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一教师将成绩发群里引发家长不满,写辞职信引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行摄青年


河南一教师将成绩发群里引发家长不满,写辞职信引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对于老师与家长的这种关系发展,我感到忧心忡忡,觉得这不是个好现象,难道说,老师与家长,也要走到医患关系的紧张吗?

首先,就这位老师将成绩发群里的行为来看,不必过于放大其错误。

一方面是不太合适,毕竟在小学期间,是不主张排名通报,为的是考虑孩子的自尊。

另一方面也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偶尔发发成绩也没有什么关系,难道说今天的孩子,连这点自尊都承受不了吗?

说到底还是家长的面子作祟,觉得自己孩子成绩差了,是不是丢了自己的面子。其实,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成绩的优与劣,好好学习,又有什么错呢?

其次,家长动不动就要对老师告状,其实显不出自己的本事,相反不利于自己孩子的教育。

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一定就对你的孩子有什么偏见。相反贴出你孩子的不足,其实也出于一种关心。如果家长动不动就采取威逼老师的做法,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本事,其实只会教会你的孩子的无知,最起码你会让孩子觉得,老师是可以随意挑战的。

最后,作为我们的有关部门和社会,要真正树立起尊师重教的氛围。

尽管今天有老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补课之风,可能让老师的形象大打折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毁掉老师的整体形象。我们有关部门需要从源头上治理这种乱象,不能任由其在社会泛滥。而作为社会也要理性来看待,毕竟这种补课的需求,其实又有许多就是家长们在推动。

或许,老师只是其中利益的一个链条,却不一定是此种乱象的根本原因。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不能成为社会的尊严,只能说明我们社会的悲哀。

对于那种动则诋毁、辱骂、责难老师的现象,恐怕得引起高度警惕。否则信任大厦一旦崩塌,问题将很严重。


碧翰烽


看了该老师写的信,首先佩服老师写的一手好字,字是出马长枪,“文如其人”,实际就是字如其人,古时候的文就是指写的字。仅看这字写的干净利索,就知道该老师非常干练。我上中学时,有个语文老师,北大毕业,板书时写着写着就从地写到了天上,不仅行不成直线,而且字也很难看,虽是北大毕业,至今大家说起来还是说:不咋样!可见字写好真的很重要。

说了这么多题外的话,可见我对这位小学四年级老师是多么佩服。看了老师信中的内容,我又为这位老师抱屈。老师只是做了件小小的不对,可能一时没注意或一时没想到都是可能的。造成个别孩子的自尊心受伤也是有的,但,老师注意下次不出现此类问题就好。人无完人,我们都是平常人而不是圣人。家长让上门道歉就有点过份了。而且声言要告老师,这样的人也真是太少了。

老师为此辞去教职,我觉得很没必要,有的人很特殊,有的人很奇葩,这都不是以我们的意志力为转移的。教师工作很辛苦,可受人尊敬还是大家公认的。我们都当过学生,对老师的心情是完全理解的。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完全不值得和这样的家长一般见识。无理的行为,过份的行为也不能让这些行为人心随所愿。那就太不公平了。也希望该校领导好好挽留一下这位老师,毕竟,一位成熟的老师忽然离去,也是孩子们的损失。




天太2


近日,一封来自河南驻马店西平县小学四年级老师的一封辞职信火了。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1、不要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这个世界,最不应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应该被娇惯的是孩子。小错就管,才能大错不犯。让老师管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和保护……老师“收拾”孩子罚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对孩子不管不问。

2、以前医闹,现在校闹。现在的老师是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了。孩子走进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被老师重视的孩子,成绩更优秀,自信心更强。无论在智力还是性格的发展上都会更好一些。

3、我是七零后,那个时代哪个学生手上没挨过板子?哪个家长去上学校闹?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代、那个条件、那个教育至今让人怀念。

4、孩子在学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绩差,不是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不是常被请家长,而是老师不再注视孩子,孩子做了什么都不会在意,被老师完全放弃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绝对是灰暗的。

5、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日后自然会对孩子另眼相待。

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大闹学校和老师,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给老师留下的这样的负面印象,自然对孩子很不利。

6、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不懂得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家长,绝对是不合格的家长,这样你会教育出怎样优秀的孩子来?

