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樣才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a_nuo_1996


通過自己的“未來視角”,就能改變自己思維的方式,發生的各種事情都會開始有不同的思考,也能指導自己今日的選擇。


站在今天規劃自己五年後的位置,也站在五年後的位置指導自己今天的所思所行所言。

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自己每天的所思考的東西,如果不站在未來的自己的視角出發,你思考的格局很可能就小了!格局小了,思考的維度是不夠的,思考的全面度也是不夠的。

(2) 自己每天會面臨各種抉擇和行動,如果不站在未來的自己的角度出發,你做的抉擇和行動很可能不是很優化的!

(3) 自己每天會有各種言論,如果不站在未來的自己的角度出發,你做的各種言論很可能是不明智的!


打個具體的比方吧:今天你在一家不足10人的小公司做個小銷售,但是你給自己規劃5年後也開了一家這個類型的公司,自己做小老闆。


然後你發現有一個剛簽訂的訂單,由於公司銷售助理的出錯,這個訂單的成本其實是很大的,所以你辛苦跟了3個月的訂單現在的利潤幾乎為0,不僅僅老闆把你和銷售助理臭罵了一頓,而且你的銷售佣金也是0了,原本你心裡很高興,大致算了下,自己這個銷售訂單可以拿到2萬的銷售佣金呢!你現在的態度該怎麼樣才是更助於自己成長的呢?

是也去臭罵一頓那個銷售助理?——但是別鬧了,人家是個小姑娘,欺負小姑娘非大丈夫所為。


是自己獨自生悶氣?是因為非自己的錯誤而被老闆臭罵,所以憤而辭職?……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站在五年後的自己來看,你就會自然產生這樣的態度了:“我是自己公司的老闆,員工犯了錯,我是要付出金錢的代價,的確不是我的錯,都是員工的錯,那又怎麼樣呢?我是老闆,我不得不承擔所有的損失。我即使現在去狂罵員工,甚至打他,別人就憤而辭職就完了,順便他還會報警告我暴力傷人。所以我沒必要去糾纏是哪個的責任,不論誰的責任,我都得自己扛下去。現在發生了這樣的錯誤,我應該是設計和建立一種機制,使得今後這樣的錯誤能從機制上避免,那麼這個機制該怎麼設計和建設呢?”——發現了嗎?僅僅是因為你站在了5年後的位置,你現在所思考的就完全不一樣了,即使你現在僅僅是一個小銷售,你都在開始頭腦裡設計該怎麼樣建立一套機制了。


如果你思考出了可以落地的、可行的機制,你可以現在就去告訴你的老闆,不僅僅他會對你的能力開始更重視,更關鍵的是:你在老闆的公司開始實踐你的方案,實踐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能真正落地的措施,你就學到了,你就可以再改進,經過這樣的實踐,你的構建機制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鍛鍊。多好的事情啊!用人家的自行車練習騎自行車,(關鍵是這個自行車的所有人還很高興你來聯繫)騎會了自己獲得能力,騎得很差,摔得也是別人的自行車!!!


◎每天的生活大不同

當我們有了這個意識,處處開始以五年後的自己來看待今天的自己的時候,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會有大大的不同。因為每個人的5年後的自己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以下的文字中,你換成五年後的你來重新審視即可。我還是以上文那個規劃5年後當小老闆的小銷售為例。


當你早早得起床後(因為你有規劃自己的五年,所以你專門安排了每天清晨的時間,用於讀書學習),開始讀關於銷售和談判的書籍,當讀到:“哪怕別人都知道你是最大的老闆,在談判時,你也要給自己設定一個虛擬上級”。以前,你都不用思考這句話,因為別人都知道你有老闆。現在你就會思考:嗯,那我該怎麼設定一個虛擬上級呢?是說我們公司針對多少金額的必須有合夥人多票表決嗎?是說我們有一個商務組,公司有制度,多少金額的訂單必須商務組集中討論嗎?……


