他,終於不是漁父,是孔子。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參考:陳曦《民國遺脈之宋教仁後人:漁父詞好夢難圓》;毛予菲《宋教仁親屬講述:宋教仁遇刺背後的隱情》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