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河南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明清古韻尋鄉愁,曲徑通幽似“桃源”

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大移民,其中一隊由徐、王、馮、申等姓氏結伴而行的人,來到豫北南太行山區時,發現這裡群山環抱、植被蔥鬱、百鳥啾鳴,山間谷底疊溪潺潺,便在此定居下來,幾百年的生息,便形成了現在淇縣靈山街道的大石巖村。該村共有大春花村、小春花村、李溝村、小莊村、兩流水村、陰窩村和大石巖村7個自然小山村,它們呈樹杈狀分佈於群山間的谷底,依山趁勢坐落於溝底河道的兩坡。


近日,該村入選為第五批河南省傳統古村落。

河南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明清古韻尋鄉愁,曲徑通幽似“桃源”

大石巖村一瞥

街道縱橫,屋宇疊錯

明清古韻留住那抹鄉愁

這7個自然村,隨便走進一個村兒,村內都是街道縱橫、屋宇疊錯。

在小莊村,記者看到,一條古色古香、不規則的街道由谷底逶迤到半山腰,兩側是清一色的石頭建成的古民宅。這家地基連著那家屋頂,透過這家窗臺便能看到那家小院,錯落有致,生趣盎然。

河南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明清古韻尋鄉愁,曲徑通幽似“桃源”

明清古民宅

這些古民宅多是南北各5間、東西各3間組成的四合小院。建房所用的青色石頭規整有序,“大石岩石頭多,這些石料多是就地取材。”村民申懷林說,“房屋牆體的厚度多達半米,屋子裡冬暖夏涼。”街道中段的一家,數米高的門樓非常引人注目,從小在該村長大的大石巖村第一書記徐光說:“這是俺村最高的門樓,以前有兩層,小時候我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在這門樓上玩兒,看街道上過往的鄉親。”

沿著街道往上走,轉過幾道彎,走出古民居群,站在海拔最高的街道口回望,頓覺視野開闊,山川連綿起伏,谷底河水縱流,好一派山間田園美景。徐光告訴記者,7個自然村的古民宅建築風格相同,多是明清時代的石木建築,據統計,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共有200多座。

13座山頭,座座都有“奇”故事

徐光告訴記者,村周邊有13座山頭,座座都有一段“奇”故事。這13座山頭主要有朝歌寨、寶馬寨、蜘蛛山、紅山、青龍山、東大堖、西大堖、南山尖、石巖頭、仙人峰、滾輪山等。

河南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明清古韻尋鄉愁,曲徑通幽似“桃源”

村西南至村西北連著的蜘蛛山、青龍山和寶馬寨3座山,在村民們口中流傳著“青龍大戰蜘蛛精,寶馬來助陣”的傳說,村民申懷林告訴記者,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巨大的蜘蛛精盤踞在此,為害四方。上天得知後,便派青龍來此降服蜘蛛精,沒想到蜘蛛精妖力巨大,二者大戰了三天三夜仍不分勝負,眼看青龍精疲力竭即將戰敗,上天又派了一匹寶馬來助陣。雖寶馬和青龍齊心協力戰敗了蜘蛛精,但也累死在了戰場上。它們死後,便分別化成了一座山頭。

紂王屯守朝歌寨,西行逃亡路,留下一串傳說

相傳3000多年前,殷紂王帝辛逃出朝歌城後,向西逃到朝歌寨山上,發現這裡地處深山老林,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便在此練兵屯守。“現在朝歌寨山上還有金鑾殿遺址和練兵時留下的馬蹄印,寨牆下還有攔馬牆、飲馬池等遺蹟。”村民申東海說,在朝歌寨山北半山腰絕壁處有個10米高、深120米的大洞,相傳殷紂王徵收的糧食放在此洞,所以名為“收糧洞”。

河南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明清古韻尋鄉愁,曲徑通幽似“桃源”

“後來,殷紂王一路逃亡至紂王殿,西去這25裡山路,留下了太多有關他的傳說。”申東海說,朝歌寨往西,有個地方叫“犯涼水”。“傳說當時殷紂王的一位嬪妃懷孕了,經過此處時因口渴喝了河溝裡的涼水導致早產,所以此處得名‘犯涼水’。”申東海說,再往西,嬪妃生下男嬰的山洞叫“聖賢洞”,埋葬男嬰的山頭叫“太子墓”。往西去,有道嶺叫“跑馬嶺”,“據傳是殷紂王逃亡時,後邊有兵追趕,他帶領兵馬在此嶺上快步疾行。”申東海說。