當你讀完書吃完早飯之後,你開始去坐地鐵上班了。本來本能的要掏出手機,看看新聞啊,看看朋友圈啊,突然意識到自己心理裝的應該是五年後的自己,於是你開始覺得,自己的時間是很寶貴的,也是很值錢的(畢竟是老闆的年收入了),所以趕緊要麼開始看書,要麼開始思考很多問題,要麼開始用手機收發郵件,做些簡短郵件的回覆……

當你坐到公司工位上後,你會列出今天需要處理的20%性事物,然後開始做這20%性事物,80%性的全往後靠。你這20%事物裡,你自然的會列出你銷售崗位的工作內容,你也會自然得列出對產品的研究,對這個行業技術發展的研究,對這個行業各個友商信息的分析,對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型的研究,對這個行業技術人員、銷售人員等用工成本的分析……總之,你的工作內容裡,會添加各種在旁人看來不屬於銷售職業範圍的內容,因為你是站在五年後自己的角度來看待萬事萬物。


幹了幾個小時的活之後,老闆過來了,大聲問道,他想開拓一個新的市場,不知哪個員工能去新行業跑兩週,給他做一份新市場的詳細調研報告。以前的你,可能不會主動接手,因為做好自己手頭的銷售工作,拿到更多的客戶和銷售佣金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僅僅是因為你心理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五年後的小老闆,你就會心想:嗯,我今後也會常常開拓新市場,這次去調研一個新市場,就是一個鍛鍊這樣能力的機會,而且花的錢、犯的錯,全是現在這個老闆買單,嘻嘻,謝謝老闆提供給我練習騎車的自行車!

於是你馬上站起來,對老闆說“我來!!!”


中午吃飯的時候和同事聚在一起吃飯,你開始聽到的聲音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老闆真摳,午餐補助3年都沒長了,現在吃飯都得自己掏錢補!”——現在的你會想:哦,如果他們是我的員工,我給他們增加午餐費,一個月的額外支出是多少呢?於是心理開始默默計算,而再是跟著抱怨了。

“這個公司真沒前途,老闆在這個行業做了10年了,還是個不滿10人的小公司,他整天忙,忙的結果還是這麼小”——你就會開始思考,為什麼做了十年都不能成長呢?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


晚上回到租的房間後,才開始看看這一天朋友圈發生了什麼,快速刷動,看到了一個默默暗戀了很久的女生的朋友圈,以前都不敢追求她,因為自卑,認為自己在這個城市沒有自己的房子、車子,也沒有多高的年收入。但是現在,站在五年後的自己來看,你自信自己5年後就會有自己的房子、車子,不錯的年收入,自己的心理也更宏大,擁有堅定的自信。


此刻,你不再認為自己配不上她,你反而會這麼認為——“我會有富足的物質財富和深愛她的心,如果我不追求她,我就是剝奪了給予她更好的物質條件,我就是剝奪了給予她一顆深愛的心。”於是,你馬上給她微信發了一條消息:“很久沒聯繫你了,不是因為我不掛念,而是因為我以前深深的自卑”……


後面的故事,就自己腦補吧。不論成功與否,你會發現,只要你從五年後的自己出發,你的行動,你的思考,你的言語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米知山


這個問題比較泛。我來縮小下範圍,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AI時代,也就是人工智能時代,我來談談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具備哪些思維方式。

AI時代應該具備5個思維方式:第一,手機時代一去不復返,要認識到通過做一個手機App創業成功已經不太現實。第二,要實現從移動優先到人工智能優先的轉變。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行業都喊出了移動優先的口號,但就在幾年前,谷歌和百度先後都不約而同明確了AI優先的發展戰略,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都把AI推上了最前臺。第三,將軟件和硬件相結合。亞馬遜公司推出的智能音響Echo,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銷量就突破了300萬臺,充分體現出AI時代軟硬件結合的重要性,去年淘寶公司也推出了一款叫“天貓精靈”的智能產品,也深受追捧。第四,數據秒殺算法。如果你有足夠多的數據,即便是算法稍微差一點,也能得出不錯的結果。也就是說,大家採用的算法都基本類似,誰的數據量大,誰就是王者。第五,降維打擊。用AI思維做移動互聯網時代做過或者沒做過的事情,這樣就能形成“降維打擊”,比如與打字輸入相比,語音輸入就是降維打擊;人體自動感應燈光開關相比於用手機App控制開關,也是降維打擊。


