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为何在扶持四爷继位后选择“半隐”?

胡航科


古人云:“功盖天下者不赏,勇略震主者身危。”以邬先生之才学焉能不知?雍正之所以能够即位,有三人乃在“功盖天下者”之列,一个是邬先生,一个是十三爷,一个是年羹尧。江山初掌,十三爷与年羹尧还有其稳定政局之用,暂时无忧,而雍正过河拆桥,最先除去的必是掌握着自己的或阳谋,或阴谋的邬先生了。邬先生当然心里更清楚,不然的话,他还是邬先生吗?

由于剧中交代不清,使人忽略了一个情节,又由于忽略了这个情节,又使人误以为雍正晚上回家就是为了除掉邬先生的,所以他便“眼露凶光”了。对此说法,本人却不以为然。雍正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大的杀气,因为这并不是当务之急。要杀的话,哪天不能杀?非要刚接皇位就先杀邬先生不可?杀气是由雍正的一句问话而起。雍正说了句老十三用不着调着么多的兵来保护他的家宅和家眷,邬先生接口说,这是他让十三爷这么做的。说这话的时候,他没有想到,就是这句话,使得雍正心头一凛,就是这句话,他差点就活不过这一夜。

何以会使雍正“心头一凛”?乃因乌先生的“勇略震主”,他把雍正震住了,吓着了。众所周知,邬先生从他进入王府那天起,献的大都是文士之谋,并未自己来行使执掌兵权,调动兵马之事。但危急关头,让张五哥持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又让十三爷以金牌令箭接管丰台大营,带兵到畅春园护驾勤王,最紧要的几步棋都是邬先生于临危不乱之中操盘而成,这就不仅是谋士,而是将才,大将之才了。以此人之才,如果日后为八爷、九爷、或是十四弟、甚至是十三弟夺取雍正的权力所用,该是个多么可怕的人物?

救自己命的是邬先生自己。熟读史书的邬先生当然没有忘记范蠡、文种帮助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王夫差之后,范蠡曾对文种说“越王其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的话。因此,他劝文种和他一起隐退江湖以避杀深之祸,但文种不相信勾践会做出杀戮功臣的事情。结果就有了范蠡隐退经商,富甲一方,得以善终,而文种却终遭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

邬先生以一个“三不可用”打消了雍正对他可能的要求封赏的顾虑,表达了退隐江湖的意愿。但是这时候如果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审慎的思考就提出全隐的话,也仍然是难逃一死。因为那就是对雍正的回避,对雍正的不敬,与雍正的断交。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即使答应了他的全隐,也会在几日之后就派人寻之杀之。所以,他提出半隐以及解释为什么选择半隐的原因,说到你想我时如何,我想你时如何,来告诉雍正,我对你的感情有多深。这是用感情使雍正撤回杀人之意。还有就是表明去向使雍正放心,我就在你最信任的奴才的手下,日后想问计,通过李卫自可问到,想杀我,李卫就能办。于是,雍正急于杀他的心没有了,连犹豫也都没有了。这个邬先生,一波三折的层层推进,那是多大的智慧!

从李卫处转到田文镜处,又在田文镜处去押运了一回粮草,然后便索要高额幕酬,故意将田文镜激怒,让田文镜恼怒之中下了逐客令。日后雍正问及,也只知道是田文镜把他撵得不知去向。于是,剧中的邬先生便得以在没有得罪雍正的情况下浪迹江湖了。那个时代,活得多费劲!


杜新1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无疑是雍正的头号军师,为雍正出谋划策,在雍正夺嫡的道路上建立了汗马功劳。但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他怎么会不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呢,他知道自己如果不离开的话,就会有杀身之祸。


雍正皇帝在畅春园继位之后,对邬思道阴冷的说已经安排好了他的去处,实际上此时的雍正皇帝已经有了杀心,因为邬思道知道他太多的秘密,也太聪明了,自古谋臣有几个能有好下场,但是聪明的邬思道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对雍正皇帝说自己有三不可用,实际上是想要保命,雍正问邬思道的去处,邬思道既要隐居又不全隐,而是选择半隐,实际上就是让雍正对自己放心,这才让雍正打消了杀害他的念头。果然第二天,为雍正办私密事情的人都被杀了。虽然这次谈话表面非常平和鱼,但实际上双方剑拔弩张,邬思道心里也非常紧张,如果说错一句话,恐怕自己性命难保。


