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这是从废墟里生长出来的故事。

2008年5月22日,距离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天。

出自一个摄影师和纪录片人的本能,焦波前往灾区希望能用镜头把一切记录下来。

除却满目苍夷的废墟、悲天恸地的死别,印在他心里,深深撼动他的是地震孤儿在废墟前的抑郁、不安。

几个月后,焦波再次前往灾区,选择6位地震孤儿当徒弟,也开始了记录他们的十年之路。

《川流不息》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最让小猩感动的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赤裸的真实:

这部纪录片没有刻意煽情,没有美化任何人,没有回避任何现实。

里面的主角没有光环,他们和我们一样,经历喜怒哀乐,从幼稚懵懂到叛逆,再到成熟。

1

刘明富--我没有梦想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2008年,刘明富11岁。那一天,他失去了父母和姐姐。

震后3天,大伯找到他,一句“以后你就跟着我们过了”,让他清楚自己从那天起就成了孤儿。

他讨厌被人关注,总说自己没有愿望。

问急了,他会发脾气:“没愿望还不行吗?!必须有愿望吗?!

他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如果一定要有点什么,那就要一个特别小的屋子就行,里面不要有任何人。

他跟所有的青春期少年一样,不屑、叛逆,甚至有些放荡不羁。

但他又和所有青春期少年不一样,欠扁的行为下,透露着不曾被人发觉的孤独。

他是6人当中唯一一个没有直系亲属监护人的孤儿。

15岁,他和焦波来到沂蒙山一个小村庄,拍摄《乡村里的中国》。

到了村里,他对什么事情都觉得新奇,开始学习摄影,大家对他的关爱也让他逐渐打开心扉。有次大伙儿围在一起吃饭,他居然主动讲起了那场地震,这是他从未说过、也没人敢问的话题。

在场者都抹眼泪了,他却仿佛没事似的转头望着焦波。

19岁,他独立拍摄纪录片《轮椅上的女孩》并获一个纪录片节的最佳导演奖。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2

廖岑——我希望天上没有星星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廖岑,那一年只有10岁。他的教室那天从4楼垮到3楼,从天花板往下落的灰让他看不清路。

后来,他在日记里怀念母亲:

有人说过,人走了就会变成一颗星星

那我宁愿天上永远没有星星

他乖巧活泼,总能给出大家都开心的“标准答案”。他笑得很开朗,仿佛只是为了小心地封存那段记忆。

焦波问他,你当年对爷爷的许诺兑现了吗?

他说:兑现了,他希望我过得快乐一点。

然而在一次采访中,焦波才第一次听见他的心里话:

“我觉得越长大越不开心。小时候什么都没有去想,结果长大了问题越堆越多,想不通了,手忙脚乱了。以前遇到问题都是逃避它,不去想,到现在什么都没有做成。”

说完后,廖岑一偏脑袋,笑着说“是不是太负能量了?”。

记者回答是的,他便说,“那我说点正能量的吧,大学生活挺充实的,天天都有事情做。”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3

王晰——我要考清华大学

王海奕——我想像哥哥一样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2008年,王晰、王海奕兄妹分别只有11岁、6岁。

妹妹抱着哥哥哭:别人有父母,她只有哥哥了。

哥哥扮演起呵护的角色,他十分疼爱妹妹,镜头里的景色都是妹妹。

焦波第一次见到王晰是在教室里,这个十几岁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专注和平静,让他印象深刻。

有一天,哥哥突然和焦波说,他不想摄影了,他想好好学习,以后考清华大学。

大概是小孩子的玩笑话吧,哪个孩子小时候没说过要考清华北大?

但王晰却很执拗,他用忙碌冲淡伤痛,难过的时候就拼命学习。

渐渐的,他戴上了眼镜,沉进了书籍里。

2015年,他以5分之差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最终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现实不是肥皂剧,没那么多美好和心想事成。

但现实很公平,努力的人绝不会被辜负。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4

何文东——我想当摄影师

何美君——我想当画家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2008年,何文东10岁、何美君9岁。

他们都很有天赋,爱摄影,爱琢磨构图。

哥哥想当摄影师,拍照也拍得最勤。有次听说附近有人落水,他抓起相机就去拍现场。

妹妹身体有残疾,只能用左手拍片,拍出来的地平面往往是斜的。她说,她还想当画家。

然而,大灾之后,生活的磨难也没有放过他们。

妹妹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哥哥只能回归照顾家庭。生病时妹妹给焦波发来一张她的照片,说:“我是不是很丑?”

如今,哥哥在医院里实习当护工,妹妹身体也总算好了一些,跟着外婆一起照看麻将馆。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5

十年很短,不过眨眼一瞬间。

十年很长,足够6个孩子褪去稚嫩的快乐,走进现实泥潭。

他们和我们的唯一不同是,“地震孤儿”的身份,给了他们帮助,也给了他们苛求。

就像焦波说的:

“很多人觉得,我给你关爱了,你得回报。

但是多年之后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比较平庸,有人就会说,怎么能这样呢?

我觉得不应该苛求他们。既然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就不应该求回报,只要他们能健康成长就好。”

他们的故事不完美,但请你千万别苛求。

而这,或许就是对于地震孤儿最好的关爱。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2009年,六个地震孤儿在北川老县城废墟遗址前合影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汶川地震6个孤儿的纪录片,他跟拍了10年

PS:文中图片来自纪录片《川流不息》,这是国内首部聚焦“5·12”汶川地震孤儿成长历程的纪录电影,今日在腾讯、优酷、爱奇艺同步上线,央视也将播出剪辑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