身處AI+時代,職場人的思維方式需要發生轉變和遷移,應該跳出固定思維,進行AI+遷移,去想、去做別人沒有想到和做到的事情。以大數據為例,互聯網時代普遍的一個共識是:數據是稀缺資源。然而,進入AI時代,數據不再是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的累贅,而是基本的生產要素,是原材料,更是資產。比如,物流公司的數據以往只用於運營需要,存儲這些數據都是物流公司的負擔。但僅僅過去幾年,就已經有物流公司用數據來評估客戶的信用,提供無抵押貸款,華麗轉身成為金融公司。這就是AI+時代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差別,阿里巴巴公司更是早在2012年就開始提供數據交換平臺,為企業提供數據交換和交易服務,實現了數據的商業化流通,讓數據直接變了真金白銀。

關於AI+遷移,我舉了一個例子。某公司的產品經歷告訴我,手機裡一度裝了很多的新聞閱讀App,但到後來只留下了“今日頭條”,理由是“今日頭條把我想看的都推薦給我了,非常懂我”。因此他就想以今日頭條為模板,也搭建出一套新聞推薦系統。個人認為這個產品經理勤奮有餘、智慧不足。因為完全可以用AI+遷移,迅速打造一個今日頭條式樣的資訊平臺,而不用自己親自開發。比如,可以通過AI+遷移,收集大量用戶的特徵信息和反饋結果,利用機器學習,持續訓練和優化自己的新聞信息推薦模型,就能快速製作出高質量的推薦模型。要知道,運用AI+遷移做產品遠比從零開始效率高得多。


不雨


怎樣改變自已的思維方式?

答;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們的思維方式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在如今金錢至上的年代,一切向錢看,導至人們的思維方法也與時俱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謂思維方式,即為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它包括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方式兩大類。



不同職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同一個事物有著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有些人是從價值規律來看待事物,這就是所謂的價值思維。有錢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而且是得心應手。

還有一種叫應變思維,它決定著這些平時喜歡投機取巧的思維方式的完善性。這也是每個人的生存本領,用一句褒義的詞語形容它為“與時俱進開拓進取”。

在這個適者生存的社會,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多種思維方式,不然的話就要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身碎骨而被淘汰。 其實,當人們在繁華落盡時,睡在床上仔細想一想,還是覺得身心疲憊。

人一輩子,就是三萬六千天,就這樣在自相矛盾的生活中,白白浪費了許多良知,換得金錢一大堆。許多人說,有錢就有思維,有錢就有尊嚴,這話一點也不假。但是並不能代表大多數生活中低層的人們意識形態。

本人覺得,人生一世還是要實際點好,充滿一點正能量為佳。所以在怎樣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上有如下幾條;

1、書中自有黃金屋。學海無涯,平時養成看書的習慣。包括看一些雜誌、看小說、網絡上看電子書籍等等。總而言之,只要不是垃圾書和負能量的書,從書中獲取精神食糧,積少成多,日積薄發總會對自己有所啟示的。

2、書中自有顏如玉。平時接交一些積極向上的老師、同事以及生活有情趣的精明能幹的人,這些人就是一本活“度娘”,許多人生答案在日常的交談中,不自覺得灌入到自己的世界觀中,而自己的心智也會在交流中迅速成長。

3、多上網,比如經常上頭條看一看人生百態,接交一些網絡中志同道合的朋友。打開自己的心扉和視野,提高自己的精、氣、神,自己的世界會變得多姿多彩五彩繽紛。

4、活學活用。用自己的行動去做自己一直以來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千想萬想不如身先士卒做一遍。同時行動的過程中自己得到了歷練,這樣自己就會不自覺得自然成長起來了。

