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淹死的大多都会游泳的”这句话?

陈依德


此话应该是对“河中淹死会水人”某种程度上的解读。说的很笼统,无法概括江河湖海,以及游泳池中各种具体复杂的遇险情况。

外国朋友勇救海滨溺水者。

一 · 看过不少渡船和游轮翻船事故的纸媒报道,和电视新闻,多数能在不幸中得以活命,最先被救的乘客,都是能浮出水面抓两把水的人。不会水者通常秤砣落水,根本连呼救的声音都喊不出来,一张口就喝水。这个既是我在童年学游泳溺水的亲身体验,又是亲见旱鸭子落水的无助表现。你看到漫画图片上,能喊出“救命”二字的,恐怕多少都是会两下狗刨水,或自身衣物浮力特大的人。看过新闻报道,也有本不会水的人,在江中落水后,躺着不动也沉不下去,居然顺水漂流后,被人发现得以救命。但这幸免于难的两人,都是脂肪肥厚,且遇事镇静的丰满女子。

人多游泳时一定注意,要观照看护好自己身边的小伙伴。

二 · 我是长江边长大的游泳爱好者,多次参加过长江漂流活动,和横渡长江的游泳比赛。也清楚会水者,甚至游泳高手溺水遇难,主要是在野泳中出现得较多。大致有以下情况:1·对游泳区域不熟悉,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一次,有个省级的专业运动员到我市办事,喝了酒后到江边下水,游往江心时遭遇激流后慌了神,一味蛮力挣扎,结果耗尽体力后再也没能上岸。2·有心血管等病,病发后猝死。曾见过新闻报道,在全国各地选手横渡黄河的一次比赛中,就有选手不幸溺水遇难,后估计是犯病后才导致溺水的,此遇难者是退休老人,之前是著名运动员,全运会比赛冠军。

到大江大河里去锻炼,参加漂流的游泳高手们准备出发。

三· 游泳者不幸遇险的情况,还有警觉性不高导致遭受意外事故的情况。如我亲自见闻过本市发生的两起,都属于意外事故,一例是晨泳者,在天色未亮迷雾满布的河里游泳,被大货船撞到,遭螺旋桨切伤致死;二例也是游泳者在沿江漂流和渔船擦身相会后,被马达螺旋桨击中负伤(幸被同伴救起)。其它千奇百怪的,就不在此细说了。总之综合以上情况,会水者和不会水者相比,还是后者被淹死的比例更多更大。

游泳协会野外救护队在江边义务执勤,力保游泳者们的安全。

其实,无论江河湖泊还是游泳池,在遇难和被救起的溺水者当中,基本上都是“嫩毛鸭崽初下河”,多在学习游泳中,只会瞎扑腾的人为多。不过,为了保证游泳安全,尽量避免风险,在一些条件好的江城水乡,当地政府都划出了专门供市民游泳锻炼的水域。游泳协会也组织起野泳劝导队和游泳救援队,义务沿江巡视,看见裸泳者就忠告其携带安全漂流袋(俗称“跟屁虫”)等游泳设备后(还无偿租借)才下水。在此夏天游泳季节来临之际,也建议爱好者游泳,最好去人多安全的游泳基地。

地方游泳协会常搞集体活动,把沿江野泳的散兵游勇都组织了起来。共同健身互相照顾。


默金cc


这句话我也听过,好像是这么说的“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如果一个人并不是很了解水,不是很了解游泳,而只是略懂皮毛,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是一个行家,真正懂的人,这么说就不太说的通了。

所谓“无知者无畏”其实确实是这个道理,一个刚刚学会游泳的人,未经历过什么危险状况,只知道自己掌握了游泳这项技能,如果在外界其他条件的促使下,可能就会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比方说双方吹嘘碍于面子,在公开水域比试游泳技能,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一名男子在冰面下面穿行,结果游过了出水点,幸好冰面比较薄,朋友及时凿穿冰面将其救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他在做这件事情时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最终差点就导致溺水事故。

