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去槓桿重心從金融轉向實體,佈局“進口替代”

去槓桿重心從金融轉向實體,佈局“進口替代”

事件:

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整體方向保持了連續性,但是結合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宏觀調控微妙調整,實體去槓桿在路上。

星石觀點:.

本次會議主要釋放了四大信號:

1、外貿承壓,宏觀調控基調發生調整,從“調結構“到”調結構+擴內需“,有利於緩解海外擾動因素對市場的衝擊,提振市場風險偏好;

2、貨幣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從中性偏緊向中性偏松過度;

3、去槓桿的政策重心從金融向實體經濟轉移;

4、財政政策方面,通過減稅降費、推動技術升級等方式,穩定製造業投資及釋放消費潛力,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尤其與進口替代相重合的領域或將直接受益。

去槓桿重心從金融轉向實體,佈局“進口替代”

信號一:從“調結構“到”調結構+擴內需“調整,佈局“進口替代”

會議提出“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宏觀調控基調從“調結構“到”調結構+擴內需“調整,說明政策層面已經開始關注貿易摩擦對經濟層面的影響,提前做了政策對沖性安排,有利於緩解海外擾動因素對市場的衝擊,提振市場風險偏好。

受此積極信號刺激,今日股市反應強烈,上證綜指收漲2%,創兩個月單日最大漲幅,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滬深300分別上漲了2.19%、3.08%、2.05%,兩市漲停個股近百隻,市場全天成交4524億元。申萬一級28個行業全部收漲,漲幅前五分別是計算機(3.27%)、建築材料(2.90%)、傳媒(2.80%)、食品飲料(2.59%)、非銀金融(2.59%)。

市場情緒大幅改善的背後,投資者冷靜看待,在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內需市場規模潛力大的領域中,尋找結構性投資機會,已具備進口替代能力的企業,其潛在的進口替代市場規模值得期待。本次重提擴大內需,是著眼於確保有自力更生、進口替代的能力,是底線思維在現階段局勢的體現,因此必然不會“大水漫灌”,重走基建、房地產刺激的老路,“三大攻堅戰”的首要位置不會動搖。

信號二:貨幣政策從中性偏緊向中性偏松過度

貨幣政策方面,會議略去了“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結合近期央行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一季度的大量PSL操作,意味著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或有邊際變化。

去槓桿重心從金融轉向實體,佈局“進口替代”

信號三:金融去槓桿大概率會告一段落,去槓桿的政策重心從金融轉向實體


會議首次提到“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而且資管新規一再延宕,意味著防風險、嚴監管的大方向不變,但短期市場穩定重要性更高,節奏有望趨緩。我們判斷,金融去槓桿已經取得一定進展,風險基本得以釋放,暫時可能告一段落,接下來決策層去槓桿的政策重心或將轉向實體經濟。

實體槓桿是指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和居民債務,目前,中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最新數據,到了2017年年中,債務已經達到了GDP的256%,這不僅超過了新興市場國家190%的整體水平,也超過了美國的250%,降低間接融資比重、改善企業盈利狀況,是實體去槓桿的重要路徑。

會議通稿也可以看出,政策制定更加註重實體經濟。首先,五大市場的健康發展的表述中,在表外轉表內的背景下,信貸和股市是支持實體經濟最主要的手段,股市緊隨信貸之後,也能表明決策層希望做大做強股權市場,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和資源配置效率意願;更重要的是,會議再提“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融資、用能和物流成本”,將提高實體經濟回報率,改善企業盈利狀況。

去槓桿重心從金融轉向實體,佈局“進口替代”

信號四:積極的財政政策有保有壓,促進實體企業轉型升級

財政政策方面,會議強調“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結合目前運行情況來看,實體去槓桿主要體現在地方債務整頓以及PPP清理,積極財政更多體現為減稅降費以及對鄉村振興、環保、民生等的支持,比如5月1日起我國將降低增值稅率,為實體企業全面降負,預計全年減稅8000多億,有利於促進實體企業轉型升級。未來財政政策也將延續有保有壓,“實體去槓桿”和“激發企業活力”並重。

會議還提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支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結合中美貿易摩擦的重點領域並不在順差,而是在高科技、知識產權領域,目的昭然若揭,中國的應對之策,必將更加關注海外風險的衝擊、關注創新,並服務於國內經濟,在高質量發展方向中,尤其與進口替代相重合的領域,或將直接受益。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於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