以上內容純粹個人觀點,難免胡說八道。去其糟粕吸取精華。

知足常樂2018.4.4於上海


知足常樂0724


欲改變每個人的思想的確是件很難的事情,娃童的思想當然容易改變,因為本處幼稚成長階段,調教調教自然功成圓滿,可圖去改變已成型的成人思想,必然費時費力而且不一定就全有把握,當然辦法還是有的,一是提供灌輸那種思想的環境,二是通過唐僧唸經一樣的不斷續的給人洗腦,三是要激發人對美好夢願的貪慾,這樣就掘起了人那種自覺努力的潛在動力,於是逐步接近那力求一統的思想,自然就操控的步調一致了。但是必須千萬牢記住:人畢竟不是機器,不是一個程序就可搞定的東西。人不同於現今的機器,人是具備情感的高智商肉體動物,(未來機器人是否也會有類似高級人類的情商那是後話,留到將來我們再去討論這種問題便不一定會遲。)所以,不能絕對保證每個人都可理想達到,思想突破的事故難免不少量發生。不過用不著去過度焦慮,因為到那時的此些所謂突破的思想必然也是被同化而變異出來的雜種,已經完全喪失了原形思想的頑固性,勁力大不如先前,影響的範圍更小,只管放心抓緊那根耍猴的繩索不鬆手就是了。猴頭不也是過去很兇頑而大鬧天空,因貪成聖而蛻化了妖仙的劣性,異變出大聖的思想,終極還是歸於正果,未能蹦跳出如來佛掌嗎?千年大聖如此,何況猴子猴孫乎? (捂嘴快溜 ―― 喊打的來啦!)


冰域客


想要改變思維方式前,我們需要先理解什麼是思維方式?

它是指我們按照某種程式化的“心理結構”去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式。比如說之前網上很火的理科生思維,文科生思維的差異體現的就是這個。


如果一直都只按照一種思維方式處理問題的話,很容易陷入思維盲區裡。就像上圖中的理科生,也許能很快達到旅行的終點,但是會錯過各種美妙的風景。人生會少很多樂趣。


關於如何改變思維方式,下面的一些方法你可以試試:


1、好好地學習一門新語言。比如說英語。


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中文,潛意識裡默認了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學會一門新語言,會不由自地用使用另一種方式思考。比如說在英文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不一樣的。很多人說英語給人一種中式英語的感覺,那就是一個反例子。真正學會一種語言,達到下意識脫口而出地表達時,你就能切換過去了。


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看問題不容易絕對。


2、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旅行,尤其可以試試青旅。


把自己從一個熟悉的環境切換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和周圍的人交談,吃飯,逛。儘可能地把自己當成當地人的視角去看事情。然後就會發現,啊,這和我原來生活的城市真不一樣啊。尤其是食物,服飾,夸人的罵人的話。可以一下子就戳中你。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下,人們會有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生活。


這就是眼界的變化,看到更多的不一樣,於是能理解差異性。


3、刻意練習不一樣的思維方式的模型。


系統性地學習一個自己之前不熟悉的領域,也能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比如說一個文科生去學習心理學。從自我認知,從意識潛意識,人與人的空間開始。慢慢地,隨著心理學知識架構的完善,他就能慢慢地改變自己之前理科生思維以邏輯思考優先的方式,直來直去的表達方式。可以更容易體諒到不同人的情緒。


以上這些都可以試試,不一定正確,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我在美國等你來


思考對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以至於愛因斯坦說:

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一旦清楚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思維方式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但從經驗或者其他人身上學習思維方式太慢了,也不夠體系,所以我選擇了書籍。花幾十塊錢就可以學到大師們花幾十年研究的課題,在划算不過,再划算不過。


一下是最近我學習的書單,分享給你。


《學會提問》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做高管教練的工作,他的工作內容就是不斷的向高管提問,通過提問引發思考,幫助高管做出正確的決策。