相反,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精通游泳,精通救生的人,当你接触到水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敬畏,至少在一些未知水域是这样的,因为你知道水对于人类的危险性所在,因为你懂游泳这项运动可以消耗你多少体力,你可以保持多长时间的正常游进,你可以预估自己可以游出多长距离。
一旦有人溺水,救助溺水者会是一件非常危险,而且棘手的事情,溺水者在生理反应下乱抓乱动时,作为救助者即便你有很大的力气在水中也容易产生危险。所以,很多真正做救生的都懂得能在岸上完成就觉不下水,能使用救生道具间接救助的就绝不直接接触。 所以,“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只是形容那些半瓶子醋乱晃荡的人。


泳乐圈


在我看来,这句话说得不够完整,应该是“淹死的大多都是会游但又游不好的”。举例来讲的话,就是,论会游泳的人的密度而言,市游泳队啊省游泳队啊国家队啊够多了吧,你看新闻,每年那些溺水身亡的人们,有哪些是游泳队的?

以前在乡下,大家都是在随便一个水域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会了游泳,但也就游成个半吊子而已,具体的换气,连续换气,踩水,等基本的自救技能不熟练,在浅水区玩耍绰绰有余,但是一旦不小心跑去深水区,那就慌了,慌了就容易呛水,一呛水就容易慌,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溺水身亡。

这属于缺乏自救技能,说实话,只会在浅水区来回搞一下真的不算是会游泳。

还有就是胆子大的...

我以前教过一个小孩,来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问他会不会游?

他说会的,去年学过。

我说那你能从这游去那边吗?(大概10米)

他说可以的,你看着吧。

说完戴上泳镜就往泳池里跳,一跳下去就开始挣扎,开始呛水,我赶紧把他捞了上来。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不要以为高考10年后你还能拿起考卷就开始写,保证你不及格信不信?要懂得复习。

这还是跟着我上课的,那有的同学是什么情况,以前,真的是很久以前,会游一点点,属于勉强淹不死那种情况,忙工作忙了五年没游泳,五年后和朋友去泳池,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直接在深水区下水,下水就手忙脚乱,给坐在泳池边上把这整个过程都看在眼里的救生员一种“但求速死”的感觉。


不管游泳水平如何,只要基本的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识没通通到位,都很危险。


梦觉教游泳


怎么看待“(游泳)淹死的大多都(是)会游泳的 ” ?

●参与性:(下水)去游泳才会发生,被淹死的可能;不会游泳的,压根不下水,怎么淹 ?

——就像,某些付出才会有回报一样,而不能等待天上掉馅饼(陷井)

(图片源于网络)

●被动性:如果,把两个人丢下水,一个会游泳,另一个不会游泳,这样淹死的会是哪一个呢 ?

——有准备,提前有积累,有时偶遇突发情况,才会有自救的可能

(图片源于网络)



●另有所指:就如同——常在河边走,总有会湿鞋的时候——

汉字此时真是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此句话的意思,

并不是要表达其本意,往往会是另有所指

——俗称:醉翁之意不在酒;

(图片源于网络)

个人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更多健身内容,关注一下——书上没有说;

健身与思想,有型有趣有态度


书上没有说


淹死的大多都是会游泳的人,这句话其实没有什么毛病。不过淹死的都是会游泳但是游的不好的人才是真的。

因为不会游泳的人是不会去游泳的,特别是水里情况复杂的大海、大河、大湖中,除非是不慎失足落水。游泳和别的运动或者技能一样,要学会很容易,但要精通却很难。会水的泳姿可以不标准,但是水性,耐力,情绪一定要好,否则出现意外情况时就容易丢了性命。



从小到大,我认识的好几个人都是因为去游泳淹死了,有一个还是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去游泳的小伙伴。至于听到身边认识的人因为游泳被淹死的就更多了。我认识的几个被淹死的人当中,他们都会游泳,但是他们的游泳水平肯定不高,水性就更差了。比如我那个被淹死的童年小伙伴,就是在我们小时经常去游泳的地方出事的,那条小河在我们下水的那块区域其实并不深,站在桥上我们都能看清水底,但是他却出事了。听说他游出了我们平常的安全区域,游到水流较急的深水区出事的,其实深水区也就是20-30米宽的样子,这么一点距离都出事,可见他的游泳水平有多差。


