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遵义播州拆除乌江百里网箱 重现碧波荡漾

遵义播州拆除乌江百里网箱 重现碧波荡漾

网箱拆除现场。

遵义播州拆除乌江百里网箱 重现碧波荡漾

位于鸭溪镇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示范基地。

原布置在乌江河内近100里长网箱养鱼,远远望去宛如一片“水上长城”,年产乌江鱼2万余吨。5月27日,记者再次走访乌江河沿线看到,“水上长城”已全部拆除,乌江河又重现碧波荡漾的美丽画面。

辉煌背后的隐患

三合镇冷水村是乌江河边的一个村,该村监委主任李荣彪,曾是一名在乌江河里网箱养鱼户。

今年约50岁的李荣彪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来自湖南、重庆等地的养殖户,把投饵式网箱养殖技术带入播州水域,在乌江百余里河段发展网箱养鱼。

“网箱养鱼因高产出、高收益,吸引沿江村民参与其中,2000年左右,河面上网箱已绵延50余里,夜晚华灯齐照,宛如繁华闹市,甚为壮观。”李荣彪感叹地称。

养殖鱼种有草鱼、鲤鱼、长江大口鲶、叉尾鮰、白鲢、花鲢、江团等,为贵州省最大人工养鱼基地,所出产之鱼即是贵州人所言乌江鱼,以味美著称,产量巨大,畅销黔渝。

李荣彪说,他早有预感,这河里网箱会被拆除。2003年,他养殖的鱼因水质改变,生长缓慢,不得不将网箱从近岸迁向深水区。2007年,周边网箱增多,他又向更远的水域迁移一次,两次迁移了20余公里的距离。

据介绍,网箱养殖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乌江水体带来了富营养化等生态隐患。

2009年起,为了减少养殖残饵对水体的污染,播州区(原遵义县)政府采取措施控制网箱养殖面积,并推广网箱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以大箱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鱼,小箱养殖投饵性鱼类,利用生物方式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短期内达到了“净水、增殖、增收”的目的。

截至2016年7月,播州区乌江库区网箱养殖户达到了240户,网箱养殖总面积546.2亩,其中办理养殖证219户,面积413.4亩,无养殖证21户,外来养殖户33户,网箱养殖水产品产量年产2万多吨。

养殖户的选择

自2017年起,播州区加大了网箱养殖的规范管理,坚决取缔无证养殖和超面积养殖行为,积极协调有证养殖户自愿拆除网箱。

对众多养殖户来说,这是一个艰难决策,贺成灿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9年,年仅30岁的贺成灿在当地一家饲料公司上班,公司出售饲料中收到一批冲抵货款的鱼苗,为此,公司派贺成灿等10余名员工到乌江河里发展网箱养鱼。3年后,公司倒闭了,贺成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网箱养殖户。

贺成灿和众多养鱼户一样,在自己网箱上搭建了木屋,他把木屋隔成了三小间,一间仅能容下几个人的小“客厅”,一间是刚好摆下一张床的“卧室”,最大的一间堆放饲料。

每天,贺成灿除了卖鱼、进饲料以外,几乎没离开过网箱上的小木屋。

谈起政府部门要求拆除网箱的原因,养殖户心里很明白。贺成灿说,他从事网箱养殖时,乌江河里的水直接舀起来喝,做饭烧菜全用的是河水,随着网箱不断增多,河水透着一股浓浓的鱼腥味,河水中夹杂着一层浅浅的漂浮物,养殖户全用桶装矿泉水了。

据介绍,为了帮助养殖户拆除网箱后更好地转移就业,三合镇政府对拆除对象的就业需求进行调查,其中,愿意发展养殖业的73人,种植业的13人,外出务工的12人,其他53人。

在两次就业意向需求调查中,贺成灿都选择了“其他”,他说:“拆除网箱是大势所趋,我很支持,只是还没想好,除了养鱼外,我还能做什么?”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把网箱里存栏几万斤的鱼销售出去,也是一个难题。

如期完成网箱拆除

按照中央、省及遵义市的要求,播州区委区政府经多次调研,于今年4月27日,作出了5月13日前全面完成乌江河拆除网箱的决定。

播州区网箱存鱼量全省第一,总量达800万斤,在15天内全面完成,谈何容易!解决好存鱼销售问题,让渔民不受损失,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府引来四川简阳尚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到乌江库区收购存栏鱼。”据三合镇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称,为加快存鱼外运,三合镇改扩建收购鱼点3处,铁厂镇改扩建了2处,乌江镇协调借用息烽小溪和清源2个码头,提升装载能力。

同时,30余名交警在运鱼通道沿途保畅,保障存鱼外运。由区综合执法局、区农牧局、涉及镇政府共抽620余人,组建30个售鱼计量工作组,帮助养殖户销售存栏鱼,确保了养殖户利益不受损失。

截至5月13日24时,短短半个月时间,播州区全面完成了300.49亩网箱拆除任务,妥善处理鲢鱼、鳙鱼、草鱼、鲈鱼、斑点叉尾鮰、丁桂等812.84万斤,其中销售375.04万斤,生态增殖放流437.8万斤。

5月15日经遵义市环保局、市农委联合检查验收,该区网箱清理取缔工作全面完成。

吃“乌江鱼”不受影响

“乌江鱼”是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播州区水产品的一张名片,乌江网箱养殖全面取缔之后,这水产品生产如何保障?

在兰海高速公路乌江匝道口处,街边数十家餐馆均烹饪经营贵州省最著名“乌江豆腐鱼”,当天中午时分,记者在现场看到,慕名前来这里品吃“乌江豆腐鱼”食客仍络绎不绝。

“取缔乌江网箱养鱼,对经营乌江豆腐鱼的餐馆影响并不是很大。”乌江镇市场监管局蒋昌伟局长说,在该镇经营“乌江豆腐鱼”有57家,每天,销售约3000至4000斤乌江鱼,遇上节假日销量有所增加,当前,因各餐馆均储存了大量的鱼,乌江鱼和餐馆中乌江豆腐鱼价格并没上涨。

据悉,为配合乌江网箱拆除工作,2017年2月,播州区首次引进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探索低碳、高效、生态养殖模式。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通过人工干预迫使水体在池塘内循环流动,在固定的流水池中“圈养”吃食性鱼类,控制其排泄粪便的范围,有效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通过吸污、沉淀,将污物变为瓜果、花卉等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从而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目前,播州区已分别在鸭溪镇和乌江镇建成了两处循环流水养殖示范基地。

同时,拆除网箱时,政府部门向乌江河里放流437.8万斤鱼,这也为乌江鱼“不断链”作了储备。

播州区水产站站长周南雁介绍,除推广循环流水养鱼外,“流水养鱼”和“稻+鱼”等模式都是对乌江网箱养殖的“分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