提問是一個向內思考的過程,深挖潛意識區一些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內容,強制大腦進行思考。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的懂了並不是真的懂了,能講明白的懂了才是真的融會貫通。


《學會提問》中按照他人是不是願意回答和是不是可以從回答中受益將問題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優質提問、輕鬆提問、劣質提問、沉重提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給出的問題是優質提問,可以引發思考且他人願意回答。


但問出優質提問並不容易,未被訓練過的人能提出輕鬆提問已實屬不易。關於如何提出優質問題,《學會提問》中給出了8個優質提問的特性,並應用5W1H(WHO、WHERE、WHAT、WHEN、WHY)+3V(理想Vision、價值Value、詞彙Vocabulary)模型幫助讀者掌握優質題的技巧。


提問在溝通中佔有很大比重,學會提問就相當於學會了一半的溝通。提問的質量是可以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學校的教育只告訴我們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卻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提問。


《錯覺的法則》


女寶寶要用粉紅色的物品、女孩子更適合學習文科,男生高中之後後勁足……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內容真的正確嗎?


日本腦科學研究者潛能開發大師西田文郎,經過45年的研究發現,

“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中有99%是錯誤的”。他進一步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錯覺的世界,可怕的是我們被這些錯覺束縛,不能展現自己的真正實力。


《錯覺的法則》中,西田文郎為我們揭示了大腦的奧秘,由於大腦的三層結構,導致了我們的單線性思維。當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時,大腦就會主動停止思考,默認看到的就是真確的。


然而“正確”的“正”要減去一橫才是“停止”的“止”,過早的停止,常常導致我們與正確失之交臂。


大腦操控情緒,情緒影響行為。行為反作用與大腦,如此惡性循環。當然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利用大腦的錯覺,讓錯覺為我們服務。


西田文郎不僅指出了存在的問題還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式,“成功者思維”、“運感力”、“苦樂力”、“喜感力”……每一點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終身成長》


如果有一本書坐鎮亞馬遜心理學排行榜10年,被比爾蓋茨等諸多大V推薦,影響了整個美國校園的教育,你會讀嗎?這本《終身成長》做到了。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她認為人可以分為兩類擁有成長型思維者和擁有固定型思維者。這兩種思維模式並非先天註定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習得的。生活在一個充滿成長型思維的環境中,人會積極樂觀成功。


當孩子完成一項任務時,你會怎麼誇獎他呢?“你真聰明”還是“你真用功”?


“你真聰明”、“你真漂亮”是在肯定他的先天因素,這些無需他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常此以往會讓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維。事實上表揚孩子的智力,會打消孩子積極性,讓孩子變得喜歡抱怨、拒絕挑戰、害怕失敗。


而“你真努力”是在肯定他的付出,讓孩子瞭解到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肯定。常此以往孩子會相信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他們會變得喜歡迎接挑戰,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成為成長型思維者。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可以養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在《終身成長》中,卡羅爾.德韋克系統分析了兩種思維模式對不同行業人的影響:體育、教育、人際關係、商業,解釋了成長型思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並通過全書的介紹講解了如何成為一個成功型思維模式者。


《重啟:打破思維侷限的問題解決術》



身而為人,我們一生中做的不外乎兩件事兒:發現分歧,解決問題。


但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被思維定式所束縛,我們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日本作家坂田直樹,經過多年工作與學習發現,所有看似“不可能”的不問題,其實都有“第三條路”可走。


他總結出一套尋找第三條路的方法——“重合思考發”。在《重啟——打破思維侷限的問題解決術》中用一張思維導圖,清晰、簡潔的描繪了“重合思考法”。並通過30個商業實用案例,進一步解釋“重合思考法”的使用方式。