7、该放开时就放开吧,古人的“因材施教”是绝对有道理的。

8、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让我们静下心来,协助老师,关心教育,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多给老师一些尊重和信任,老师一定会加倍珍惜你的孩子。


欢迎各位朋友关注“剑舞影像”,我们共同交流。


剑舞影像


一位教师的辞职信火了,又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要离开教育岗位了,我把辞职信的内容看了两遍,也没发现老师有哪些严重失职的地方,一个教师面向几十个孩子,上百位家长,只要其中有一位家长不满意就可以闹到教育局,抹杀掉老师所有的成绩,然后以老师被处分的结果收场。

如今,在社会环境的各种苛责下,一流的精英不愿当教师,二、三流的人才从教又处处被刁难,莫非说要请不入流的人来学校当教师吗?

教师成了弱势群体,教师的悲哀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据说现在很多地方成立了医疗鉴定单位,打击医闹的行为,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正当权益。教育局是不是也应该成立一个教育事件鉴定部门呢?让教师与家长双方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诉求,教师有错可以批评或处分,家长犯错或是小题大做也要受到批评和处罚。家校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双方,而且家长有义务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改变现在家长强势,教师弱势的局面。

希望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再沉默,不能让老师再受伤害了。

一个国家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请让教师们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


远方老师在美国


因为把成绩和照片公布到群里而遭到家长威胁的老师,觉得很惶恐很委屈,要辞职。关于这件事,我认为:

1、老师在群里公布成绩和照片的行为,确实不太恰当。家长之所以会威胁告到教体局,是因为家长知道,这样做属于违规。

2、虽然我不太认同这位老师的行为,但我能够理解。在高考指挥棒下,老师背负的成绩压力非常大。尤其在考试第一大省的河南,竞争空前激烈,甚至可以说“惨烈”。不排名、不鼓励竞争,根本不可能。

适度的刺激确有必要,但考虑到多数国人特别看重面子的实际情况,应该把握好分寸。


3、事实上,教育部的规定并没有禁止成绩排名,只是禁止公布。我以为,老师在操作上,应该尊重个人隐私,以适当的方式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

比如,可以只公布一部分优秀的。这对于名字不在其列的学生家长,已经算是一种刺激;如果这种刺激不起作用,那么全部公布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好,甚至起反作用。

4、有些家长护子心切,动不动就不由分说找老师或学校麻烦,导致老师对一些孩子根本不敢去管教。这种家长其实就是一群蠢货,因为老师用不着抱怨,只要在日常教学中忽略或放弃这些孩子,他们的求学之路,至少毁了一半。

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在不允许留级的现有政策下,孩子只要有一年被放弃,导致跟不上,这个孩子的上学之路,基本就废了。


5、教育是个良心活儿,把孩子看得再金贵,也别逼着老师在你孩子面前放弃良心。但对于其中的部分败类,也不能因考虑到自家孩子,就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姑息。

6、老师觉得受了委屈,有情绪很正常,但我觉得实在没必要强调自己有多辛苦(虽然确实很辛苦),晒出工资更没意义。因为这两点跟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当,没有任何关系。这样做,很容易落人口实,让人说你在搏取同情。一码归一码,即便要说,也不要把它们跟晒成绩混到一块儿说。

7、这是一位很敬业的好老师,真没必要因为此事赌气辞职。希望双方都能冷静下来,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永远是解决问题的首要选择。


老方GG


【事件已经过去,该老师已经回归课堂,不久,此事件会像其他热门事件一样,会被新的浪潮淹没。但是由此带来的困惑在广大教师的内心却不会短时间内消除,留给这位老师内心的阴影更可能会终身难忘。看到这个话题,突然有着给这位老师写封信的冲动。】



尊敬的老师您好:

今天刚好看到你已回归课堂的消息,既为你高兴,也为你遗憾。

为你高兴的是,这起事件没有像许多教育领域内的其他事件一样偏离正常的轨道,让你在惶恐中又遭受新的打击,让你没有失去教师这份工作,没有让你不得不离开你爱着的学生。

可为什么又为你遗憾呢?对于每一位老师,我想都有过离开的冲动,只是少了些许离开的勇气。如果由于这件事让你不得不离开,那将不又能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吗?虽然前面的路是未知的,虽然从你十五年教学生涯可以猜出你也应是奔四的人了,但我想如果能开始一次新的挑战,哪怕艰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人生会更精彩,生活会更丰富。

既然最后有一个良好的结果,你又回到了讲台,作为同行,希望这件事不要影响你一如既往事地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要影响你对学生的教育态度。从整个事件来看,理解的人还是多数。

