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宋代鈞窯瓷器鑑定,只要牢記“3看”就足夠了!瓷器背後的故事

宋代鈞窯瓷器鑑定,只要牢記“3看”就足夠了!瓷器背後的故事

鈞瓷月白釉出戟尊

宋代鈞窯瓷器是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之一,是北方窯口,目前能讓大家共同接的窯址在河南省禹縣神垕鎮,禹縣,宋時鈞州,明萬曆改禹州。在五大名窯中,汝、官、哥、定均是素瓷,也就是說是單色的,唯有鈞窯瓷器是彩色的。那麼怎麼鑑定鈞窯瓷器呢?我感覺有“三看”就夠了。

第一看造型。宋代鈞窯瓷器的造型並不多,主要有花盆、花盆拖、出戟尊、洗、等。和其他四窯比造型相對較少,到金、元時期鈞窯造型就豐富多了。大家知道宋鈞窯瓷器是供皇宮御用,宋徽宗審美極高,所以對花盆、出戟尊、洗等用品就要求很細,器型規整,做工優良是必須的。

宋代鈞窯瓷器鑑定,只要牢記“3看”就足夠了!瓷器背後的故事

鈞窯洗

第二看胎釉。宋代鈞窯瓷器胎體厚,呈灰色。宋代鈞窯瓷器是燒素胎,而後上了很厚的釉子再燒,"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就是說的鈞窯瓷器,鈞窯瓷器釉面顏色是不可可控的,入窯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什麼顏色,只能聽天由命,出窯的時候什麼顏色都有,非常神奇,有月白色、天青色、玫瑰紫、天藍色等。有於釉子較厚,在高溫氣氛下翻滾,銅分子較多,其他分子較少,由於分子質量不同,有的往上,有的往下,形成了不規則流動痕跡。這種痕跡被我們稱之為:"蚯蚓走泥紋",宋代鈞窯瓷器大多數都有,是宋代鈞窯瓷器鑑定的重要標準。

宋代鈞窯瓷器鑑定,只要牢記“3看”就足夠了!瓷器背後的故事

鈞瓷“蚯蚓走泥紋”

宋代鈞窯瓷器釉面厚,顏色不確定,只是大體上是什麼顏色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宋代鈞窯天藍海棠紅渣鬥試花盆,就是內藍外紅,還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玫瑰紫花盆,也是內藍外紫紅。收藏圈長說"鈞窯掛紅,價值連城"。宋代鈞窯瓷器底部有釉,呈芝麻醬色。

宋代鈞窯瓷器鑑定,只要牢記“3看”就足夠了!瓷器背後的故事

花盆底刻“重華宮‘、“金昭玉翠用”和“四”字

第三看銘文。目前從傳世品和各大博物館藏品來看,有兩種銘文,一種是鈞窯瓷器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數字,並不是所有的宋代鈞窯瓷器都刻,而是少數的花盆、洗、出戟尊之上。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到現在意見不統一,有的說刻"一"的是最大的,不對,因為有的花盆刻"一",有的盤也刻"一",有的說是歸類的,也不對,有的花盆刻"六",有的花盆刻"九"。這個數字還有待研究考證。

宋代鈞窯瓷器鑑定,只要牢記“3看”就足夠了!瓷器背後的故事

花盆底刻“養心殿‘、“長春書屋用”

另一種是刻字的,如:"養心殿"、"長春書屋"、"重華宮"、"金胎玉翠用"、"靜憩軒用"、"瀛臺"等等。這些銘文都是清代宮殿,都是皇帝住過的地方,這些宋代鈞窯瓷器都是清宮舊藏,是清代宮殿使用過的,字體是清代工匠所刻,非常的工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