愛因斯坦說:如果我有60分鐘去拯救世界,我會花55分鐘來尋找和定義問題,用5分鐘構思解決方法。


掌握了“重合思考法”就等於掌握了尋找和定義問題的方法。將難題簡單化,將簡單的事情深入,將深入的事情變得有趣。這個方法都可以教給我們。


《一本小小藍色邏輯書》


目前我們學會的大多是這是什麼,卻少有為什麼是這個。邏輯性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有邏輯的不僅可以便於溝通,還可以讓工作事半功倍。


《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中將思維方式分為四種類型:分析型、理想型、現實型、綜合型。分析型思維注重一份完整的評估 他們以為分析為導向;理想型思維者傾向於找到事物正確答案他們以過程作為導向;現實型思維者專注於完成任務,他們以結果為導向;綜合型思維者更願意獲取全面的信息他們以整體為導向。


瞭解自己的思維方式,便可瞭解自己的優劣勢,更專注的揚長避短,自我完善。


當然《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也給出了一些自我完善的方法:6W2H法則、頭腦風暴的注意事項、思維導圖的使用、PDCA思考法、矩陣法、決策樹等。


完全是一本在手,天下我有。


《小狗錢錢》



我們往往注重“智商”、“情商”卻忽略了“財商”。所謂富不過三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後輩人不懂得打理財務。把錢放在銀行實在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小狗錢錢》中給出一個關於通貨膨脹率的算法:用72除以通貨膨脹率可以得出多少年後錢只剩現在的一半。面對通貨膨脹,我們無能為力,把錢放在銀行等於等著通貨膨脹的侵蝕。那麼該怎麼做呢?


《小狗錢錢》通過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一直會說話的小狗錢錢幫助小主人改變金錢觀、財富觀、理財觀,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且幫助媽媽爸爸擺脫財務危機。


以上是6月對我影響至關重要的幾本書,之後我還會不斷分享對我有幫助的書籍和觀點給你,希望也可以幫助到你。


你有什麼好書好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看到後第一時間回覆。


弓長小初


改變思維模式並不是一朝一夕,或者看看書就能簡單實現的,當然從理論上去改變是有必要的,但是關鍵還是在於實踐意義;

內向也好,做事特別板也好,主要原因在於實踐太少,參與的社會性互動太少;內向的人內心總是膽怯的,往往在與熟人交際的過程中特別自如,與陌生人交際基本上很難快速建立起人際關係,從而影響到做事效率,原因主要在於存在自卑心理,這種自卑是比較底層的,淺顯的表象可能看不出來,但是內心深處的牴觸與外界產生交流,怎麼破

實踐,硬著頭皮去實踐;筆者曾經也自認為與人交際是件困難的事情,也像題主一樣在理論上找尋過答案,理論永遠是蒼白的,所以筆者給自己找了個方法——擺地攤

對於一個性格內向的學生而言,擺地攤無疑是件抹不開面的事情,但是擺地攤就是讓你無法抗拒的與陌生人打交道,說白了臉皮變厚嘛;當然這只是方法之一,筆者當時硬著頭皮參加了各種學生社團,硬著頭皮去主導組織各種活動,硬著頭皮去結交校外的社會人士,硬著頭皮學人談生意,每件事都是硬著頭皮上,只是第一次會比較困難而已

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所謂的思維模式,人際交往,工作能力,抹不開面等等一切都是小事情,小問題,因為格局被放大了,所以只管去做,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阿西達咔


事物都有多面性,必須全方位觀察和了解才能得到正確而全面的答案,否則就會造成“盲人摸象″。但人的思維是有侷限的,這就要求人類多思維方式考慮,比如有的事物須採取逆向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可能比按常規的思維方式更全面更準確。

人的思維是和個人的性格,知識,看待事物的邏輯和認知有關的。一但形成就容易成為固定模式和習慣,且難以改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從而在同一事物上得到不同的結論。比如一片樹葉的掉落;有人想到秋天,有人想到冬天要來了,有人感到秋風瑟瑟而悲秋,有人看到爛漫而詩性大發或者作副畫等等…………。