不能否认,现在的家校关系有些紧张,这其中有家长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其实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改变不了家长,影响不了社会,但我们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换位思考,这位家长有问题,但我们不要也不必去责怪,甚至我们也应理解一个做家长爱护孩子的心情,哪怕这种爱的方式有问题。而且像我在很多地方都表达的一个观点,不明事理的家长总是少数。

经常在网络中听到一种来自同行的声音,不是我不努力工作,不是我不管学生,是我不敢管、不能管。我一直都不认同这种观点,搞好教学,教育学生是每名教师的职责,就像医生必须冲到救护的第一线,军人必须保家卫国一样。

最后愿你尽早从事件中走出来,愿我们的教育环境一天天好起来,一起加油,共同努力!

同为教师

2018年6月5日


轻风教育


非常理解老师的委屈:本想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觉得天下大部分老师,爱学生爱的太深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教给你知识,你哪不懂,问我,我给你认真回答,这就够了。



没必要追着不爱学习的孩子逼他学,毕竟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有时候主动辅导差生,不仅得不到家长尊重,还让家长觉得是老师为了自己的奖金不受拖累。

这是一个急功近利又自私的社会。老师的大爱总会被猜忌。跪着的老师教不会站着的学生。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是消费者,日常可能就不懂得尊重劳动者,比如去餐厅对服务员大呼小叫习惯了,让孩子言传身教。对老师也是我交了学费你就得给我儿子服务的思想。还会问老师“需要家长配合教育,那我交学费干嘛?”这种思想延伸到孩子身上:我妈不差你学费,你闭嘴。

孩子成绩好,多半是我家娃聪明,孩子成绩不好,这老师教学质量差。

有些老师确实存在师德问题,不管是开辅导班还是收礼,都是个别现象,坏的不是职业,而是那一小部分人。能不能因为网上有几个虐待孩子和卖孩子的家长,就不相信世上有母爱了?


育儿慢时光


学生都是宝,咋不上天呢?

这次几乎大部分的网友都支持老师的,但悲哀的是,就是没人敢站出来告诉家长:你错了,孩子不是这么教的!

家长错了

为孩子争取应有的权利跟尊严是对的,但是看什么情况啊?

这种屁事也要上纲上线。就算老师发在群里,你有意见,私下跟老师沟通一下就好了,还要把老师告到局里去,你怎么不上天呢?

学生送到学校是学知识的,不是托儿所。

孩子矜贵打不得,老师摸一下你也要搞死老师,你还是人吗?畜生吧。

孩子最后没学到知识,吃亏的还是自己啊。

学校也不出面

对对对,网络舆论多牛逼,吓死校长们呢,不敢搞事。

教育系统不维护老师,怕家长,怕网络舆论,那还要教什么书!

直接让老师们给企业家家长、老板家长下跪好了,告诉孩子们,金钱权利就是一切,还教什么书?

教育系统继续保留着“畏家长如虎”,而把老师当做随时可牺牲的小白鼠的风气,那么相当一部分本可教育成才的孩子将走上歧路,他们没有在家里和学校上得到的一课,那么最后社会就会亲手教他。

老师在尽心尽力地将花朵搬到院子迎接阳光,蛮横的家长却推开老师把花朵搬回了室内。

有网友反对直接公布成绩的,说侵犯隐私权的,怎么没见家长反对高考公布成绩榜?

还不是挑软柿子捏?只不过是个古诗默写,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事情,反应出来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情况,这位家长知道自己孩子不努力还不让人知道?不让人知道孩子不努力的事实,事实就会被掩盖消失吗?

有网友说每个差生都有尊严的,那以后上课捣乱是不是不能点名批评了?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这样最给学生尊严了,这样的尊严你要吗?

以后出到社会那么矜贵,工作了领导也批评不得啊,还是家长给孩子开个公司好了。咋不上天呢?要知道尊严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只要努力了成绩差没什么好羞耻的,没有品德才是羞耻的,才是需要教育的。


肥脸村姑


河南一教师将成绩发群里引发家长不满,写辞职信引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师德教育的新闻内容满天飞,大有把教师逼上绝路的感觉,教师也是凡人,也要吃喝拉撒睡,人生在世,谁还没有犯过错误?