4-5年前,我在一条大河里游泳完以后坐在岸边休息,看到有4个年轻人在我身边下河游泳,他们的目标就是游到河对岸去,其中三个人很快就下水往对岸游去,还有一个小年轻带着一个小朋友玩的救生圈,用我们缝衣服的细棉线绑在身上也跟着下水了,结果还没有游到30米,可能线断了,只见救生圈往下漂,离他越来越远,而他迅速掉头往回游时却是手忙脚乱的,乱了游泳的章法,一边挣扎,一边不停的喊救命。好在离岸不远,他才没有出事。如果是游到河中间出现这种情况,他还有命吗?可见会一点游泳的人,去了超出他们的安全游泳范围的水域是多么的危险。


我本人也在22岁那年因为游泳差点出事,到今天都感到后怕。情况是在那年的8月底,因为前几天下了大暴雨,那天出了几天都没有见着的太阳,下午3-4点钟的样子我就下水了,站在冰冷混浊的河水里,我当时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游泳。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游完当年最后的一次泳,因为秋天的到来,河水太冰凉已经不适合游泳。在快游到河对岸的时候,我决定上岸晒一会太阳给身体取暖(平时不上岸立即往回游),结果上岸后情况更糟糕,因为湿透的身体在凉爽的秋风中更是冷得瑟瑟发抖。于是我决定立即下水游回对岸,就是这个错误的决定,差点要了我的命(因为再次下水前我没有给冰冷的身体热身)。刚下水游了大概30米我的左小腿就巨烈的抽筋,非常的疼,我回头看了看刚离开的河堤,一想到那瑟瑟的秋风,我当时就心一横继续往前游,于是我左手按住抽筋的左腿,只靠着一只右手艰难的往回游(右腿不敢打水,否则抽筋的左腿会更疼)。最后万幸我战胜了死神,活着上岸了,其实我在回游的过程中是非常担心体力不支的,好在我一直沉着冷静,没有一丝慌乱,一句救命都没有喊过。后来我总结这次危险的历程,就是不该在冰冷的河水中游太久,但也是因为我平时很注意水性的锻炼而救了我的命(因为我喜欢野泳,平时游泳如果还有多余的体力我就会练习踩水、一只手游、不用手游或者不用脚游,目的就是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我啰啰嗦嗦的说了那么多,就是想通过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喜欢游泳的人,尽量避开危险情况的发生,或者在发生危险情况后不要慌乱,要战胜恐惧,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只有做到镇定自若,体力才不会浪费。在水里,有体力才有可能活下去。


神马149119581


“淹死的大多都会游泳”这句话,应该可以理解为:你不会游泳,你就不会去游,你跳进水里,就有溺水的危险。

更深一层的,可以理解为,很多事你不会做你就不会冒险,但是你想成功,你就得冒风险。你不会切菜,就不用冒被切到手的危险,但你永远不会做菜;你不会跑,你就不用冒摔倒的危险,但你永远体验不到奔跑的快乐。


反转君君君


这个涉及到“会游泳”和“好水性”两个概念。“会游泳”应该是能连续游个500、1000米,或者持续不间断游上30分钟以上的。“好水性”是除了会游泳,还要会踩水、漂浮休息、脚不蹬底在不同的泳姿之间转换,尤其是由正常的泳姿转换为仰浮休息,水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过调整呼吸不至于呛水等等。

我经常在游泳池里看到一些游得挺好的人,对面过来人了不会提前躲避,撞一块了不会屏住呼吸调整状态接着游下去,而是必须站起来才能接着往下游,这些就属于会游泳但水性还不行的,会游泳淹死的大多都是这些人。


Snooth


我觉得这句话主要是说人的处事态度问题,为什么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呢?打个比方吧,一个人会玩枪,玩的时间长了他会觉得对自己的枪法极为自信,就会心理上产生盲目,自大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会成为毁掉你的导火索,对待任何事我们都应该抱着谨慎,谦虚,学习的心态!有句老话说的很好“你喜欢玩什么,终究会在某一样上吃亏”


你长得天生励志


会游泳才会下水,才会经常接触水,像渔民。所以肯定不会淹死了卖面包油条的,人家可能一辈子不接触大海大河深潭甚至绝不会靠近游泳池。渔民,可是一年四季年复一日风里来浪里去。淹死的人,渔民是最多的,真的很多,別问我怎么知道,我们这靠着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