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要說時下最為熱火的話題,

人工智能絕對逃不過。

那麼對於人工智能,

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他們說,

“AI很厲害,阿爾法狗迎戰人類圍棋獲勝啊!”

“不知為何,AI的出現,讓我有一點點的危機感......”

“AI很棒啊,也跟大多數科技項目掛鉤,應該要好好利用!”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馬雲爸爸說,

“機器也不應該成為人的對手,

機器和人合作才有未來。”

中六君說,

“AI相當厲害,

馬雲爸爸說的也讓我們相當認同啊,

於是乎,

我院把AI

與胃腸疾病的臨床診療

結!合!在!一!起!了!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5月24日下午,我院舉辦了人工智能醫療論壇暨沃森(Waston for Oncology)胃腸疾病人工智能醫學中心啟動儀式。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範瑞泉副處長、我院黨委李漢榮書記、任東林運營總監等出席,與來自省內對人工智能充滿興趣的80多位學者一起交流。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我院黨委書記李漢榮表示,引入人工智能,其目的是努力實現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辦醫方針,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便捷、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六院雖然是個新生的醫院,但我們有一顆上進守真的心和一份務實誠懇的態度。這次合作不僅能為我們打開雙贏的局面,更能為中國醫療領域人工智能本土化應用的深入探索做出重大貢獻。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我院運營總監、外七外八科主任任東林教授則說到,人工智能這一技術不再只是黎明的曙光,而是初升的太陽,值得所有醫生尤其是年輕醫生好好學習。他認為AI肯定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要堅信科學會為醫學領域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本次活動由吳小劍副院長主持,他表示,中心建立後,我們將不斷“訓練”沃森系統,對其胃腸腫瘤治療進行調整優化、變得本土化,實現個體化胃腸道腫瘤治療方案的推薦,為患者謀福利

新事物——IBM Waston for Oncology

由IBM公司製作命名的沃森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是基於人工智能的一套癌症輔助診療系統,通過計算機訓練學習與算法,實現癌症治療的推薦。作為進入人工智能醫療時代的超級計算機,沃森所積累的信息量以及處理速度是以指數級增長的,是單個醫生很難相匹敵的,但沃森不回答醫學問題,它是基於數據基礎之上給出最相關且最可能的多個結果,最終由醫生做出臨床決策。

重點強調的是,計算機輔助只是在促進醫護工作,而不是取代他們。通過超級計算機的認知技術,沃森能夠更加精準的理解與分析腫瘤治療各個維度的信息,從而輔助醫生臨床決策,形成臨床與工智能系統的完美配合,翻開醫療的新篇章。

優傳統——多學科聯合(MDT)診療與沃森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首席專家汪建平教授帶領團隊在

MDT會診

早在2013年3月,我院成立了由胃腸外科牽頭,多學科聯合的結直腸腫瘤和胃腫瘤MDT診療中心,目前包括了結直腸腫瘤、胃腫瘤、炎症性腸病和慢性便秘等多個病種。借鑑“一站式服務”的理念,採取多學科專家聯合門診的形式,應用國內領先的各項診療技術,確保每一位胃腸道腫瘤患者僅需一次門診就診即得到相關專科專家的共同會診,確定最合理的個性化治療方案。這大大簡化了胃腸道腫瘤診治流程,規範了診治方案,進一步提高胃腸道腫瘤的診治水平,從而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在此已有的工作基礎上,我院胃腸腫瘤MDT團隊將會利用沃森提供的循證醫學證據,結合中國胃腸腫瘤規範化診療指南以及我院多學科會診團隊的臨床經驗,針對中國胃腸腫瘤患者的特點,為患者提供更高效迅速、標準化、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同時也為沃森提供更多中國特色的循證醫學證據、頂級專家經驗,更好優化沃森在中國胃腸疾病臨床診療的應用及推廣。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啟動會現場

有人以為,沃森依靠強大的學習能力,成為了機器人醫生。但事實上,擁有推薦治療方案的沃森不回答醫學問題,而是基於數據基礎之上給出最相關且最可能的多個結果,最終由醫生做出臨床決策。“沃森的治療水平,與腸癌MDT團隊治療的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還不能達到真正的個性化治療。”吳小劍副院長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沃森的診療規範,基本來自於國外。由於生活習慣、醫保制度、治療習慣、疾病本身特點等多種不同,沃森需要更大程度地適應中國患者的情況。也就是說,沃森是輔助醫生的工具,並非是取代醫生。至少目前,情況是如此。

“我們不會改變它的治療原則。但會通過中國的病例,不斷驗證系統,並對它進行訓練、調整優化,讓它的治療變得本土化,有實操性。”吳小劍指出。

人工智能與胃腸腫瘤臨床治療如何對接?答案在這裡!

啟動儀式後,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錢大宏教授、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楊躍東教授和中山大學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主任謝志教授,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科學研究所遊明亮博士後等四位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專家,分別針對人工智能醫學的現狀和未來、基於AI的基因檢測分析和藥物研發、中山大學醫學影像大數據平臺建設、Watson for Oncology在胃腸腫瘤中的臨床應用等議題與現場觀眾進行了深入探討。

科技能通過強大的工具、數據和解決方案來促進醫療革新,但患者需要情感上的關注和醫療人員的共情,這就促使我們要邁步走向人工智能與臨床醫療的對接

AI

我們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