把教师推上风口浪尖的,多少都有道德绑架的意味。谁家的小孩子不金贵?但哪位家长敢保证自己的小孩子在学校就一直是乖宝宝?教师的事业就是教书育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被批评教育是很正常的事情。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道理的,从小不好好管教长大就会后悔莫及。

近日,一封来自河南驻马店西平县小学四年级老师的一封辞职信火了。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教师在微信群等公开场合发布学生的成绩,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自然是在心理上受到了打击,家长也会觉得没面子。但是一个孩子,不经受各种磨砺,一直是温室中的花朵,也不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教师的做法固然不对,但如果学生因此而自杀的话,我觉得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和践踏,一点打击都扛不住的人,在以后的社会生存立足,有吃不完的苦头的。

老师在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而在信的最后,这位老师又进一步表示,自己已经心生魔障,不适合再在校园里和孩子们在一起。

将心比心,如果家长们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不会出现逼宫的群体事件了。家长声称要教师登门道歉,并把教师告到教体局,从这些话语的威胁就可以看得出来,家长的个人素质很差,那么这种威胁对于教师来说,是不是也承受不住的呢?如果教师因此也自杀了,家长应该负责任吗?将心比心,看看谁的是善心?谁的是恶意?

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国家是有规定,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标准还要求加强教师管理和师德建设,应严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

但是教师在作为一个封闭的家长群内发布有关学生成绩的信息算作是公开的排名吗?如果教师刻意的只公布差生的成绩,这样才算是公开的不尊重差生的人格和尊严吧?

家长们,我还是那句话,温室的花朵长不出参天大树。不要拿孩子的自尊心来威胁教师,教师也是人,难道教师就没自尊心吗?你们这种公开的威胁属于什么呢?是不是比教师在微信群内公布学生的成绩更要恶劣的呢?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请家长自重,珍惜家校之间的和谐资源,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成才环境,而不是人为的制造焦虑!


农村老俗话


河南一教师由于把学生成绩发到家长群里引发不满,从而写辞职信准备离开教职。又一次引发了热议,人们不禁要问,在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教育?教师如何面对新时代教育的问题。

无关师德,只是方法

在这起事件发生后,很多人谈到了师德问题,认为老师把学生成绩发布到家长群里去,引发了家长的不满,甚至对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有违师德。其实整个事件来看,这个充其量是个教育或沟通方法的不当。无关师德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微信沟通十分方便,作为教师,利用微信和家长进行沟通。协助对学生教育。是非常普及了。但是面对新的这个沟通工具,也衍生了很多问题。其实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新型沟通工具,教育方法和教育本质是不变的。比如这个事件,作为老师,发成绩到家长群里,应该充分考虑到后果。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会造成一些成绩不好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违背了教育的实质意义。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非常欠妥的。其实完全可以用群发形式告知家长们,这次成绩出来了。班上基本都考的不错。如需自己孩子成绩的家长可以私聊老师。这样的处理恰当合理,同时兼顾了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微信群的建立虽然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但是要区别的是群发和私聊的实质区别和意义。什么内容可以群发,什么内容应该私聊。我们应该从效果来看,而不是贪图方便群发了事。

工作中更需要情商和抗压能力

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认为在工作中的成绩是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来支撑的。其实很多时候,工作中更需要情商和抗压能力。作为一名老师,即使专业知识能力都比较强,但也难免遇到犯错和工作中的困境。那么是不是一遇到错误或者受到质疑,就要离职?就要离开自己热爱的职业呢?其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哪份工作过程中没有压力?哪份工作过程中不受到人的质疑呢?难道一遇到困境就要放弃?当然不应该,我们更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比如说这起事件,完全可以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道歉沟通,因为自己的工作方法失误去给家长和学生道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后注意教学方法和沟通方法的改进。这件事件完全可以转化为自己教学生涯的一个好事,从这件事情可以吸取教训,更加善于理解沟通,对以后自己的教学也是一个提升和转折点。

教育在于有教无类,更在于因材施教

我们讲教育在于有教无类,就是说教育呢,不管什么人,天资聪颖的,天资相对差的等,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这些差别。那么如何消除这些差别呢。那么就要因材施教了。有些成绩差的同学不代表自尊心就不强。所以教育不能一概论之。群发学生成绩到家长群里,给自尊心强,成绩差的同学造成心灵的伤害,反而对其学习和教育不利。

教师的工作也是艰辛的,一个老师面对着班上几十个学生,又要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在繁忙的工作中,难免挂一漏万,这点也应该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和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对自己的孩子成长也是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