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

最近「隱蔽青年」這個詞很熱。它來自日本,主要形容那些逃避社交生活、不願意參與人際互動、終日把自己封閉在家裡看書上網打遊戲的年輕人。據說,現在日本就有100萬這樣的「隱蔽青年」。

我把這條新聞轉發到辦公室的微信群裡,沒想到大家都很有共鳴。編輯木木說,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她開始害怕去認識新的朋友,也漸漸厭倦和認識的人寒暄,甚至討厭參加各種飯局和聚會。微信好友有上千個,但經常聊天的卻不超過十個。

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

什麼是內向、不善社交的人?

根據大家的討論,我試著總結了一些表現:

1丨陌生人都覺得你很文靜,熟人都覺得你是神經病。

不願打擾不熟的人,不會主動搭訕,讓人感覺高冷。和熟人在一起時,卻是一個大話癆,歡樂活脫,興奮得像神經病晚期。

2丨完全不喜歡接電話。

手機鈴聲響起就會莫名緊張,尤其是陌生電話,第一反應不是接聽,而是等停了之後發消息給對方。連打人工客服電話都有壓力,會提前在心裡默默彩排一下。

3丨手機從來不離身

獨自呆在人群裡,為了避免尷尬,總會時不時拿出手機擺弄一下,明明手機裡什麼都沒有,但還是反覆滑動,讓自己有事做不那麼尷尬,只有抱著手機看,才不會顯得自己手足無措。

4丨發個朋友圈都會在乎有多少人點贊評論。

如果沒有的話會很失落,然後馬上刪掉,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5丨害怕一切需要發言、表現自己的活動。

無論是上學時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還是工作後在公眾場合發表講話,都會特別抗拒,不想成為所有人的焦點。

6丨網上浪得飛起,現實卻安靜如雞。

明明各種社交軟件玩得賊6,嘚吧嘚吧的能從吃完晚飯聊到後半夜 ,但到了面對面就變得焦慮,要不停地找新話題才不會冷場,一不小心就會把天聊死,特別心累,每次分開,都鬆一口氣。

7丨逛街的時候,只要導購員過來搭話,就會想馬上離開。

雖然知道是她的工作,但會覺得特別不自在,只想安安靜靜逛個街。

8丨路上碰到熟人會糾結半天要不要打招呼。

打招呼怕對方沒看到自己好尷尬,不打招呼對方看到了又很不好,最後內心掙扎一番默默繞路。黃小叉說,有次在路上看到高中同學走在她前面,她硬是在原地玩了會兒手機等他走遠了再走,生怕被高中同學看到。

9丨飯局上要敬酒時,簡直尷尬到爆炸。

每次和長輩們吃飯,被爸媽催著去給陳伯伯李叔叔王阿姨挨個兒敬酒、還要說祝福的話,都有種想逃走的衝動,寧願磕頭。

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

最扎心的是,經常會被別人誤以為是“高冷、不好接近”,其實只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雖然說很多人都會有些輕微的內向,但我依然被自己這樣的性格深深困擾過。因為在中國式思維裡,內向往往被默認為一種性格的缺憾。就像大家都認為,小時候活潑開朗、大方表演才是「聰明機靈」,長大後會見機行事、痛快乾杯才是「情商無敵」、「會來事兒」。就連在網絡上搜索「內向」這個詞,幾乎全部都是關於怎麼才能變得外向,變得“更好”。

於是,我也擔心自己這樣的性格會很吃虧,所以在大學時開始逼自己參加很多社團活動和聚會,逼自己去練習如何對外溝通、向外探索。我被迫頻繁和很多同學、老師、甚至是校長接觸;被迫做很多公眾講話,演講、學生代表發言、活動方案講述;被迫出沒於社交場合,組織部門聚會,出席各種座談會……

與我接觸過的人,都覺得我活躍且擅談,但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每到結束獨處時,我總會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累,就好像自己置身於一個漩渦,所有的精力都被吸了進去,半點不剩

。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真的很痛苦。

後來,我認識了一位師姐,她是我非常羨慕的那種人,熱情又自信,就像《Gossip Girl》裡的上流社會交際女王Blair,出席任何社交場合都能閃閃發光,見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話題可以聊,輕易就能獲取所有人的喜歡。

直至深交,我才坦誠地與她聊起自己的普通和自卑,以及對她的羨慕。她很驚訝,為什麼我會自卑,反而她一直都非常欣賞我做事靠譜又心思細膩,往往能注意到她沒有注意的細節。

她說了一段話,直到現在我依然記憶清晰、並且感激:“性格哪裡有好壞、對錯之分呢,你才不需要活成另一個人,真實的你就很好。內向不是病,逼內向的人外向才是這個社會的病。

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

不喜歡社交就是無趣、情商低嗎?其實不是的。

香港有一個明星,從小就性格內向,但是好人品、高情商在娛樂圈都是出類拔萃的。有一次在結束世界巡迴演唱會後,他在慶功宴上給近一百位工作人員每人一份自己親手挑選的禮物,而且,每一位工作人員,無論崗位是大是小,他都叫得出名字來。有兩位同名的,他都能分得非常清楚,完全沒有弄錯。這個人,就是去世十幾年依然能被大家銘記懷念的哥哥張國榮。

還有比爾蓋茨、科比、周杰倫、羅永浩、Lady Gaga、Emma Watson……他們都是內向的人,但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優秀的人。

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

直到目前,主流社會依然對內向有著深深的偏見。其實內向的人精神世界都極其豐富,只不過不像外向的人能從社交中獲取能量,我們往往需要更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來休息,補充社交中耗費的精力。事實上,內向和外向真的只是性格差異。

現今的中國主流社會總是認為,人脈即是錢脈,所以外向的性格更加吃香,能建立更多的人脈,更容易成功。實則,這種觀念早已跟不上社會前進的步伐,大大地落後了。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幾乎有90%的社交是無用的,更何況是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勉強自己去建立人脈,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有智慧的人,則是會放棄自己不擅長的事,內向的人有何必要非得建立所謂的“人脈”呢。有時自己一個人不受別人打擾做自己喜歡做得事,何嘗不是一種享受。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按照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必去羨慕那些看起來左右逢源、人脈廣的人。

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

內向的人不再勉強自己去社交、建立人脈,是否意味著自己的朋友會很少,享受不了人脈所帶來的好處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捨棄90%的無用社交,把時間都用在自己身上,認真學習,努力工作,享受生活,活出自己的滋味,不必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去社交,反而能更容易的擁有好的人際關係。讀過同樣的書,看過同樣的電影,經歷同樣的旅行,憧憬著同樣的目的地,只有一起經歷,擁有相同的喜好或厭惡,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相比刻意去建立人脈,這才是有用的社交。

相對內向的人更懂得在互聯網上建立社交,在知乎上點贊同一個回答,在豆瓣上評論同一本書,又或者報名了同一期的行影旅行。雖然一開始是陌生人,但因有同樣的想法,從而相知相識,成為朋友。個人覺得與其功利性地去建立人脈,不如更真誠地去建立友誼,可能在後者上會得到更多。

—— END ——

有用的話請給我點贊和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