“俺們叫它‘紅頭鉤’,除了這道嶺上的紅頭鉤的針是直的,其他地方的紅頭鉤的針都是彎鉤狀。”採訪時,申東海指著山上一種長有針狀物的植物說,“據傳殷紂王逃亡此處時,嬪妃的衣裙被這種植物的針掛破了,當時娘娘就嘆氣說,‘要是你們都不長鉤多好’。於是,這道嶺上的‘紅頭鉤’的針便長成了直的。”

昔日“太上老君煉丹”洞,今日成群蝙蝠“倒掛金鉤”

村西北約3公里處,有一條近5公里長的大峽谷。谷內兩側的山壁上,遍佈著大大小小的10多個山洞,因而得名“洞溝”。

“這些山洞有的是自然洞,有的是人工洞。這些人工洞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洞鄉組織開採隊在此開採鉛礦石所致。”徐光說,“據傳,昔日太上老君在此煉丹,所以這裡的山石中所含的鐵、鉛等金屬元素比較高。”乘車沿著崎嶇山路行駛近一個小時後,才抵達了洞溝。眾多山洞中,一個高和寬均達10米的大洞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洞口“呼呼”往外直冒涼風。“這個洞,洞內有洞、洞上有洞,洞口在山腳下,出口在半山腰。”徐光說,“此洞常年平均溫度在15℃左右,冬暖夏涼。”

河南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明清古韻尋鄉愁,曲徑通幽似“桃源”

進入洞內,讓記者驚奇的是,黑乎乎的洞頂上,用手燈一照,滿是倒掛著的蝙蝠。“若是不小心驚動它們,這些蝙蝠便會成群結隊地飛出洞外。霎時,遮天蓋地,十分壯觀。”徐光說,洞溝的風景美如畫,“兩側的山坡上,長滿了野生的血參、冬凌草、天南星、遠志等中草藥。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村派人常住於此,開荒造林。現在山溝裡到處都是柿樹、核桃樹、桃樹、柳樹、梨樹、蘋果樹等。”記者放眼望去,山坡上盛開的鮮花,煞是好看,還有喜鵲、山雀、畫眉等鳥兒雲集此處啾鳴,讓人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妖精洞”裡發現三趾馬骨化石

回到村委會,記者看到這裡放著一堆骨化石。徐光告訴記者,這是在村南一道嶺上的一個“妖精洞”內發現的。“前段時間,經過考古專家的鑑定,這是一匹三趾馬的骨化石,距今5000多萬年。”徐光說,“所謂三趾馬,就是它的前後肢均為三趾,體型比現代馬小,該馬種早在幾百年前就滅絕了。”

河南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明清古韻尋鄉愁,曲徑通幽似“桃源”

至於這匹三趾馬是如何死在這個洞中,徐光說:“‘妖精洞’洞口狹窄,易進不易出。專家有兩種猜測,第一種猜測是,當時這匹三趾馬可能是在山裡覓食,或者被猛獸追趕,誤入‘妖精洞’,恰巧地殼運動山地拔高後,三趾馬出不來,困死在這裡;第二種猜測是當時這匹馬是匹烈馬,對人類有危害,被人們圍困在這個山洞裡。”

“專家稱這匹三趾馬骨化石的發現,對考古非常有幫助,他們近期將利用這些骨化石對三趾馬進行復原。”徐光說。

村周邊旅遊資源豐富,村民盼開發

採訪時,村民們告訴記者,村周邊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比如村東頭1400米處的山溝裡有條“白流瀑布”,高約50米,寬約40米;紅山頂上有一群“魔石”,有的如恐龍蛋,有的如武士,還有的如鎮妖符,且每塊石頭都如刀切般整齊,多處石崖上還有象形文字;還有靈山寺、清涼庵、三佛寺……

“俺村兒的土特產也特別多,用俺村人都會說的順口溜來形容就是,‘大石巖有四寶,微量元素少不了,鐵鋅核桃銅錳柿,高鈣米、山羊肉,花椒成了大氣候’。”徐光說。

河南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明清古韻尋鄉愁,曲徑通幽似“桃源”

採訪時,村民們告訴記者,他們盼望通過對村子的旅遊開發走上致富路。如今,在徐光的帶動下,全村村民自發投入到村子的旅遊開發建設中。他們背釺扛鍁,在周邊的大山上硬生生開鑿出一條山路來,開通了3條旅遊線路,還專門修建了停車場、大石岩土特產集貿市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