要想改變思維方式就得加強學習充實自已,使自已具備豐富而多樣的知識,從而提高看待事物深度。多角度觀察事物,這樣能更全面的瞭解事物。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靈活考慮問題,不能一根筋也不要鑽牛角尖,這樣思路會更多更寬。多學習關於思維邏輯鍛鍊方面的知識,這有助於改變思維方式。多觀察多學習:觀察事物的多面性,觀察別人的做事風格,撐握豐富和綜合性的知識,這此對思維的靈活是有好處的。

不論是哪種思維方式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面面俱到,也沒有哪種思維方式是絕對的。能準確判斷事物,把亊情做好的就是最好方式。


四維9835073


改變分為兩種:由外而內導致的一些行為的改變稱為順從,而由內而外的心理行為改變稱之為接納。一般而言,很多真正的改變源自於內心的覺醒,也是我們常說的自我意識到一些問題後,然後自我決策進行挑戰。如果是說服對方,可以從以下方式方法考量:一、從個體的認知層面進行改善,對其面臨的問題需要結合他自身的立場,進行論述。具備同理心,真心為對方著想會有很大概率成功。很多時候,個體的執著源自自身對問題的混亂,只需要一個人平心靜氣的與其溝通。好的心情一方面可以促進個體積極的思考,另一方面個體會把好心情與信息本身聯繫在一起。就想心理學家說的那樣:如果人們心情愉悅,就會透過快樂的“粉色眼鏡”看世界,但他們會更匆忙,更衝動的做決定。而心情苦惱的人在做決定之前會反覆的思考,在沒有足夠的證據難以撼動他們的意志。 二、情境與心境都是影響因素。在優美的環境以及舒暢的心情下中,個體是比較容易打開自我,接納一些不同的觀點。三、引發對象的消極情緒反應,也有說服效果。當我們試圖說服別人減少吸菸,注意個人衛生,少飲酒或者小心駕車,呈現能喚起恐懼情緒的信息非常有說服力。在煙盒上給吸菸者展示吸菸的可怕後果能增加說服力,就是基於這個原理。

舉個例子,對於一些不願意去做體檢的人展示癌症的可怕後果。當他們看到那些可怕後果後,他們對做體檢這個事情就變得積極起來。因此,那些既讓人們害怕威脅事件的嚴重性和可能性,又讓他們意識到解決之道並感到有力量實施時,恐懼信息的力量會更大。很多意在減少危險性行為的廣告既提出“艾滋病殺手”的口號喚醒人們的恐懼心理,又提出防護方法。這種形式的宣傳讓人們更願意跟著宣傳廣告學習,從而達到目的。歡迎關注 自然會有答案。





檸檬心理


認知框架君談一下自己這幾年是怎麼去改變自己的思維能力。

首先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很笨的方法,但很管用,很有效,能切切實實的提高一個人的思考技術與思考技能。

因為我們的學習,是關於【知識的學習】,大家學了很多【知識】,語文的、數學的、物理的、諸如此類等等。這些個人認為是硬知識。這樣的知識學習,其實遺漏掉最關鍵的一類知識【思維領域的知識】,我們的知識學習很少有機會去【接觸】【思維領域的一些基礎知識】。這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用一句話來闡述【我們缺乏基於思維領域的思考的技術,由於缺乏,就無法把思考的技術貫徹到其它的各個學科】,思考的技能、思考的技術,都是可以通過【思維領域的知識】來訓練出來的。思維領域的知識以及其它學科的知識是作為【訓練思考技術,訓練思考技能】的一個手段。注意此處【知識】只是訓練【思考】的手段,而不是目標,思考的技能、技術才是目標。再反過來思考一下,思考的技術、思考的技能也是可以作為學習【知識】的手段,知識是作為目標。手段與目標是可以互為轉化的。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張圖,關於如何改變思維的能力就在這張圖中,更具體來講,如何改變自己系統思維的能力。看圖

更多關於如何訓練自己思考的技能,可以參照我的一個專欄【系統思維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