就像邬思道自己说的那样,皇帝所做的事情都是阳谋,自己做的事情都是阴谋,上不得台面的,这也是雍正想杀他的原因。他第一步就是到李卫那里,让雍正放心,然后跑去田文镜那里,最终成功金蝉脱壳。从田文镜,年羹尧的下场来看,邬先生的确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我是典解历史,欢迎大家点赞,评论,留言,喜欢我的朋友关注我哦。


典解历史


有句话说到好,与普通人为友,同患难难,同富贵易;但和天子为友,同患难易,同富贵难,这句话就是无数前人用鲜血给出的教训。

天子虽然富有四海,但是权利和财富是不允许其他人与之分享的,所谓伴君如伴虎,对权术研究颇深的邬思道自然不会趟这浑水,而且功名非他所愿,不如早早的拿点银两归乡过快活日子。

在临别雍正皇帝的时候,邬思道主动坦白自己想半隐,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而关于“半隐”邬思道是这么解释的,想

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帝找到自己的地方半隐起来。这其中就大有文章了,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条件,为何要提到银两和吃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邬思道得到过多少赏赐,但是总不至于出去就饿肚子,这里应该是邬思道自污,也就是暴露自己弱点,贪恋钱财的人当然比较好控制,而且这也无疑在告诉雍正皇帝自己不过是贪财,不会对权利有更高的奢望,重点还是让雍正放心的。

后面第二点提到让皇帝能够找到他,这毫无疑问也是为了降低了雍正的戒心,毕竟邬思道的才能雍正是看在眼里的,虽然说邬思道自比为熬干的药渣,想要示弱,但是雍正岂能轻易相信,能够随时让皇帝找到,说白了就是甘愿处于皇帝的监视之下,自然也不敢去攀附其他皇帝的政敌,或者是做一些非分之想。

由此可见邬思道的半隐是精心谋划的一条退路,为的君臣相安,而不要出现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下场。而雍正到底会不会答应呢?邬思道最后假装抹了几滴眼泪,想赚得几分同情,毕竟这个“半隐”的方案对于雍正来说还是有几分风险的,哪有放到眼皮子底下更让人放心呢?不过好在雍正皇帝最后还是同意了。

而在选择半隐之后,邬思道依旧还参与了雍正朝的几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比如说在诺敏的亏空案中,就是邬思道协助田文静拆穿了藩台衙门找富商借银两的鬼把戏,而后又积极协助李卫管理两江这个大清最重要的财税来源,可以说在背后依然在辅佐雍正,但是又不至于和雍正产生摩擦和纠纷,更不存在功高盖主的情况。而且可以相信,这些政治事件也都有雍正以某种方式授以机宜,

至于很多不能言明之处,对于邬思道而言,自然能够洞察圣心,知晓帝王心思,去暗中的安排好。

比如隆科多居功自傲,开始和八爷一党勾结企图利用八王议政制度逼迫雍正交出权利,这时候邬思道就率先利用田文静的身份向隆科多发难,相当于给雍正及时的送来一枚攻击隆科多的炮弹,可谓是相当准确的理解了雍正的心思。

以邬思道之才,为其他任何人服务都是死,不为雍正服务还是死,而以这种“半隐”的方式倒是能够两全,

这一点也就是谙熟“帝王之道”的邬思道才能够想出来了。

如果你是邬思道,还能够想出什么明哲保身,急流勇退的办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夏慈史


在《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很有才能对四爷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至于为什么在四爷登基后“半隐”原因如下:


在剧中雍正和邬思道“聊天”时就说到他的功劳很大,对于该怎么安排他还需要好好考虑。

这其实一方面包含了雍正确实不能确定该给个什么名分,另一方面也包含对邬思道的试探将这个难题丢给他(可以结合剧中雍正的表情来揣摩其心理)。

邬思道选择“半隐”也属无奈。以邬思道的能力如不能为雍正所用更不能为他人所用(尤其八爷党),邬思道这人既不爱钱(虽然后来要求每年八千两幕酬也仅故意显示爱财)又不爱女人也不愿做官。所以说想要全隐只是理想。但是又从私人感情来说,二人也相处十几年,在四爷还是皇子时也是亦师亦友甚至无话不谈,但在四爷登基后他们间便有了鸿沟,邬思道此时也算完成使命(况且伴君如伴虎),如果彻底归隐也会想念,于公于私(刚登基形势不稳)都不能全隐。



“半隐”这个决定很好,自愿前往李卫处做其幕僚让其监视自己以使自己时刻处于雍正的视线下,同时仍在为雍正做事,这就解决了雍正的后顾之忧。


BliBli


雍正继位后想要杀邬思道

1.雍正继位当晚来到四爷府邸,召见邬思道的时候,就已经面露杀机,因为他知道邬思道的才能,而雍正地位还不稳定,政敌还有很多,如果邬思道对雍正的安排不满意,他掌握了很多秘密,很有可能对雍正造成威胁。

2.雍正果然在试探性的问邬思道以后得想法,并且说会给邬思道一个名份,让他走向前台,这只是试探邬思道的想法,邬思道后来告诫十三阿哥“飞鸟尽良弓藏”,说明他已经看透帝王的思想,当即提出“半隐”的想法,邬思道选择“半隐”目标是保护自己,因为他掌握了太多的秘密,他太了解雍正了。



3.邬思道提出“三不用”,阻挡雍正的试探,他说自己的腿是有残疾的,不能上朝为官,会有损朝廷威严;二是他是康熙朝时候的一个罪犯,在雍正朝做官不合适;三是说自己会阴谋,雍正应该用光明正大之臣。这样就给雍正一个台阶下,雍正也很聪明,就坡下驴,同意邬思道退隐了。


邬思道的“半隐”是什么样子

邬思道的“半隐”,就是不完全隐退,他在李卫的府里做幕僚,让雍正可以随时监视他,并且还收纳了雍正送他的一个女人,后来邬思道借故离开李卫,去了田文镜府里做幕僚,因为八千两的幕酬不及时支付,又离开了。

至此,邬思道成功逃离了雍正的视线,随着雍正帝位的稳固,政敌的倒台,雍正也就没有再有杀掉邬思道的想法了。


小灿哥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后,回到家找邬先生,说了一番奇奇怪怪的话。

原来的剧本中写着十三阿哥胤祥在门外偷听,可是在电视剧制作中,大概觉得有点黑暗,就删去了。

只看剧本,就能感受到邬先生的生与死只在一线之间,比夺嫡之争更阴森恐怖。

继位之事已定,雍正回府,没看到邬先生迎接,脸一沉,没有跟家人说话,直接去找邬先生“聊一聊”。

十三阿哥胤祥提刀前来,听说雍正在找邬先生“聊天”,心中一惊,有种不好的预感。

胤禛想让邬先生参加会试,顺理成章入朝为官。

邬思道直接拒绝,说自己“非为官之人”。把门外的胤祥吓了一跳,他的“惊”不是因为邬先生不肯为官,而是“惊”邬先生不为官雍正会如何处置他。

邬先生说了“三不可”,之后坦白承认自己想归隐,听到归隐儿子,胤祥已经急的要推门而入了,因为,他心里明白“归隐就是死”。

你大爷到底是你大爷,邬先生随后说了一番话,提出了“半隐”。

然后邬先生说到了“半隐”,并主动提出要去李卫那里“受皇上监视”。雍正这才释然,老十三这才放下心来。

所以,此后邬先生所作所为就可以理解了


史味人生


只有半隐才能让雍正皇帝放心,邬思道自己心里清楚,全隐是不可能的,全隐去哪隐,他的身体也离不开人照顾,况且他的手里也没有钱,以雍正皇帝的疑心,如果皇帝不能随时找到他,当时就杀了他,邬思道不是不想做官,是因为他知道伴君如伴虎,备不住哪天皇帝不高兴就会杀了他,因为他知道的太多了,邬思道已经风烛残年了,再加上自己还是个瘸子,只想多活两年即可,人老更惜命,我觉得二月河就是邬思道的化身。


谁是我知心


在整部《雍正王朝》里,若论谋略智商,邬思道绝对可以排第一第二。但是邬先生最擅长的却是揣摩别人的心思,尤其是帝王的心思,也就是说邬先生深懂人性,在心理学上造诣颇深!在这一点上,连张廷玉都不是其对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病逝,四爷在惊心动魄中顺利地登上皇位。当夜,刚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没有住在宫里,而是连夜返回潜邸会见邬先生。此时的四爷已经贵为皇帝,大功告成,这个时候一切秘密为四爷办事的奴才都不能再留在这个世上了,即便是对四爷夺位成功起着核心作用的邬先生也不能例外,所以在与邬先生的对话中,雍正面露凶光,几次问话中杀机重重,一旦邬先生说错一句话,都将难逃杀身之祸。

可是,我们的邬先生是何许人也?!四爷是在邬先生的一手帮助下登上皇位的,邬先生对雍正的心思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很清楚此刻的雍正已经起了杀心,那么怎么才可以避免被杀呢?

如果选择继续为官,那将犯了雍正的大忌,毕竟邬先生知道雍正的秘密太多了,一旦不小心泄露,都将引起朝廷震动,给雍正带来无穷的灾难。或者邬先生为哪位官员出谋划策,都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如果选择全隐,雍正就找不到邬先生了,言外之意就是对邬先生失去控制了,像邬先生这样的人只有时刻处在雍正的监视掌控之中才会让雍正放心,才没有杀身之祸。


因此,邬先生巧妙地选择了“半隐”,这样一来既不为官,又不会消失,让自己光明正大地处在雍正的掌控之中,雍正便也不会杀他了。可以说邬先生已经完全摸透了雍正的心思,真是细思极恐啊!


寻古问今


看过《雍正王朝》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四爷的登基离不开背后强大的幕僚,其中有一位一直以诸葛亮的形式存在的角色可能是让我们最感兴趣的――邬思道。

邬思道,一名斯道,字王露,绍兴人,寓居河南开封,是雍正时期的巡抚田文镜的幕僚,被称为绍兴师爷。他腿有残疾,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意,却被田文镜聘请入幕,承办一件棘手案件而为人所知。邬思道为田文镜写了弹劾隆科多的奏折,让其宠遇日隆,也领自己声名远播了。后为雍正所赏识,成为雍正幕僚。这样足智多谋的一个谋臣,为何在雍正上位后选择隐退呢?

也许有人会为他的离开而感到惋惜,其实不然,在雍正夺嫡成功后,其实他对自己曾经的下属已经暗下杀机了,之所以在当夜回潜邸就是要看看情况,邬思道何许人也,他可是对帝王之术研究的入木三分,尤其是对皇权看得很明白。

于是他便借口要隐退,雍正可能也顾及这十来年的感情想给他一条生路,于是给他三个选择“大隐于朝,中隐于世,小隐于野”,而邬思道更是参透了雍正,便给了一个更加表忠诚的隐法,半隐,也就是既能让雍正时刻了解到他的动向,又能离开雍正这个权利的漩涡,可谓是非常高明,既让雍正十分感动,又给自己找了个饭碗,于是雍正便立马答应了,一句挽留也没有,两人都是聪明人不说也知道互相的意思,心照不宣的寒暄几句,就放行了邬思道。

半隐,不过是为求得夹缝而生的一种自保之术,自古伴君如伴虎,君王可同苦难却难以同富贵,这道理很简单,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邬思道一般。


zero5198


杀邬思道的两大原因:作为雍正的重要幕僚,邬先生在帮雍正夺位过程中,为雍正出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主意。雍正做了皇帝后不愿意留下把柄给邬先生。而邬思道也知道雍正迟早要弄死自己。第二,在夺位最后时刻,邬思道居然能让张五哥配合十三爷等夺了丰台大营的兵权!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但是雍正不杀邬思道也是应为邬思道太能干了,刚刚登上位,还有需要邬思道的地方。因此雍正也问过邬思道想做什么官。

邬思道太了解雍正了,自己如果直接隐退,那么就会被雍正偷偷的灭口。那就去田文镜那里做个幕僚,这样能离开雍正,但是又在雍正的视野内。时间长了,邬思道让雍正觉得自己没有做对不起雍正的事情,所以邬思道选择半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